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澍羣

(九歌書畫研究院副院長)

鎖定
澍羣先生青年時期先後就讀於當時的華中高級藝術師範與武昌藝術專科學校(現湖北美術學院),六十年代初入廣州美術學院研習。曾任職於《湖南曰報》社美術編輯。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研究院藝術委員會委員、人民日報神州書畫院特約書畫家、湖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湖南省省直機關書畫協會顧問、九歌書畫研究院副院長。
中文名
澍羣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925年
畢業院校
武昌藝專(現湖北美術學院)
職    業
國畫家、書法家
主要成就
以書、畫、文章並長見譽於世
出生地
湖南醴陵
代表作品
《蘆鴨圖》《春聲入畫圖》《萬里長空競自由》等

澍羣個人履歷

歡樂祥和的藝術之家 歡樂祥和的藝術之家
澍羣,(1925—)湖南醴陵人。原姓賀,號異寰,字啓宇。
自幼酷愛自然,酣於書畫。經多年勤奮筆耕,以書、畫、文章並長見譽於世。其所作花鳥畫筆法講究、水墨淋漓,繼承了文人畫的傳統,而造型生動、清新自然,饒有今人與個人意趣。作品流傳於中、日、美、澳、英、德諸多學者齋室,為人所珍。書法主攻南帖、兼及北碑,雄健瀟灑、自具面目,作品刊刻於《屈原碑林》、《北大荒碑林》。
其藝術成就已被收入《中國美術年鑑》(1949-1989),《當代中國書法藝術大成》,《中國當代國畫家辭典》,《中國當代書法家辭典》,《世界美術家傳》(香港美術出版社版);其藝術風采在《羊城晚報》,《三湘都市報》,《南洋商報》(馬來西亞),《中國美術》(台北),《湖南書畫》、湖南衞視等曾有專題介紹。

澍羣主要參展

《慶祝澳大利亞建國200週年聯合展》——1988悉尼
《中日百人書法作品展》——1992北京、東京
《中國畫精品展》——1993北京國際藝苑
《海峽兩岸名家邀請展》——1994台北中山紀念堂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週年紀念展》——1999北京、香港、澳門
《當代中國畫名家作品邀請展》——1999香港

澍羣主要著作

《齊白石題畫詩選注》——湖南美術出版社,1986 [1] 
《齊白石研究:妙在似與不似之間—齊白石繪畫藝術淺識;齊白石與中國篆刻藝術;齊白石的書法藝術》——紀念齊白石誕生120週年大會文獻
《書法教育的社會價值與文化價值》——錄入美國馬里蘭大學/首屆漢字書法教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漢字書法教育與人體身心保健》——北京師範大學/第三屆漢字書法教育國際研討會論文
《書法——生命的樂章》——台灣台中教育大學/第六屆漢字書法教育國際研討會論文
《澍羣畫集》——嶺南美術出版社,2011 [2] 

澍羣專題報道

萬里長空競自由180cm×97cm 萬里長空競自由180cm×97cm
八十有五的老畫家澍羣先生,見到我們這幫相熟的“小字輩”,總在我們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給我們一句問候,一個笑臉。暖暖的冬陽下,在操場或者草坪,經常老小相聚,相談甚歡,爽朗的笑聲裏,藴含着的是老人內心世界裏平和無拘的情懷。
這種情懷,深深地烙在他的花鳥畫中,是畢生對大自然的發現與感觸後,對人生的觀照。在他看來,茫茫天宇,混沌世界,人何其渺小。人之所及,當對一樹一草作一“世界”去理解,小燕子、小鴨子、小昆蟲均是一“菩提”,是有靈性的生命。當他拿起畫筆,便彷彿人在世外,卻在大俗的自然中,尋找生命的意義。他的參悟,人之於自然,是“小我”與“大我”,有自然的完整與和諧,便有小我的自由與依賴。人當以持久與平和的感情、理念去理解,去探索對我們來説還遠是未知的自然界,而不是以一時之利或者抽象的愛去把人之私濫施於自然。
他畫鴨子,有時一二隻,有時一大羣,信手拈來,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筆情墨趣,躍然紙上。他畫中的鴨子,畫中不見水,卻能感覺到雜叢芳草裏滿池碧水,而羣鴨儼然在水中暢遊。
他畫燕子,寥寥數筆,生動別緻。喬林嘉樹,碧潭素瀨中,有“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的故事,是“落花人獨立 微雨燕雙飛 ”的意境,包含“泥融飛燕子”的情趣…… 而燕子家家入,楊花處處飛的大場面,他處理得更是得心應手:羣燕紛飛,姿態萬千;翩翩燕舞,春夏歡歌。
春色點點漫老藤68cm×68cm 春色點點漫老藤68cm×68cm
他畫藤子——葡萄、紫藤、凌霄……畫上的感覺,藤子長到幾丈,甚至十幾丈,老去的藤條上,總蔓延着喜悦的心情;枝彎根曲裏,生髮的是蒼勁精神。 花襲暗香,憶起的是梅邊弄影的舊時歲月;葡萄熟了,歌頌的是生命應該感恩於大自然的燦爛。
在美術界,他畫的燕子、鴨子、藤子、小蟲子、小雞子,早有盛名。人們戲稱他為“五子登科”。
著名畫家鄔邦生曾戲稱他為“鴨司令”。廣州美院的姜今教授來長沙,不管三七二十一,便直奔他家裏要“鴨子”。
曾玉衡老先生曾看到他畫的一幅燕子,立馬吟詩一首,“羨爾雙飛燕,相依影不離。迎風穿翠柳,掠水啄新泥。細細呢喃語,殷殷迢遞歸。鄉情尋故里,悵與故人違。”在他的知交中,朋友們又給他戴上了“燕王”的帽子。
他最喜愛的事就是到大自然中,觀察燕子、鴨子等小動物們,去與他們交“朋友”。他經常清晨就爬起牀到户外,去享受燕飛雀趣的天趣,一連幾小時不知疲倦。直到七八十歲,下鄉走親戚,還常常樂哈哈地在池塘邊專注地看鴨子戲水,觀小雞嬉鬧,望燕雀在天空中飛舞。
在美國與陳香梅女士、盧濱峯教授等合影 在美國與陳香梅女士、盧濱峯教授等合影
澍羣的畫,顯現的心與自然交融的理,載着天人合一的道,花草蟲魚鳥獸在畫中,他的情和理也在畫裏。經常參加筆會的湖南師大教授何澤翰見其所畫小雞説:“可以觀仁。”澍羣曾將所繪的《春雛圖》寄贈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中國問題中心主任黃然偉教授,黃教授手書七絕一首附跋回贈雲: “先生遠惠所繪《春雛圖》,形象在似與不似之間,神態天真自然,筆酣墨飽,有齊翁筆意。”
澍羣曾與易圖鏡王憨山等9 個“臭味相投”的“哥們”,取屈原詩“九歌”之意,組成“九歌書畫研究會”,是第一任會長,説起過去的那些事兒,澍羣至今仍興奮不已。他説,當時9個人“湊合”一處,就是抱着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志趣,在大自然中尋覓,在繪畫中表達。
他60多年浸淫於對齊白石的研究中,齊白石的女兒曾把白石老人畫蟲草的秘訣原原本本告訴他。通過對白石老人畫的研究借鑑,多有心得,並融入到自己的繪畫中。在對中國傳統花鳥繪畫的研究中,他也多有創新,比如古人形容筆力強勁的線條為“萬歲枯藤”,而他在實踐中有新的解讀。他説,藤枯了,就沒有生命力了,應該把枯字改為老字,老藤還生命力充沛,熬過寒冬,又是老樹新枝,繁華似錦。因此他畫的藤子,不幹癟枯萎,相反是老辣而富有生命力。 [3] 
原載《湖南日報》2009年12月24日第16版“ 湘江.藝林”

澍羣代表作品

有人説:看澍羣的畫,心曠神怡;看澍羣畫畫,令人精神抖擻;聽澍羣侃畫,你會感到他悟到了人與自然應當和諧相處的自然哲理。
由於對中國傳統哲學觀念精華的感悟,澍羣的內心世界是平和、自然,而又樂觀進取的。在他看來,茫茫宇宙之中,人與自然界的一切,包括動物、植物,乃至山石土地,都是互為依存,互為生髮的。都應當是一種自然和諧的關係。所以他很喜歡畫花鳥,他的作品的主題,總是歌頌自然,歌頌生命。
在他看來,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是一個完整的生命個體。就以植物為例:一根藤子,長到幾丈甚至幾十丈長,都能從根到尖輸送養料、水分營養整體,生生不息。而中國畫用的筆墨紙硯文房四寶,是最適合表現這種生命力的工具。一個畫家最有意義的事,就是不斷追求完美表達這種頑強生命力的本領。同時,也在這種追求中無形地使自己的身心受到極其有益的影響,以至使自己的作品也能讓觀眾受到這種感染和影響。

澍羣人物評價

1、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教授、中國問題中心主任黃然偉贈詩:
“羣雛競逐為尋芳,
蝌蚪青蛙聲滿塘;
借山館主神乎技,
常見長沙藝苑廊。”
澍羣先生之畫,形象在乎“似與不似之間”,神態天真自然,筆酣墨寶,有齊翁筆意,白石老人嘗有雛雞爭蚓,池塘蛙蚪諸圖,皆極天籟,情趣直指人心,先生深研齊老篆刻、畫藝,有專著問世,其藝受借山館主影響,蓋極自然。 [2] 
2、北京大學教授、燕園書畫研究會會長,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北京市書協副主席李志敏贈詩:
“我愛百花此獻身,
心如花發畫入神;
醉看神州花益好,
愛花自能筆生春。” [2] 
3、聯合國官員、世界銀行顧問、馬里蘭大學教授、詩人、書法家盧濱峯先生贈詩:
“天涯翰墨結良緣,
春滿美京降謫仙,
洋溢杯中情似酒,
縱橫腕底筆如椽,
名揚國際欽風彩,
才出湖湘傲眾賢,
天下大同新世紀,
喜從漢字著先鞭。” [2] 
4、資深報人張志浩先生贈詞《滿庭芳》:
揮翰臨風,濡豪灑楮,飄然喜綻奇葩。夢燕移情,彩筆竟生花。
信有銀鈎鐵畫,婀娜甚,卓然成家。更難得,率真醇厚,妙筆走龍蛇。
集錦,八九幅,紅梅蘆鴨,雛燕飛鴉,盡滿日珠璣,絢麗堪説誇。
老去藏身靜室,書香郁,頤養年華,天行健,青春不老,翹首看紅霞。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