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潯陽三隱

鎖定
“潯陽三隱”指東晉陶淵明周續之、劉遺民三位隱士。周續之進入廬山,跟隨高僧慧遠學習;劉遺民在廬山隱藏蹤跡;陶淵明不接受詔命。
中文名
潯陽三隱
別    名
廬山三隱
指    代
陶淵明、周續之、劉遺民
年    代
東晉

潯陽三隱居士簡介

潯陽三隱陶淵明

陶淵明 [1]  (約365年—427年),字元亮,號五柳先生,諡號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出生於一個沒落的仕宦家庭,是漢魏南北朝800年間最傑出的詩人,也是東晉時代著名的隱士之一。陶淵明五次出仕五次歸隱,41歲時辭去只做了83天的彭澤令之後,不再出仕。一生出仕的時間加起來也不到四年時間,大半時間還是歸隱田園過着躬耕飲酒吟詩的生活。劉宋滅晉後,陶淵明改名為“潛”,以示歸隱之志,後半生過着“貧困常交戰”的生活 [2] 

潯陽三隱劉遺民

劉遺民(352--410),原名程之,字仲思,彭城(今江蘇徐州)人。遺民自幼讀百家書,善解《老子》、《莊子》,尤好佛理,曾任宜昌、柴桑二縣令。因不苟同時俗,後隱居廬山,改名“遺民”。隱於廬山,入遠公蓮社,當時南朝劉宋的皇帝劉裕因為劉程之不屈服於官祿,稱他為“遺民”,以讚揚他高潔的德行。

潯陽三隱周續之

周續之(377-423),字道祖,雁門廣武(今山西代縣)人。《宋書·隱逸傳·周續之傳》記載:既而閒居讀《老子》、《莊子》、《周易》,事東林始祖慧遠,嘗注《嵇康高士》傳於世。陶淵明非常敬佩周續之的學識,善意地勸這些積極參與政治的隱士,應該立即與他像許由一樣棲隱於箕山之下、潁水之濱。

潯陽三隱詞語出處

南朝蕭統《陶淵明傳》記載:“時周續之入廬山事釋慧遠,彭城劉遺民亦遁跡匡山,淵明又不應徵命,謂之‘潯陽三隱’。”唐宋之問《遊稱心寺》詩:“釋事懷三隱,清襟謁四禪。”明夏完淳《避地》詩:“月下歸三隱,春風動五噫。”就是指他們,因都住在廬山附近,亦稱“廬山三隱”。

潯陽三隱歷史佳話

雖然劉遺民、周續之都加入了東林的蓮社,成為十八高賢之一,陶淵明始終因理念不同婉拒慧遠的一再邀請,但三人的關係依然密切。二人常來陶淵明處飲菊花酒,陶淵明常醉言:“我醉欲眠,卿可去”。使“潯陽三隱”在史上尤其中國的隱逸史上傳為一段佳話。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