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潮州麥稈畫

鎖定
潮州麥稈畫是一種洋溢着濃郁鄉土氣息的民間藝術,其製作方法是用刀具裁剪麥稈片貼成各種畫面,成為獨具地方特色的手工藝品。它以其立體浮雕的手工藝區別於其他地區的平面麥稈畫。 [1] 
中文名
潮州麥稈畫
地    域
潮州

潮州麥稈畫歷史源流

麥稈畫是如何興起的呢?傳説東漢劉秀王莽追殺,萬般無奈,藏於麥地之中,麥草隨即化為樹林保護劉秀。因此當地人視麥草為祈福迎祥之草,於是製作麥草畫,供奉朝廷。麥稈畫在漢代就成為了皇室貴族賞析珍藏的藝術品。
潮州麥稈畫繼承了千年傳統藝術的精髓,民國時期達到鼎盛,新中國幾經起伏,上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初出了一批精品,但在現代化大潮衝擊下,面臨人絕藝亡的困境,成為瀕危的民間藝術,近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一些有識之士呼籲保護和搶救。

潮州麥稈畫製作工序

麥稈畫具有綠色環保、民間手工、永久保存等獨有的藝術特性,它取材於田野之間隨處可見的小麥稈。
潮州麥稈畫整個製作全憑手工完成,其主要製作程序是:第一步將麥稈草(以大麥稈為主)剪成小段去節口。第二步是將麥稈浸水,用藥水泡。第三步是燻、蒸、煮,第四步是將麥稈挑開,刮剝為表裏兩層。第五步是整平壓制成片,主要採取碾的辦法。第六步是進行燒燙和熨燙,通過温度的高低變化使植物表面形成深淺不同的色彩,第七步是將麥稈分別染上所需顏色備用。第八步是設計構圖。第九步是在布上或紙上作畫——粘貼麥稈。
經過20多道工序的技術處理,才能製作出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麥稈畫藝術作品。普通作品需一個熟練工一週左右的時間,複雜作品需要25天以上才能完成,是典型的技術和勞動密集型產品

潮州麥稈畫麥稈畫的表現技藝

潮州麥稈畫的表現技藝集中體現 在粘貼麥稈“作畫”上。麥稈畫的作畫不是用筆繪畫,而是採用麥稈作畫,通過選材用色、運刀切貼來完成。“作畫”之前,要先準備各種專用刀具。麥稈畫是以刀為筆,有平口型、鋸齒型、月牙型等專用刀具,“作畫”時,要按圖稿要求準確選定色草,運刀如筆,技法上講究直切、橫切、斜切的交錯運用。
北方的麥稈畫往往直接在紙上或布上貼麥稈,不用筆繪,潮州麥稈畫有一個特點,就是採用毛筆在布上繪畫,主要是畫出背景,如朦朧的遠山,往往採用筆繪,主體畫面和實景採用麥稈粘貼,給人一種虛實結合,清新明快的美感。
潮州麥稈畫追求剛柔相濟的藝術效果,講究國畫的神韻,這些都要靠麥稈來表現,這些麥稈有的細切如絲,有的粗切如指,纖細的毫毛畢現,粗獷的剛健蒼勁。正如一位專家評價:“如刺繡細膩的格調,似國畫雄深的墨韻,像油畫斑斕的色彩,若水彩清麗的情趣。”
潮州麥稈畫“工筆”、“意筆”隨意所出,意態盎然,各得其趣。表現山水景物時,視題材內容,先用彩色炭精粉或水彩塗染以作底襯,描繪出“雲”、“霞”、“山”、“水”、“霧”、“雨”,有時還要以火烙焦畫面草色,旨在加強質感,表現出動靜遠近、層次明暗、虛實濃淡的藝術效果。

潮州麥稈畫地位和影響

潮州麥稈畫在中國民間工藝美術作品中享有較高的地位和聲望,屢次獲得國家工藝大獎。潮州麥稈畫作為一種洋溢着濃厚鄉土氣息的民間藝術,受到中外藝術愛好者的賞識和喜愛,屬於民間工藝美術中的暢銷作品,行銷全世界五大洲數十個國家和地區,不少高精的平面和半立體麥稈畫掛屏,被國家領導人作為贈送一些國家元首、國際友人的藝術珍品。
如今,早期的潮州麥稈畫已成為收藏者四處尋覓的收藏珍品。

潮州麥稈畫麥稈畫鑑賞

潮州麥稈畫的精品出自上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初,當年中國國際書店組織潮州民間藝術大師,創作了一批麥稈畫佳作,這批潮州麥稈畫在藝術上達到了登峯造極之境界,當時作為出國禮品和民間工藝品精品,出口歐美。如今,這批當年就十分稀少的藝術珍品已芳蹤難覓,筆者經過多年尋覓,購藏到其中的多幅作品。
從這些作品可見,潮州麥稈畫在藝術表現上,除保持麥稈自然光澤和紋理外,大膽創新,吸收了國畫、版畫、剪紙、浮雕等眾多藝術品的表現手法,表現出民間藝術品的高雅品位和東方藝術的獨特魅力,其景物栩栩如生,如在眼前,具有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和藝術效果。
潮州麥稈畫表現山水,褶皺迭起的山巒層次分明、熠熠生輝;每一幅畫面都典雅淡泊,又金碧輝煌,表現了那個時代單純而天真的審美情趣。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