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潮州歌謠

鎖定
潮州歌謠,是以潮汕方言(屬閩南片潮汕小片)為載體,流行於廣東省潮州汕頭揭陽、汕尾中部及海外潮人聚居地的民間文學,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1-2]  [10] 
潮州歌謠,俗稱“歌仔” “畲歌”或“畲歌仔”, [3]  [5]  潮州歌謠是由畲歌疍歌和漢族民謠組成的混合體,是在漫長的歷史演變過程中,吸收當地民間藝術,融會中原地區漢族民謠的表現形式,逐步形成的一種具有地方特色的説唱表演形式。 [5]  [8]  潮州歌謠因記載闕如無法追溯其起源,但至遲到宋代已有畲歌和疍歌之分,明清時期關於潮州歌謠的描述見於各種文獻。潮州歌謠按內容可分為愛情歌、時政歌、生活歌、過番歌、儀式歌、滑稽歌、兒童歌和風物歌共8種,大量使用古語詞、土語詞和外來詞,具有古樸典雅、鄉土氣息和海洋文化韻味濃郁的風格特徵,反映了當地生產民俗、人生禮俗、節日習俗、民間信仰、民間藝術、遊藝、謎藝等民俗的方方面面,具有鮮明的民系族羣地域特徵,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語言價值、民俗價值和教育價值。 [4] 
2015年11月10日,潮州歌謠被列入第六批廣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為Ⅰ-18。 [2] 
中文名
潮州歌謠
非遺級別
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批准時間
2015年11月10日
遺產類別
民間文學
申報地區
潮州市湘橋區
遺產編號
Ⅰ-18

潮州歌謠歷史淵源

潮州歌謠是由畲歌、疍歌和漢族民謠組成的混合體,是在漫長的歷史演變過程中,吸收當地民間藝術,融會中原地區漢族民謠的表現形式,逐步形成的一種具有地方特色的説唱表演形式。 [5]  [8]  肖遙天在《潮音戲的起源與沿革》一文中提出:“潮州的土著,陸為畲民,水為疍民。畲歌、疍歌是最純粹的地方性的潮歌,也是潮歌的主流。今日的潮州民謠,猶有概稱作畲歌的……今日潮音戲尚有畲歌的成分存在,如《桃花搭渡》的桃花姐和渡伯鬥畲歌全段,及喜劇中穿插的丑角打渾那種‘釦子’調,都是畲歌的形式。”可見,潮州先民畲族的口頭文學——畲歌,是潮州民謠產生的淵源。由於歷代的戰亂、顯官的貶謫、戰士的徵戎等原因,中原漢族文化也不斷傳入潮州,其中的民謠、民歌,與上述畲歌、疍歌這三者在漫長的歷史演變過程中,相互滲透,便隨之出現了獨具特色的潮州民謠。 [8] 
潮州歌謠因記載闕如無法追溯其起源,但至遲到宋代已有畲歌和疍歌之分。 [4] 
明清時期關於潮州歌謠的描述見於各種文獻,明末屈大均《廣東新語》(卷十二)“粵歌”條雲:“潮音似閩,多有聲而無字,有一字而演為二三字,其歌輕婉,閩、廣相半。中有無其字而獨用聲口相授,曹好之以為新調者,亦曰畲歌。農者每春時,婦子以數十計,往田插秧,一老撾大鼓,鼓聲一通,羣歌競作,彌日不絕,是曰秧歌。” [4] 
隨着社會的演進和民情的變遷,潮州歌謠不斷地變化和發展,以便迅速地反映社會現實生活,反映本地區特有的民情風俗。到了革命戰爭時期,還出現了大批宣傳革命內容的歌謠。 [8] 
解放後,由於社會制度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勞動人民成了國家的主人,成了掌握自己命運的主宰者。新的社會生活,新的精神面貌,孕育出一大批社會主義時期的新歌謠。 [8] 
潮州歌謠表演 潮州歌謠表演

潮州歌謠文化特徵

潮州歌謠內容分類

潮州歌謠表演 潮州歌謠表演
潮州歌謠大體可分為傳統歌謠、革命歌謠和新歌謠三大類,影響深遠的主要是傳統歌謠。 [5]  [7]  潮州歌謠按內容可分為愛情歌、時政歌、生活歌、過番歌、儀式歌、滑稽歌、兒童歌和風物歌共8種。其中過番歌是指在粵東地區或境外潮人社區流傳的潮語族羣到海外謀生為主題的民間歌謠,是先輩們移民南洋的共同記憶。儀式歌分為嫁娶歌、請神歌和喪事歌三類,反映了一定歷史時期潮語族羣的民風民俗,以及百姓的信仰追求和文化心態,具有豐富的民俗文化內涵。潮語滑稽歌是指為使緊張生活弛懈而以遊戲的態度去嘲諷、打趣人事和物態的醜拙與乖訛的潮語歌謠,分為諷刺歌、詼諧歌和戲謔歌三類。 [4] 

潮州歌謠藝術特徵

潮州歌謠的藝術特色主要是大量運用賦、比、興的手法,而且往往在同一首歌謠中同時兼用,形式多變,既有像民歌的絕句體,還有的像長歌行,類似詞、曲、令、樂府等形式。多采用具有生活氣息和地方特色的口語。一般偶句末字押韻,也有一韻到底或兩句、四句轉韻的。 [5]  潮州歌謠不講究平仄,但力求押韻、節奏、疊音等聲律之美,句式靈活,廣泛使用重疊、起興、頂真、比喻、對比、鋪排、比擬、誇張等辭格。 [4] 

潮州歌謠演唱方式

潮州歌謠 潮州歌謠
潮州歌謠,以潮州方言為載體,唱腔旋律和表演較簡單,有時也間之快板(扣仔),潮州歌謠以羣眾隨音誦唱為主,有固定的曲調,最早見於舞台的是潮劇《桃花過渡》中的“鬥歌”,並形成固定的曲式,流傳下來。 [4-5] 

潮州歌謠傳承保護

潮州歌謠傳承價值

潮州歌謠反映了當地生產民俗、人生禮俗、節日習俗、民間信仰、民間藝術、遊藝、謎藝等民俗的方方面面,具有鮮明的民系族羣地域特徵,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語言價值、民俗價值和教育價值。 [4] 

潮州歌謠傳承狀況

潮州歌謠作品 潮州歌謠作品
近現代以來,潮州歌謠可謂家喻户曉、老少咸宜,但是自20世紀80年代起,由於各種娛樂項目應運而生,潮州歌謠這種古老的藝術形式受到衝擊,少有人創作和演唱。潮州歌謠已陷入生存困境,處於瀕危狀態,搶救與保護迫在眉睫。 [4] 

潮州歌謠傳承人物

林朝虹為潮州歌謠代表性傳承人。 [9] 

潮州歌謠社會影響

  • 重要活動
2019年2月16日 ,“唱潮州歌謠 慶元宵佳節”活動在潮州市博物館舉行,以潮州歌謠展示表演、接龍互動等方式,多途徑、多形式展現潮州歌謠的魅力。 [6] 
元宵節前夕,“唱潮州歌謠 慶元宵佳節”活動舉行。圖片來源:南 元宵節前夕,“唱潮州歌謠 慶元宵佳節”活動舉行。圖片來源:南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