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潮州歌冊

(潮汕方言誦唱的民間説唱藝術)

鎖定
潮汕人把用方言唱出來的歌謠,統稱為“畲歌”。“畲歌”的涵義,其實就等同於“潮州歌”。其一般格式為七言一句,四句為一“條”(首),每條成一個樂段,亦即一個叶韻單位。這一格式完全被今天的“潮州歌冊”採用。 [1-2] 
潮州歌冊吸收了畲歌的各種形式。它以歷史上的英雄故事和戀愛故事為主要題材,實際上就是畲歌的史詩形式,或者説是“小説歌”形式的餘緒。今天的潮州農村中還有“鬥歌”的遺風。這種鬥歌形式,乃源於畲族的盤詩會。 [1-2] 
潮州歌冊俗稱“唱歌冊”, 多以長篇敍事唱本為主,是以潮州話誦唱的民間説唱藝術,是潮汕地區特有的曲藝形式。宋末至明初,來自佛教的寶卷、淘真、詞話及江浙彈詞等經福建、江西流入潮汕地區,與當地歌謠、畲歌、俗曲等相融合,並受其影響,從而形成了潮州歌冊這一新的曲藝形式。潮州歌冊形成於明代,盛行於清末至20世紀70年代初。 [3] 
潮州歌冊在潮汕文化史上佔據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深受潮汕地區羣眾歡迎的民間曲藝形式,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學和藝術價值。潮州歌冊在為民眾提供文化滋養的同時,傳播歷史知識,對於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揚善棄惡、創建和諧社會有着積極的作用;同時,也為研究佛教文化在嶺南地區的流傳和衍變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4] 
中文名
潮州歌冊
別    名
唱歌冊
申報地區
汕頭市 [3] 

潮州歌冊藝術由來

潮州歌冊多以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説為題材,詞句大量運用俗語,摻入熟諺、俗典、方言、口語、歇後語等,並運用詩化的方言口語表述,使故事情節波瀾壯闊,人物形象生動具體,其傳統題材作品有《劉明珠》、《一世報》、《二度梅》、《薛仁貴徵西》等,現代題材作品有《花好月圓》、《冤孽姻緣》、《紅燈記》、《白毛女》等。
潮州歌冊唱詞格式多為七字句式,四句一節,每節押一韻;因內容變換、感情變化或表述需要,可將七字句變為四字句、五字句、六字句、三三四字句、三七字句、三三五字句等;節與節之間可以變韻,也可連韻,多押平聲韻,個別也押仄聲韻,以音韻和諧順口為重。潮州歌冊的誦唱是根據潮州方言的音樂性,問字取腔的即興吟唱,普遍採用潮汕傳統的“二四譜”,以“二三四五六七八”為標記,即簡譜“5612356”(so la do re mi so la)。正因其即興,不同演唱者的唱法各有不同,故有潮州歌冊不能合唱之説。潮州歌冊雖唱法不同,但大致仍可歸納為10種相似的唱法。
潮州歌冊在潮汕文化史上佔據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深受潮汕地區羣眾歡迎的民間曲藝形式,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學和藝術價值。潮州歌冊在為民眾提供文化滋養的同時,傳播歷史知識,對於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揚善棄惡、創建和諧社會有着積極的作用;同時,也為研究佛教文化在嶺南地區的流傳和衍變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隨着時代發展,社會生活和娛樂形式的多樣化,潮州歌冊這一民間曲藝式樣己逐漸被淡忘。現在能用傳統方式説唱潮州歌冊的老一輩藝人不斷減少,創作人員更是鳳毛麟角。因此,這一極具嶺南地域文化特色的潮州歌冊,亟需採取有效措施加以搶救保護。

潮州歌冊傳承保護

2023年10月31日,文化和旅遊部公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重新認定潮州市文化館為潮州歌冊項目保護單位。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