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潛龍寺

鎖定
潛龍寺,位於陝西省渭南市少華山景區,始建於東漢初年,因劉秀避難曾藏匿於此,其子劉莊(漢明帝)為報答此地潛藏先父之恩,敕令當地大興土木建造佛寺,名曰“潛龍寺”,是我國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歷經千年,香火不斷,清印藏經達96套。
中文名
潛龍寺
地理位置
陝西省渭南市
開放時間
09:00-17:00 [2] 
佔地面積
360 公頃
著名景點
柏抱槐兩樹
始建時間
東漢初年

潛龍寺寺院由來

傳説因劉秀被王莽追殺時曾在寺院所在地避難倖存,其子劉莊(漢明帝)為報答此地藏先父倖存之恩,令宰
相王梁在蟠龍山上修建一座寺院,名日"潛龍寺",以為紀念。 [1] 

潛龍寺寺院環境

潛龍寺 潛龍寺
潛龍寺所在之山勢形如巨龍,故名其山為"蟠龍山"而潛龍寺就建在蟠龍山頂龍頭之左側,周圍千巖萬壑,峯戀崢嶸,更顯得這座古剎氣勢不凡,雄偉壯觀。潛龍寺除有秀麗的環境外,正殿前院還有一奇特景觀--"柏抱槐",一棵三摟有餘的古柏生機盎然,枝葉茂盛,古柏主幹之間,奇怪的長出一棵老槐,迄今老槐的主桿直徑已有一摟有餘,其枝葉繁茂,不減古柏。兩樹長勢各異,柏高槐低,各顯風姿,大凡觀賞之人無不稱奇。
潛龍寺所在山勢形如巨龍,周圍千巖萬壑、峯巒崢嶸,林木葱鬱,一派仙境。寺院正殿前方有一棵相傳為漢時所植的“柏抱槐”,圍粗4米多,柏高槐低,生機盎然,各顯風姿。登上西側的雲海仙台,環顧四周,雲煙飄渺,東眺太華山,空中千仞,近賞少華峯,秀中見奇。
在潛龍寺下方的羣山之巔,有一尊大佛仰面而卧,體態自然,栩栩如生,每當太陽昇起之際,晨曦沐浴着大佛,酷似一尊被佛光環繞的佛祖,仰天長眠於青山之間,與南邊的潛龍寺相對,是一處罕見的自然景觀。

潛龍寺寺院景緻

潛龍寺 潛龍寺
潛龍寺有前殿、中殿、大雄寶殿。
在大雄寶殿前生長着一棵千年古柏,它的樹幹稍微傾斜,胸圍3.7米左右,高有23米,冠幅約50平方米。令人稱奇的是,不知於何年,柏樹中間竟然生出一株槐樹來,槐樹胸圍1.53米,人稱“柏抱槐”。兩樹枝繁葉茂,年代久遠,柏樹遒勁挺拔,槐樹身形俊秀,柏高槐低,各顯風姿。關於柏抱槐的傳説、推測、説法非常多,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有的文人墨客看它們相互擁抱的情景,就命名為“情人樹”。在樹幹周圍長滿有密密麻麻的小孔,形若釘眼,深淺不一,相傳這是過去屯兵將士掛兵甲所致,所以也叫它“掛甲柏”。 [1] 
前殿是彌勒尊者笑迎眾生,四大天王執法護衞。前院玲瓏方正,中殿明潔肅靜,方磚青瓦,雕木門窗,正中供奉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號稱接引佛,是西方極樂園的三聖。三聖像之後,是手執降魔杵的護法神韋馱菩薩像
中殿比較寬綽,有齋、客二堂以及禪寮小房側列兩廊。正面是大雄寶殿,由前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樸初題書“大雄寶殿”方匾懸掛殿額。門分四合,雕刻做工比較精細,上面門楣板殘留有一套《先師求道》連環水墨畫圖,為明清時的佳作;大殿內中間是釋迦牟尼,東邊是消災延壽藥師佛,西邊是阿彌陀佛,其下兩邊,左邊是文殊騎青獅,右為普賢乘白象。殿外一側為赤臉長鬚、綠袍快刀的關雲長塑像,我國漢傳佛教稱其為伽蘭菩薩,是護法神之一。 [1] 
山門、三聖殿、大雄寶殿雖大多破舊,或為重新修葺,但仍不失明清風格。中殿三聖像、大殿諸佛、原是明代所塑,文革中遭毀,僅留殘座,我們看到的是1987年西安美院師生在原基礎上加工復原的,它的造型,色調、神韻不減當年。後院有孑然一峯,僅有數席之地,獨立成一殿,名為毗盧殿,絕頂凌空,形若天懸。殿內供毗盧遮那佛,主昭日月之明。
寺內至今保存着從明成化四年(1468)至清咸豐四年的碑石八塊,是潛龍寺佛教文化的歷史見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