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潘自強

(中國工程院院士、輻射防護和環境保護專家、中國核工業功勳獎章獲得者)

鎖定
潘自強(1936年6月1日-2022年1月19日),湖南益陽人,北京大學畢 [3]  ,輻射防護和環境保護專家,中國原子能研究院研究 [14]  ,博士生導 [14]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核工業功勳獎章獲得 [14] 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 [1] 
潘自強於1957年從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畢業後進入中國核工業總公司工作 [2]  ;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3]  ;2013年當選中國輻射防護學會第一屆理事會名譽理事長 [4] 
2022年1月19日,潘自強院士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5 [14]  [13] 
中文名
潘自強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湖南省益陽市
出生日期
1936年6月1日
逝世日期
2022年1月19日
畢業院校
北京大學
代表作品
輻射安全手冊
主要成就
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核工業功勳獎章獲得 [14] 
主持完成了 “中國核工業30年輻射環境質量評價”等工作 [3] 
性    別

潘自強人物經歷

潘自強
潘自強(5張)
1936年6月1日,潘自強出生於湖南省益陽市 [5] 
1953年,進入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就讀大學本科 [6] 
1957年,從北京大學畢業並獲得學士學位,之後進入中國核工業總公司工作,先後擔任副研究員、研究員。
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3] 
2013年,當選中國輻射防護學會第一屆理事會名譽理事長 [4] 

潘自強研究領域

潘自強主要從事輻射防護領域的研究,在輻射防護學科體系和基礎結構的建立、開拓和發展,輻射防護法規和標準體系的建立方面作了開拓性工作 [3] 

潘自強主要成就

潘自強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潘自強在中國輻射防護學科發展初期,1963年提出了中國的實用保健物理學框架,在保證核武器研製和核能發展中,完成了多項監測技術和方法,對中國輻射防護學科體系和基礎結構的建立、開拓和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自20世紀70年代,率先開展、參與並指導完成了“全國環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調查”,主持完成了“中國核工業30年輻射環境質量評價”等工作。20世紀80年代初發表了“制訂核電站輻射防護的原則和主要數值限”等文章,在秦山核電站選址的環境影響審查中起了重要作用,從那時起步並一直延續的“能源與環境”的系統研究,為中國核電環境影響評價提供了技術基礎。推動“輻射事故和應急體系”的建立,在輻射防護法規和標準體系的建立方面作了開拓性工作,多次主持編制“國家輻射防護標準”。提出了“放射性廢物管理應以地質處置為中心的觀點”,奠定了中國放射性廢物安全管理的基礎 [3] 
  • 學術論著
截至2007年7月,潘自強先後發表論文260餘篇,出版專著40本,譯著34本 [1] 
出版日期
名稱
作者
出版社
1963.11
《致電離輻射劑量學》
(蘇)К.К.Аглинцев著;潘自強等譯
北京:科學出版社
1979.10
《放射性碘的污染和防護》
潘自強編著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1986.07
《限制公眾遭受天然輻射源照射的原則 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報告》
潘自強譯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1987.08
《輻射防護手冊 第1分冊 輻射源與屏蔽》
李德平,潘自強主編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1987.09
《放射性廢物管理》
潘自強主編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1988
《輻射防護手冊 第2分冊 輻射防護監測技術》
李德平,潘自強主編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1989.11
《中國核工業三十年輻射環境質量評價文集》
潘自強主編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1990.03
《輻射防護手冊 第3分冊 輻射安全》
李德平,潘自強主編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1990.08
《中國核工業三十年輻射環境質量評價文集 續》
潘自強主編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1990.10
《中國核工業30年輻射環境質量評價》
潘自強等編著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1991.01
《輻射防護手冊 第5分冊 輻射危害與醫學監督》
李德平,潘自強主編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1991.11
《環境危害評價 公眾健康危害評價方法及其應用》
潘自強主編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1993.05
《燃煤排放物中有害物質的測定與分析》
潘自強主編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1996.06
《中國核工業輻射水平與效應》
潘自強等著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1996.10
《輻射防護及相關學科論文集》
李德平,潘自強,胡遵素等著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1997
《輻射防護的現狀與未來》
潘自強著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2002.05
《秦山核電站運行十週年學術報告會論文集》
潘自強主編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2004.04
《中國核工業三十年輻射環境質量評價 英文版》
潘自強等編著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2004.08
《慶祝秦山三期重水堆核電站工程全面建成學術報告會論文集》
潘自強主編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2005.04
《核與輻射恐怖事件管理》
潘自強主編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5.12
《在放射攻擊事件中人員輻射照射的防護》
潘自強(等)譯校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2007.04
《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 上 下》
潘自強,程建平等編著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2007.12
《電離輻射環境監測與評價》
潘自強主編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2008.10
《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2007年建議書》
潘自強等譯校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2009.04
《高放廢物地質處置戰略研究》
潘自強,錢七虎主編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2010.03
《中國輻射水平》
潘自強主編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2011.04
《核與輻射防護手冊》
潘自強主審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1.09
《核與輻射事故(事件)中的社會響應問題》
潘自強主編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2011.11
《輻射安全手冊》
潘自強著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3.03
《核燃料循環前段與後段技術發展戰略研究》
潘自強編著
北京:中國原子能出版社
2014.06
《輻射安全手冊精編》
潘自強主編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5.03
《核與輻射安全》
潘自強主編
中國環境出版社
2015.04
《內陸核電廠及核能發展中的幾個重要安全、環境問題研究》
潘自強主編
北京:中國原子能出版社
2016.04
《中國裂變核能礦產資源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
潘自強主編
北京:中國原子能出版社
2016.09
《放射性廢物最小化研究總論》 [7] 
潘自強
北京:中國原子能出版社
  • 學術交流
2008年10月15日,“核科學技術院士專家南華行”系列學術報告會——潘自強院士報告會在南華大學圖書館學術報告廳舉行,潘自強作了題為《積極發展核電是解決我國能源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途徑之一》的學術報告 [8] 
2009年4月21日,潘自強應華北電力大學核科學與工程學院陸道綱院長的邀請到“華電大講堂”作了關於《核電站輻射防護與切爾諾貝利事故》的報告 [9] 
2018年10月16日,潘自強應邀來南華大學,在紅湘校區圖書館學術報告廳作主題為《核與輻射科技一些概念的辨析和核能的公眾可接受性》的專題報告 [10] 

潘自強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96年
摩爾根學術獎
美國保健物理學會 [11] 
1997年
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1年
全國環境保護傑出貢獻者

潘自強社會任職

潘自強兼任中國輻射防護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環境學會核安全和輻射環境專業委員會主任、國家環保部核安全與環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國家核應急專家委員會主席、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輻射防護專業博士生導師、聯合國原子輻射影響科學委員會中國代表;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主委員會委員,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放射性物質安全運輸顧問委員會、放射性廢物管理顧問委員會和輻射防護顧問委員會委員 [1] 蘇州大學醫學部放射醫學與防護學院名譽院長 [12] 

潘自強人物逝世

2022年1月19日,輻射防護和環境保護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科技委研究員潘自強,因病醫治無效 在北京逝世。 [13]  1月25日上午,潘自強同志的遺體送別儀式在北京市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舉行。 [15] 

潘自強人物評價

潘自強為培養輻射防護人才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3] (中國工程院評)
潘自強早期完成了多項輻射防護監測技術,提出了我國保健物理學框架,並始終站在輻射防護科學和技術的前沿,為核武器研製期間的輻射防護工作和保證核工業良好安全記錄作出了重要貢獻,成為輻射防護學科的主要帶頭人之一 [11] (中國環境出版集團評)

潘自強人物貢獻

潘自強在1963年提出了我國的實用保健物理學框架,在保證核武器研製和核能發展中,完成了多項監測技術和方法,對我國輻射防護學科體系和基礎結構的建立、開拓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20世紀70年代,率先開展、參與並指導完成了“全國環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調查”,主持完成了 “中國核工業30年輻射環境質量評價”等工作。發表了“制訂核電站輻射防護的原則和主要數值限”等文章,在秦山核電站選址的環境影響審查中起了重要作用,從那時起步並延續至今的“能源與環境”的系統研究,為我國核電環境影響評價提供了技術基礎。他積極推動“輻射事故和應急體系”的建立,在輻射防護法規和標準體系的建立方面作了開拓性工作,多次主持編制“國家輻射防護標準”。他提出了“放射性廢物管理應以地質處置為中心的觀點”,奠定了我國放射性廢物安全管理的基礎,為培養輻射防護人才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1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