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潘東明

(福建農林大學園藝學院二級教授)

鎖定
潘東明,男,1956年12月出生,福建永春人,中國共產黨黨員福建農林大學園藝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福建農林大學園藝學一級學科帶頭人。曾任福建農林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福建農林大學園藝學院院長、書記。現任福建農林大學園藝產品貯運保鮮研究所所長。 [1] 
中文名
潘東明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福建永春
出生日期
1956年12月
畢業院校
福建農學院
職    業
教師
主要成就
國家發明專利授權8件,福建省科學技術獎一、二、三等獎6項
外文名
Pan Dongming

潘東明人物經歷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六屆學科評議組園藝學組成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全國農業推廣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 [2] 
兼任中國園藝學會理事、中國熱作學會理事、中國柑橘學會理事、福建省科學技術協會委員、福建省熱帶作物學會第八屆理事會副理事長、福建省園藝學會第九屆理事會理事長、福建省農學會第六屆理事會常務理事、閩台文化交往促進會農業分會第四屆理事會理事、福州市農學會理事會副理事長等社會團體職務。 [2] 
長期從事園藝學教學與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果樹栽培與生理、果實發育與採後科學、花卉採後與分子生物技術。特別是柚子、橄欖和水仙花有較深入的研究。 [2] 
2008年國際園藝學會“第三屆龍眼、荔枝和其它無患子科果樹學術研討會”(中國·福州)召集人。
主持國家“948”計劃、“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教育部高校中青年骨幹教師資助計劃、教育部博士點學科基金等重大科研項目多項,福建省2004年重大科技專項果茶專項的首席專家,主編出版專著和全國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多部,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8件,國家星火獎三等獎1項,福建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福建省科技獎二等獎3項、三等獎2項。成功選育並通過福建省品種認定果樹新品種多個,‘紅綿蜜柚’、‘三紅蜜柚’、‘岵山晚荔’等。 [2] 

潘東明主講課程

主講《果樹栽培學》、《園藝產品營銷學》、《園藝產品採後處理》等本科課程;《果樹栽培專題》、《果實採後生理》和《果樹發育與生長物質》等碩士生課程;《果樹栽培研究進展》、《果實發育生理》和《農業項目評估與管理》等博士生課程。

潘東明著作

發表學術論文150多篇;主編、參編出版科技著作和教材多部。主編《中國永春蘆柑》(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果樹高效生產技術》(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琯溪蜜柚無公害栽培》(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福建南亞熱帶作物產品生產和營銷》(海風出版社);副主編《園藝學》(中國農業出版社);參編《果樹栽培學》(中國農業出版社)、《金柑》(林業出版社)、《木奈的栽培》(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作物品種試驗與統計分析》(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果樹學詞典》(中國農業出版社)、《園藝作物種質資源學》(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等著作、全國規劃教材。

潘東明科研工作

承擔多項科技項目
2004年以來,承擔國家“948”計劃科技項目、國家博士點學科基金科技項目、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福建省科技重大專項、福建省種業創新與產業化工程項目各1項,是2004年福建省科技重大專項果茶專項的首席專家;承擔福建省科技廳重點科技項目、福建省科技廳重大專項前期項目、福建省農業科技跨越計劃等科技項目多項。
發明專利 [3] 
1. 一種從龍眼果皮中提取過氧化物酶方法”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ZL 03 1 57806.3,潘東明、林琳、郭志雄)。
2. 中國水仙愈傷組織保存組培方法(201210518283.X,馮瑩、潘東明)
3. 水仙BES-SSR標記引物AG9及鑑定水仙品種的方法(201310562140.3,祁世明、潘東明、郭志雄、潘騰飛、林琳)
4. 水仙BES-SSR標記引物TA34及鑑定水仙品種的方法(201310561494.6,祁世明、潘東明、林琳、郭志雄、潘騰飛)
5. 水仙BES-SSR 標記引物TCA9及鑑定水仙品種的方法(201310561995.4,林琳、祁世明、潘東明、潘騰飛、郭志雄)
6. 水仙BES-SSR標記引物CATACA5及鑑定水仙品種的方法(201310560714.3,潘東明、祁世明、郭志雄、林琳、潘騰飛)
7. 水仙BES-SSR 標記引物TCA5鑑定水仙品種的方法(201310562044.9,潘東明、祁世明、潘騰飛、林琳、郭志雄)
8. 水仙BES-SSR標記引物 GA19及鑑定水仙品種的方法(201310562208.8,潘東明、祁世明、潘騰飛、郭志雄、林琳)
科技成果
1993年,“木奈豐產栽培與保鮮技術開發”獲得福建省科學技術進步獎(星火)二等獎(第四完成人);“木奈豐產栽培技術研究”獲得國家星火獎三等獎(第四完成人)。
2000年,“橄欖保鮮貯運實用技術與採後生理生化研究”獲得福建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第一完成人)。
2003年,“龍眼良種篩選、示範基地建設與配套技術研究”獲得福建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第三完成人)。
2006年,“亞熱帶花卉果樹良種引進篩選及示範栽培研究”獲福建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第一完成人)。
2010年,“錐慄種質資源與優質豐產栽培關鍵技術研究”獲得福建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第二完成人)。
2012年,“橄欖(Canarium album Reausch)種質資源收集保存與篩選利用”獲得福州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橄欖種質資源徵集鑑定與品種選育利用”2013年獲得福建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第二完成人)。
其它成果多項
‘紅綿蜜柚’、‘三紅蜜柚’、‘岵山晚荔’荔枝、‘泉龍104’龍眼、‘泉龍157’龍眼、‘泉龍142’龍眼、‘泉龍222’龍眼等果樹新品種,於2009-2013年相繼通過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
1991年,三明市科技興農集團承包《陳大鎮郊區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獲得三明市三等獎(第一完成人)。
1999年,“廈門市現代農業發展規劃”獲得廈門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第五完成人)。
2000年,“琯溪蜜柚裂瓣、粒化原因研究”成果通過福建省教育廳成果評審(第一完成人)。
2005年,“南方澀柿貯藏保鮮與凍柿生產技術研究”和“木奈果實採後生理及貯藏保鮮技術研究”通過福建省科技廳成果鑑定(第一完成人)。
2006年,“莆田市龍眼、枇杷、文旦柚優質高產關鍵栽培技術研究”通過福建省科技廳成果鑑定(第一完成人)。
2007年,“948”計劃項目“植物保鮮基因的引進及其在亞熱帶作物上的應用”通過農業部“948”計劃辦公室驗收。該項目獲得32條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基因和片段,均在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Genbank登錄(第一完成人)。
2007年,福建省科技重大專項“閩台特色果茶良種選育研究及產業化”通過福建省科技廳驗收(第一完成人)。
2007年,福建省科技廳國際合作項目植物保鮮基因的克隆及其在亞熱帶作物上的應用”通過福建省科技廳驗收和成果鑑定(第一完成人)。
2008年,福建省農業跨越計劃項目“琯溪蜜柚汁胞粒化症矯正技術研究與示範推廣”通過福建省農業廳驗收(第一完成人)。
2008年,福建省科技廳重點項目“香蕉種質資源RAPD分析與新品種引進”項目通過福建省科技廳驗收(第二完成人)。
2009年,“綠衣枳實良種選育、栽培與開發利用技術研究”成果通過福建省科技廳成果評審(第六完成人)。
2010年,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台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引進創新研究與示範項目通過國家科技部驗收(第一完成人)”。
2010年,“尤溪金柑貯運保鮮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成果通過福建省教育廳成果評審(第一完成人)。
新品種培育
紅綿蜜柚
三紅蜜柚
岵山晚荔

潘東明獲獎記錄

1989年,被評為福建農學院優秀教師;1991年,被評為福建農學院優秀教師;1995年,中國共產黨福建省委員會授予優秀共產黨員稱號;1997年,被評為福建農業大學優秀教師;1998年,被福建省教育委員會、福建省人事廳評為福建省優秀教師,授獎章1枚;2000年,獲福建農林大學教學優秀一等獎;2001年,被中共福建省教育工作委員會、福建省教育廳、福建省教育工會評為福建省師德標兵;2006年,被評為福建農林大學優秀黨務工作者,2009 年,被福建農林大學評為2007-2008年度支持工會工作的優秀黨政領導;2009 年,被福建農林大學評為本科教學評建工作先進個人; 2010 年,被評為福建農林大學教學名師;2010 年,被福建農林大學評為校師德標兵;2011 年,被福建農林大學評為2009-2010年度支持工會工作的優秀黨政領導;2011年,被福建農林大學評為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