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福建農林大學

鎖定
福建農林大學(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簡稱“福建農林大” [63]  ,位於福建省會福州市,是一所以農林學科為優勢和特色,理、工、經、管、文、法、藝、海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省屬重點大學,由農業農村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福建省人民政府三方共建,是福建省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42]  、福建省重點建設三所高水平大學之一 [1] 入選國家"111計劃"、"2011計劃"、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新農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 [57]  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58]  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國家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 [56] 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 [43] 中國-拉丁美洲農業教育科技創新聯盟 [44] “一帶一路”南南合作農業教育科技創新聯盟 [59]  成員高校,中國菌草技術 [60]  發明高校。
福建農林大學創建於1936年,是在福建協和大學農科和福建省立農學院基礎上建立。1952年,原廈門大學農學院和福州大學農學院合併成立福建農學院。2000年10月,原福建農業大學和原福建林學院合併組建新的福建農林大學。
截至2024年4月,學校有金山、旗山、安溪、南平校區(基地),校園佔地4900餘畝;設有23個二級學院,本科招生專業80個;有1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6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7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有教職工3207人,本科生2.5萬餘人、研究生1萬人 [2] 
中文名
福建農林大學
外文名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簡    稱
福建農林大(FAFU)
創辦時間
1936年
辦學性質
公立大學
學校類別
農林
學校特色
福建省重點建設高校(2003年)
農業部與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建大學(2011)
國家林業局與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建大學(2012)
福建省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2014)
福建省一流大學建設高校(2018) 展開
學校特色
福建省重點建設高校(2003年)
農業部與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建大學(2011)
國家林業局與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建大學(2012)
福建省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2014)
福建省一流大學建設高校(2018)
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2016) 收起
主管部門
福建省
現任領導
王建南(黨委書記) [38] 
蘭思仁(校長)
專職院士數
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
本科專業
80個
碩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6個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7個
博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1個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2個
博士後
科研流動站12個 [2] 
國家重點學科
二級學科2個(含培育)
院系設置
23個二級學院
校    訓
明德、誠智、博學、創新
校    歌
《福建農林大學校歌》
校慶日
10月20日
地    址
金山校區: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上下店路15號(350002)
旗山校區:福建省福州市溪源宮路63號 (35002)
安溪校區:福建省泉州市東二環路東50米
院校代碼
10389
主要獎項
國家科學技術三大獎33項(截至2018年3月)
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2016年)
校    區
金山校區、旗山校區、安溪校區

福建農林大學辦學歷史

福建農林大學學校前身

  •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農學院
福建農林大學校園景觀
福建農林大學校園景觀(6張)
私立福建協和學院於民國25年(1936)創辦農學、農業經濟學兩個系。
民國29年,增設園藝學系併成立農科。
民國31年改為農學院,同時協和學院設文、理、農3院,成為協和大學
協和大學農學院設農藝、園藝、農業經濟3系,校址設在福州市魁岐鄉。
抗日戰爭時,遷到邵武縣,抗日戰爭勝利後遷回原址。
1951年4月,人民政府接管私立福建協和大學與華南女子文理學院合併為福州大學,協和大學農學院更名為福州大學農學院,仍在原址辦學
  • 福建省立農學院
福建農林大學
福建農林大學(9張)
福建省立農學院創辦於民國29年(1940年),設農藝、園藝、森林、植物病蟲害、農化土壤、畜牧獸醫、農業經濟7個系,校址先在永安縣,抗戰勝利後遷到福州市。
1951年6月,福建省立農學院併入廈門大學,改為廈門大學農學院,校址設在福州市 [3] 

福建農林大學合併建校

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廈門大學農學院和福州大學農學院合併,建立了福建農學院,校址設在福州魁岐協和大學原址,設農學、園藝、森林3個系,共有教職工198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6人、講師9人,在校學生391人。
歷史沿革 歷史沿革
1958年,林學系分出,單獨設立了福建林學院。同年,福建農學院又創建漳州分院。
1960年,漳州分院劃歸龍溪地委領導並更名為漳州農學院。
1962年,漳州農學院撤銷併入福建農學院。
1958年,福建農學院校址遷到福州市郊梅峯,佔地1100畝,發展到6個系、13個專業。
1962年,開始招收研究生。
到1965年,福建農學院已有在校學生1308人,專任教師327人,其中正副教授18人、講師65人。儀器設備總值150餘萬元,圖書館藏書17萬冊,辦有農場、園林場、畜牧場、農業機械廠、養蜂場等。還在全省建立10餘個教學、科研點。
農學系培育出深受農民歡迎的稻種“梅峯3號”,園藝系培育出弛名中外的包菜良種“福農3號”和花椰菜良種“福農7號”,仙遊縣龍華基點推廣“甘蔗育苗移栽”等技術措施,取得顯著經濟效益。
“文化大革命”中,福建農學院於1969年被撤銷,幹部教師下放勞動,圖書儀器大部破壞散失,校園被佔用。
1972年,福建農學院、福建林學院合併復辦,成立福建農林大學,校總部設在南平市西芹福建林學院原址,分部設在三明市和沙縣兩地。
校園平面圖
校園平面圖(2張)
1977年,撤銷福建農林大學,恢復福建農學院,在三明市荊東和沙縣洋坊兩地辦學。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以後,特別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經過撥亂反正,福建農學院得到恢復和發展,恢復7個專業,增辦6個專業。
1977年起,招收4年制本科生。
1979年,福建省委批准該校在福州金山新址重建,校園佔地1800多畝,校舍總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
1981年,獲全國首批碩士學位授予權。作物栽培與耕作學、作物遺傳育種、昆蟲學、經濟林4個專業獲准設立碩士點。
1984年,獲全國第二批博士學位授予權。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昆蟲學2個專業獲准設立博士點,博士指導教師分別是著名甘蔗專家周可湧教授和著名昆蟲學家趙修復教授 [4] 
1986年,全院遷回福州市金山新址 [3] 
2000年,福建農業大學和福建林學院合併為福建農林大學,時任福建省省長習近平同志為福建農林大學授牌。 [2] 
2003年,學校被確定為福建省重點建設高校
2010年,入選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2014年9月,入選國家首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高校。 [6] 
2016年7月,被教育部評為首批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11月,入選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同年,入選教育部和國家外國專家局聯合組織的“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簡稱“111計劃”)。 [2]  [7-8] 
2018年3月,入選福建省雙一流”建設高校(福建省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9] 
2021年5月15日,成為高等農林院校課程思政聯盟理事會員 [34]  9月,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教育部確定為第三批國家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 [36] 
福建農林大學
福建農林大學(5張)
2022年9月,福建農林大學作為成員單位成立福建省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聯盟 [52]  12月28日,福建農林大學蜂學研究院揭牌成立。 [61] 
2023年5月8日,福建農林大學與安溪縣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福建農林大學安溪校區、安溪茶學院(數字經濟學院)正式揭牌。 [65]  6月12日,福建農林大學在常盛會議中心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謝華安受聘儀式。雜交稻育種專家、中科院院士謝華安全職加盟福建農林大學。 [67]  8月29日,福建農林大學菌草與生態學院揭牌成立 [69]  。2023年秋季開學後,學院將迎來首批招收的150名新生。 [68]  12月1日,由福建農林大學等共同發起的福建省文化和旅遊研究聯盟成立 [71] 
2024年1月16日,福建農林大學蜂學與生物醫藥學院揭牌成立。 [72] 
2024年3月27日,福建農林大學政和鄉村振興研究院在政和廖俊波先進事蹟傳習地揭牌成立 [74] 

福建農林大學辦學實力

福建農林大學師資力量

截至2024年4月,學校現有教職工3207人;共有省級及以上高層次人才881人次(500人),其中國家級人才152人次(79人),居省屬高校首位。國家級高層次人才中有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4人、萬人計劃15人、國家傑青8人、國家優青15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8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3人。擁有國家級教學團隊2支、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2支、教育部創新團隊1支、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創新團隊2支和農業農村部創新團隊2支、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科技創新團隊3支。學校入選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2個基地入選國家“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湧現出黨的十九大、二十大代表以及全國人大代表、“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全國最美教師、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優秀教師、全國“三八”紅旗手、“八閩楷模”等先進典型。 [10] 

福建農林大學院系專業

截至2024年4月,學校設有23個二級學院,開設本科招生專業80個。 [2]  [11] 
福建農林大學院系專業一覽表
學院
本科專業
農學
植物科學與技術
種子科學與工程
植物保護
製藥工程
園藝
智慧農業
林學類
智慧林業
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
生態學
生物工程
生物科學類
生物信息學
動物科學
動物醫學
蜂學
海洋科學
水產養殖學
環境工程
空間信息與數字技術
農業資源與環境
食品科學與工程
食品營養與健康
食品質量與安全
材料科學與工程
化學工程與工藝
木材科學與工程
輕化工程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
電子信息工程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軟件工程
統計學
網絡空間安全
車輛工程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農業智能裝備工程
工程管理
交通工程
森林工程
物流工程
土木工程
智能建造
產品設計
城鄉規劃
動畫
風景園林
環境設計
視覺傳達設計
園林
工商管理類
國際經濟與貿易
會計學
金融學
農林經濟管理
人力資源管理
法學
公共管理類
土地資源管理
農村區域發展
農業資源與環境(中外合作辦學)
生態學(中外合作辦學)
英語
園藝(中外合作辦學)
風景園林(中外合作辦學)
人工智能
生物育種科學
生物製藥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福建農林大學安溪茶學院(數字經濟學院)
財務管理
茶學
電子科學與技術
商務經濟學
數字經濟
網絡工程 [73] 

福建農林大學學科建設

截至2024年4月,學校有1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2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以及26個一級學科碩士點和17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在福建省新一輪“雙一流”建設中,植物保護、林學、生態學3個學科被確定為重點支持建設學科;10個學科領域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植物學與動物學、農業科學2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 [2]  [35]  [39]  [70] 
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學校21個一級學科參評,共有17個學科進入榜單。B類學科有10個,其中B+檔學科4個(植物保護、林學、生態學、風景園林學)、B檔學科2個(生物學、食品科學與工程)、B-檔學科4個(林業工程、園藝學、農業資源與環境、農林經濟管理);C類學科有7個,其中C+檔學科3個(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物學、公共管理)、C檔學科1個(畜牧學)、C-檔學科3個(統計學、獸醫學、工商管理)。 [51] 
類別
名稱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園藝學、作物學、植物保護學、林學、農林經濟管理、食品科學與工程、生物學、林業工程學、生態學、風景園林學、農業資源與環境 [12] 
國家級重點學科
植物病理學
國家級重點(培育)學科
作物遺傳育種
農業農村部重點學科
植物病理學、作物遺傳育種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重點學科
林學、林業工程、風景園林學、生物學、生態學、農業資源與環境、農林經濟管理 [13] 
福建省省級重點學科
植物保護、作物學、林學、農業資源與環境、園藝學、農林經濟管理、林業工程、生物學、食品科學與工程、生態學、風景園林學、畜牧學、獸醫學、馬克思主義理論、農業工程、公共管理、統計學、交通運輸工程、機械工程、工商管理 [41] 
福建省特色重點學科
林學、園藝學、農林經濟管理、林業工程、生物學、生態學、食品科學與工程 [14] 
  • 學科評估
2017年12月28日,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公佈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福建農林大學參評學科得分與排名位次如下: [15] 
序號
學校代碼
學校名稱
一級學科代碼
一級學科名稱
評估結果
位次百分位
1
10389
福建農林大學
0713
生態學
B+
10%~20%
2
10389
福建農林大學
0834
風景園林學
B+
10%~20%
3
10389
福建農林大學
0904
植物保護
B+
10%~20%
4
10389
福建農林大學
0907
林學
B+
10%~20%
5
10389
福建農林大學
0710
生物學
B
20%~30%
6
10389
福建農林大學
0832
B
20%~30%
7
10389
福建農林大學
0829
林業工程
B-
30%~40%
8
10389
福建農林大學
0902
園藝學
B-
30%~40%
9
10389
福建農林大學
0903
農業資源與環境
B-
30%~40%
10
10389
福建農林大學
1203
農林經濟管理
B-
30%~40%
11
10389
福建農林大學
0305
馬克思主義理論
C+
40%~50%
12
10389
福建農林大學
0901
作物學
C+
40%~50%
13
10389
福建農林大學
1204
公共管理
C+
40%~50%
14
10389
福建農林大學
0905
畜牧學
C
50%~60%
15
10389
福建農林大學
0714
統計學
C-
60%~70%
16
10389
福建農林大學
0906
獸醫學
C-
60%~70%
17
10389
福建農林大學
1202
工商管理
C-
60%~70%
  • 博碩士點
福建農林大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點及專業學位博士點一覽表
學科門類
代碼
學位點名稱
類型
理學
0710
生物學
一級學科博士點
0713
生態學
一級學科博士點
工學
0828
農業工程
一級學科博士點
0829
林業工程
一級學科博士點
0832
食品科學與工程
一級學科博士點
0834
風景園林學
一級學科博士點
農學
0901
作物學
一級學科博士點
0902
園藝學
一級學科博士點
0903
農業資源與環境
一級學科博士點
0904
植物保護
一級學科博士點
0907
林學
一級學科博士點
0952b
獸醫
專業學位博士點
管理學
1203
農林經濟管理
一級學科博士點 [48] 
福建農林大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一覽表
學科門類
代碼
一級學科碩士點名稱
經濟學
0202
應用經濟學
法學
0305
馬克思主義理論
理學
0705
地理學
0710
生物學
0713
生態學
0714
統計學
工學
0802
機械工程
0812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0817
化學工程與技術
0823
交通運輸工程
0828
農業工程
0829
林業工程
0830
環境科學與工程
0832
食品科學與工程
0834
風景園林學
農學
0901
作物學
0902
園藝學
0903
農業資源與環境
0904
植物保護
0905
畜牧學
0906
獸醫學
0907
林學
0908
水產
管理學
1202
工商管理
1203
農林經濟管理
1204
公共管理
藝術學
1305
設計學 [49] 
福建農林大學碩士專業學位類別一覽表
專業學位類別
領域名稱
專業學位(領域)代碼
金融碩士
-
0251
法律碩士
-
0351
電子信息碩士
-
0854
機械碩士
-
0855
材料與化工碩士
-
0856
土木水利碩士
-
0859
生物與醫藥碩士
-
0860
交通運輸碩士
-
0861
農業碩士
農藝與種業
095131
資源利用與植物保護
095132
畜牧
095133
漁業發展
095134
食品加工與安全
095135
農業工程與信息技術
095136
農業管理
095137
農村發展
095138
獸醫碩士
-
0952
風景園林碩士
-
0953
林業碩士
-
0954
工商管理碩士
-
1251
公共管理碩士
-
1252
會計碩士
-
1253
藝術碩士
-
1351 [50] 

福建農林大學教學建設

南平校區
南平校區(4張)
截至2024年4月,學校獲批國家和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46個,佔招生專業的47.5%。學校主動適應國家戰略和福建“四大經濟”發展需求,紮實推進數字賦能、生物技術賦能和工程技術賦能“四新”建設,構建面向未來的新型農林人才培養體系,近年來組建了未來技術學院、鄉村振興學院、海洋學院、數字經濟學院、菌草與生態學院(碳中和學院)、蜂學與生物醫藥學院、戴爾豪西大學聯合學院7個新型學院,新增智慧農業等14個“四新”專業。持續深化教學改革,建有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和2個教育部虛擬教研室,9個專業通過工程教育認證,建成300門國家級和省級一流本科課程。 [2] 
福建農林大學國家級和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序號
專業名稱
項目負責人
級別
批准文號
批准時間
1
農學
曾任森
國家級
教高廳函〔2019〕46號
12/24/2019
2
植物保護
劉國坤
國家級
教高廳函〔2019〕46號
12/24/2019
3
林學
馬祥慶
國家級
教高廳函〔2019〕46號
12/24/2019
4
茶學
林金科
國家級
教高廳函〔2019〕46號
12/24/2019
5
生物科學
林瑞餘
國家級
教高廳函〔2019〕46號
12/24/2019
6
生物工程
張燎原
國家級
教高廳函〔2019〕46號
12/24/2019
7
食品科學與工程
鄭寶東
國家級
教高廳函〔2019〕46號
12/24/2019
8
風景園林
董建文
國家級
教高廳函〔2019〕46號
12/24/2019
9
生態學
何東進
省級
教高廳函〔2019〕46號
12/24/2019
10
園藝
曾黎輝
省級
教高廳函〔2019〕46號
12/24/2019
11
園林
蘭思仁
省級
教高廳函〔2019〕46號
12/24/2019
12
農林經濟管理
楊建州
省級
教高廳函〔2019〕46號
12/24/2019
13
木材科學與工程
林金國
省級
教高廳函〔2019〕46號
12/24/2019
14
動物醫學
黃志堅
省級
教高廳函〔2019〕46號
12/24/2019
15
蜂學
黃少康
省級
教高廳函〔2019〕46號
12/24/2019
16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陳學永
省級
教高廳函〔2019〕46號
12/24/2019
17
公共事業管理
蘇時鵬
省級
教高廳函〔2019〕46號
12/24/2019
18
製藥工程
徐會有
省級
教高廳函〔2019〕46號
12/24/2019
19
化學工程與工藝
黃彪
省級
教高廳函〔2019〕46號
12/24/2019
20
生物技術
汪世華
國家級
教高廳函〔2021〕7號
2/10/2021
21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陳學永
國家級
教高廳函〔2021〕7號
2/10/2021
22
製藥工程
關雄
國家級
教高廳函〔2021〕7號
2/10/2021
23
輕化工程
陳禮輝
國家級
教高廳函〔2021〕7號
2/10/2021
24
食品質量與安全
曾紹校
國家級
教高廳函〔2021〕7號
2/10/2021
25
園藝
吳雙
國家級
教高廳函〔2021〕7號
2/10/2021
26
農業資源與環境
黃炎和
國家級
教高廳函〔2021〕7號
2/10/2021
27
蜂學
黃少康
國家級
教高廳函〔2021〕7號
2/10/2021
28
動物醫學
黃志堅
國家級
教高廳函〔2021〕7號
2/10/2021
29
園林
蘭思仁
國家級
教高廳函〔2021〕7號
2/10/2021
30
金融學
王林萍
省級
教高廳函〔2021〕7號
2/10/2021
31
統計學
劉金福
省級
教高廳函〔2021〕7號
2/10/2021
32
車輛工程
徐建全
省級
教高廳函〔2021〕7號
2/10/2021
33
軟件工程
陳日清
省級
教高廳函〔2021〕7號
2/10/2021
34
森林工程
邱仁輝
省級
教高廳函〔2021〕7號
2/10/2021
35
植物科學與技術
何水林
省級
教高廳函〔2021〕7號
2/10/2021
36
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
馬祥慶
省級
教高廳函〔2021〕7號
2/10/2021
37
動物科學
吳旭
省級
教高廳函〔2021〕7號
2/10/2021
38
森林保護
張飛萍
省級
教高廳函〔2021〕7號
2/10/2021
39
工程管理
賴芨宇
省級
教高廳函〔2021〕7號
2/10/2021
40
工商管理
戴永務
省級
教高廳函〔2021〕7號
2/10/2021
41
人力資源管理
李中斌
省級
教高廳函〔2021〕7號
2/10/2021
42
農村區域發展
朱朝枝
省級
教高廳函〔2021〕7號
2/10/2021
43
勞動與社會保障
胡玉浪
省級
教高廳函〔2021〕7號
2/10/2021
44
環境設計
丁錚
省級
教高廳函〔2021〕7號
2/10/2021
45
產品設計
陳祖建
省級
教高廳函〔2021〕7號
2/10/2021
參考資料: [54] 
福建農林大學國家級、省級“特色專業”項目情況
項目名稱
項目負責人
級別
評上年份
批准文號
批准時間
農林經濟管理
劉偉平
國家級
2007年
教高函[2007]25號
2007年12月17日
生物科學
魏道智
國家級
2007年
教高函[2007]31號
2007年12月29日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張翔
國家級
2007年
教高函[2007]31號
2007年12月29日
植物保護
謝聯輝
國家級
2008年
教高函[2008]21號
2008年9月28日
林學
林思祖
國家級
2009年
教高函[2009]16號
2009年9月9日
蜂學
繆曉青
國家級
2009年
教高函[2009]16號
2009年9月9日
農學
鄭金貴
國家級
2010年
教高函[2010]15號
2010年7月7日
動物醫學
黃一帆
國家級
2010年
教高函[2010]15號
2010年7月7日
園林
鄭鬱善
國家級
2010年
教高函[2010]15號
2010年7月7日
農林經濟管理
劉偉平
省級
2007年
閩教高[2008]19號
2008年3月11日
生物科學
魏道智
省級
2007年
閩教辦高[2007]65號
2007年11月12日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張 翔
省級
2007年
閩教辦高[2007]65號
2007年11月12日
園藝
賴鍾雄
省級
2007年
閩教高[2008]19號
2008年3月11日
植物保護
謝聯輝
省級
2007年
閩教高[2008]19號
2008年3月11日
農學
鄭金貴
省級
2008年
閩教高[2008]69號
2008年6月27日
動物醫學
黃一帆
省級
2008年
閩教高[2008]69號
2008年6月27日
生物技術
何水林
省級
2008年
閩教高[2008]69號
2008年6月27日
蜂學
繆曉青
省級
2008年
閩教高[2008]69號
2008年6月27日
車輛工程
郭建鋼
省級
2009年
閩教高[2009]82號
2009年6月23日
林學
林思祖
省級
2009年
閩教高[2009]82號
2009年6月23日
園林
鄭鬱善
省級
2009年
閩教高[2009]82號
2009年6月23日
農村區域發展
朱朝枝
省級
2009年
閩教高[2009]82號
2009年6月23日
木材科學與工程
林巧佳
省級
2010年
閩教高[2010]34號
2010年4月6日
人力資源管理
許文興
省級
2011年
閩教高〔2011〕69號
2011年7月20日 [16] 
福建農林大學國家級、省級“精品課程”項目情況
項目名稱
項目負責人
級別
評上年份
批准文號
批准時間
普通植物病理學
謝聯輝
國家級
2004年
教高司函[2005]102號
2005年5月31日
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
鄭傳芳
國家級
2007年
教高函[2007]20號
2007年11月27日
生態學
林文雄
國家級
2008年
教高函[2008]22號
2008年9月29日
現代科學與技術概論
朱朝枝
國家級
2009年
教高函[2009]21號
2009年10月17日
水土保持學
黃炎和
國家級
2010年
教高函[2010]14號
2010年6月2日
工程索道
周新年
國家級
2010年
教高函[2010]14號
2010年6月2日
生物統計學
洪 偉
省級
2003年
閩教高[2003]70號
2003年10月9日
普通植物病理學
謝聯輝
省級
2004年
閩教高[2004]87
閩教辦高[2005]38號
2004年9月1日
分子生物學
關 雄
省級
2004年
閩教高[2004]87號
2004年9月1日
生物農藥
關 雄
省級
2005年
閩教高[2005]108號
2005年9月14日
土壤學
王 果
省級
2005年
閩教高[2005]108號
2005年9月14日
生態學
林文雄
省級
2006年
閩教高[2006]67號
2006年6月21日
森林旅遊與森林公園
劉偉平
省級
2006年
閩教高[2006]67號
2006年6月21日
現代科學與技術概論
朱朝枝
省級
2007年
閩教高[2007]45號
2007年6月13日
農業生態學
claude caldwell
省級
2007年
閩教高[2007]45號
2007年6月13日
農業昆蟲學
尤民生
省級
2007年
閩教高[2007]45號
2007年6月13日
普通昆蟲學
徐金漢
省級
2007年
閩教高[2007]45號
2007年6月13日
園藝植物育種學
陳曉靜
省級
2007年
閩教高[2007]45號
2007年6月13日
茶樹栽培育種學
孫威江
省級
2007年
閩教高[2007]45號
2007年6月13日
森林生態學
吳承禎
省級
2007年
閩教高[2007]45號
2007年6月13日
基因工程
潘大仁
省級
2007年
閩教高[2007]45號
2007年6月13日
植物生理學
陳 偉
省級
2007年
閩教高[2007]45號
2007年6月13日
實驗化學
李清祿
省級
2007年
閩教高[2007]45號
2007年6月13日
動物生物化學
黃小紅
省級
2007年
閩教高[2007]45號
2007年6月13日
植物營養學
李 延
省級
2007年
閩教高[2007]45號
2007年6月13日
數據結構
寧正元
省級
2007年
閩教高[2007]45號
2007年6月13日
機械設計
張 翔
省級
2007年
閩教高[2007]45號
2007年6月13日
工程索道
周新年
省級
2007年
閩教高[2007]45號
2007年6月13日
生態經濟學
楊建州
省級
2007年
閩教高[2007]45號
2007年6月13日
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
鄭傳芳
省級
2007年
閩教高[2007]45號
2007年6月13日
人力資源管理
許文興
省級
2007年
閩教高[2007]45號
2007年6月13日
公共事業管理
鄭逸芳
省級
2007年
閩教高[2007]45號
2007年6月13日
遺傳學
吳為人
省級
2008年
閩教高(2008)48號
2008年6月3日
試驗設計與統計分析
周以飛
省級
2008年
閩教高(2008)48號
2008年6月3日
茶葉加工學
金心怡
省級
2008年
閩教高(2008)48號
2008年6月3日
森林資源資產評估
陳平留
省級
2008年
閩教高(2008)48號
2008年6月3日
森林培育學
林思祖
省級
2008年
閩教高(2008)48號
2008年6月3日
森林環境學
劉金福
省級
2008年
閩教高(2008)48號
2008年6月3日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
甘純璣
省級
2008年
閩教高(2008)48號
2008年6月3日
植物生理生化實驗
柯玉琴
省級
2008年
閩教高(2008)48號
2008年6月3日
家畜繁殖學
張文昌
省級
2008年
閩教高(2008)48號
2008年6月3日
工程力學
李正紅
省級
2008年
閩教高(2008)48號
2008年6月3日
汽車構造
丁 藝
省級
2008年
閩教高(2008)48號
2008年6月3日
林業經濟學
張春霞
省級
2008年
閩教高(2008)48號
2008年6月3日
旅遊經濟學
陳秋華
省級
2008年
閩教高(2008)48號
2008年6月3日
3s技術
劉 健
省級
2009年
閩教高[2009]73號
2009年6月8日
普通生物學
魏道智
省級
2009年
閩教高[2009]73號
2009年6月8日
木材學
陳瑞英
省級
2009年
閩教高[2009]73號
2009年6月8日
土木工程材料
張正雄
省級
2009年
閩教高[2009]73號
2009年6月8日
企業文化學
吳聲怡
省級
2009年
閩教高[2009]73號
2009年6月8日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鄭慶昌
省級
2009年
閩教高[2009]73號
2009年6月8日
園林樹木栽培學
鄭鬱善
省級
2009年
閩教高[2009]73號
2009年6月8日
形勢與政策
鄭傳芳
省級
2009年
閩教高[2009]73號
2009年6月8日
中獸醫學
黃一帆
省級
2009年
閩教高[2009]73號
2009年6月8日
交通運輸學
邱榮祖
省級
2009年
閩教高[2009]73號
2009年6月8日
水土保持學
黃炎和
省級
2010年
閩教高[2010]36號
2010年4月6日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鄭珠仙
省級
2010年
閩教高[2010]36號
2010年4月6日
材料力學
蘇繼龍
省級
2010年
閩教高[2010]36號
2010年4月6日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陳永正
省級
2011年
閩教高〔2011〕69號
2011年7月20日
蛋白質工程
汪世華
省級
2011年
閩教高〔2011〕69號
2011年7月20日
獸醫臨牀診斷學
黃志堅
省級
2011年
閩教高〔2011〕69號
2011年7月20日 [17] 
福建農林大學國家級、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項目情況
項目名稱
項目負責人
級別
評上年份
批准文號
批准時間
動物科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王壽昆
國家級
2007年
教高函〔2007〕21號
2007年11月27日
植物病蟲害防控實驗教學中心
吳祖建
國家級
2013年
教高函〔2013〕10號
2013年7月29日
生物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甘純璣
省級
2006年
閩教高[2006]117號
2006年12月31日
化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李清祿
省級
2007年
閩教高[2007]82號
2007年7月26日
動物科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王壽昆
省級
2007年
閩教高[2007]82號
2007年7月26日
植物保護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黃 建
省級
2008年
閩教高[2008]74號
2008年7月3日
物理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劉銀春
省級
2008年
閩教高[2008]74號
2008年7月3日
植物纖維材料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陳禮輝
省級
2009年
閩教高[2009]88號
2009年7月6日
食品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中心
鄭寶東
省級
2009年
閩教高[2009]88號
2009年7月6日
林學實驗教學中心
陳輝
省級
2013年
閩教高〔2013〕44號
2013年4月28日
生態學實驗教學中心
魏道智
省級
2013年
閩教高〔2013〕44號
2013年4月28日
農業資源與環境化學實驗教學中心
李延
省級
2013年
閩教高〔2013〕44號
2013年4月28日
生物質能源與材料實驗教學中心
邱仁輝
省級
2013年
閩教高〔2013〕44號
2013年4月28日 [18] 
福建農林大學省級“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項目情況
項目名稱
項目負責人
級別
評上年份
批准文號
批准時間
理農結合型的海峽西岸生物學創新人才培養實驗區
林文雄
省級
2007年
閩教高[2007]122號
2007年10月17日
機械類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張 翔
省級
2007年
閩教高[2007]122號
2007年10月17日
生物安全專業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
謝聯輝
省級
2007年
閩教高[2007]122號
2007年10月17日
食品科學與質量安全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宋洪波
省級
2007年
閩教高[2007]122號
2007年10月17日
交通運輸類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區
邱榮祖
省級
2007年
閩教高[2007]122號
2007年10月17日
製藥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吳 剛
省級
2007年
閩教高[2007]122號
2007年10月17日
海峽西岸生物類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實驗區
林文雄
省級
2008年
閩教高[2009]57號
2009年5月7日
農林院校交通土建大類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區
張正雄
省級
2008年
閩教高[2009]57號
2009年5月7日
動物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黃一帆
省級
2008年
閩教高[2009]57號
2009年5月7日
生態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洪偉
省級
2008年
閩教高[2009]57號
2009年5月7日
三面向植物保護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吳祖建
省級
2009年
閩教高[2010]7號
2010年1月29日
林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林思祖
省級
2009年
閩教高[2010]7號
2010年1月29日
海峽兩岸人力資源管理人才合作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許文興
省級
2009年
閩教高[2010]7號
2010年1月29日
園林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鄭鬱善
省級
2009年
閩教高[2010]7號
2010年1月29日
海西經濟區複合應用型畜牧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張文昌
省級
2009年
閩教高[2010]7號
2010年1月29日
以職業經理人為導向的旅遊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陳秋華
省級
2010年
閩教高[2010]95號
2010年8月10日
輕化工類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陳禮輝
省級
2011年
閩教高[2011]69號
2011年7月20日 [19] 
福建農林大學國家級、省級“教學團隊”項目情況
項目名稱
項目負責人
級別
評上年份
批准文號
批准時間
植物病理學教學團隊
謝聯輝
國家級
2009年
教高函[2009]18號
2009年8月26日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教學團隊
鄭傳芳
國家級
2010年
教高函[2010]12號
2010年7月12日
植物病理學教學團隊
謝聯輝
省級
2007年
閩教高[2007]118號
2007年10月8日
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教學團隊
鄭傳芳
省級
2007年
閩教高[2007]118號
2007年10月8日
國家理科基地生物學教學團隊
林文雄
省級
2007年
閩教高[2007]118號
2007年10月8日
森林生態學科教學團隊
洪 偉
省級
2008年
閩教高[2008]68號
2008年6月27日
林業經濟管理教學團隊
張春霞
省級
2008年
閩教高[2008]68號
2008年6月27日
生態學教學團隊
林文雄
省級
2009年
閩教高[2009]84號
2009年6月23日
臨牀獸醫學教學團隊
黃一帆
省級
2009年
閩教高[2009]84號
2009年6月23日
森林工程學科教學團隊
周新年
省級
2010年
閩教高[2010]35號
2010年4月6日
農業資源與環境教學團隊
王果
省級
2011年
閩教高〔2011〕69號
2011年7月20日 [20] 
福建農林大學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項目情況
項目名稱
項目負責人
級別
評上年份
批准文號
批准時間
農業生態學
王松良
國家級
2009年
教高函[2009]19號
2009年8月18日 [21] 

福建農林大學對外交流

福建農林大學 福建農林大學
截至2024年4月,學校是教育部“接收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院校”,來自39個國家150餘名留學生在校攻讀學位。2013年,學校與南非德班理工大學共建孔子學院,累計培養1萬多名學員,獲評全球先進孔子學院和全球示範孔子學院。2023年8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復信南非德班理工大學孔子學院師生,充分肯定孔子學院辦學10週年成效。現有1個非獨立法人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戴爾豪西大學聯合學院和5箇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與國外知名高校開展20餘個學生聯合培養和交流互換項目。貫徹落實中央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戰略部署,先行先試探索閩台農業科教融合發展新路徑,率先對台灣地區單獨招生,與台灣高校、科研機構共建創新平台22個,面向台灣農業行業協會連續17年招收農民函授學歷生449名,獲批教育部和國台辦對台教育交流項目。 [2] 

福建農林大學社會評價

時間
等級
2020年7月
2020年中國大學百強榜進步榜排名第43位。 [22] 
2022年

福建農林大學學術研究

福建農林大學科研成果

體育場館
體育場館(7張)
截至2024年4月,學校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等國家三大科技獎35項,居福建省屬高校首位。在農林作物基因組、植物學基礎研究領域產出一批標誌性研究成果,先後破譯甘蔗、龍眼、菠蘿、四倍體花生栽培種、蘭花、睡蓮、閩楠、斑茅、番木瓜、福州單瓣茉莉與雙瓣茉莉、六倍體麻竹等基因組。學校以第一完成單位或通訊作者單位在《Science》《Nature》《Cell》三大頂級期刊上發表14篇高水平論文,數量居全國高校第22位、全國“雙非”高校第2位、福建省屬高校首位。 [10] 

福建農林大學科研機構

截至2024年4月,學校高起點建設海峽聯合研究院、海峽生態環境工程研究院、海洋研究院等10餘個校內一流創新平台。學校現有8個國家級科技創新平台、40個部級科技創新平台。國家級平台包括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全國重點實驗室(共建)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省部共建“2011協同創新中心”2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2個。同時,建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4個、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1個、教育部區域和國別研究中心1個、農業農村部重點實驗室(研發中心、試驗站、分中心)14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究中心、研究基地)10個、自然資源部工程技術創新中心1個。 [10] 
2022年9月,福建農林大學等高校聯合發起成立全國高校碳中和人才培養聯 [53] 
福建農林大學自然科學類國家、部級科研機構一覽表
機構名稱
批准單位
國家重點實驗室
科技部
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科技部
科技部
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
菌草生態產業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
教育部
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
天然生物毒素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福建)
國家發改委
菌草綜合開發利用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福建)
國家發改委
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研發中心
國家甘蔗產業技術研發中心(“十二五”期間)
農業農村部
引智基地
亞熱帶作物害蟲生態防控創新引智基地
國家外國專家局
部級重點實驗室(觀測站)、研究中心
生物農藥與化學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
作物遺傳育種與綜合利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
蜂產品加工與應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
閩台特色海洋食品加工及營養健康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
海洋生物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台
-
南方紅壤區水土保持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重點實驗室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
植物纖維功能材料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重點實驗室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
蘭科植物保護與利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重點實驗室(我校共建)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杉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森林公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
福建長汀紅壤丘陵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站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
農業農村部福建甘蔗生物學與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
農業農村部
農業農村部閩台作物有害生物綜合治理重點實驗室
農業農村部
農業農村部東南黃紅麻科學觀測實驗站
農業農村部
農業農村部福建蜜蜂生物學科學觀測實驗站
農業農村部
福建省尤溪縣國家級農作物品種區域試驗站
農業農村部
國家水利風景區研究中心
水利部景區辦
部級檢驗測試中心
農業農村部甘蔗及製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
農業農村部
國家農作物品種改良中心、分中心
國家糖料作物改良中心福州甘蔗分中心
農業農村部
國家食用菌品種改良中心福建分中心
農業農村部
國家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發中心、分中心
國家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發(蔬菜)專業分中心
農業農村部
國際合作、閩台交流基地
害蟲生態防控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
教育部
聯合國(中國)實蠅防控研究中心
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原子能機構聯合司
菌草技術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科技部
閩台作物害蟲生態防控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科技部
海峽兩岸科技產業合作基地(成員單位)
科技部
農業農村部海峽兩岸農業技術合作中心
農業農村部
台灣農民創業園科技服務中心
國台辦 [25] 

福建農林大學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校內逸夫圖書館 校內逸夫圖書館
截至2021年12月31日,福建農林大學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含期刊裝訂本)308.13萬冊。擁有電子圖書(含電子期刊)344萬餘冊。中外文數據庫77個(外文數據庫28個),形成了以農林學科為優勢和特色,理、工、經、管、文、法、藝等相結合的資源體系。 [26] 
圖書館圍繞福建省高校數字圖書館(FULink)學科服務組工作,開展成員館高校WOS發文分析、ESI學科分析和專利競爭力分析等分析評價工作,自建福建農林大學學術論文“高被引潛力”檢索系統。 [26] 
  • 學報期刊

福建農林大學交流合作

  • 學術交流
下安生活區 下安生活區
學校先後承辦了第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海峽兩岸生命科學發展論壇”之“農業分會”、2010年福建省機械工程學會學術年會、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0年會暨學術研討會、中國養蜂學會蜜蜂飼養管理專業委員會第15次學術會議暨國家蜂產業技術體系飼養與機具功能研究室第2次會議、2010年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術會議會、中國林學會樹木學分會第十五屆年會、全國高校農村區域發展專業2010年會、中國作物學會油料作物專業委員會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年會、國際黃麻組織第11次專業諮詢委員會及麻類製品展示會、第十一屆中國製度經濟學年會、2011年第三屆全國植物生物技術及其產業化大會;
舉辦了“福州國際植物病理學論壇:病原菌羣體遺傳學和進化生物學”學術研討會、閩台現代農業合作交流研討會、福建森林經理研討會、海峽兩岸森林培育高峯論壇等學術研討會。
2010年,學校策劃舉辦了農口單位領導講學專場,邀請了省農科院院長劉波研究員等專家到校講學報告,共邀請了來自國(境)內外81位專家,舉辦了84場校級學術報告。其中:國(境)內48位專家做了48場學術報告,台灣、香港地區專家10人,做了9場學術報告;來自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等國家的專家23人,做了25場學術報告。2011年,學校共邀請了來自國(境)內外87位專家,舉辦了85場校級學術報告。其中國(境)內的專家做了54場學術報告,台灣、香港地區專家做了9場學術報告;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等國家的專家做了24場學術報告 [23-24] 
  • 對外支援
校內中華廣場 校內中華廣場
2011年,“援盧旺達農業技術示範中心”通過驗收並移交受援國。舉辦了兩期發展中國家菌草技術培訓班和一期發展中國家農業產業發展官員研修班,共有來自36個國家的110名培訓班學員參加培訓和研修。
舉辦了“2011年菌草產業發展戰略與國際合作研討會”,有來自馬來西亞、巴基斯坦、盧旺達、斐濟等10個國家的專家、學者、政府官員,以及來自福建省菌草產業試點縣的各有關負責人、專家服務團成員、福建省菌草開發工程協會常務理事等300多人蔘加 [24] 
  • 產研合作
2010年,福建省科技廳、省教育廳等省廳部門先後在學校海峽創業育成中心召開了多場產學研沙龍,共有來自部分省屬高校、在閩台企、企業等近百個單位的100多位專家、企業家參加。還舉辦了福建省高校產學研結合研討會,有省主管理部門、省各高校從事產學研工作管理和產業發展工作的專家和管理人員參加;並舉辦了福建省菌草產業與技術推廣茶話會、動物藥物與產品安全茶話會,60多家相關企業代表與會。
中心還舉辦了台灣學籍企業家對接府談會,加強了與台灣企業的協作;對首批入駐的企業進行重點扶持,為輔導專家安排輔導活動經費10萬元;中心輔導專家團隊經常性深入三明佳盛木業有限公司、福建藍湖集團、閩清豐達生態農業大觀園有限公司等十幾家進駐企業生產一線開展技術服務工作120多場次 [23] 
2011年,學校組織“6·18”、農(花)博會、林博會和茶博會等四大博覽會的參展工作,積極展示和推介我校的優秀科技成果;在本屆6.18上實現對接項目409項,總投資45.03億元(其中合同232項,總投資29.01億元;協議177項,總投資16.02億元),對接資助轉化數連續第九年居所有參會高校和科研院所第一;有27家企業入駐“海峽創業育成中心”。
組織專家赴平潭、長汀調研;參與助推政和縣經濟倍增計劃;與西藏林芝地區簽訂合作協議,組織專家赴林芝調研,菌草項目已啓動實施;與連城、浦城、尤溪等縣簽訂校地合作協議;舉辦了菌草技術新疆昌吉州骨幹培訓班、西藏林芝地區野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培訓班和新疆昌吉州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培訓班、農業系統幹部培訓班等,共培訓學員200多名。有10多項軟科學研究成果獲省政府及相關部門決策採用 [24]  。2014年,海峽創業育成中心獲批國家技術轉移示範機構 [27] 
  • 技術研究
福建農林大學
福建農林大學(30張)
國家林業局依託福建農林大學建立了森林公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森林公園是我國森林資源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主要陣地、開展環境教育的主要載體、推進生態旅遊的主要基地。建設森林公園,發展生態旅遊,對於弘揚林業生態文化和促進林業產業轉型升級等具有重要意義。該中心將緊密圍繞森林公園發展過程中的重大科技和社會需求,為促進森林公園的提質升級和健康持續發展開展工作。 [28] 
福建農林大學在森林公園工程技術研究方面已經有多年的工作基礎,在森林公園基礎理論、森林景觀資源保護與評價體系建設、森林生態文化與生態旅遊開發等方面成果顯著。具備相關領域成果轉化的條件。

福建農林大學文化傳統

福建農林大學學校標識

  • 校徽含義
校訓 校訓
標誌主體以和平鴿與樹枝的造型為結合體,樹技由“F”變化而來,而和平鴿則由“J”和“U”變化而來。標誌造型優雅,含義內斂,視覺通暢,於平穩中表現主題,標誌外圈與內核底為綠色,內核外圈為黃色,文字為黑色。

福建農林大學社團組織

  • 福建農林大學學生委員會
校內河 校內河
福建農林大學學生委員會是在學校黨委直接領導下並在校團委具體指導下的羣眾性學生組織,是學校學生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的最高權利執行機構,實行主席團負責制。校學生會以主席團為核心,下設辦公室、記者團、宣傳部、外聯部、體育部、女生部、學習部、信息部、文藝部、勤工權益部、心理健康發展部、大學生科技協會、大學生自律委員會、校糾察大隊、國旗護衞隊、青年志願者協會、就業服務部、膳食管理委員會、創業部、實踐部。同時配合校團委具體指導南平校區學生會、校大學生社團聯合會、校青年馬克思主義學習研究會、校大學生藝術團、校青年志願者協會等校級學生組織的日常工作。
  • 福建農林大學紅十字會
福建農林大學
福建農林大學(30張)
福建農林大學紅十字會成立於2002年6月,校紅十字工作在福建省高校中率先在全省高校舉辦初級救護技能培訓班;率先在全省高校開展紅十字主題社會實踐活動;率先在全省高校成立紅十字志願者服務隊;率先在榕城高校創建紅十字博愛超市。

福建農林大學校園環境

學校東臨閩江,西臨烏龍江,南倚妙峯山,北靠淮安山,校園三面被繁茂的山林所環繞,形成開口向西的馬蹄形丘陵谷地,全年氣候冬短夏長,温暖濕潤,有利於各類生物的生長和繁殖。
濕地公園
濕地公園(6張)
學校建有有芒果路、紫荊路、荔枝路、白玉蘭路、龍眼路等。在學校的湖中有一個面積不到10平方米的小島上,島上有一株30多年樹齡的南洋楹,在樹上經常停着蒼鷺、白鷺、紅骨頂、白骨頂等鳥類。
學校在校園建設時,提出建設生態型校園,並決定建設了一個恢復性濕地公園,成就了福建省內高校唯一的濕地景觀。公園不但為水生動植物提供了優良的生存場所,也為多種野生動物,特別是水禽提供了棲息、遷徙、越冬和繁殖場所。同時濕地公園還具有蓄洪防旱,調節學校及周邊地區的氣候,降解污染和淨化水質的強大功能。
福建農林大學宣傳部部長葉飛霞説:“我們都是被鳥鳴給叫醒的。”學校的自然綠地在整個生態校園的綠地系統中占主導地位,南、北兩大山林形成的綠色屏障,為各種鳥類的棲息與遷移候鳥的落腳定居提供良好的環境。2003年,福建農林大學通過“綠色學校”的評估;2007年獲得“省級綠化模範單位”稱號。
  • 中華名特優植物園
中華名特優植物園
中華名特優植物園(7張)
“中華名特優植物園”,佔地面積7萬多平方米,模擬中國行政地圖並按省劃分為34個園,每個園分別種植該省在南方能正常生長的名特優植物、名特優花卉和名特優中草藥等。每一種植物都附上相應的説明牌,註明學名、分類,並介紹其“名、特、優”的性狀和功能。如“福建園”的高Z紅豆杉,其紫杉醇含量是一般紅豆杉的13倍;高T白茶,可使提高人體免疫力的干擾素分泌量增加5倍;高P葡萄,其抗氧化、抗衰老的原花青素含量是普通葡萄的98.9倍等。
  • 觀音湖
觀音湖
觀音湖(7張)
明末到大清到民國關於觀音湖的記載都只有南池或半月池的名字。該水域原為烏龍江的內彎河,亦曾是貯木場。河水隨江水漲落,河面十分廣闊,東起體育場,西至作物學院,北起主樓前廣場,南至下安村邊,均為河水漲落之點。從瑞亭岑(映輝樓邊的山口)下來有一條可供雙人行走的石板小路穿過該湖中央,在原行政樓北邊有一石拱橋,為科貢和西邊村民往來通道。
  • 沙灘主題公園
福建農林大學
福建農林大學(30張)
沙灘主題公園位於福州三環路西北段、福建農林大學西門外的烏龍江邊,該公園分為休閒區、沙灘區、戲水區和遊樂區。其中,休閒區綠樹茵茵,繁花似錦,三角梅、百日草、矮牽牛等花草爭奇鬥豔。綠地下面,一排排的柳樹植根於木棧道邊,木棧道被貼心地設置了不同的高度,方便遊人觀賞。沙灘區面積為4萬平方米,是福州面積最大的沙灘,沙子來自閩江。為了營造“水清沙白”的感覺,園林局在這一分區種植了不少棕櫚科的植物,還建有熱帶風格的涼亭和搖椅供市民遊玩。此外,在沙灘區設置運動項目配套設施,方便市民進行沙灘排球等運動。該公園被福州當地媒體稱為“最美沙灘”。 [29] 

福建農林大學學校領導

福建農林大學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黨委副書記、校長
黨委副書記
紀委書記、監察專員
黨委常委、副校長
副校長
(數據截止至2023年4月 參考資料: [62]  [64] 

福建農林大學歷任領導

歷任黨委書記(學校黨組織負責人)
姓名
校名
職務
任職時間
楊浩林
支部書記
總支書記
黨委書記
黨的核心小組組長
黨委書記
1952.10-1955.10
1955.10-1957.12
1962.10-1968.12
1975.05-1978.06
1978.06-1982.04
張再旺
福建農學院
黨委書記
1957.12-1962.10
張建國(山西)
福建林學院
黨委代書記
黨委副書記(主持工作)
黨的核心小組組長
1958.08-1959.01
1959.01-1969.06
1975.05-1977.01
張格心
原福建農林大學
黨的核心小組組長
1974.08-1975.05
韓向陽
福建林學院
黨委副書記(主持工作)
1978.06-1979.10
羅少鋒
福建林學院
黨委書記
1979.11-1983.10
常建業
福建農學院
黨委書記
1982.04-1983.12
陳紫明
福建農學院
黨委書記
1983.12-1992.05
黃行之
福建林學院
黨委書記
1983.12-1987.10
陳孔德
福建林學院
黨委副書記(主持工作)
1987.10-1988.12
張建國(山東)
福建林學院
黨委書記
1988.12-1992.11
張哲元
福建農學院
福建農業大學
黨委書記
黨委書記
1992.05-1994.02
1994.01-1996.06
梁書奎
福建林學院
黨委書記
1992.11-1995.12
張金棟
福建林學院
黨委書記
1995.12-2000.10
施祖美
福建農業大學
黨委書記
1996.06-2000.04
王豫生
福建農業大學
福建農林大學
黨委書記
黨委書記
2000.04-2000.10
2000.10-2006.01
鄭傳芳
福建農林大學
黨委書記
2006.01-2009.07
陳永正
福建農林大學
黨委書記
2010.05-2011.12
葉輝玲
福建農林大學
黨委書記
2011.12-2018.05
嚴金靜
福建農林大學
黨委書記
2018.05-2021.10 [66] 
歷任學校行政負責人
姓名
校名
職務
任職時間
江一真
福建農學院
院長
1952.08-1956.10
郭述堯
福建農學院
院長
1956.10-1956.12
李來榮
福建農學院
院長
1956.12-1968.12
許亞
福建林學院
院長
1958.08-1969.06
張格心
原福建農林大學
籌備領導小組組長
1972.03-1974.08
楊浩林
福建農學院
院長
1978.06-1983.12
吳中孚
福建農學院
院長
1983.12-1990.04
韓向陽
福建林學院
副院長(主持工作)
1978.03-1979.10
羅少鋒
福建林學院
院長
1979.11-1984.02
俞新妥
福建林學院
院長
1984.02-1987.11
陳啓鋒
福建農學院
副院長(主持工作)
1990.04-1990.09
呂柳新
福建農學院
副院長(主持工作)
1990.09-1992.05
呂柳新
福建農學院
福建農業大學
院長
校長
1992.05-1994.02
1994.02-1998.08
張建國(山東)
福建林學院
院長
1987.11-1995.12
洪偉
福建林學院
院長
1995.12-2000.10
鄭金貴
福建農業大學
福建農林大學
校長
1998.08-2000.10
2000.10-2010.12 [66] 

福建農林大學知名校友

名單
詳情
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梁劬、宋濤
先後被遴選為中國常駐聯合國糧農組織代表、國際原子能機構聯合司司長、中國駐圭亞那合作共和國特命全權大使
張健保
香港發明家協會主席
吳振鐸
台灣茶藝協會理事長,被譽為台灣茶葉之父
貢谷紳
中興大學第6任校長
顏禧強
美國最大的帽品供應商、香港飛達公司董事長
謝華安
在該校學習進修期間,刻苦努力,成為世界傑出的雜交水稻育種家,選育的“汕優63”累計增產1500多億斤
楊仁崔
學校的知名骨幹精英教授
王幼輝、周時昌
省級領導
梁田庚、範仁善
300多位廳局級領導活躍在農業部、外交部、林業部(局)、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林業科學院、福建省、河北省、湖南省等政壇
楊金髮
1999年畢業的青年才俊,任總資產100多億的超大現代農業集團的副總裁
傅芬芳
2003年畢業的年輕女傑,任亞洲最大的肉雞生產加工企業聖農集團的副董事長

福建農林大學所獲榮譽

時間
獎項名稱
2011年12月
獲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的“第三批全國文明單位”榮譽稱號。 [30] 
2020年11月
2021年1月17日
福建農林大學團委被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授予“全國紅十字模範單位”稱號。 [32] 
2021年2月5日
被中國林學會命名為第五批全國林草科普基地,有效期為2021年~2024年。 [33] 
2021年9月30日
入選第三批高校國家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名單。 [37] 
2022年2月
入選本科高校“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和院系名單。 [40] 
2022年5月
福建農林大學閩台病原生物學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被授予福建省五一先鋒號。 [45]  [47] 
食品科學學院門前小道 食品科學學院門前小道

福建農林大學公交線路

校內映輝樓 校內映輝樓
1、乘坐22路、75路、77路、85路或312路到“農林大學站(東門)”下車
2、乘坐39路、55路、506路510路(招手即停)、150路/168路到“農林大學南門”下車。
南平校區:
乘坐1路公交車(玉屏橋至西芹鎮)進校,進校的公交車前方有個牌子,寫有福建農林大學專車,若無則至西 芹鎮上,之後步行或乘坐摩的或麪包車進校,摩的一人公道價一般四元,兩人五元,麪包車一人兩元。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