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潘啓雯

鎖定
潘啓雯,筆名潘楷昕,男,壯族,1983年9月出生,祖籍廣西來賓。畢業於山西大學。 [114]  作家、資深媒體人、青年學者。現居北京,供職某機構。
著有《慾望的邊界:無處不在的經濟學原理》《跨越黑天鵝和灰犀牛的坎:壞聽力時代的財智邏輯》智識的冒險:精英如何應對複雜性和不確定性 [43-44]  擺脱巨嬰:996時代的方與圓 [39]  [45]  價值盲盒 [111]  等。《北京閲讀空間漫遊指南(2019-2020)》執行主編。 [20]  曾擔任“讀書盛典”“新京報年度好書”等評選活動評委 [11-12] 榮獲“社科文獻建社30週年·致敬媒體人”等榮譽 [7]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危機對農村勞動力就業的影響”課題組成員。 [114]  北京作家協會會員。 [228]  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121] 
中文名
潘啓雯
別    名
潘楷昕(筆名) [114]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壯族 [114] 
出生日期
1983年9月 [114] 
畢業院校
山西大學
職    業
作家、資深媒體人、青年學者 [20] 
代表作品
《慾望的邊界》《跨越黑天鵝和灰犀牛的坎》《智識的冒險》《擺脱巨嬰》《價值盲盒》 [114] 
主要成就
2015年榮獲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社科文獻建社30週年·致敬媒體人”榮譽
性    別
祖    籍
廣西來賓 [114] 

潘啓雯人物經歷

潘啓雯(筆名潘楷昕) 潘啓雯(筆名潘楷昕)
2009年至2015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報》(原《中國社會科學院報》)、中國出版集團《中國出版傳媒商報》(原《中國圖書商報》)做記者、編輯、主編助理 [114]  [33-34]  [38] 
2018年1月,出版著作《慾望的邊界:無處不在的經濟學原理》。 [42] 
2018年5月,出版著作《跨越黑天鵝和灰犀牛的坎:壞聽力時代的財智邏輯》。 [41] 
2019年8月,出版著作《智識的冒險:精英如何應對複雜性和不確定性》。 [43-44] 
2021年8月,出版著作《擺脱巨嬰:996時代的方與圓》。 [39]  [45] 
2023年8月7日,首次改用筆名“潘楷昕”在《上海證券報》發表文章《當AI進入醫療領域》。 [229-231] 
2023年9月,出版著作《價值盲盒》。 [111]  [113] 
2023年12月,加入中國散文學會。 [121] 
2024年3月,加入北京作家協會。 [228] 

潘啓雯社會兼職

2012年,擔任“讀書盛典”專家評審; [12-13] 
2013年,擔任“新京報年度好書”評選評委; [11] 

潘啓雯主題文章

1.《台灣阡陌中的雅與俗》,《廣州日報》,2007年08月07日 [83] 
潘啓雯(筆名潘楷昕)在2023北京“閲讀盛典”現場 潘啓雯(筆名潘楷昕)在2023北京“閲讀盛典”現場
2.《“天安門廣場”濃縮的歷史》,《北京日報》,2007年10月08日 [119] 
3.《火車老站歷史的重温與回顧》,《中國證券報》,2007年12月26日 [204] 
4.《危機時刻,且看歐美五國如何抉擇》,《上海證券報》,2009年10月31日第8版 [84] 
5.《破解名人故里之爭離不開學術論證》,光明網,2010年05月22日 [1] 
6.《從“功能等價物”的視野中遠望》,《上海證券報》,2010年06月12日第7版 [85] 
7.《相似的姿勢飛翔 相同的姿勢墜落》,《江西日報》,2010年11月26日; [21] 
8.《動盪年代的人性“惡”》,《廣州日報》,2011年02月12日 [22] 
9.《從“動物精神”看當代凱恩斯主義陷阱》,《上海證券報》,2011年08月06日第8版 [86] 
10.《以“閲讀年”為概念欲打造書業界的奧斯卡》,《中國出版傳媒商報·中國閲讀週報》,2012年04月24日 [2] 
11.《從資本創新擴張路徑回望中國改革歷程》,《上海證券報》,2012年05月12日第8版 [87] 
12.《告訴你吧,我對這個世界並不滿意》,《現代快報》,2012年8月19日第B13版 [23] 
13.《亞洲會回到西方崛起前曾佔據的舞台中心嗎》,《上海證券報》,2012年12月22日第7版 [88] 
14.《以書為媒:2012年度熱點出版和文化事件透視》,《中國圖書評論》,2013年第1期 [8] 
15.《傅高義筆下的鄧小平:只想把到手的牌打好》,《上海證券報》,2013年02月02日 [24] 
16.《從新興“中產”身上能窺見多少未來的中國》,《上海證券報》,2013年06月08日第10版 [89] 
17.《傳統編輯角色的堅守與變身》,《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3年08月01日第10版 [90] 
18.《馬凱碩的世界格局建構》,《新京報》,2013年10月19日第C02版 [25] 
19.《中國人生活品質上不去的癥結在何方?》,《上海證券報》,2014年01月14日第A7版 [91] 
20.《用“數據集”審視戰爭動機》,《新京報》,2014年03月08日第B07版 [26] 
21.《“吾儕所學關天意,並世相知妒道真”》,《上海證券報》,2014年06月17日第A8版 [92] 
22.《從“常識”到“關鍵詞”述者》,《新京報》,2014年07月12日第B15版 [27] 
23.《從盧布危機看新興市場國家匯率制度之困》,《上海證券報》,2015年01月27日第A8版 [98] 
24.《面對當今全球兩股巨大的權力轉移之勢》,《上海證券報》,2016年09月24日第8版 [93] 
25.《以“世俗的革命人道主義”對抗資本異化》,《上海證券報》,2016年12月17日第8版 [94] 
26.《臨空經濟區:“捷者生存”將是唯一法則》,《上海證券報》,2017年05月04日第12版 [63] 
27.《市場經濟不能缺失秩序架構與社會價值理念》,《上海證券報》,2017年10月14日第8版 [95] 
28.《南宋“鹽榷”政策何以在緊縮與寬弛間擺盪》,《文匯報》,2018年03月12日第6版 [9] 
29.《用“掠奪之手”把脈政府行為》,《法治週末》,2018年08月11日 [66-67] 
30.網上下單前,你查閲了多少買家的評論?》,《上海證券報》,2019年06月24日第4版 [10] 
31.《閲讀空間 越變越美 ——書店70年的發展和變遷》,《中國教育報》,2019年09月16日A9版 [3] 
32.《維繫社會良好運行離不開“看不見的心”》,《上海證券報》,2020年03月16日第7版 [65] 
33.《金融 “不穩定性”原來是內生的》,《上海證券報》,2020年03月30日第7版 [64] 
34.《創意的“飛奔”並非憑空而來》,《解放日報》,2020年04月25日第6版 [96] 
35.《那些影響經濟的敍事力量》,《解放日報》,2020年06月06日第10版 [28] 
36.《探尋團隊 “合作無間”的內在密碼》,《上海證券報》,2020年06月29日第4版 [6] 
37.《“別做傻事”:傳奇投資人代價昂貴的教訓》,《上海證券報》,2021年04月06日第6版 [5] 
38.《算法真的會取代人類的工作?》,《上海證券報》,2021年07月05日第5版 [17] 
39.尋找全球金融危機背後的根源》,《上海證券報》,2021年08月23日第6版 [18] 
40.《與老年人共情,滿足多樣需求》,《解放日報》,2022年04月15日第7版 [54] 
41.《“黑天鵝”背後的底層邏輯》,《解放日報》,2023年01月07日第6版 [4] 
42.《打破思維定式開闢數據價值創造新路徑》,《上海證券報》,2023年04月24日第07版 [57] 
43.《非目標探索會帶來哪些無限機會?》,《上海證券報》,2023年05月22日第06版 [97] 
44.《“精確”如何徹底改變現代世界的面貌》,《上海證券報》,2023年06月26日第07版 [110] 
45.《尋找數字時代價值投資的新策略》,《上海證券報》,2024年02月26日第06版 [205-206] 

潘啓雯學術論文

1.《絢麗多彩的傳奇人生——讀本·布萊德利的<最“危險”的總編輯>》,《今傳媒(學術版)》2006年第12期 [203] 
2.《制定目的是成就偉大公司的起點》,《IT時代週刊》2008年第16期P71 [202] 
3.《被“放逐”的靈魂,在詩意中得到尊重——談2009年度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赫塔·米勒》,《閲讀與寫作》,2010年第3期,P1-2 [200] 
4.《不求奢華排場,但求個性十足——結婚新方式透視 ,《中國信用卡(生活)》 . 2010年第4期 [201] 
5.《世界上到處都在説着“中國故事”》,原發《學習時報》 [195]  ,《新華文摘》2010年第11期轉載 [106-107] 
6.《“段子”文化是現代社會的潤滑劑》,《閲讀與寫作》,2010年第11期,P26-27 [198] 
7.《“中國故事”成了世界話題》,《中國教育報》“理論版”(第4版),2010年7月12日 [197] 
8.《從古至今對防災減災文化的理解和定位》,《中國減災》,2012年第5期,P20-21 [199] 
9.《讀邁克爾·桑德爾<金錢不能買什麼>》,《馬克思主義文摘》2013年第5期 [108] 

潘啓雯轉載收錄

《新華文摘》(2010年第11期)收錄《世界上到處都在説着“中國故事”》; [107] 
儒生(第三卷)》(光明日報出版社2014年8月版)收錄《“隱權力”何以能抗衡正式權力》; [53] 
《馬克思主義文摘》 [109]  (2013年第5期)轉載《讀邁克爾·桑德爾<金錢不能買什麼>》; [108] 

潘啓雯主要著作

作品名稱
作者
出版時間
出版地
出版單位
潘啓雯
2018年1月
北京
跨越黑天鵝和灰犀牛的坎:壞聽力時代的財智邏輯》 [41] 
潘啓雯
2018年5月
北京
潘啓雯
2019年8月
北京
《北京閲讀空間漫遊指南(2019—2020)》 [40]  [46] 
潘啓雯(執行主編)
2019年8月
北京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40]  [46] 
潘啓雯
2021年8月
深圳
價值盲盒 [111] 
潘啓雯
2023年9月
深圳
深圳出版社 [111] 

潘啓雯策劃選題

潘啓雯中國社會科學報

《中國社會科學報》頭版潘啓雯參與策劃的《現代科技與人類未來》 《中國社會科學報》頭版潘啓雯參與策劃的《現代科技與人類未來》
1.《現代科技與人類未來》,(策劃團隊:袁華傑、潘啓雯),特別策劃,《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7月28日,第1-3版 [207] 
2.《民族問題:構建現代國家的“一道坎”》,(策劃人:李博、潘啓雯),特別策劃,《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8月25日,第1-3版 [208-209] 
3.《<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問世的台前幕後》,(策劃人:潘啓雯),特別策劃,《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9月10日,第1版 [210] 
4.《中國翻譯60年:與文明同行》,(策劃人:潘啓雯、陳靜 ),理論評論,《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11月19日,第1版 [211-212] 
5.《提升民族傳統節日的文化自覺——訪劉魁立教授》,(策劃人:潘啓雯 ),人物專訪,《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2月9日,第3版 [213-214] 
6.《記者眼中的中國年》,(策劃人:潘啓雯、褚國飛、呂莎、孫龍、金輝、陳靜、吳婷、鄭巧、宋暉、楊陽、劉維維、耿鑫、張微、項江濤、李欣),特別策劃,《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2月23日,第1-5版 [215-216] 
7.《“廉價勞動力時代”終結了嗎——學界透視年初全國多地“用工荒”》,(策劃人:潘啓雯),理論評論,《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2月25日,第1版 [217] 
8.《學界聚焦“後三峽時代”》,(策劃人:陳靜、潘啓雯),特別策劃,《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3月30日,第1-4版 [218-219] 
9.《西南大旱的現實成因與歷史鏡鑑——學界密切關注西南五省區市特大持續乾旱》,(策劃人:潘啓雯),理論評論,《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4月1日,第1版 [75]  [78] 
10.《在全文本基礎上更透闢地瞭解列寧思想全貌——我國將重新修訂出版<列寧全集>中文第二版》,(策劃人:潘啓雯、張微),理論評論,《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4月1日,第2版 [220] 
11.《“無核世界”之路漫遠多艱》,(策劃人:懷暢、謝德、潘啓雯、張小溪),特別策劃,《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4月20日,第1-3版 [221-222] 
12.《破解名人故里之爭離不開學術論證》,(策劃人:潘啓雯),理論評論,《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5月13日,第1-2版 [1]  [223] 
13.《強調學術基礎已迫在眉睫》,(策劃人:潘啓雯、魯小彬、褚國飛、劉維維),理論評論,《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6月22日,第1-3版 [224-225] 
14.《洪水背後的社會治理與歷史經驗》,(策劃人:潘啓雯),理論評論,《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7月22日,第1版 [73] 
15.《莫道“天”不語 寒暑總關情——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常態化”的反思與應對》,(策劃人:潘啓雯),理論評論,《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8月5日,第1版 [74] 

潘啓雯中國出版傳媒商報

潘啓雯策劃的《傳統編輯角色的堅守與變身》 潘啓雯策劃的《傳統編輯角色的堅守與變身》
1.《傳統編輯角色的堅守與變身》,理論評論,《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3年08月01日,第50版 [90] 
2.《國內科幻文學“現實之樁”需穩紮穩夯》,理論評論,《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3年08月02日,第13版 [123] 
3.《一線作家“致青春”被指“集體靠回憶吃飯”》,理論評論,《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3年08月13日,第09版 [124] 
4.《上海書展持續提升品質打造品牌:十年書香之旅 新起點新跨越》(與金霞合寫),理論評論,《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3年08月20日,第01版 [125] 
5.《2013上海書展:名家背景和聲音引眾多粉絲“競折腰”》(與金霞合寫),理論評論,《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3年08月20日,第14版 [126] 
6.《縱橫審視沙特阿拉伯王國文化發展脈絡》(Examination of theKingdom of Saudi Arabia and its Cultural Development),理論評論,《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3年08月27日,第37版 [127] 
7.《眾多知名作家“秀”北京圖博會:推動作品走出去,為閲讀推廣加力增色》,理論評論,《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3年09月03日,第15版 [128] 
8.《“不差錢”的學術出版為何“牆外開花牆內香”?》,理論評論,《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3年09月10日,第13版 [129] 
9.《作家與作品要否經營如何經營?》,理論評論,《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3年09月17日,第09版 [130] 
10.《出版界未曾缺失對漢字書寫的關注和把脈》,理論評論,《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3年10月08日,第09版 [131] 
11.《艾麗絲·門羅82歲獲諾貝爾文學獎 鳳凰傳媒集團、新經典宣佈各擁部分版權》,理論評論,《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3年10月15日 ,第05版 [132] 
12.《黃永玉:文學在樂器裏是鋼琴》,人物專訪,《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3年10月15日 ,第07版 [133] 
13.《有聲讀物興起會威脅到傳統閲讀習慣嗎?》,理論評論,《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3年10月18日,第09版 [134] 
14.《家庭倫理小説走熱,學者、作家分析原因》,理論評論,《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3年10月22日,第21版 [135] 
15.《打工文學30餘年蜕變:野百合也有春天》,理論評論,《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3年11月05日,第17版 [136] 
16.《從改革類出版物中把脈“未來中國”》,理論評論,《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3年11月08日,第09版 [137] 
17.《短篇網絡試水“單篇銷售”引業界和學者熱議》,理論評論,《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3年12月03日,第09版 [138] 
18.《沒有太多“新聞點”,多麗絲·萊辛的作品緣何也能暢銷?》,理論評論,《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3年12月17日,第17版 [139] 
19.《學者和出版人暢談當下網絡文學及未來發展生態》,理論評論,《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3年12月24日,第17版 [140] 
20.《“朝花夕拾”回望2013年度的書人書事》,理論評論,《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4年01月03日,第26版 [141] 
21.《2013年度10大出版文化事件盤點:紛擾書為媒世界與“流行語”的熱鬧並駕齊驅》,理論評論,《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4年01月03日,第27版 [142] 
22.《向好書和出版人的一次集體致敬 “2013年度中國影響力圖書”評選結果出爐》,理論評論,《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4年01月07日,第57版 [143] 
23.《中國出版傳媒商報聯合全國9家媒體記者編輯共薦 另一份新書導覽:2014年度值得期待30種圖書》,理論評論,《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4年01月17日,第13版 [144] 
24.《2014年,19年才出現一次“情人節”遇上“元宵節” 圖書與玫瑰:各有各的內涵和美意》,理論評論,《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4年02月11日,第10版 [145] 
25.《實現支柱性產業,文化消費增速需破13%:潛在的文化需求旺盛,尚存在3.66萬億元文化消費缺口》,理論評論,《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4年02月11日,第09、10版 [146] 
26.《紙媒別慌:且看出版物如何思拓破解轉型》,理論評論,《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4年02月18日,第09版 [147] 
27.《學者和出版人共話“家文化”出版及閲讀》,理論評論,《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4年02月25日,第09版 [148] 
28.《平民史寫作“逆襲”:豐滿正史 親近可感》,理論評論,《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4年03月11日,第09版 [149] 
29.《關注現實:作家學者開始接地氣?》,理論評論,《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4年03月14日,第13版 [150] 
30.《眾多出版物審視互聯網金融發展走向和脈搏:靠瞄準“草根”贏得市場,是微創新的孵化器》,理論評論,《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4年03月18日,第09版 [151] 
31.《中國作家“走出去”:除了靠“運氣”,還有哪些途徑?》,理論評論,《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4年03月28日,第13版 [152] 
32.《互聯網時代傳統書業的破與立》,理論評論,《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4年04月15日,第06版 [154] 
33.《英國劇作家威廉·莎士比亞誕辰450週年 出版機構與譯者:致敬莎士比亞和經典》,理論評論,《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4年04月15日,第09版 [153] 
34.《2013-2014中國人閲讀指南報告》,理論評論,《中國出版傳媒商報》(與任志茜合寫),2014年04月22日,第10、11版 [155] 
35.《學者共話國內散文寫作和出版現狀》,理論評論,《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4年05月06日,第09版 [156] 
36.《母親節來臨:母愛主題圖書受讀者關注》,理論評論,《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4年05月09日,第09版 [157] 
37.《科幻類讀物始發力 眾盼“金牌”作品早現身》,理論評論,《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4年05月13日,第09版 [158] 
38.《“作家工作室”興起:實現作家價值最大化?》,理論評論,《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4年05月20日,第13版 [159] 
39.《朝花夕拾品味十二屆好書風景》,理論評論,《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4年05月27日,第15、22版 [160] 
40.《李慶堂:把脈“工”字特色和品牌》,人物專訪,《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4年06月10日,第04版 [161] 
41.《中法建交50週年:兩份書單耐人尋味》,理論評論,《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4年06月10日,第09版 [162] 
42.《父親節來臨:父愛主題圖書受讀者關注和追捧》,理論評論,《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4年06月13日,第09版 [163] 
43.《2014:自然文學作品為何由冷變熱?》,理論評論,《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4年06月17日,第09版 [164] 
44.《尋找中國兒童文學“走出去”的文化密碼》,理論評論,《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4年07月15日,第09版 [165] 
45.《是上帝的禮物還是魔鬼的搗亂:巴西文化之謎與陷阱》,理論評論,《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4年07月15日,第10版 [166] 
46.《迴歸“現實題材”:中國作家還有很長路要走》,理論評論,《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4年07月22日,第13版 [167] 
47.《學者和出版人共話“名人手跡”何去何從?》,理論評論,《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4年08月05日,第09版 [168] 
48.《紀念鄧小平誕辰110週年主題出版 題材規模呈現堪稱“一道獨特的風景”》,理論評論,《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4年08月12日,第09、10版 [169] 
49.《紙媒作家集體觸網:“推廣意義大於盈利意義”》,理論評論,《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4年08月19日,第13版 [170] 
50.《縱橫審視“左腳亞洲右腳歐洲”的土耳其 鮮為人知的文化脈絡和魅力》(Seldom-known Culture Turkey and its Charm),理論評論,《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4年08月26日,第30版 [171] 
51.《BIBF:世界閲讀的鏡子,中國文化的風向標》(BIBF:AmirrorofGlobal Reading,an IndicatorofChina's Culture),理論評論,《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4年08月26日,第59版 [172] 
52.《“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魅力大放送》,理論評論,《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4年08月26日,第59版 [173] 
53.《中圖公司與BIBF:職業情懷,專業態度,細節感動》(CNPIEC&BIBF:Professional Enthusiasm andAttitude),理論評論,《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4年08月26日,第64版 [174] 
54.《國內文學獎屢惹爭議:喧囂背後何去何從?》,理論評論,《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4年09月05日,第09版 [175] 
55.《如何慧眼發現好書再版價值?》,理論評論,《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4年09月16日,第09版 [176] 
56.《積極探索文獻採訪建設和服務創新》,人物專訪,《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4年09月23日,第03版 [177] 
57.《市場需要更多名家“屈尊”為孩子寫書》,理論評論,《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4年10月10日,第09版 [178] 
58.《法國人帕特里克·莫迪亞諾獲今年諾貝爾文學獎 出版業相關鏈條反應相當神速》,理論評論,《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4年10月14日,第13版 [179] 
59.《從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國學閲讀熱迴歸》,理論評論,《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4年10月21日,第09版 [180] 
60.《“80後”作家鄉土派也開始反思和感傷》,理論評論,《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4年10月28日,第05版 [181] 
61.《“文明轉型期”別讓口頭文學轉瞬即逝》,理論評論,《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4年10月31日,第05版 [182] 
62.《依法治國話題正熱,主題出版大有可為》,理論評論,《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4年11月14日,第09版 [183] 
63.《體育健身類讀物還有新的出版閲讀高潮嗎?》,理論評論,《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4年12月02日,第09版 [184] 
64.《出版機構自評年度好書的現實價值》,理論評論,《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4年12月30日,第29版 [185] 
65.《“2014年度中國影響力圖書”評選結果出爐 持續打造深具影響的年選好書品牌》,理論評論,《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5年01月06日,第49版 [186] 
66.《2015年度國內閲讀推廣趨勢及展望》,理論評論,《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5年01月06日,第50、51版 [187] 
67.《本報聯合全國11家媒體記者編輯共薦“2015年度值得期待30種圖書” 媒體人的視野和判斷:2015新年新書導覽》,2015年01月16日,第09版 [188] 
68.《新移民作家何以更好地講述“中國故事”?》,理論評論,《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5年02月03日,第09版 [189] 
69.《從學者和研究報告裏審視國內文化消費的態勢》,理論評論,《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5年02月03日,第10版 [190] 
70.《名人手稿逆市上揚別丟了“文學尊嚴”》,理論評論,《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5年02月13日,第09版 [191] 
71.《電視讀書欄目:生存邊緣掙扎和突圍之路》,理論評論,《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5年02月27日,第13版 [192] 
72.《網絡小説佔領熒屏會帶來什麼?》,理論評論,《中國出版傳媒商報》,2015年03月03日,第09版 [193] 

潘啓雯媒體擷趣

2021年3月22日,潘啓雯在西藏318國道上。 2021年3月22日,潘啓雯在西藏318國道上。
2008年11月10日,潘啓雯在《浙江日報》“理論視野版”上刊發評論文章《把極端事件當作起點》。 [35] 
2009年6月29日,潘啓雯在《浙江日報》“學海版”上結合學者張夏準的《富國陷阱》撰寫評論文章《“踢開梯子”是為了不讓你超越》。 [36] 
2010年03月30日,潘啓雯以《“後三峽時代”的生態環境安全問題》 [15]  為題採訪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者赫治清,並提到“對待三峽工程生態安全問題,既不要悲觀,也不要盲目樂觀”。 [14] 
潘啓雯(筆名潘楷昕) 潘啓雯(筆名潘楷昕)
潘啓雯(左4)在首屆全民閲讀大會·北京閲讀季啓動式現場 潘啓雯(左4)在首屆全民閲讀大會·北京閲讀季啓動式現場
2023年4月23日,潘啓雯在北京閲讀季啓動式現場接待嘉賓。 2023年4月23日,潘啓雯在北京閲讀季啓動式現場接待嘉賓。
2010年4月1日,潘啓雯刊發在《中國社會科學報》頭版文章。 2010年4月1日,潘啓雯刊發在《中國社會科學報》頭版文章。
2010年4月1日,潘啓雯以“西南大旱的現實成因與歷史鏡鑑——學界密切關注西南五省區市特大持續乾旱”為題,採訪許建初赫治清鄭風田、閻冠雄、王立祥等學者,成文刊發《中國社會科學報》頭版。 [75-78] 
2010年7月22日,潘啓雯刊發在《中國社會科學報》頭版文章 2010年7月22日,潘啓雯刊發在《中國社會科學報》頭版文章
2010年7月22日,潘啓雯以“洪水背後的社會治理與歷史經驗”為題,採訪鄭風田李從東、王立祥、陳高華等學者,成文刊發《中國社會科學報》頭版。 [73] 
2010年8月5日,潘啓雯刊發在《中國社會科學報》頭版文章。 2010年8月5日,潘啓雯刊發在《中國社會科學報》頭版文章。
2010年8月5日,潘啓雯以“莫道“天”不語 寒暑總關情——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常態化’的反思與應對”為題,採訪王式功張建民温之平、陶麗等學者,成文刊發《中國社會科學報》頭版。 [74] 
2010年8月21日,潘啓雯以“不要扶貧,要公平發展機會”為題,在《上海證券報》上點評青年學者愛新覺羅·蔚然的《糧民:中國農村會消失嗎?》。 [100] 
2021年3月21日,潘啓雯(筆名潘楷昕)在西藏羊湖灣。 2021年3月21日,潘啓雯(筆名潘楷昕)在西藏羊湖灣。
2010年11月02日,潘啓雯圍繞“2010年京滬港三聯書店高層年會”撰寫《就因同根同源,堅守文化使命永不嫌晚》指出:三聯書店的出版標記,早已為讀者所熟悉,簡直成了讀書人的“圖騰”。 [105] 
2010年11月09日,針對讀書會悄然流行的背後,潘啓雯採訪錢宏賀雄飛、蔡繼輝、方八另等學者或出版人撰寫《着力點在“書”和“會”,忽略了“讀”》。潘啓雯指出:讀書會填補了人們精神、文化生活的空白,滿足了人們求知上進的渴望。它像一個強大的磁場,牢牢吸引着我們。 [70] 
2010年11月20日,潘啓雯以“三代經濟學人在歷史轉折點激情碰撞”為題,在《上海證券報》上點評柳紅的《八〇年代:中國經濟學人的光榮與夢想》。 [99] 
2010年11月28日,潘啓雯在《現代快報》以“吉他殺死法西斯”為題點評張鐵志《時代的噪音》。潘啓雯認為,“不論是音樂的先鋒性對主流美學的挑戰,或者是在虛偽時刻對真誠人性的關注,本身就是一種反抗的力量”。 [61] 
2011年3月14日,潘啓雯以“在底層發現學問”為題,在《羊城晚報》上點評於建嶸的《底層立場》。 [101] 
潘啓雯撰寫文章報道“2012讀書盛典”盛況。 潘啓雯撰寫文章報道“2012讀書盛典”盛況。
2012年4月22,河北衞視與《中國圖書商報》跨媒聯手推出“2012讀書盛典”大型電視晚會 [13]  ,潘啓雯、朱桂英、谷霄燕等位列“2012讀書盛典”專家評審 [12]  名單當中。
2012年4月24日,圍繞“讀書盛典”等相關全民閲讀活動,潘啓雯以“指引一個風向標,尋找一個良好出口”為題,採訪時任河北電視台台長範紅潮 [80] 
2012年07月03日,以“修好廚藝,恪守理想”為題,潘啓雯採訪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總編輯、《温故》主編劉瑞琳 [48] 
2012年09月14日,以“用‘亮劍精神’打造出版”為題,潘啓雯採訪人民軍醫電子出版社社長齊學進 [49] 
2013年,潘啓雯和吳靜春共同撰寫的消息稿《熱詞十年 “文化”缺位》進入“第二十三屆中國新聞獎參評作品網絡公示”階段。 [103] 
2013年5月7日,武俠小説能否登大雅之堂,針對“古龍寫進文學史”“《射鵰英雄傳》入選小學圖書館圖書基本配備書目”等社會熱議話題,潘啓雯以“炫目武俠小説:爭論和熱鬧背後的追問”為題,採訪王春林胡野秋、葉克飛、許姍姍等學者和出版人。 [82] 
2013年07月25日,潘啓雯在《海南日報》發評論文章《拒絕經典無異於自絕文脈》,潘啓雯在評論文章中提到“經典閲讀可以提高全民族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提升整個社會的道德水準,凝聚民族力量,而拒絕經典閲讀受害的是個體,更是社會和民族”。 [62] 
2013年09月05日,以“朱鎔基:大膽闖大膽試的精神與魄力”為題,潘啓雯在《海南日報》撰文點評《朱鎔基上海講話實錄》,潘啓雯在文中指出“讓後人瞭解改革史上的經驗與教訓,它可以作為後來執政者的借鑑”。 [104] 
2013年10月15日,在公佈加拿大作家艾麗斯·芒羅(又譯愛麗絲·門羅,Alice Munro)獲得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後,潘啓雯以“艾麗絲·門羅82歲獲諾貝爾文學獎鳳凰傳媒集團、新經典宣佈各擁部分版權”為題,採訪李文俊、韓敬羣袁楠、蔣衞國、田智、黎遙等學者和出版人。 [81] 
2013年10月17日,潘啓雯以“追憶自我成長與歷史的沉重”為題,在《北京日報》上點評黃永玉的自傳體長篇小説《無愁河的浪蕩漢子·朱雀城》。 [102] 
2013年12月19日,潘啓雯在《海南日報》以“書為媒的紛擾世界”為題點評總結2013年度出版文化事件。 [51] 
2013年12月21日,“2013新京報年度好書”評選年度書選·入圍好書公佈,潘啓雯在好書推薦評委當中。 [11] 
2014年06月10日,以“把脈‘工’字特色和品牌”為題,潘啓雯採訪中國工人出版社社長、總編輯李慶堂 [50] 
2014年09月23日,以“積極探索文獻採訪建設和服務創新”為題,潘啓雯採訪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總公司總經理張紀臣 [52] 
2014年12月,《儒生(第三卷)》出版,潘啓雯的《“隱權力”何以能抗衡正式權力》一文被收錄其中。 [53] 
潘啓雯在香港《文匯報》上點評熱門美劇《紙牌屋》和同名圖書。 潘啓雯在香港《文匯報》上點評熱門美劇《紙牌屋》和同名圖書。
2014年3月17日,以“追看《紙牌屋》?原著小説別有洞天”為題,在香港《文匯報》上撰寫文章點評熱門美劇《紙牌屋》和同名圖書。 [71-72] 
2015年01月20日,圍繞長篇小説《無盡藏》,潘啓雯採訪騰訊·商報“華文好書”獲獎作家龐貝。龐貝提到“空間小説本是西方現代文學理論的一個願景,而在天人合一的中國文化背景中,空間概念卻是一個明確的存在”。 [37] 
2015年02月03日,圍繞《新移民作家何以更好地講述“中國故事”?》話題,潘啓雯採訪胡野秋夏烈等9位學者和作家。 [19] 
2015年02月27日,以“電視讀書欄目:生存邊緣掙扎和突圍之路”為題,潘啓雯採訪胡野秋、麥小麥、梁春芳等專家學者,潘啓雯在文中提到:眾聲喧譁裏,電視讀書欄目如何才能“獨善其身”?這恐怕是未來出版界、文化界、讀書界需要共同關注和探討的話題。 [60] 
2015年04月27日,潘啓雯在《海南日報》以《“詩人顧城”之外的顧城》為題點評顧城的《英兒及其他》和他人生。 [69] 
《北京新型閲讀空間 市民第二客廳》刊發《人民日報海外版》。 《北京新型閲讀空間 市民第二客廳》刊發《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8年11月01日,劉穎和潘啓雯共同撰寫的《北京新型閲讀空間 市民第二客廳》刊發《人民日報海外版》(第 07 版)。兩位作者在該文中指出:新型閲讀空間散落在北京各個角落,讓北京市民與閲讀離得更近。並且它們已跳出陳列圖書的單一“賣場”模式,轉身變成“好玩”的文創天地和跨界的人文美學空間。 [47] 
2018年12月14日,潘啓雯在《人民日報海外版》(第 07 版)以“循着殷之光鼓聲打開好書”為題,撰文介紹第八屆書香中國·北京閲讀季閲讀盛典舉辦盛況。 [227] 
2019年06月27日,人民網報道 《北京閲讀空間漫遊指南(2019—2020)》出版 ,作為該書執行主編之一潘啓雯在報道中談到編纂該書的過程及收穫,潘啓雯同時指出“北京越來越多的中小書店探索出與書相融的多元經營模式”。 [16] 
2019年09月07日,潘啓雯和劉穎共同撰寫的《觸摸國民70年閲讀軌跡》刊發《人民日報海外版》(第 07 版)。兩位作者在該文中指出:70年,中國人的閲讀從“有沒有”升級到“好不好”,不僅閲讀書目走在百花齊放的路上,閲讀場所從家庭、閲覽室換到兼具“顏值”和“內涵”的新型閲讀空間,書從紙質變為電子,而且閲讀與各個領域跨界,衍生出“閲讀+行走”“閲讀+話劇”“閲讀+科技”“閲讀+互聯網”“閲讀+公益”“閲讀+攝影”“閲讀+音樂”“閲讀+電影”“閲讀+社交”……閲讀,讓生活更加多彩。 [58] 
2023年7月22日,以“在‘偉大’與‘計劃’間建立新認知”為題,潘啓雯在《解放日報》上點評人工智能公司OpenAI(開放式人工智能公司)兩位研究員肯尼斯·斯坦利和喬爾·雷曼在合著的《為什麼偉大不能被計劃》。潘啓雯在文中指出:“如果距離目標只有一塊踏腳石的距離,那麼設置並遵循目標依然是有意義的。問題是,偉大的目標與平常的目標不同,好東西從來都不是按照某個目標刻意計劃出來的。” [112] 

潘啓雯學界關注

2010年第11期《新華文摘》 2010年第11期《新華文摘》 [106]
2010年第11期新華文摘刊發潘啓雯的《世界上到處都在説着“中國故事”》 [107]  [106]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主編馬克思主義文摘 [109]  (2013年第5期)刊發潘啓雯的《讀邁克爾·桑德爾<金錢不能買什麼>》。 [108] 
《甘肅社會科學》(2021年第1期)評價潘啓雯 《甘肅社會科學》(2021年第1期)評價潘啓雯
大連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部教授姜春林在核心期刊甘肅社會科學(2021年第1期)上刊發學術論文《人文社科報紙書評的發展態勢和推進策略》對潘啓雯是這樣評價的:“不同的作者發表書評的數量也存在較大差異。按照發文數量梳理排名前20的作者,發現這些作者主要發表哲學、社會學、政治學、文學、歷史學等學科的書評文章。其中,潘啓雯以128篇的數量居於榜首,他是前《中國出版傳媒商報》(原《中國圖書商報》)的編輯,72.66%的書評文章發表在《上海證券報》。發文量排名第二的葉雷,56.67%的書評文章發表在《上海證券報》。胡豔麗、賀紹俊、禾刀分別以75篇、73篇、72篇的發文量排名第三、第四、第五,他們的書評主要發表於《上海證券報》《文藝報》《光明日報》和《經濟參考報》。” [29-30] 
潘啓雯(筆名潘楷昕) 潘啓雯(筆名潘楷昕)
學者竇薇的學術論文《“新反思”的社會意義》(《中國圖書評論》2011年),引用潘啓雯的相關論述觀點。引文內容為:而反思的內容,潘啓雯發表於《廣州日報》的評論認為是人性的掙扎:“《古爐》反覆訴説‘人’怎麼壞墮落、貪慾、極端、不擇手段.....整個村莊好像沒有一個可持久的堅固定點,所以,人的內心搖擺不定。借用主流説法,這些‘人的內心搖擺不定’確實是‘不高尚’‘不健康’乃至‘不正確’,但從另外的層面看,是不是可以由此説,荒誕的年代,其實人的處境何其可憐,作家卻一定要用好強去掩飾虛弱,用壞去抗爭好,用慾望去抵消無聊,如此種種,何嘗不是自我掙扎的寫照呢?顯然,動盪的年代給人性的‘惡’充分展示的機會,當整個社會在沒有一個柔軟踏實的平台能接得住各種下墜的人生時,生活碰一碰,就碎了。黑色的荒謬,就在於將荒謬當做極正經的事情去做,自己卻渾然不覺,只能留給隔開一段時空距離的後人去憑弔”。 [120] 
2012年5期《當代文壇》刊發西南科技大學文學與藝術學院教授陳建新的學術論文《青春敍事遮蔽下的繼承話語——大院玩主文學敍事分析》,引用潘啓雯《一代人的青春病歷》(《閲讀與寫作》2007年第11期)一文的相關觀點。引文為:“那個年代、那個小圈子的那點破事被記錄下來、被流傳、被頌揚。有人感動,60 年代生人感動;有人豔羨,70 年代生人豔羨;有人驚奇,80 年代生人驚奇。奇怪的是,他們特定‘青春’卻得到了非同齡人的認同和愛,也許是為了獵奇,也許是為了熱鬧,也許就是追憶過往,但畢竟‘青春’誰都經歷過。” [194] 
2009年第11期《黨政幹部文摘》(P43-44)轉發潘啓雯的《那些與時代相伴的流行閲讀——共和國60年閲讀史話》。 [196] 

潘啓雯人物評價

潘啓雯 潘啓雯
他們懷揣出版理想,帶着人文情懷,行走在新聞出版行業第一線,為業界提供了高度實用的資訊服務與深度報道;他們洞悉出版行業態勢,筆耕不輟,記錄了社科文獻從傳統出版業走向數字出版前沿的艱辛歷程。今天,我們向兩位書業觀察者,致以真誠的敬意。他們是——《中國出版傳媒商報》記者潘啓雯、《中國新聞出版報》採訪中心副主任王坤寧。 [7]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評,2015年)

潘啓雯作品評價

潘啓雯《慾望的邊界》

2021年3月22日,潘啓雯在西藏珠峯大本營。 2021年3月22日,潘啓雯在西藏珠峯大本營。
潘啓雯在名為《“凡是過去,皆為序章”》的後記中指出,書名(即《慾望的邊界》)所説的“邊界”,指的並不是某些僵化的數據、模式、類型、路數與章法的簡單界線或劃分,而是遵循糾正謬誤和尊重常識的立場,進而讓生活中林林總總的“經濟學的思維方式”,不乏“温情與敬意”的深層次認識。 [55]  中國新聞網評)
潘啓雯從事過媒體、互聯網研究與實踐等多種工作,雖然年輕,但豐富的經歷可以説是行萬里路,同時他又愛讀書,在工作之餘讀萬卷書,把行萬里路與讀萬卷書結合起來,就有了這本書(即《慾望的邊界:無處不在的經濟學原理》)。潘啓雯對知名學者、企業家或經濟學家的著作進行解讀,涉及國內作者,也有國外作者;有經濟學的,也有非經濟學的;有熱門的,也有冷門的。潘啓雯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讀這些作品,從而悟出了很多經濟學道理。你也許讀過這些書,也許沒讀過,也許悟出了同樣的經濟學道理,也許還未悟出,無論如何,讀這本書,你會知道應該選什麼書去讀,也會使你讀後的思考更深一個層次。 [55-56]  (著名經濟學家梁小民評)
經濟學這門與人性密切相連的學科到底忽略了哪些要素?人性的藩籬又最終能否被跨越?面對迷思,潘啓雯的《慾望的邊界:無處不在的經濟學原理》通過總結或提煉前人“財智邏輯”的獨特方式,從五個維度做出了啓發式的探索。作為“80後”新生代青年學者和媒體人,潘啓雯既有宏大的哲學視角,又不乏生活常識所凝練的敏鋭直覺——此尤為難能可貴。哲學式的深刻和常識性的探索,讓其有着通俗卻又不失深度的閲讀體驗。 [55]  (網紅經濟學家、英大證券研究所原所長李大霄評)

潘啓雯《跨越黑天鵝和灰犀牛的坎》

潘啓雯 潘啓雯
人類似乎已經無法控制自己,各種生物繁衍似乎失序了,技術的突飛猛進也更難掌控,人類正在進入AI(人工智能)世紀,也許很快就將出現某些方面比人類更強的機器人。我們將面對人與機器人之間的種種競爭。在我們還沒有能力解決人類一些重要社會矛盾的同時,我們將不得不面對人類與機器人共存的社會倫理困局,這些需要深入的思考。我非常欽佩《跨越黑天鵝和灰犀牛的坎:壞聽力時代的財智邏輯》作者潘啓雯的勤奮和用心。政治、經濟和社會問題,是全人類的共同問題,是所有知識分子都應重點關注的領域。“80後”青年學者潘啓雯廣泛涉獵了大量政治、經濟、社會、歷史書籍,深入觀察了近10年來的重要政治經濟事件,寫下了這些深入淺出的文章。彙集了他對金融危機之後世界金融和中國經濟的思考。 [59]  (鄭磊評)

潘啓雯《智識的冒險》

潘啓雯 潘啓雯
青年學者潘啓雯認為,人生就是接連不斷的“棉花糖實驗”。節食的人放棄吃糖帶來的快感,是為了長久的苗條和魅力;精打細算的人按捺住輕率的購物衝動,是為了存錢買新車,或是給孩子攢學費;關注健康的人忍受剝奪感和不方便,是為了維持良好的身體狀況……我們要獲得不確定且會延遲的回報,就一定要自律。長於自律的人更有可能精通長期規劃——閲讀和基於未來的思考,或許是建立自律的好方法。 [79]  (讀者鄧勤評)

潘啓雯《擺脱巨嬰》

潘啓雯 潘啓雯
潘啓雯是想通過《擺脱巨嬰》傳達這樣的一種理念:在扁平化社會里,我們每個人都有必要學好和用好經濟學——因為在扁平化社會,意味着分散決策、分頭行動,意味着每個法人或自然人皆是決策、行為主體,每個決策、行為主體要為他的決策、行為承擔最終的後果和最終責任。 [39]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網評)

潘啓雯《價值盲盒》

智者,善思。於商而言,投資,究竟如何避免“賭徒”的投機心態?勝負,究竟是不是“有跡可循”?面對複雜系統,該如何提升決策力?針對不可預知和不確定的未來,如何才能快人一步?潘啓雯從希望能夠引起人們對“精英的思維方式”關注的維度出發,他的《價值盲盒》就像打開神奇“盲盒”般帶人們洞悉一系列前沿問題背後的規則和智識,同時做思想上的科普和生動演繹,並時刻提醒人們看清本質再理性選擇。 [113]  (中國網、讀者鮑琳昊評)
收到好朋友,青年學者、媒體人與投資人潘啓雯的新書《價值盲盒:精英的見識、探索和我們的時代》。近年來,啓雯勤于思考,筆耕不輟,出版了多部頗有影響的作品。他的書,不僅緊扣時代脈動;並且更重要的是思想觀點超前,兼具強烈的現實關懷與實踐可能性。特別推薦之。 [122]  (詩人、作家、讀物博主劉明清評)
價值盲盒》雖説聚焦於“精英的思維方式”,但它畢竟不是一本教科書,因此,解釋和審視“精英的思維方式”不是重點,連接現實情況,並糾正人們對於“精英的思維方式”認知可能存在的偏差,或許才是其意圖所在。 [226]  (《貴州政協報》評)

潘啓雯所獲榮譽

2009年12月5日,首屆證券時報讀書月活動評選揭曉,圖書評論《危機時刻,且看歐美五國如何抉擇》進入“入圍獎名單”。 [31-32] 
時任社科文獻皮書分社社長鄧泳紅為潘啓雯頒發致敬禮。 時任社科文獻皮書分社社長鄧泳紅為潘啓雯頒發致敬禮。
2015年7月,榮獲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社科文獻建社30週年·致敬媒體人”榮譽 [7] 
社科文獻建社30週年·致敬媒體人
特別緻敬
常紅·雷劍嶠·中國社會科學報·中國網直播 [7] 
書評編輯
蔡輝·黃曉峯·劉憶斯·王洪波·張弘 [7] 
新聞記者
陳鬱·鄧科·石巖·王茜·章軻 [7] 
書業媒體人
潘啓雯·王坤寧 [7] 

潘啓雯相關報道

《北京晚報》第21版發表署名文章評論潘啓雯著作《價值盲盒》 《北京晚報》第21版發表署名文章評論潘啓雯著作《價值盲盒》 [115]
2023年08月25日,《北京晚報》第21版發表署名文章評論潘啓雯著作《價值盲盒》。 [115] 
2023年10月6日,《西藏青年報》發表署名文章評論潘啓雯著作《價值盲盒》。 [116] 
2023年9月18日,《衢州日報》發佈“新書薦讀”推薦潘啓雯《價值盲盒》。 [117] 
2023年12月12日,《來賓日報》發表署名文章評論潘啓雯著作《價值盲盒》。 [11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