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詩律學

(王力創作的語言學著作)

鎖定
《漢語詩律學》是語言學家王力創作的語言學著作,成書於1958年。
《漢語詩律學》分近體詩、古體詩詞、曲、白話詩、歐化詩五章,其中對詩律論述最詳細。作者對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整理,深入淺出,敍述簡明。各體詩都舉出足夠的例證,讀者可以從作品中認識作家怎樣運用格律。書中對詩、詞、曲句法的研究,是作者詩律研究的新成就。該書有些地方分析過細,流於煩瑣;採用各種代號,閲讀費力。 [4] 
作品名稱
漢語詩律學
作    者
王力
字    數
714千字
首版時間
1958年
類    別
語言學

漢語詩律學內容簡介

《漢語詩律學》內容包括六個方面:導言,闡説韻語的起源及其流變、平仄和對仗,詩句的字數等學習詩律學應首先具備的前提知識。第一章,近體詩。第二章,古體詩。第三章,詞。第四章,曲。第五章,白話詩和歐化詩。正文後面又有三十七個附註,是作者在歷次新版時對原書的補充和修訂。 [5] 

漢語詩律學作品目錄

重版自序
導言
第一章 近體詩
第一節律詩
第二節排律
第三節絕句
第四節近體詩的用韻
第五節首句用韻問題
第六節平仄的格式
第七節關於[一三五不論]
第八節拗救
第九節平仄的特殊形式
第十節失對和失黏
第十一節 上尾
第十二節 聲調的辨別
第十三節 近體詩的對仗
第十四節 對仗的種類
第十五節 對仗的講究和避忌
第十六節 五言近體詩的句式(上)――簡單句
第十七節 五言近體詩的句式(中)――複雜句
第十八節 五言近體詩的句式(下)――不完全句
第十九節 七言近體詩的句式
第二十節 近體詩的語法(上)
第二十一節 近體詩的語法(中)
第二十二節 近體詩的語法(下)
第二章 古體詩
第二十三節 古風每句的字數
第二十四節 古體詩的用韻(上)――本韻
第二十五節 古體詩的用韻(中)――通韻
第二十六節 古體詩的用韻(下)――轉韻
第二十七節 奇句韻和柏梁體
第二十八節 五古的平仄
第二十九節 七古的平仄
第三十節 古風的黏對及其出句末字的平仄
第三十一節 入律的古風
第三十二節 古風式的律詩
第三十三節 古體詩的對仗
第三十四節 古體詩的句式
第三十五節 古體詩的語法
第三章 詞
第四章 曲
第五章 白話詩和歐化詩
附註 [1] 

漢語詩律學作品思想

《漢語詩律學》分為導言和本論兩部分。 [2] 
導言,把用韻分為三個時期:唐以前為第一時期,完全依照口語押韻:唐以後至五四運動以前為第二時期,除俗文學外,韻文須依韻書:五四以後為第三時期,除舊體詩外,又純以口語為標準。在講平仄時,解釋了兩個問題: 1、為什麼上去入三聲合成一類,平聲自成一類。2、為什麼平仄遞用可以構成詩的節奏。 [2] 
“本論”。第一章,關於近體詩的格律。該章分二十二節,先分律詩、排律、絕句敍述它們各自的來源、流變、形式特點,每一部分均舉大量實例説明。從第五節開始,則分別討論了近體詩的用韻、平仄格式、失對失粘、對仗的類型和講究、五七言近體詩的句式和語法等問題。第二章和第四章依次敍述了古體詩和詞、曲的歷史、用韻、平仄、對仗及語法大致依照第一章的論述體例。在詞曲每一章的後面,還附有詞譜和曲譜。當然對於其中的特殊現象,該書也給予了高度重視,如古體詩用韻的本韻、通韻、轉韻現象,奇句韻和柏梁體,入律的古風和古風式的律詩;曲的襯字、入聲和上聲的變遷問題等等。值得注意的是第五章,王力對歷史不長的新詩從格律上作了較全面的研究。他將新詩分為兩類:將“近似西洋的自由詩的”叫做“白話詩”,將“模仿西洋詩的格律的”稱作“歐化詩”。當然這樣區分更多的是出於一種敍述策略,他認為二者之間很難區分。該書從詩行長短、音步、韻腳的構成及位置、韻式等方面來研究新詩(自由體詩比較特殊,所以單列)。這些方面也成為現代漢語詩歌寫作的幾個技術指標。 [2] 

漢語詩律學作品影響

《漢語詩律學》是第一部從語言學角度全面、系統、詳盡地闡述古今詩歌格律和語言特點的著作,並且對於漢語詩律的一般常識和作者自己的研究成果均有涉及,無論是對於詩詞教學,還是詩詞創作或研究,該書都是必備的參考書。 [2] 

漢語詩律學出版信息

《漢語詩律學》1958年1月上海新知識出版社第1版,1962年12月上海教育出版社新1版。1978年重印修訂時,恢復1962年版刪去的第五章(白話詩和歐化詩),並增加了一些附註,仍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2] 

漢語詩律學作者簡介

王力(1900~1986),字了一,中國語言學家、教育家、翻譯家、中國現代語言學奠基人之一,散文家和詩人。1900年8月10日生於廣西博白,卒於1986年5月3日。1924年入上海南方大學學習,次年轉入上海國民大學。1926年考入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1927年留學法國,1931年獲巴黎大學文學博士學位。1932年回國,歷任清華大學燕京大學廣西大學、昆明西南聯合大學教授,嶺南大學教授、文學院院長,中山大學教授、文學院院長、語言學系主任。1954年後任北京大學教授,併兼任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委員、副主任。曾兼任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顧問、中國語言學會名譽會長、中國音韻學研究會名譽會長等職務。他還曾是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 [3] 
參考資料
  • 1.    王力著,漢語詩律學,上海教育出版社,1958.01,第1-5頁
  • 2.    李無未主編,音韻學論著指要與總目 上,作家出版社,2007.01,第230-231頁
  • 3.    潘琦主編,廣西文化符號 第2版,廣西民族出版社,2018.11,第351-353頁
  • 4.    辭典,江西教育出版社,1997.06,第686頁
  • 5.    王英明編著,古漢語書目指南,齊魯書社,1988.12,第11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