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滿江紅

(魯南五大調之一)

鎖定
日照民歌“滿江紅”屬大型民歌套曲,是魯南五大調之首,素有“細曲”“雅歌”之稱。《四盼》是“滿江紅”中最優秀的代表曲目之一。
中文名
滿江紅
外文名
MAN JIANG HONG

滿江紅起源

滿江紅,為魯南民歌五大調之一,魯南五大調音樂中,以郯馬五大調日照《滿江紅》最具代表性。魯南五大調歷史悠久,其源頭應是由元曲小令、散套演變而成的明清小曲。山東日照一帶多有傳唱。《滿江紅》在日照的傳唱可以追溯到明代前。從古代開始,日照漁民即惠享魚鹽之利,貿易活動頻繁。清康熙年間,日照形成了嵐山、獲水、石臼、濤雒、氈子、加倉、龍王口等7個自然口岸。 [1]  因此《滿江紅》沿海漁村最為流行,每當漁民從海上滿載而歸,親朋好友便歡聚一堂,設宴祝賀。酒至半酣時,便手舞足蹈,忘情歡歌。宴席上的碗、碟、盅、筷便自然成為敲打節拍的助興樂器。

滿江紅特點介紹

傳唱於日照市東港區及其周邊地區的《滿江紅》為魯南五大調之首,內容呈現多樣化,從各個角度反映當時的社會形態、風土人情及歷史典故。題材內容較廣泛,有反映一般社會生活的,有歷史傳説和民間故事,但最多的還是表現生離別怨、思郎盼夫的。填詞隨意,既有程式化演出,也有即興演唱,優雅明快,跌宕起伏。它是一種十分古老的演唱形式,其節奏平實徐緩,歌詞辭藻考究、高雅雋永、典雅秀麗、刻畫細膩,多以敍事的形式謳歌自然風光和情誼,描寫山水、景色題材的,音樂形象鮮明,旋律和諧,優美動聽;以趕集、探親、對花、猜花、愛情等為題材的,歡快熱烈、情緒開朗、富有情趣、親切感人、真嗓演唱,音樂個性十分鮮明。它的曲調優美、細膩,既有古代宮廷御用音樂、江南絲竹音樂風格,又有日照民間文藝成分,有顯著的地域特徵,通俗易懂、易演易唱,主曲與夾曲迴旋變化,既有節奏的變化,也有調的變化,對比鮮明,素有“細曲、雅歌”之稱。
東港地區耍旱船時也多唱《滿江紅》,故它又有“旱船調”之稱。 [1-2] 

滿江紅表演形式

《滿江紅》的演唱形式有坐唱和羣唱兩種。演唱者一人或二人,演唱與伴奏者圍桌而坐,其演唱形式類似一般曲藝。羣唱時數人至十幾人、幾十人不等,大家圍攏一起或橫排為兩行,部分演唱者手持樂器,邊演唱邊伴奏,有的吹、有的拉、有的彈、有的打。《滿江紅》主要採用洞簫二胡三絃、錢琴等樂器伴奏,其他樂器如柳琴等可有可無、可增可減,興起之時有人則用酒盅、碟子、碗等擊打合拍,聲音清脆動聽,姿式優美,形式活潑、別具一格。 [1] 

滿江紅代表曲目

《四盼》是“滿江紅”中最優秀的代表曲目之一,指四季之盼,唱詞是按盼春、盼夏的順序及各月所開之花組織起來的。全曲表達了一個少女對遠方戀人的離愁別緒和悠悠相思。 [1]  作為“魯南五大調”中獨立且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更加彰顯了其歷史研究價值和現實傳承意義,它以優美細膩、淡雅抒情的曲調,獨特的演唱形式和風格特徵,對於研究民間音樂的發生、發展和沿革,對於豐富中國當代音樂,有着重要的現實意義。 [3] 
《滿江紅·四盼》屬於典型的夾曲體結構,主曲多為商調式,夾曲的調式不穩定,有宮調式和徵調式;《滿江紅·四盼》的歌唱語言多是日照方言,其旋律有南方曲調的細膩優美,主曲與夾曲在節奏、歌唱速度及情緒情感上形成對比。《滿江紅·四盼》的演唱對於氣息的運用有較高的要求,氣息運用要多且靈活,平腔與高腔交替運用,方言咬字與歌唱情感緊密結合。其風格韻味通過襯詞、襯腔、一字多音的運用和波音、下滑音和倚音的運用來體現。 [4] 

滿江紅現狀

目前日照等地的老藝人寥寥無幾,魯南五大調面臨後繼無人的危險,急需搶救保護。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