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滿江紅·甲辰歲盤門外寓居過重午

鎖定
《滿江紅·甲辰歲盤門外寓居過重午》是宋代詞人吳文英創作的一首詞。此詞緊緊圍繞作者的愛情糾葛,描述作者觸景生情,回憶舊事。全詞敍事議論並用,以景託情,用典活脱,抒發了作者思念蘇姬的一腔深情。
作品名稱
滿江紅·甲辰歲盤門外寓居過重午
作品別名
滿江紅·結束蕭仙
作    者
吳文英
創作年代
南宋
作品出處
全宋詞
文學體裁

滿江紅·甲辰歲盤門外寓居過重午作品原文

滿江紅·甲辰歲盤門外寓居過重午
結束蕭仙,嘯梁鬼,依還未滅。荒城外、無聊閒看,野煙一抹。梅子未黃愁夜雨,榴花不見簪秋雪。又重羅、紅字寫香詞,年時節。
簾底事, 憑燕説。合歡縷,雙條脱。自香消紅臂,舊情都別。湘水離魂菰葉怨,揚州無夢銅華闕。倩卧簫、吹裂晚天雲,看新月。 [1] 

滿江紅·甲辰歲盤門外寓居過重午註釋譯文

滿江紅·甲辰歲盤門外寓居過重午詞句註釋

⑴滿江紅:詞牌名。此詞雙調九十三字,前段八句四仄韻,後段十句五仄韻。
⑵甲辰:宋理宗淳祐四年(1244)。盤門:蘇州城門名。重午:即五月五日端午節。
⑶束:一本作“絡”。蕭仙:荊楚風俗,端午日結艾為人形懸門前以辟邪。艾蕭同類,故用蕭字,蕭仙,即艾人。
⑷嘯梁鬼:即所闢之邪。韓愈原鬼》:“有嘯於梁,從而燭之,無見也。斯鬼乎?”
⑸梅子:五月梅黃時,有雨曰黃梅雨。
⑹榴花:石榴花。秋雪:指白髮。
⑺重:一本作“金”。
⑻合歡縷:即長命縷,端午時婦女臂上所繫之綵線。合歡:指系雙繩。
⑼條脱:手鎘。
⑽香消:指妾去。一説,香指香瘢,即守宮朱。《博物志》:蜥蜴或名蝘蜓,以器養之,食之丹砂,體盡赤,所食滿七斤,始搗萬杵,點女人肢體,終身不滅,惟房室事則滅。故又號守官。傳雲東方朔語漢武帝,試之有驗。香消,即香瘢新褪,暗示新婚不久。
⑾“湘水”句:用屈原事典。菰(gū),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
⑿銅華闕:反用“破鏡重圓”的故事。闕,同“缺”。
⒀卧簫:橫簫。吹裂:反用“響遏行雲”意。 [2] 

滿江紅·甲辰歲盤門外寓居過重午白話譯文

與蘇姬似蕭史弄玉那樣夫唱婦隨的和諧生活已經消逝,然而當年兩人在這寓所中的吹簫聲,似乎還像鬼影般在梁間繚繞。孤身一人留在盤門外寓居過端午節,更覺淒涼無聊,看室外城郊景色也倍感荒蕪,只有一抹野煙點綴風景。梅子未熟,惟有綿綿細雨愁煞人;室外不見石榴花, 更使他愁上加愁鬢髮添白。又到了“重羅紅字寫香詞”的時節了。
從前與蘇姬住在這寓居中,大小家務全憑愛妾作主,當年兩人情深意濃好得簡直像那雌雄衣衫、連環手鐲一般如膠如漆。愛妾離我而去之後,過去兩人間的情意從此斷絕。就像屈原徘徊汩羅江邊,發出孤獨的哀嘆,我雖念舊情,然“揚州夢”難續,圓鏡終破裂難合。我卧吹洞簫,企盼用簫音吹散這夜晚天上的愁雲,以看到新月的出現。

滿江紅·甲辰歲盤門外寓居過重午創作背景

此詞當作於宋理宗淳祐四年(1244)。夏承燾認為此詞“四十五歲在蘇州時作。”《夢窗詞集後箋》雲:“夢窗淳祐四年甲辰夏,遣蘇州妾,説在《遺事考》。”當時蘇姬已離去,吳文英為追蹤蘇姬留於蘇州,因懷念蘇姫而作此詞。 [2]  [3] 

滿江紅·甲辰歲盤門外寓居過重午作品鑑賞

滿江紅·甲辰歲盤門外寓居過重午整體賞析

此發端切“重午”題,言蘇州端午時之風俗:用艾蕭形,懸於門上以辟邪。“依還未滅”指此俗正盛,意即正值端午之時。“荒城外”一韻,自己寓居盤門外,心緒是“無聊”“野煙一抹”,是無聊心緒下的閒看之景,此景染上了百無聊賴的感情色彩。“梅子未黃”一韻,繼續寫景,然此景並非眼前實景,而是情中景,“梅子”句化用賀鑄《青玉案》:“試問閒怨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飛絮,梅子黃時雨”詩意,表達一個“閒怨”。而且言“梅子未黃愁夜雨”比“梅子黃時雨”又迭進一層,可見愁緒更深了。“榴花”本是熱烈的象徵,此時不見榴花簪在白髮上,可見人老心衰的情態。這一韻以對仗句寫情中景,表達了愁緒滿懷。“又重羅”一韻是逆筆,回想去年此刻與蘇姫相聚之時,以“紅字寫香詞”一片温馨、一派柔情。
過片不變,繼寫去年端午節情狀。“簾底事”二韻,言兩情相偕之事,只有檐下的燕子知曉。關於“簾底事”詞人並未詳寫,而是抓住蘇姬手繫着綵線,戴着手髑,這兩個細節來表達。此既切“重午”之題,表蘇姫端午隨俗之事,更寫出蘇姫以彩縷(又稱命縷)求幸福的歡樂心態。而“合歡”二字,更是一語雙關,既寫“彩縷”是雙股絲線,更暗示出兩情相偕。“自香消”一韻,則是轉筆,寫到眼前,現在人已去,香已消,情已別,這怎不令人嘆惋。“湘水離魂”一韻,化用典故表達哀怨之情。“湘水離魂菰葉怨”用屈原投江後用菰葉裹米投水的招魂事,以表哀怨。“揚州無夢銅華缺”用二個典故,一是杜牧《遣懷》詩:“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既寫出自己落魂江湖的處境,又將“揚州夢”反用,表明自己並未放浪。其二,用了“破鏡重圓”的故事。孟棨《本事詩·情感》載南朝陳將亡時,駙馬徐德言預料妻子樂昌公主將被人掠去,因破銅鏡,各執一半,為後日重見憑證,並約定正月十五日賣鏡於市相探詢。陳亡,樂昌公主為楊素所有。徐德言至京城,正月十五遇賣破鏡,與所藏半鏡相合,遂題詩云: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復嫦娥影,空留明月輝。“公主見詩,悲泣不食。楊素知之,使公主與德言重新團聚,偕歸江南以老”。詞中反用此典,故云“銅華缺”,表達了不能重圓的遺憾。最後“倩卧簫、吹裂晚天雲,看新月”反用《列子·湯問》所載秦青善謳,能“拊節悲歌木,響遏行雲”的典故,表達了不是悲歌“遏雲”,而是“吹裂晚雲”,以“看新月”來排除“悲”意,然而在此前加一“倩”字,表明其“悲”並未排除。
此詞藝術特色有三:(一)結構上,時空變化多。上片開端寫端午眼前之景,然後逆筆寫昔日兩人過端午之狀。過片不變,繼寫昔日端午,然後轉筆寫今日別離之情。在寫景寫人中都扣“重午”之題,故而結構嚴謹。在今昔過渡中用了“又”“自”之虛詞,故而脈絡井井。(二)寫景上,以景託情,情景既有眼前的實景描寫,如“野煙一抹”,更有因情設景,如“梅子雨”“榴花”“湘水菰葉”“曉雲”“新月”等,此設想之景既扣住“重午”季節,又表達了詞人傷悲情懷。(三)用典上,活脱自如。有的正用,如“湘水離魂”用屈原投江,後人招魂,正面表達悲情。有的反用,如“銅華鏡重圓”的反用;“吹裂曉雲”是“響遏行雲”的反用。有的遞進用典,如“梅子未黃愁夜雨”是“試問閒愁都幾許?梅子黃時雨”的遞進。當然在化典時,意思單一,但借用典故創造新詞,如開章的化用“結束蕭仙,嘯梁鬼,依還未滅”等語,實則僅仗表達“重午”之意。無怪沈義父評:“其失在用事下語太晦處人不可曉。”(《樂府指迷》)。 [2] 

滿江紅·甲辰歲盤門外寓居過重午名家點評

近代詩人胡薇元歲寒居詞話》:“其詞在南宋,卓然大家,但用事偶有近晦,不易知處。”
近代詞人劉永濟微睇室説詞》:此詞記為甲辰歲作,是年夏秋即遣妾去之時此時猶未赴杭,蓋已去與妾同居之西園而暫寓盤門外也。起二句以重午起。“蕭仙”,荊楚風俗,端午日結艾為人懸門以辟邪惡。“蕭仙”,即艾人也。“嘯梁鬼”,用韓愈《原鬼》“有嘯於梁,從而燭之,無見也”語。“荒城”二句,盤門外景色。“梅子”二句,上點明時物,五月梅黃時,有雨曰黃梅雨。下句結合己年説。言不見榴花簪發也。“秋雪”指白髮。“又重羅”二句,從今日記起往日此際之情味也。“簾底”二句,即“年時事”而申説之,言但有燕知耳。下文“合歡縷,雙條脱”,亦即“年時事”。“合歡縷”,即《荊楚歲時記》之長命縷。“條脱”,釧也。“自香消”二句即承上説。“合歡縷”“雙條脱”,皆臂飾。今日一切都非,故有“香消”“情別”之句。“湘水”三句,上用招屈事點題,“菰葉”,《風上記》謂以菰葉裏黍投江中,不致為蛟龍所食。今日端午食粽,即其遺俗。下句以揚州舊鑄江心鏡,結合己與妾分離説。“銅華”,鏡也。“闕”者,暗用樂昌公主與徐德言分鏡事,言鏡破不能重合也。歇拍以景作結。 [3-4] 

滿江紅·甲辰歲盤門外寓居過重午作者簡介

吳文英,宋代詞人。字君特,號夢窗,晚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後出嗣吳氏。一生未第,遊幕終身。紹定(宋理宗年號,1228—1233)中入蘇州倉幕。曾任吳濳浙東安撫使幕僚,復為榮王府門客。出入賈似道、史宅之(史彌遠之子)之門。知音律,能自度曲。詞名極重,以綿麗為尚,思深語麗,多從李賀詩中來。有《夢窗甲乙丙丁稿》傳世。 [5] 
參考資料
  • 1.    唐圭璋.全宋詞(四).北京:中華書局,1965:2877
  • 2.    趙慧文 徐育民.吳文英詞新釋輯評(上).北京:中國書店,2007:48-51
  • 3.    吳熊和.唐宋詞彙評·兩宋卷(四).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3341-3342
  • 4.    唐圭璋.詞話叢編.北京:中華書局,1986:4031
  • 5.    唐圭璋 等.唐宋詞鑑賞辭典(南宋·遼·金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2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