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滇黃芩

鎖定
滇黃芩(Scutellaria amoena C. H. Wright)是唇形科黃芩屬的多年生草本。株高可達35釐米;莖帶淡紫色,沿稜被倒向或近伸展微柔毛及柔毛;葉長圓狀卵形或長圓形,先端圓或鈍,基部圓或淺心形,上面疏被微柔毛,下面沿脈疏被微柔毛或近無毛;總狀花序被腺微柔毛;苞片披針狀長圓形,花萼淡紫色,花冠紫或藍紫色,冠筒近基部微膝曲囊狀,下唇中裂片近圓形,側裂片三角形;小堅果黑色,卵球形,腹面近基部具臍狀突起;花期5-9月,果期7-10月。 [5] 
滇黃芩分佈於中國雲南中南部、中部至西北部,四川南部及貴州西北部。生於海拔1300-3000米左右的雲南松林下草地中。 [6] 
滇黃芩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瀉火,燥濕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肺熱咳嗽,肝火頭痛,目赤腫痛,濕熱黃疸,熱淋,崩漏,胎熱不安。 [7]  滇黃芩的莖葉可代茶飲。 [8] 
中文名
滇黃芩
拉丁學名
Scutellaria amoena C. H. Wright
別    名
西南黃芩
小黃芩
條芩
子芩
枯芩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4] 
唇形目
唇形科
黃芩屬
滇黃芩
命名者及年代
C. H. Wright,1896

滇黃芩形態特徵

滇黃芩
滇黃芩(11張)
多年生草本;根莖近垂直或斜行,肥厚,徑達11毫米或以上,上部常分枝,分枝頂端生出1-2莖,下部亦常分叉。株高可達35釐米,鋭四稜形,略具四槽,沿稜角被倒向或有近伸展的微柔毛至疏柔毛,不分枝或分枝,常帶紫色,中部節間長1.2-2(3.8)釐米,沿稜被倒向或近伸展微柔毛及柔毛葉草質,長圓狀卵形或長圓形,莖下部者變小,莖中部以上漸大,長1.4-3.3釐米,寬0.7-1.4釐米,常對摺,頂端圓形或鈍,基部圓形或楔形至淺心形,邊緣離基以上有不明顯的圓齒至全緣,上面綠色下面較淡,上面疏被微柔毛至幾無毛,下面常沿中脈及側脈疏被微柔毛至幾無毛,側脈3-4對,與中脈上面凹陷下面突起;葉柄長1-2毫米,腹凹背凸,被微柔毛。花對生,排列成頂生長5-14釐米的總狀花序;花梗長3-4毫米,與序軸被具腺微柔毛;苞片向上漸小,披針狀長圓形,長5-10毫米,先端急尖至鈍,基部楔形,被微柔毛。花萼開花時長約3毫米,常帶紫色、淡紫色,被具腺微柔毛,果時長達5毫米,盾片開花時高約1毫米,果時增大,高達3毫米。花冠紫色或藍紫色,長2.4-3釐米,外被具腺微柔毛,內面無毛;冠筒近基部微膝曲囊狀,中部寬約2.5毫米,向上漸寬,至喉部寬達7毫米;冠檐2唇形,上唇盔狀,內凹,先端微缺,下唇中裂片近圓形,近全緣,寬達1釐米,兩側裂片三角形,寬約3毫米。雄蕊4,二強;花絲扁平,下部被小纖毛。花盤肥厚,前方隆起;子房柄短。花柱細長。子房光滑。成熟小堅果卵球形,長1.25毫米,寬約1毫米,黑色,具瘤,腹面近基部具臍狀突起,花期5-9月,果期7-10月。 [1-3]  [5]  [9] 

滇黃芩產地生境

滇黃芩
滇黃芩(5張)
產於中國雲南中南部、中部至西北部,四川南部及貴州西北部。 [1]  生長於海拔1300-3000米左右的雲南松林下草地中。 [1]  [6] 

滇黃芩主要價值

滇黃芩藥用價值

根莖入藥,據《滇南本草》雲多用於熱症。
【藏藥】功用同黃芩 s.baicalensis《藏本草》。
【僳僳藥】喜勒怒幾:根治壯熱煩渴,肺熱咳嗽,濕熱瀉痢,黃疸,熱淋,吐衄,崩漏,目赤腫痛胎動不安《怒江藥》。
夕反西:根治熱病《滇藥錄》。
席即西:根治肺熱咳嗽,熱病煩渴,濕熱瀉痢,黃疸,熱淋,目赤腫痛,癰腫疔毒,積熱吐血,胎動不安《滇省志》。
【彝藥】補業阿史,黃芩:根莖及根主治瀉痢,腮腫,肺咳,肝痛,火眼,小兒急性呼吸道感染,慢性氣管炎急性菌痢鈎端螺旋體病,傳染性肝炎,腎炎,腎盂腎炎,高血壓等《彝植藥續》。
根治水膈食積,濕熱下注目赤腫痛,白濁熱淋《哀牢》。 [1] 

滇黃芩食用價值

雲南收購作黃芩代用品。此外莖葉可代茶飲。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