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準角龍

鎖定
準角龍(學名:Anchiceratops),是角龍亞科下的一個屬,生活於上白堊紀的北美洲西部。它是四足的草食性恐龍,臉部有三隻角、鸚鵡般的喙狀嘴,頭後有長的頭盾。在眼睛上方的兩隻額角較鼻角為長。準角龍約有6米長。準角龍的頭盾非常獨特,呈長方形,邊緣有大型三角形頸盾緣骨突,以及比五角龍與牛角龍較小型的洞孔。另一個特徵是在身體中線的兩邊有一對骨節,接近頭盾的末端。它的名字是由古希臘文的“αγχι”(意即“接近”)、“κερατ”(意即“角”)及“ωψ”(意即“面”)組合而成,是因它被認為是一種角龍科的過渡性物種。
別    名
安琪角龍
中文學名
準角龍
拉丁學名
Anchiceratop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蜥形綱
亞    綱
雙孔亞綱
鳥臀目
亞    目
角龍亞目
角龍科
亞    科
角龍亞科
準角龍屬
1種
模式種
華麗準角龍
食    性
草食性恐龍
分佈區域
北美洲西部
保護現狀
滅絕

準角龍物種學史

準角龍 準角龍
在1914年,美國古生物學家巴納姆·布郎(Barnum Brown)建立準角龍屬,他認為準角龍是一種過渡性物種,與獨角龍三角龍有關,是它們之間的中間型生物。只有一個有效種,稱為華麗準角龍(A. ornatus),種名意指其邊緣多角的頭盾。另一個種被稱為長喙準角龍(A. longirostris),是在1929年建立,但這個種已被普遍認為是華麗準角龍的次異名。 [1-2] 

準角龍發現歷史

準角龍的頭骨(位於堪培拉國立恐龍博物館)
準角龍的頭骨(位於堪培拉國立恐龍博物館)(2張)
於1912年,在加拿大艾伯塔省的紅鹿河附近發現準角龍的第一個化石,由巴納姆·布郎(Barnum Brown)率領的挖掘團隊所發現。正模標本是頭顱骨的後半部,也包括長頭盾;此外,還發現幾塊其他的部份顱骨,都存放於紐約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在1924年,一個完整的頭顱骨被發現,並於5年後被命名為長喙準角龍。另一個標本於1925年被發現,雖然沒有了頭顱骨,但卻是最為完整的骨骼,包括有完整的脊柱直至尾巴末端的脊椎。這個標本存放於渥太華的加拿大自然博物館。之後還發現其他化石,包括了在艾伯塔省的一兩個骨牀,但當中很少化石是屬於準角龍的。 [2]  [3] 

準角龍古生物學

相較於相同地區的其他角龍科恐龍,準角龍的數量相當少見,而馬蹄峽谷組及恐龍公園組的化石都是在近海的沉積層發現。這顯示準角龍可能是生活在沒有其他角龍科的河口地區。在白堊紀末期,有花植物開始普遍,但數量仍較少,所以角龍類可能以當時最普遍的松科、蘇鐵科及蕨類植物為主要食物。 [3] 

準角龍分佈範圍

大部份準角龍化石都是在艾伯塔省的馬蹄峽谷組被發現,被認為是屬於上白堊紀的麥斯特里希特階早期,距今約7400萬-7000萬年前。在美國懷俄明州的阿榮德地層也發現類似準角龍的頭盾碎片,年代也屬於馬斯特裏赫特階早期。但是在恐龍公園組亦有發現有準角龍特徵的頭盾碎片,地質年代被估計是屬於較早的坎帕階末期(約7800萬-7400萬年前)。這代表有比華麗準角龍更早的化石紀錄,或是另一個相關的物種。 [4-6] 

準角龍形態特徵

準角龍的模式標本 準角龍的模式標本
一個較小型的頭顱骨原先被建立為第二個種,長喙準角龍(A. longirostris),這是根據其大小、比例較長的口鼻部、以及較短且向前彎(而非向上)的角。但是有古生物學家發現這個頭顱骨可以視為華麗準角龍的變異個體,所以它可能是屬於同一種。
有研究認為準角龍是兩性異形動物,而長喙準角龍其實是一頭雌性。其他準角龍的頭顱骨都是較大及短,口鼻部較粗,鼻角較長、向上彎曲,這可能就是雄性特徵。兩性異形在其他屬中亦可見,如較為顯著的有三角龍、牛角龍及五角龍;較不明顯的有開角龍。原始角龍下目的原角龍亦有着兩性異形的特徵。最近的準角龍標本統計研究,顯示各頭顱骨的不同形態,無法歸納出兩個類別,因此頭顱骨、頭盾、角的不同形狀,有可能代表個體差異、或是不同成長階段的改變。 [7-8] 
參考資料
  • 1.    Peter & Britt, Brooks & Carpenter, Kenneth & Forster.《The Age of Dinosaurs》.US:Publications International, LTD,1963:p124
  • 2.    Sternberg, C.M..《A new species of horned dinosaur from the Upper Cretaceous of Alberta》:National Museum of Canada Bulletin,1929:34-37
  • 3.    Dodson, P.《The Horned Dinosaurs》: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6:p346
  • 4.    Arbour, V. M.; Burns, M. E.; and Sissons, R. L..《A redescription of the ankylosaurid dinosaur Dyoplosaurus acutosquameus Parks》:Ankylosauria,2009:1117–1135
  • 5.    David B. Weishampel,Peter Dodson,Halszka Osmolska.《Dinosaur distributio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7:517-606
  • 6.    Langston, W.J..《Anchiceratops from the Oldman Formation of Alberta》:National Museum of Canada Natural History Papers,1959:1-11
  • 7.    Carpenter, K. & Currie, P.J..《Dinosaur Systematics: Approaches and Perspective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211-219
  • 8.    Mallon, J. .《Variation in the skull of Anchiceratops, a horned dinosaur from the Horseshoe Canyon Formation》:Royal Tyrrell Museum Speaker Series,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