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源口村

(安徽省東至縣下轄村)

鎖定
源口村地處東至縣花園鄉東南,與江西、祁門接壤,轄區人口1084人,面積66900畝,森林覆蓋率95%,海拔高度為1088米,茶園面積為 6500畝 [1] 
中文名
源口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安徽省東至縣
政府駐地
安徽省東至縣

源口村村情概況

源口村地處東至縣東南邊陲的花園裏鄉(原馬坑鄉)境內,地處兩省(皖、贛)三縣:東至縣、祁門縣、浮樑縣交界處,系黃山餘脈,屬堯渡河源頭,距206國道33公里,國土總面積44.6平方公里,現轄11個村民組、28個自然村落,共312户,1067人。村內山環水繞,山上綠樹成蔭,山中茶園飄香,山下綠水漾波。全村有林地3909.13公頃,人均山場3.63公頃,森林植被覆蓋率達89.3%。農民收入主要來源以林茶為主,茶園分佈在海拔500—700米的深山幽谷,總面積約3500畝,茶葉資源豐富,內質優良,有機質含量較高。
花園鄉源口村自古以茶聞名。該村境內崇山峻嶺,古木參天,林木茂盛,花草飄香,雲霧繚繚,是茶葉生長得天獨厚的氣候環境。該村所產茶葉汁味甘甜,形色宜人,餘味悠長,吸引着各地客商紛紛前來品嚐採購,親朋好友及各方茶客各讚賞不已 [1] 
一九九三年以來,隨着茶葉市場的發育和開放,該村兩委班子把打響源口有機茶品牌擺上了重要日程,引導羣眾脱貧致富。1996年成功申報了源口有機茶註冊商標,創辦了村級有機茶生產基地。該村大小茶廠及農户依託有機茶品牌更加保護了生態環境,更加註重了茶葉生產的各個加工環節,使源口有機茶聲譽不斷擴大。生產廠家達56家。曾在70年代,源口茶葉就被省政府辦公廳採購,進入80年代,農户手工茶產品就流向山外,90年代隨着品牌的建立,源口有機茶終於露出了尊貴的品質面貌。每年茶季進山品嚐、購買茶葉的車輛絡繹不絕。鄉黨委政府把源口有機茶作為支柱品牌,加大扶持力度,在農業產業化、茶葉合作社和財政支持方面給予了很大的扶持,源口村成功申報了縣市省級生態村。是東至縣乃至安徽省的茶葉品牌村,得到市縣等各級領導和茶葉行業的充分肯定,榮獲了一系列嘉獎和獎勵 [1] 
我村堅信,在各級領導和茶葉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全村幹羣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將圍繞“生態立鄉、茶葉興村”繼續加大環境保護力度,為茶葉生產、茶商採購、領導參觀提供更加優美的自然和人文環境。源口有機茶品牌將產生更大的影響深度,品質得到更好的提升。我們相信在中國池州2012年茶文化博覽會上源口村會獲得最美茶鄉的榮譽,源口有機茶獲得名優茶的榮譽 [1] 
源口村有3500畝的有機茶園基地,藴藏着豐富的名茶資源。全國第二屆名茶博覽會金獎產品“玉露銀峯”、全省十大名茶創新品牌“碧色天香”“、跑馬崗茶”、“紫石雲尖”、“紫石劍蘭”享譽全省,暢銷全國,產品供不應求 [2] 
境內全年雨量充沛,氣候宜人,崇山峻嶺溝壑交錯、峽谷縱橫,自然景觀優美。良好的森林植被、優越的自然條件為生態旅遊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多年來源口人致力於生態保護建設工作卓有成效。2002年被命名為池州市生態村,2006年被命名為安徽省生態村,2008年申報國家生態村通過初審,2009年被評為池州市十大美麗鄉村,2010年被評為池州市綠色小康村 [2] 

源口村生態旅遊開發

源口村地理方位

源口村位於皖贛交界,東至縣堯渡河源頭,全村11個村民組,人口1076人,地域面積44.6平方公里,有林面積7萬餘畝,森林覆蓋率97.6%,國家公益林面積6.5萬畝,佔總面積的85%,最高海拔1088米,全年雨量充沛,氣候宜人,境內崇山峻嶺,溝壑交錯,峽谷縱橫,自然景觀優美,良好的森林植被,優越的自然條件為生態旅遊業的開發奠定了堅實地基礎,當前申報國家級生態村已進入初審階段,2009年被評為池州市十大美麗鄉村。村兩委未雨綢繆,適時的將"生態立村,旅遊興村,名茶富村",作為“十二“五”期間工作的重中之重,有信心,有決心通過生態旅遊開發,將一個嶄新的源口呈現在池州大地。
村兩委在生態資源的保護工作上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如此同時根據本村的自然條件,基本定位了四個旅遊景點的建設方向即五瀑八潭、堯河第一灣、峯坪寨、紫石羣。

源口村五瀑八潭

位於新建組“五瀑八潭”景區已初具雛形,自下而上,天然展現五疊瀑布,八個乳石深潭。谷底岩石上的石臼隨時可見,如人工雕琢,光滑如玉,巧奪天工;“卧駝石”攔谷而卧,慈眉善目,悠哉休閒,你欲扶駝峯小坐,它會甘獻犬馬之勞。“靈龜巖”瀑布飛流直下,千年靈龜藏身其中,瀑簾遮處,時隱時現,閒來聽風,渴飲山泉。“仙浴潭”傳説為八洞神仙沐浴之所,此潭深不見底,潭旁一“神蛙石”專門為八仙伺候更衣,忠於職守。獅、象二山之間可與黃山松相媲美的“迎客松”臨風聳立,笑迎八方來客,給景區以畫龍點睛之妙。景區深處約海拔八百米處,突現一佔地二十餘畝的平川,為建設農家樂園或生態農莊提供着得天獨厚的條件。緊扣景區入口處的自“秧田滂”自然村至“道士下”村莊河道水勢平緩,彎曲有度,河水清澈見底,河魚穿梭不息,兩岸柳樹葱蘢,上下兩處木橋便捷兩岸村民通行,也透現出古樸原始的鄉土風貌,此處開發水上漂流可與“五瀑八潭”景區相得益彰,優勢互補。

源口村峯坪寨

“峯坪寨”系坐落在四面環山、背風向陽,溪水清澈、古木森林中的山村古寨,明朝京官禮部尚書鄭三俊的後裔世代住居於此,寨中”鄭氏宗祠”、四水歸堂的明末清初的古建築民居依然完好無損,“迴音谷”發出的迴音清澈悠揚,寨口占地一平方公里面積的原始古樹林如一天然屏障將古寨和外界與世隔絕,讓古寨成為世人嚮往的世外桃源。在這裏建設一座具有鄉村特色的度假山莊,或度週末、或小住月餘、會讓城裏人如入仙境,樂不思躅。

源口村天子灣

自林塘組“天子灣”至源口組“堯河第一灣”峽谷,全長4公里,谷內九曲十八彎,經過“林塘竹海” 、“黃道庵”古寺、“鯉魚跳龍門”三處自然景點。當你置身於茂林修竹之中,可感受竹林聽風,陶冶心志之妙;可漫步遐思,品竹之高風亮節精神;步入山門,心靜神清,燒香拜佛,淨化心靈,領略佛教文化之博大精深。“鯉魚跳龍門”山形酷似一尾金鯉,栩栩如生,躍躍欲試,谷深幽靜,迂迴曲折,水映山色,如畫如圖,有詩讚曰:且看奇觀鯉魚峯,昂首擺尾躍龍宮,暢遊碧波東流水,多少豪情在其中”。谷內“四大金剛峯一字林立,偉岸雄奇,儼然如峽谷的忠實保護神。峽谷兩岸綠樹掩映,沿途奇山異石星羅棋佈,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沿途修建盤山棧道、渡河懸橋、登山玄梯、潭漂竹筏、棲息涼亭,使峽谷首尾相通,可供遊人一日盡興。

源口村紫石羣

坐落於塢裏組與紅旗嶺之間的“紫石羣”景區,清一色呈紫色的岩石重達噸餘至幾十噸不等,形態萬方,千奇百怪,自然散落在長達2000米的溝壑之中。幾千年來鮮為人知,置身其中,水霧繚繞,透體清涼,紫石之間,相互搭配,天然造型獨特,有如山門,有如仙人住洞,或酷似山中珍禽異獸,儼然一幅蔚為壯觀的紫石畫卷。沿林間棧道徒步一劍之途,面積約方圓一公里左右的原始森林凸現眼前,胸圍丈餘、高度幾十米已逾上千年曆史的古樹鱗次櫛比,鬱鬱葱葱;林間鳥獸的嘶鳴,潺溪的歡唱彈奏出一曲曲森林圓舞曲;上百種的珍貴樹木形成的古樹羣吐納出的植物特有的芳香可讓你盡情享受天然氧吧的清新。

源口村獲得榮譽

2019年12月25日,源口村入選國家森林鄉村。 [3] 

源口村交通

源口村交通相對落後。

源口村農村新貌

圖1 農村新貌
圖1 農村新貌(10張)
源口村貌,如圖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