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湘口館瀟湘二水所會

鎖定
《湘口館瀟湘二水所會》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創作的寫景詩。此詩前十句主要狀寫山川之美,描繪出一幅秋高氣爽的風景畫;後八句筆鋒一轉,寫羈旅之愁以及無法排遣的鄉思。全詩格調悽婉,語言精煉,景物清澄,境界開闊。
作品名稱
湘口館瀟湘二水所會
作    者
柳宗元
創作年代
中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作品體裁
五言古詩

湘口館瀟湘二水所會作品原文

湘口館瀟湘二水所會創作背景

此詩約作於唐憲宗元和四年(809)。唐順宗永貞元年(806)王叔文集團失敗,作為這個集團骨幹成員的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州治今湖南零陵)司馬,從此開始了他漫長的貶謫生涯。這首詩即作於永州。 [2] 

湘口館瀟湘二水所會作品鑑賞

湘口館瀟湘二水所會整體賞析

這是一首寫景詩。狀寫山川之美,乃是柳宗元的拿手好戲。詩人先寫遠景:瀟湘二水的發源地,但江流一緩一急,一蜿蜒而來,一直奔而至,一幅頗具特色的遠景江流圖已經呈現在讀者面前。接下來,詩人便仔細描摹二水會合口的勝景。先看水面,空曠開闊,碧水連天,波濤不驚,水的動景反而變成了靜景;而兩岸危樓高聳,則又化靜為動,讓人看來怵目驚心;順着危樓再往上看,一幅藍天白雲的美妙景觀便呈現眼前,那雨後初晴的燦燦陽光,那悠悠飄過的縷縷白雲,好一幅秋高氣爽的絕妙佳境,而且是水天一色,絕無纖塵,這簡直就是一個神仙世界,不染半點世俗的濁氣。然而,立即便有世俗的濁氣傳來:“杳杳漁父吟,叫叫羈鴻哀。”因為有了“羈鴻”的哀鳴作陪襯,“漁父”之“吟”便也有了悲音,這悲音其實並非來自漁父之口,而是發自詩人的心底,由“羈鴻”的哀鳴,詩人不能不想到自己被貶他鄉羈留窮鄉僻壤的痛楚,因而再美妙的景色也不屬於他,這景色不僅不能使他愉快起來,相反,他越想借它來排遣鄉思,鄉思反而越來越濃。仙人的佳境他已沒有心思欣賞,只好駕舟回程。然而,作為被貶之人,他又不能不想到自己只能“羈留”於此的處境:故鄉不能去,有家不能歸。他所能回的“家”,與“羈所”同名,與“監獄”無異,他不必急急忙忙地回到那“監獄”中。更為可怕的是,不回到那“監獄”他便無處可去,無法抉擇的兩難處境,更增添了詩人的愁苦,小舟漂泊於寬闊的江面,徘徊不前,雖是風平浪靜,也給人岌岌可危之感,這不是小舟的危急,而是詩人心境的危急。
此詩描寫湘口館周圍的景色,空間開闊,景物清澄,作者登高望遠,雖是秋日,但天高雲淡,水碧山青,是一幅絕美的畫面。作者在開心之餘,仍不免“慮分固難裁”“彌使遠念來”,還是無法忘記自己謫官的身份。 [2] 

湘口館瀟湘二水所會名家點評

明代陸時雍:清澄無滓。(《唐詩鏡》) [3] 
明末邢昉:悲悽宛曲,音旨哀絕,而無忿懟叫噪之氣,所以得風人之正也。(《唐風定》卷五) [3] 
清代汪森:柳州于山水文字最有會心,幽細淡遠,實兼陶、謝之勝。(《韓柳詩選》) [3] 
清代賀裳:餘以韋、柳相同者神骨之清,相異者不獨峭淡之分,先自憂樂之別。……《湘口館》曰:“升高欲自舒,彌使遠念來。”韋又安有此愁思?(《載酒園詩話又編·柳宗元》) [2] 
清末王闓運:亦學謝,勝前作(按指《遊朝陽巖遂登西亭二十韻》),而無彼起四句自然之妙(首四句下)。(《王闓運手批唐詩選》) [3] 
日本近藤元粹:開曠之景,敍來如見,宛然一幅活畫。(《柳柳州詩集》卷三) [2] 

湘口館瀟湘二水所會作者簡介

柳宗元畫像 柳宗元畫像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子厚,河東解(今山西運城西)人。世稱“柳河東”。貞元九年(793)進士及第,授校書郎。貞元十四年(798)中博學宏詞科,後調藍田尉,升監察御史裏行。因參加王叔文集團,“永貞革新”失敗後,被貶為永州司馬。後遷柳州刺史,故又稱“柳柳州”。與韓愈倡導古文運動,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並稱“韓柳”。散文峭拔矯健,説理透徹。山水遊記多有寄託,尤為有名。寓言筆鋒犀利,詩風清峭幽遠。著有《河東先生集》。 [4] 
參考資料
  • 1.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872
  • 2.    尹佔華 解讀.柳宗元集(節選)[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20:310-311
  • 3.    陳伯海.唐詩匯評(中)[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1777
  • 4.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