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湖南省檔案館

鎖定
湖南省檔案館是省級綜合性國家檔案館,是永久保管重要檔案的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社會各方面利用檔案信息和現行文件的中心。湖南省檔案館現有館藏檔案290個全宗、40餘萬卷(冊),以及錄音、錄像、影片、照片等非紙質載體的檔案。檔案起訖年代上至清代順治年間,下迄20世紀90年代。其中清代與民國檔案127個全宗,革命歷史檔案10個全宗,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檔案153個全宗。館藏以文書檔案為主,亦有科技及其他門類檔案。
中文名
湖南省檔案館
類    別
綜合類
開放時間
每週一至週五(法定節假日除外)
地    點
長沙市車站北路205號
級    別
省級綜合性國家檔案館
館    長
劉歌寧

湖南省檔案館概況

湖南省檔案館始建於20世紀50年代末,1974年3月正式啓用湖南省檔案館鈐印。1997年由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授牌為“湖南省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4年由中共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賦予“湖南省現行文件服務中心”職能,開展現行文件服務工作。內設辦公室、徵收保管部、利用部、技術部、電子文檔部、人事保衞部、服務中心等7個職能部室。在職人員中,大專以上文化的60人,為職工人數的85%;各類專業技術人員66人,為職工人數的93%,其中:副研究館員以上職稱18人,為職工人數的25%。
按照中共中央關於開放歷史檔案的方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的有關規定,湖南省檔案館館藏的清代與民國檔案已全部開放,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檔案開放至1969年。為查找利用方便,建立了檔案館指南、全宗介紹、案卷目錄、卷內文件目錄、專題目錄、報刊雜誌索引,人物、文件、組織機構卡片及機讀目錄等較為完備的檢索工具。基本建成了全省地方誌、譜牒、明清檔案、民國檔案、革命歷史檔案目錄中心。
為主動、系統地向社會提供檔案信息,湖南省檔案館採取自編與合編相結合,先後編輯出版了《湖南革命歷史文件彙集》、《林伯渠日記》、《湘鄂贛革命根據地文獻資料》、《抗日戰爭時期湖南地下黨歷史文獻選編》、《湘鄂西蘇區革命歷史文件彙集》、《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歷史文件彙編》、《湖南工運史料選編》、《湖南婦運史料選編》、《湖南青運史資料選編》、《紅軍長征在湖南檔案史料選編》、《黃埔軍校同學錄》、《何鍵王東原日記》、《情繫故鄉——劉少奇回湘檔案史料輯錄》、《湖南省志 建國四十年大事記述》、《中共湖南黨史大事年表》、《湖南歷史上的今天》等檔案史料。
為發揮檔案館的宣傳教育功能,湖南省檔案館結合館藏,先後舉辦了《湖南省檔案館檔案展》、《劉少奇回湘史料展》、《湘魂——湖湘人傑與近現代中國》、《江永女書文化展》、《黃埔魂 中國心——黃埔軍校檔案史料展》等各種類型的展覽。
湖南省檔案館位於長沙市車站北路205號,用地16畝,建築面積17000平方米,其中:庫房14層,面積9500平方米,業務技術用房3層,3500平方米。配套設施、設備齊全,有消防自動報警滅火系統、防盜監視系統、電力空調系統、温濕度自動控制系統,以及電梯、檔案密集架等專用設備和電子計算機、刻錄機、掃描儀、數碼相機、閲讀器等現代技術設備。
湖南省檔案館館區環境優美,交通便利,每週星期一至星期五(法定節假日除外)對外開放。

湖南省檔案館內設機構

辦公室
??主要協助館領導抓好行政管理,處理各種事務,輔助全館工作的正常運轉,為館領導當好參謀,承擔文稿起草、會務準備、部室協調、決策下達和督促檢查及信息反饋等工作。
徵收保管部
??主要負責本館接收範圍內檔案、資料的接收和徵集,建立科學的管理制度,對檔案、資料和庫房進行管理,切實維護檔案的完整和安全,為檔案利用工作創造良好條件。
利用部
??主要負責本館館藏檔案內容、成分的介紹和報道,向利用者提供檔案和現行文件的利用與諮詢服務,按照規定開放檔案,開展檔案史料編輯研究,收集、分析檔案利用信息,建設和管理好“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湖南省現行文件服務中心
??主要負責收集、整理省委、省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已公開的現行政策性、法規性、公益性文件資料,並及時向社會各界及普通民眾提供查閲利用、諮詢服務。為廣大人民羣眾瞭解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密切黨和政府與人民羣眾的聯繫,維護羣眾的合法權益構建和諧社會服務。??
技術部
??主要負責本館館藏檔案、資料的修復、複製、消毒,以及庫房微生物和有害物體的防治等工作,掌握和運用檔案保護技術手段,努力延長館藏檔案、資料的壽命。
電子文檔部
??主要負責本館檔案資源數字化、信息網絡化、檔案檢索和辦公自動化工作,承擔數據庫、局域網和信息網站的建設、維護和管理,負責檔案資料目錄中心等工作。
人事保衞部
??主要負責本館幹部職工的考核考察、勞動工資、教育培訓、職務職稱的推薦聘用、職工退休及老幹部管理等工作,負責計劃生育及關心下一代協會工作,承擔總控室監控、傳達值班和安全保衞工作。
服務中心
??主要負責本館固定資產的管理,檔案、文化、辦公用品經營,對外提供檔案業務諮詢和技術服務,承擔房屋、水電、空調、電梯等設施設備的管理、維護等後勤服務工作。 [1] 

湖南省檔案館領導信息

館長、黨組書記:葉建軍主持館全面工作 [2] 
副館長、黨組成員:蔡振武分管科技信息處、接待利用部、機關黨委工作 [3] 
副館長、黨組成員:羅碧野分管人事保衞處、徵收保管部、電子聲像部工作 [4] 
副巡視員、黨組成員,兼檔案學會理事長:白明標分管辦公室、編研展覽部、檔案學會工作 [5] 

湖南省檔案館館藏介紹

館藏檔案、資料綜述
湖南省檔案館現有館藏檔案290個全案,40餘萬卷(冊);資料2萬餘卷(冊)。檔案起訖年代上至清順治年間,下迄20世紀90年代。其中清代與民國時期檔案計127個全案;革命歷史檔案10個全宗;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檔案153個全宗。館藏檔案的主要來源有:建國初期接管的舊政權機關檔案;按規定定期接收的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及省直屬機構(包括撤銷機構)的檔案;廣泛徵集散存在社會上的革命歷史檔案及有關專門檔案;館際間交流所得到的有關檔案。檔案門類有文書、科技、照片、音像、字畫等多種類型。
在館藏40餘萬卷檔案、資料中,浸透了幾代默默無聞的檔案工作者的辛勞汗水,它真實地記錄了湖南省近現代歷史發展變化的軌跡與概貌,同時也是一種豐富的文化積存。其中不乏反映重大歷史事件的珍貴檔案史料。
民國檔案
館藏清代檔案數量不多,除一史館提供的一部分檔案原件縮微膠片、照片及在泰洲市徵集到十幾份檔案原件外,其餘大多散存在民國檔案的一些全宗內。這部分檔案年代久遠,數量不多,尤顯珍貴,是研究湖南歷史的寶貴史料。館藏有清朝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年間歷代湖南巡撫的奏摺,記載了清代湖南農業、水利、災荒、雨水、平糶、地丁、田賦、糧價、教育等方面的情況。還有云峯、雅禮、明德及周南女子中學等私立學校的有關檔案,其中雲峯、雅禮中學檔案存有順治、康熙、乾隆、嘉慶至光緒年間的地產契約副本和照片數百件。還有比較豐富的方誌及譜牒檔案,如《湖南通志》及寶慶、道州、善化等府、州、縣誌數十種,以及翦氏、粟氏族譜等。所存志書上溯夏商,遠略近詳,從沿革、疆域、山川、水利、賦役、食貨、學校、武備、職官、選舉、政績、人物、古蹟、藝文諸方面,全面系統地記載了湖南及其各州縣的歷史。特別是《湖南通志》還存錄了清代順治、雍正、乾隆至光緒各朝有關對湖南的詔渝,其中有鎮壓太平天國起義等重要史料。另外,館藏有先秦青銅器及其銘文,西漢各種古錢幣、銅鏡、銅銑及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銅尺等拓片,這些拓片保存了大量古彝器的型制及古文字、古代度量衡方面的資料,在歷史、文化、文字、經濟、宗教、考古、博物等方面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
館藏民國時期的檔案,由於自然損毀及戰亂等歷史原因,自民國初創至北伐戰爭時期的檔案所存甚少,現今館藏主要為國民政府統治時期(1926年——1949年)的檔案。就是這部分檔案,也因1930年紅軍攻佔長沙、1938年長沙文夕大火、抗日戰爭中湖南省政府多次遷徙、解放前夕國民黨對檔案的轉移與破壞,加上“文革”期間極“左”思潮的嚴重影響,遭到嚴重損毀,多已殘缺不全,很不完整。但翻閲現存檔案材料,仍可看出湖南歷史發展的輪廓與特點。許多重要檔案材料仍得以倖存至今,彌足珍貴。
館藏有國民黨湖南省黨部、三青團、民社黨、省總工會、省農會、省婦女會、省商會等政黨及民眾團體;省政府及省民政廳、財政廳、建設廳、教育廳、地政局、電務局、公路局等政府行政事業部門;清鄉司令部、高等法院、特務團、警務處等國民黨軍、警、特、司法等機構;省銀行、水口山鉛鋅礦務局、湖南煤礦局、湖南省金礦局等金融、有色金屬、工礦企事業等單位;國民黨中央,國民政府派駐湖南的機構(如資源委員會及金融機構)等的檔案文件材料。此外,還有社團會道門的檔案資料及郵電、教會的外文檔案,何鍵、王東原的日記等。這些檔案材料真實地記錄了國民黨統治湖南的整個歷史過程,並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羣眾與國民黨進行長期鬥爭的歷史。共產黨幫助國民黨恢復與重建湖南地方黨的組織;北伐軍在湖南;北洋軍閥統治下的湖南省政權的垮台及國民政府領導下的湖南省政府的建立;黃埔軍校長沙及武岡分校的創建與發展;何鍵、許克樣發動馬日事變及湖南國共合作局面的破裂;清鄉督辦署的設立及清鄉反共大屠殺;查封蘇聯駐長沙領事館;挨户團地方武裝組織的建立及聯防連坐法的實施;對井岡山、湘贛、湘鄂贛、湘鄂西、湘鄂川黔等革命根據地殘酷的軍事“圍剿”;1927年寧漢戰爭爆發,“西征軍”入湘;1931年蔣馮閻中原大戰爆發,桂系軍閥傾巢犯湘;1931年寧粵戰爭爆發,粵軍進據湘南;1931年的大水災;國民黨省政府倡辦“合作事業”;長沙市政府的成立;何鍵力倡尊孔讀經;湘贛、湘黔、湘桂、湘川公路的建築及湖南長途電話線路的架設;1936年粵漢鐵路株韶段竣工及1938年湘桂鐵路正式通車;國民黨軍隊圍追堵截正在長征途中的中央紅軍。抗日戰爭爆發後,實施全民戰時總動員,湖南人民掀起了空前的抗日救亡熱潮。湖南省政府主席張治中倡導並設立湖南省民眾訓練指導處;上海等淪陷區工廠、學校內遷湖南,湖南省的民族工業及教育事業一度得到發展;國民黨焚燬長沙的“文夕大火”;國民黨臨時省參議會的成立;日本進犯湖南及著名的三次湘北大會戰;長沙、衡陽、常德等城市淪陷日寇之手;湖南省政府機關的多次遷徙;抗戰期間國民黨的反共防共限共活動;王震等率領八路軍南下支隊在湘東南一帶的活動;日本投降及芷江受降。解放戰爭時期,內戰的全面爆發,給湖南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1946年各縣大饑荒;震驚全國的邵陽市永和金號案;還有國民黨湖南省、縣參議會正式成立;新設隆回縣治;瀏、醴、攸及常、澧、津公路通車;國民黨湖南省主席王東原、田糧處處長黃德安等貪污鉅額賦款案被揭露;米價飛騰,一日數漲,各地發生搶米風潮;白崇禧敗竄湖南,縱兵劫掠,並相繼建立“保農會”、“青年工作團”、“湖南人民反共救國宣傳委員會”和“湖南遊擊司令部”等反共組織及機構;白崇禧迫使程潛出走邵陽,任命陳明仁為省政府主席;著名的衡寶戰役;程潛、陳明仁在長沙宣佈起義,湖南和平解放等等。這些重大歷史事件,在館藏檔案材料中,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記載與反映,是研究國民政府統治時期湖南歷史的重要檔案史料。
革命歷史檔案
館藏革命歷史檔案,主要是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以及湖南各級黨的組織與各種革命羣眾團體同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北洋軍閥及國民黨進行艱苦鬥爭所形成的文件材料。由於革命鬥爭的殘酷與慘烈,共產黨又處於非法與地下狀態,能夠倖存下來的東西很少。現存檔案主要是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幾次大的徵集工作中收集到的,加上始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期的檔案史料編研工作,通過與中央檔案館及江西、湖北、平江等省縣檔案館相互進行檔案史料交流,充實與豐富了館藏革命歷史檔案的內容。為研究與瞭解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湖南人民的革命鬥爭歷史創造了良好條件。翻開建國後中央領導人名冊,湘籍中央領導人及湘籍高級將領所佔比例在全國屬最高省份之列。他們只是革命鬥爭的佼佼者與倖存者,而倒下的革命烈士為數更多。在這血與火的鬥爭中,湖南的共產黨人及革命羣眾做出了巨大犧牲與貢獻,他們用自己的鮮血與軀體,為新中國的誕生鋪築了堅實的路基。這些倖存的檔案材料,真實地記載了他們驚天地、泣鬼神的革命業績,反映出湖南在中國革命鬥爭史上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
館藏有毛澤東、蔡和森、何叔衡等組織新民學會,開始探索改造中國與世界的正確道路;蔡和森、向警予、徐特立等赴法國勤工儉學,介紹馬克思主義;毛澤東主編的《湘江評論》週刊等部分檔案資料。有(1922年—1949年)中共湘區執行委員會、中共湖南區執行委員會、中共湖南省委、中共湖南省工委及其領導下的特委、中心縣委、縣委與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湖南區執行委員會及其領導下的各級地方團組織,湖南學生聯合會湖南省農民協會湖南省總工會、湖南省婦女聯合會等組織在各個歷史階段所形成的文件材料。這些文字材料真實地記載了湖南黨團組織的發展變化及革命鬥爭的艱苦歷程。
具體地説,湖南黨團組織領導的安源、水口山、錫礦山、長沙、衡陽等地的早期工人運動及學生運動;共產黨幫助重建與恢復湖南國民黨組織的活動;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湖南的農民運動;共產黨在北伐戰爭中領導湖南人民進行的鬥爭;馬日事變及中共湖南省委的應變措施與湖南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破裂;毛澤東領導湘贛邊秋收起義及向井岡山進軍,開創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鬥爭;中國工農紅軍的創建與發展;長沙“灰日暴動”;彭德懷等領導的平江起義;湘鄂贛、湘贛、湘鄂西、湘鄂川黔等蘇區的創建、發展與反“圍剿”鬥爭;湘南暴動與毛澤東、朱德兩部紅軍的會師;各蘇區的土地分配及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事業的建設與發展;蘇區“肅反”運動;紅軍攻陷岳陽及兩次攻打長沙;中共湖南省委機關在白色恐怖的壓迫下遷往上海、武漢、益陽、銅官等地辦公的情況;蕭克率紅六軍團西征與賀龍的紅三軍會師;中央紅軍長征在湖南的情況;湘鄂贛邊界紅軍游擊隊艱苦的三年游擊戰爭及編入新四軍,開赴抗日前線,於平江嘉義設立新四軍通訊處等等,這些重大歷史事件,在革命歷史檔案中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反映和記載。另外,還有楊開慧烈士的遺墨(複印件)以及向警予、蔡和森、鄧中夏等烈士的遺照及傳略、名冊等。抗日戰爭爆發後,國共第二次合作的局面得以形成,中共中央和長江局先後派徐特立、任卓民、郭光洲、高文華等來湖南,加強中共湖南省委的工作,併成立八路軍駐湘辦事處。館藏革命歷史檔案反映了在中共湖南省委的領導下,湖南各種羣眾抗日團體大量湧現,各種抗日報刊、雜誌廣泛發行,各地黨組織迅速恢復和建立,有力地促進了工人、農民、青年、學生、婦女的各種抗日救亡活動,使湖南成為全國羣眾抗日救亡運動風起雲湧的地區之一。同時,也反映了共產黨與國民黨既合作又鬥爭的歷史真相,如震驚中外的“平江慘案”,檔案材料尤為詳實。還有1940年以後共產黨從公開半公開狀態轉入地下鬥爭的檔案文件。解放戰爭時期有中共湖南省工委堅持地下鬥爭以及領導湖南人民進行武裝鬥爭,和平解放湖南等檔案材料。所有這些文件材料,都反映了新中國建立以前,中國共產黨,特別是湖南黨的組織艱苦曲折的鬥爭歷史。是一筆寶貴的歷史財富。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檔案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的檔案在省館館藏中是最為豐富最為完整的部分。它真實詳盡地記載了湖南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的歷史,全面系統地反映了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貫徹執行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各項方針政策的情況,以及湖南人民在現代化建設中所取得的偉大成就。有創業的艱辛,更有豐收的喜悦;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誤的教訓,對湖南的現代化建設有着極其重要的參考與借鑑作用。
湖南和平解放是湖南歷史上一件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變。館藏有毛澤東、周恩來、朱德、林彪、羅榮桓、鄧子恢、黃克誠等與程潛、陳明仁就和平解放湖南等有關問題的來往文電;毛澤東關於湖南和平起義的策略與指示及程潛的備忘錄、起義通電等檔案文件。以及劉伯承、鄧小平率領第二野戰軍進軍大西南,中共南下湖南省委與湖南地下黨會師;接管建政及徵糧、徵兵、支前;湘西湘南剿匪及鎮反、三反、五反;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對農業、手工業及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農業合作化運動;實行糧食統購統銷;批准湘西“土家”為一個單一民族及苗、土家、瑤、侗等民族有關歷史、風情等的調查;中共湖南省歷次黨代會及人民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及決議案;經濟、文化、人口等各項事業的統計材料等檔案文件。還有整風反右鬥爭;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四清);“文化大革命”等政治運動及揭批林彪、“四人幫”及其同夥反黨陰謀活動的檔案文件材料。值得一提的是,從檔案材料看,這些大的政治運動,雖在一定程度上對促進湖南的建設與發展起過推動作用,但由於受到極“左”思潮的干擾,也曾對湖南的民主建設與經濟建設造成了不利影響。周小舟等湖南領導人,對來自“左”的錯誤曾有一定的認識與警覺,也曾採取過一些糾“左”措施,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惜自廬山會議後,周小舟等受到錯誤的批判,給湖南的發展造成不幸後果。還有三年經濟困難時期對經濟政策的調整及20世紀60年代初實行生產責任制、開放國家領導下的自由市場等文件材料。這些措施的實施,對湖南經濟的恢復與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湖南國民經濟發展的第一個至第三個五年計劃發展綱要和各年度計劃綱要的制訂、修改、通過及執行情況的文件材料。
這些材料充分反映了湖南省在經濟建設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荊江分洪;整治洞庭湖;修建水府廟、雙牌、王家廠等幾十座大中型水庫及歐陽海灌區、韶山灌區、鐵山灌區、柘溪水電站等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株洲、岳陽、衡陽等城市建設發展規劃及工業區發展規劃;興辦湘潭鋼鐵廠、漣源鋼鐵廠、湘潭電機廠、湘潭電纜廠等大型工礦企業及大通湖、君山、屈原等大型國營農場;修築京廣鐵路複線,長沙和株洲鐵路樞紐工程,湘黔、枝柳鐵路,婁邵鐵路,長沙大託鋪飛機場,長沙、湘潭、衡陽湘江大橋,益陽資江大橋,整治與修築湘、資、沅、澧四大水系的航道與港口碼頭;修築全省城鄉公路等檔案材料。湖南的農業,自宋代以降,就有了很大發展,建國以後,湖南已成為一個農業大省,糧食生產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在土壤與品種改良、耕作制度改革、雜交水稻的發明與推廣等方面處於全國乃至世界領先地位。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就生活與工作在湖南這塊土地上。館藏有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關於湖南省農業發展戰略、方針、政策、規劃及總結推廣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如雙季稻及雜交水稻的推廣)等方面的文件材料。在科、教、文、衞、體等方面也取得了偉大成就。館藏有毛澤東暢遊湘江及紀念毛澤東暢遊長江六週年千人橫渡湘江活動的材料;世界冠軍、著名女子體操運動員陳翠婷的有關檔案材料;濱湖地區防治血吸蟲病及計劃生育有關文件。發掘整理長沙馬王堆漢墓及永順縣王村古墓葬羣的材料。還有胡耀邦、王首道、唐天際、廖漢生,廖沫沙、蕭克、肖勁光、張愛萍、李鋭、李鋒、宋任窮、周谷城、胡子昂、金明、李立、嚴北溟、費新我、周昭怡、徐君虎、李覺、沈醉、古元、錢歌川(美)、盧濱峯(美)、成之凡(法)、易越石(香港)、李長風(香港)、周文珊(香港)等中共中央領導人及湘籍革命老前輩、起義將領、專家學者、港澳同胞、僑胞、外籍華人的書畫藝術作品。湖南省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所取得的成就,是與毛澤東等眾多中共中央領導人對湖南工作的關懷與具體指導分不開的,館藏有毛澤東的親筆書信、題字、題詞、批示、便條等手稿數十件(原件已上交中央,館藏僅存原件複印件)。
還有劉少奇、彭德懷、胡耀邦、華國鋒、鄧小平、陶鑄、陳雲、譚震林、王任重、謝覺哉、胡喬木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有關湖南工作的親筆信及批示等原件。1962年劉少奇在花明樓活動的影片。周恩來、陳毅、華國鋒、王震、王任重以及林彪、江青、康生、陳伯達等人的講話錄音。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少奇、陳毅、鄧小平、華國鋒、徐特立、彭德懷、李富春、蔡暢、葉劍英、李先念、鄧穎超、譚震林、周建人等中共中央領導人接見湖南同志的合影及在湖南考察工作時的照片。湖南有優美的人文歷史地理景觀,壯麗的名山大川,悠久的歷史遺蹟,眾多的革命紀念地,如岳陽樓、南嶽衡山、炎帝陵、嶽麓山、韶山、武陵源等,吸引了無數外賓來湘參觀學習旅遊。館藏有亞洲、非洲、歐洲、南北美洲、大洋洲等世界各國的國家元首、專家、學者及各種團體訪問湖南(特別是韶山)的照片,其中有越南共產黨中央主席胡志明訪問湖南的照片。

湖南省檔案館資料

館藏資料比較豐富。主要是通過接管、移交、徵集、饋贈、交換、購買等方式不斷充實與豐富。這些資料是館藏檔案的補充,有着重要的參考利用價值。其內容不僅反映了湖南古代以及清末、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的歷史,同時還收藏了一批反映中國近現代史中有重大影響的歷史事件的資料。其中尤以報刊、雜誌、年鑑、文件彙編、統計資料以及建國後新修史志為最豐富。
館藏有曾國藩的日記及家書,盛宣懷的《盛尚書愚齋存稿》、《籌辦夷務始末》等出版物;寧波天一閣藏明代湖南方誌影印本:《嘉靖常德府志》、《隆慶嶽州府志》、《萬曆郴州志》、《嘉靖衡州志》、《萬曆慈利縣誌》等。民國時期,有孫中山的命令、手令、書信、電稿、雜存等諸多遺墨影印件;《袁大總統文牘類編》及《黎副總統政書》;《國民政府公報》及《總統府公報》;國民黨編印的《西安事變史料》以及蔣介石的《西安半月記》、宋美齡的《西安事變回憶錄》;20世紀20年代末及30年代編撰出版的各種《湖南年鑑》;《湖南省政府公報》;《中央日報》、《申報》、《大公報》、《力報》、《觀察日報》、《湖南國民日報》、《湖南日報》、《長沙市民日報》、《晚晚報》、《長沙商情》、《邵陽民報》、《解放日報》等報紙百餘種。革命歷史資料主要有:毛澤東批閲過的《倫理學原理》一書(照片);《湖南學生聯合週刊》;新民學會會務報告;五四時期創刊的《新青年》;《湘江評論》週刊;《湖南省第一次工農代表大會日刊》;楊昌濟(懷中)的《達化齋日記》及其他著述;革命烈士遺書;中共湖南省委(省工委)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各時期的檔案文件彙集;湘鄂贛、湘贛、湘鄂西、湘鄂川黔各蘇區及中央革命根據地的檔案文件彙編;抗日戰爭初期美國記者斯諾在延安拍攝的圖片資料集;還有1920~1949年間中共中央、湖南各級黨的機關以及各革命根據地等編輯出版的報刊雜誌:《共產黨》、《嚮導》、《前鋒》、《先驅》、《布爾塞維克》、《政治週報》、《新民週報》、《勞動週刊》、《中國工人》、《農民運動》、《羣眾》、《鬥爭》、《紅旗》、《紅旗日報》、《紅旗週報》、《生活週刊》、《每週評論》、《紅色中華》、《紅報》、《紅色湘贛》、《列寧青年》、《湘鄂西蘇維埃三日報》以及《新華日報》、《八路軍軍政雜誌》等。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後的資料,主要有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南局、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委、湖南省人民政府、湖南省人大、湖南省政協以及所屬各部門編印的各種法令彙編、文件彙集、統計資料、大型工程的文件資料彙編,還有省志、縣誌、地名志、廠礦志、鄉鎮志等各種史志資料。如《中南政報》、《湖南政報》,各種版本的《湖南省志》及《湖南年鑑》等,還有各種類型的新聞圖片資料。所有這些,從政治、經濟、軍事、教育、文化諸方面反映了近現代歷史發展變化的足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