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湖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

鎖定
湖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於1980年12月正式成立,但此前在有關文化部門的關注下,民間文學工作已經展開並獲得了多項引人注目的成果。
中文名
湖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
成立時間
1980年12月
地    點
湖北省
所在國家
中國

湖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成立概況

新中國成立後,武漢市成為中南大區的首府,一批領受過毛澤東文藝思想教育的革命文藝家會聚此處,帶來了尊重民間文藝和關注羣眾文藝創作的優良作風,蒐集整理和學習民間文藝蔚然成風。《湖北文藝》和《布穀鳥》刊載了大量蘇區革命歌謠,楊子江(平植義)採錄的《洪湖漁歌》,曾被選入中學文學課本。特別是《雙合蓮》(宋祖立、呂慶庚、夏昭明等蒐集整理,湖北人民出版社1955年)和《鍾九鬧漕》(孫警文等蒐集整理,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兩部民間長詩的出版,更產生了重大影響。它們不僅被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編撰的第一部《中國民間文學史》列為專節給予很高評價,而且作為近代漢族民間敍事詩的代表作,進入1986年問世的《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文學卷》之中。
1958年,毛澤東主席親自倡導蒐集民歌。在北京召開了以“採風掘寶,繁榮社會主義民族新文化”為主題的民間文學工作者大會,全國民間文學工作形成熱潮。湖北省委宣傳部部長曾敦被推選為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理事,6月4日成立湖北省採風委員會,大力推進全省的採風掘寶活動。
1958—1960年間,陸續編輯出版了《打開岩石劈開山》、《呼風喚雨由我來》等十幾種新民歌選集;武漢大學、華中師範學院和中南民族學院等院校中文系還開設了民間文學作品課。在大量湧現的新民歌中,《歌唱毛澤東》、《架飛泉》、《頂住日不落》、《我是一個裝卸工》、《妹挑擔子緊緊追》等17首精美之作被選入《紅旗歌謠》;黃聲孝、張慶和、習久蘭等成為全國知名的民間歌手。湖北省採風委員會的建立及其活動,為後來湖北民間文藝事業的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進入80年代之後,隨着“文革”十年浩劫的結束和中國跨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新時期,湖北省的民間文藝工作隨着整個文藝事業的興盛獲得了蓬勃發展。
湖北省文聯於1980年2月召開全委擴大會議,傳達貫徹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第四次全國文代會精神。會上成立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湖北分會籌備小組。1980年12月在武昌召開首屆代表大會,正式建立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湖北分會,曾敦為名譽主席,呂慶庚任主席,江雲和黃聲孝任副主席。之後於1986年11月和1991年12月,又召開了兩次會員代表大會,組成第二、三屆理事會。第二屆理事會推選李爾重為名譽主席,呂慶庚任主席,江雲、劉守華、李惠芳、蔚家麟、辜德祥(常務)任副主席,李繼堯任秘書長,王作棟任副秘書長。第三屆理事會推選劉守華任主席,辜德祥、李惠芳、陳仁梁、方培元、徐榮強任副主席,傅廣典任秘書長,鄢維新(常務)、李徵康任副秘書長。聘請呂慶庚為名譽主席。1997年10月增補傅廣典同志為駐會副主席,1998年4月任命鄢維新為秘書長。從1987年起,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更名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湖北分會也相應地更名為湖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 [1] 

湖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工作成績

20年來,湖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所開展的工作及其業績主要有如下幾項: 人才培養。省民協成立後首先抓人才培養,同省羣藝館協作,於80年代初期連續舉辦了6期民間文學骨幹培訓班,培訓學員約300餘人,加上武漢大學、華中師範大學、湖北大學和中南民族學院,都在本科中開設了民間文學課程,還招收了民間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省民協對所有民間文學愛好者均給予積極扶持。因而形成了一支既熱愛民間文學又具有較好專業素養的民間文學工作隊伍,現擁有分會會員437人,全國會員60餘人。其中有6人因成績顯著獲得湖北省文藝明星獎,他們是劉守華、王作棟、王老黑、周濯街、陳建憲和李徵康。會員中有一批人已成長為全國知名的民間文藝家。這支隊伍是推進我省民間文藝事業持續發展的中堅力量。
民協的中心任務是蒐集整理、理論研究與開發利用。蒐集整理工作的前期成果結集為兩套書,一是按地區編印的《湖北民間文學資料彙編》共14種,二是從中按體裁擇優選編,由長江文藝出版社推出的“長江民間文學叢書”,包括《巧媳婦》、《杜老幺》、《山川佳話》、《桃花洞》、《綠袍小將》等。後期的蒐集整理工作以在普查基礎上編纂民間文學三套集成為中心任務,這是一項由中央文化部、國家民委和中國民協協同實施的巨大民族文化工程,在10套文藝集成志書中,含有《中國歌謠集成》、《中國諺語集成》和《中國民間故事集成》。我省在省委宣傳部的領導下,成立了以呂慶庚為首的民間文學集成領導小組,任命江云為故事集成主編,副主編韓致中、劉守華、李惠芳;辜德祥為歌謠集成主編,副主編蔚家麟、李繼堯;哈經雄為諺語集成主編,副主編徐榮強、陳瑾。三套集成的編纂工作由省羣眾藝術館、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和中南民族學院分別承擔。從1987年起歷經近10年的艱辛勞作終告完成。其中《中國諺語集成湖北卷》已於1994年問世,《中國民間故事集成湖北卷》即將由中國文聯出版公司出版,《中國歌謠集成湖北卷》也已定稿。三套書的編纂工作均獲得全國藝術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授予的一等獎。這三套書的省卷本也就是國家卷本,在此期間,我省各個地區、縣市乃至鄉鎮,還結合普查編印出本地區的三套集成資料本130餘種,其中由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就達到25種。三套集成所收錄的均為短篇作品,神農架林區文化館的胡崇峻多年來還致力於曾被學人評為“漢民族神話史詩”的《黑暗傳》的蒐集整理工作;10多年來,《黑暗傳》文本不斷有新的發展,備受文化界關注。
在各級黨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省民協及相關文化部門協作完成的上述工程,是對我國民間口頭文學豐饒遺產的一次大規模發掘和搶救,它也是近20年來我省眾多民間文藝家協力同心所實現的一項光榮歷史任務。
利用民間文學進行改編和再創作也是充分實現其價值的一項重要工作。我省王老黑堅持不懈地學習民歌,創作出具有濃郁水鄉韻味的《水味歌謠》、《水中王》;周濯街吸收融化中國古代神話傳説,創作出《炎帝》、《媽祖》、《造字之神蒼頡》、《鬼中豪傑鍾馗》、《七仙女正傳》等10多部受讀者歡迎的通俗神話小説。他們富於創造性的勞動為我國文藝百花園增添了新的花朵。對民間文藝的開發,要以加強研究、提高民間文藝學水準為基礎,我省高校聚集了一批從事民間文學教學與研究的專業人員,學術力量雄厚。在他們的帶動下,我省的民間文學研究一直呈現活躍態度,省民協舉辦多次學術研討會,成果迭出。由省民協編印的《民間文學研究資料選》6種,《湖北民間文學論文選》4種,方培元主編的《楚俗研究》3輯,以及《巴楚文化研究》等就是羣眾性研究成果的集中體現。更為可喜的是,由高校和地方會員個人獨立完成的民間文學論著不斷湧現,如劉守華的《中國民間童話概論》、《道教與中國民間文學》、《比較故事學》(國家教委項目)、《中國民間故事史》(中華社科基金項目)、李惠芳的《民間文學的藝術美》、《中國民間文學》(教育部新編教材研究項目)。陳建憲 的《世界民俗學》(譯作)、《神祇與英雄》、《神話解讀》,黃永林的《鄭振鐸與民間文學》、《中西通俗小説比較研究》,楓波的《鄂西山歌初探》,田發剛的《鄂西土家族傳統情歌》,曹毅的《土家族民間文學》,龔發達的《夷水古風》,費傑成的《鄂南民俗擷論》,肖國春的《沔陽民間藝術》,韓致中的《伍家溝村民俗研究》等。高校會員已完成和正在進行的民間文學全國性研究課題共有6項,在國家教委舉辦的全國性教材與人文社科研究成果評獎獲得獎勵的3項。對民間文學與民間文化的研究蔚然成風,既有較廣泛的羣眾基礎而且達到了較高水平,成為我省發展民間文藝事業的重要特點之一。
近幾年,湖北省民協進行了一些富有開創性的工作,利用影視手段,對民間文藝進行開發和保護。1995年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拍攝了文化專題電視片《伍家溝故事村》,總長50分鐘上下兩集,以中英文兩個版本向全世界發行,並獲得《中國優秀文化電視片獎》,嗣後與湖北電視台合作拍攝了《漢口第一街》、《仙桃屋檐畫》等20部專題片。為了凸現湖北民間文化,發現、培養出“湖北三大民間文化村落”,即丹江口伍家溝故事村、呂家河民歌村和宜都市青林寺謎語村。同時培養出五峯縣劉德培、伍家溝羅成雙兩名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的故事家。
1996年與恩施州文聯及來鳳縣政府合作拍攝了《土家牛節》電視片,1995年與十堰電視台合作,攝製了《武當山下故事村》,與武鋼電視台合作攝製《武鋼剪紙》獲第二屆全國民俗片獎。積極支持丹江口市六里坪文化站李徵康抓伍家溝和呂家河兩個民間文化村落的開發與建設,支持宜昌市民協王作棟抓好本地區的“三家一村”的民間文藝開發系統工程。這“三家”是:宜昌市的三位故事家劉德培、孫家香(土家族,女)和劉德方,他們的口述故事專集《新笑府》(王作棟整理)、《孫家香故事集》(肖國松整理)和《野山笑林》(餘貴福、黃世堂整理)問世後均獲得好評。劉德培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的十位中國民間故事家中居於首位。孫家香成為土家族第一位傑出的女故事家,劉德方多才多藝,新近成立的劉德方民間藝術團正充分發揮活力。“一村”即為宜都市青林寺謎語村。民間文化村落的發掘,不但具有重要學術文化價值,它作為旅遊文化資源所具有潛在經濟價值更受到地方當局的關注。
對其他民間藝術門類的開發也日益受到重視,1994年在省民協領導下,成立了以劉士標為會長的湖北省剪紙藝術學會。學會擁有10個分會,近500名會員。學會多次舉辦大型剪紙展覽,選拔會員作品參加國內外剪紙藝術比賽並獲獎。武鋼剪紙藝術成為湖北民間藝術推陳出新的一顆明星。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聯合授予我省劉士標、何紅一、馬子遐、肖國春、張威名、童建國、來層林、劉行邁、武身龍、鄭向榮等10人“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家”稱號,充分顯示出湖北民間藝術的巨大潛力。省民協還組織推薦“三峽奇石”、“沙市柚塑”、“蛋殼造型”、“武鋼剪紙”、“宜昌縣農民版畫”等多次參加全國民間工藝展覽,組織推薦漢陽舞龍隊參加全國舞龍大賽,均獲得獎勵,為促進湖北民間藝術的開發,作出了積極貢獻。
經過眾多民間文藝家半個世紀的艱辛勞作,湖北省民間文藝事業已取得輝煌成就,一件件被泥土掩埋的珍寶重見天日,在民族文化寶庫中煥發異彩。面對世紀之交經濟文化的大發展大變革,研究、保護與合理開發利用民間文化資源依然是一項光榮而艱鉅的任務,有待全省民間文藝家繼續奮力開拓! [2] 

湖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現任領導

主席:鄢維新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