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湖亭望水

鎖定
《湖亭望水》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這首詩描寫了南湖的傍晚景色,表現了詩人獨遊的遺憾之情。首聯交待作者自己遊湖的情境;中間四句即描寫湖景,均極恰切,寫景如畫;尾聯抒寫了詩人一人獨遊的感嘆。
作品名稱
湖亭望水
作    者
白居易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出處
《白氏長慶集》
文學體裁
五言律詩

湖亭望水作品原文

湖亭望水
久雨南湖漲,新晴北客過
日沉紅有影,風定綠無波
岸沒閭閻少,灘平船舫多
可憐心賞處,其奈獨遊何。 [1] 

湖亭望水註釋譯文

湖亭望水詞句註釋

⑴南湖:在今江西省,指鄱陽湖南部。鄱陽湖自星子縣、甕子口以南為南湖,以北為北湖。
⑵北客:北方來的人,詩人自指。
⑶日沉:日落。
⑷風定:風停。
⑸沒:淹沒。閭閻(lǘ yán):里巷的門,借指人家。
⑹船舫(fǎng):泛指船。
⑺可憐:可惜。心賞:用心領略、欣賞。 [1]  [2] 

湖亭望水白話譯文

雨下了很久,南湖的水長的滿滿的;雨過天晴之後我來到南湖。太陽慢慢下山了,在湖面上投下了又紅又大的影子,晚風停息綠水泛不起半點漣漪。湖水淹沒了部分堤岸,遠處有疏疏落落的民舍;水漫了湖岸,有許多船舶停在那裏。在欣賞風景的時候,我如何對付因孤獨而引起的悲涼?這樣美好的景色也不能使我快樂,真是可惜啊! [2] 

湖亭望水創作背景

據《白居易詩集校注》,這首詩作於唐憲宗元和十一年(816年),當時作者任江州司馬。一日在鄱陽湖邊的亭子裏賞雨後湖水有感而作。 [2] 

湖亭望水作品鑑賞

湖亭望水文學賞析

這首詩描寫了南湖的傍晚景色,表現了詩人獨遊的遺憾之情。
首先交待作者自己遊湖的情境,久雨初晴,湖水大漲,北客南來,自然倍感新奇。中間四句即描寫湖景。時值傍晚,夕陽西墜,似乎沉入湖中,但卻留下了滿天紅色的光影,這時湖風停息了下來,澄碧的湖面一片平滑,浩闊而晶瑩。放眼望去,由於久雨導致湖水大漲,淹沒了原先的湖岸,所以人家稀少,而湖邊沙灘,廣袤而平整,聚集着許多船舫,人家少而船舫多,正見水鄉特色,也是湖水大漲後的獨特景況。這四句寫景,在夕陽與湖水之間,紅光留影,碧水映照,色彩明麗,從岸沒到平灘的範圍,人家雖少,而船舫卻多,又充滿生機活力。尤其是頷聯,對仗工整,前句形容日落後的紅霞,後句形容湖上風平浪靜,形象逼真,色彩明麗,描寫細緻,均極恰切,寫景如畫,可謂寫景的佳句。
寫景之後便自然地轉入最後兩句,抒寫了詩人一人獨遊的感嘆。這首詩抓住“新晴”,“水漲”的特點,描寫南湖的傍晚景色,因而寫得有自己的個性,不流於一般。
總之,詩人正是抓住久雨的情境,寫出水漲的特點,展現出浩渺壯闊的景觀。面對這無比浩闊的湖面,使人頓生空寂落寞之感,詩人又是獨自一人來遊,自然難免獨遊之嘆了。 [1]  [2] 

湖亭望水名家評價

清華大學教授謝思煒:這首詩的前六句對仗工整,用來寫景,詩的最後兩句則改用散句,轉為抒情。通過句式的變化造成不同的情味。藝術形式服務於思想內容的表達,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 

湖亭望水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屬山西)人,後遷下邽(今陝西渭南東北)。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拾遺及左贊善大夫。後因上表請求嚴緝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寶曆初年任蘇州刺史,後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含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語言通俗。和元稹並稱“元白”,和劉禹錫並稱“劉白”。有《白氏長慶集》。 [3] 
參考資料
  • 1.    謝思煒.白居易詩選:中華書局,2005:107
  • 2.    吉林大學中文系.唐詩鑑賞大典(十):吉林大學出版社,2009:211-212
  • 3.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