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温泉蛇

鎖定
西藏温泉蛇(學名:Thermophis baileyi)又名温泉蛇,為遊蛇科温泉蛇屬的爬行動物,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分佈於西藏等地,常棲息於西藏海拔4000米左右温泉附近。其生存的海拔範圍為3960至4440米。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西藏。
中文名
温泉蛇
拉丁學名
Thermophis baileyi
外文名
hot-spring snake、Bailey's snake、Xizang hot-spring keelback(英文)
オンセンヘビ(日語)
國際瀕危等級
近危(NT)
動物界
脊索動物
爬行綱
蛇目
遊蛇科
亞    門
脊椎動物
亞    綱
雙孔亞綱
分佈區域
青藏高原
保護級別
近危(NT)IUCN標準、《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易危(VU)、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一級 [2] 

温泉蛇形態特徵

中小型蛇類,全長780~1000毫米。頭較短小,與頸區分不明顯。上唇鱗8 (3—2—3) 枚,頰鱗1 (0,2) 枚; 眶前鱗2枚,眶後鱗3枚; 顳鱗2枚+3枚。背鱗19—19—17行,除最外1行光滑或弱稜外均起稜; 腹鱗205~218枚,肛鱗2枚,尾下鱗96~120對。背面黃褐色或橄欖綠色,有3條暗褐色塊斑,中央1行較大,兩側有數條深淺相間的細縱紋; 腹面黃褐色或黃綠色,腹鱗兩側各有1個黑點,形成鏈狀紋。生活於海拔4 300米以上的温泉附近,見於亂石堆中、沼澤草甸裏,亦見遊於河中。可能食魚、蛙。卵生,每次產6枚左右。分佈於西藏(拉薩、江孜、工布江達、當雄、羊八井)。 [1] 
温泉蛇
温泉蛇(3張)
頭頸區分明顯,頭背灰綠色,頭腹面淺黃色,軀幹及尾背面橄欖綠色,有三行暗褐色塊斑,當中一行最大。背鱗兩外側緣灰綠,構成數條深淺相間的細縱紋。眼後有一灰色淺紋起自下枚眶後,經第7、8兩枚上唇鱗上緣斜向口角,向後延伸與體側縱紋相連。上頜齒21-24枚,向後逐漸增大。吻鱗略呈三角形,背面可見;瞳孔圓形。眶前鱗2,個別為1;眶後鱗3(2);顳鱗2+3,極個別2+2;上唇鱗8,3-2-3式;下唇鱗8-12。前額鱗較大,擴展至頭兩側,或縱分為二,或與頰鱗癒合,頰鱗變異較大,為0-2枚。背鱗19-19-17,雄性均具稜,雌性最外一行平滑。腹鱗雄性206-210,平均209;雌性207-217,平均216。尾下鱗單行或成對,雄性108-118,平均112;雌性101-109,平均105。全長雄性715 mm,雌性大於820 mm。尾與體全長之比,雄性0.28(0.27-0.30),雌性0.24(0.23-0.25)。

温泉蛇棲息環境

温泉蛇的生境十分特殊,分佈區較為狹窄。尤其是它僅出現在喜馬拉雅地槽帶的某些温泉附近,而崑崙山以北青海境內的温泉附近並未發現,表明了温泉蛇的起源和演化與青藏高原的形成和隆起有着密切的聯繫。同時,已有的形態和染色體研究表明温泉蛇不僅保留了若干原始性狀,而且還出現了一些特化性狀,與我國遊蛇科的其它蛇類有較大的差異。如:温泉蛇的兩型核型不顯著,大小染色體組間界限相對不明顯,性染色體W、Z雖然異型,但大小相近;而半陰莖和骨骼卻表現出與現今僅見於南美洲的遊蛇科異齒蛇亞科Xenodontinae蛇類有一定的聯繫。可見,温泉蛇不僅是探討第三紀以來青藏高原隆升過程與動物演化和擴散關係的寶貴材料,它亦是研究蛇類的起源和演化的重要材料。同時還可通過對温泉蛇生態學的研究,結合古地理、古植被、古氣候資料來推測中新世前後該地區的生態環境及地質特徵,為青藏高原隆升過程對動物形態和生態習性的影響提供資料。因此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近年來,由於地熱電站的開發和其它人為因素的影響,温泉蛇的生存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種羣數量明顯減少,如再不對温泉蛇採取保護措施,我國這一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的珍稀物種很可能很快就要滅絕。因而,我們不僅要嚴格限制人類活動對温泉蛇的生活環境的破壞,嚴禁對温泉蛇濫捕亂殺,同時還應該積極開展以恢復、擴大温泉蛇自然種羣數量為主的保護生物學研究。

温泉蛇生活習性

目前有關温泉蛇的生活習性所知較少。僅知其生活於海拔3960-4 350m的温泉附近的石堆、水邊、沼澤草甸中,主要以魚、老鼠和高山蛙為食僅見於西藏(拉薩、江孜、工布江達、當雄羊八井)。

温泉蛇分佈範圍

分佈範圍 分佈範圍
生活在海拔最高處的蛇:温泉蛇。蛇是變温動物,它們身體的温度會隨着外界温度的變化而變化,如果長時間處在零下就會死亡,所以,蛇類都在雪線以下活動:棲息在我國青藏高原上海拔3000米左右的有一種較常見的毒蛇高原蝮;另一種毒蛇則是生活在雲南大雪山海拔3000-4000米地區的雪山蝮;有趣的是,在海拔更高的地區還生活着一種蛇,它們根據地理條件的特殊性而進化出獨特的生活習性,巧妙地適應了高海拔的嚴酷自然條件;那就是生活在海拔4300米以上温泉附近的温泉蛇。 [3] 

温泉蛇保護級別

該物種已被入列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近危(NT) 。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評估級別為易危(VU) 。
注意:非法捕殺受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將受到刑法制裁。

温泉蛇生長繁殖

卵生,半陰莖雙葉型,收縮態達第20-21尾下鱗間,於第17尾下鱗處分叉,刺區佔半陰莖1/3,30-40枚刺,小型萼區1/3。精溝分叉於第9尾下鱗,併到兩葉頂。陰莖大牽引肌起於第54尾下鱗,於第20尾下鱗分叉温泉蛇的染色體數目與大多數蛇是一致的,2n=36(14M+2T+20m),第4對染色體為性染色體,ZW型

温泉蛇種屬

温泉蛇
温泉蛇(1張)
温泉蛇Thermophis baileyi(Wall)隸屬遊蛇科Colubridae,是我國垂直分佈最高的(4 350 m)唯一蛇種,為我國西藏高原獨有。該種由Wall於1907年根據西藏標本描述為Tropidonofus baileyi(=Natrix baileyi),之後Malnate(1953)根據骨骼等形態特徵將其從Natrix屬中分出,另立温泉蛇屬Thermophis,該屬僅有温泉蛇一種。温泉蛇分佈侷限,生境獨特,種羣和個體數量較少,標本不易獲得,因而自新種發表後有關該種的研究報道不多。現將中科院成都生物所歷年來所收藏的標本整理報道於後,供有關研究參考。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