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温州市文化館

鎖定
温州市文化館位於温州市車站大道627號,是温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所屬公益一類正科級財政全額撥款事業單位。 [3] 
中文名
温州市文化館
地理位置
温州市車站大道627號 [3] 
分    類
文化館
合併時間
1981年11月
面    積
一萬平方米

温州市文化館歷史沿革

温州市文化館前身是温州市文化館和地區羣藝館,於1981年11月,地、市兩館合併而成。2006年與温州市展覽館合併,增掛温州市展覽館牌子;2008年8月增掛温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牌子。
温州市文化館(展覽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是由温州市人民政府設立,面向公眾開放,組織開展、指導、輔導、研究羣眾文化藝術活動,並提供公共文化產品和公共文化服務的公益性文化事業機構。其具體職能有:組織開展羣眾文化藝術創作、表演和展覽等活動;收集、整理、研究民族民間藝術,合理開發、利用民族民間藝術資源;組織開展羣眾文化藝術調查研究,編撰羣眾文化藝術書刊、資料,建立、健全羣眾文化藝術信息網絡;組織開展羣眾文化藝術交流;組織開展羣眾文化藝術培訓和羣眾文化藝術隊伍、骨幹的輔導,為基層文化機構提供文化藝術配送服務。
温州市文化館最早的前身是1929年成立的永嘉縣民眾教育館,館址設在鼓樓上,首任館長王曉梅。1949年以後,温州市人民政府接管了民眾教育館,建立了温州市人民文化館,張豐為首任館長,館址設在中山公園中山紀念堂內,1952年9月8日改為温州市文化館。另外,1979年9月17日又成立了温州地區羣眾藝術館。1981年地、市兩館合併,命名為温州市羣眾藝術館,2006年又與温州市展覽館合併,2008年增設温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2011年5月15日重新更名為温州市文化館。館址最初設在中山公園中山紀念堂內,後遷公園路,文化大革命後期遷興文裏,與市文化局合署辦公,80年以後再遷滄河巷28號,1985年遷建到人民西路114—120號,1987年新建羣眾文化活動中心400平方米,1990年重建人民路的新中國電影院和羣藝館。2001年遷建車站大道627號,為温州市十大標誌性建築之一。現有館舍1萬平方米,內有展廳、多功能廳、排練廳、活動室、錄音棚、階梯教室、培訓教室、會議室等。
温州市展覽館中國展覽館協會會員館,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藝術展覽、研究、交流的國辦公益性文化事業機構。展覽館籌建於1964年,正式建於1971年,前身是階級鬥爭教育展覽館,首任館長奚立鎮。館址原位於公園路原城隍廟,供展面積1000平方米,版面長160米,具備展覽、設計、製作等各類設施和條件。1999年遷至車站大道627號,新館建築面積逾4000平方米,供展面積2050平方米,闢有序廳、南展廳、北展廳及多功能展示廳。新館每年辦展30至40次之間,觀眾15萬至20萬人次,最高日觀眾達7500人次,主要展覽為文化藝術類展覽和產品推介類展覽,其中民族民間藝術、美術、書法、攝影展覽佔85%。2002年2月28日開通網上展覽。舉辦過的展覽有“和諧盛世”百名將軍百名部長百名畫家書畫全國巡展·浙江温州展、温州市慶祝新中國成立60週年文化藝術回顧巡迴展、温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展覽、全國青少年書畫選拔賽獲獎作品展、温州家裝文化展、温州市全國高校招生諮詢推介會、新温州人美術書法攝影作品展、温大藝術學院畢業設計展、温州工藝美術世紀回顧展、温州市文化大市建設成果圖片展等等。2006年温州市展覽館與温州市文化館合併。
2008年温州市文化館增設温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首任非遺中心主任由當時的温州市羣藝館館長盧和樂兼任,隸屬於温州市非遺中心的温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館於2010年10月立項,2012年12月27日正式對外開放。館址位於温州市文化用品市場主樓二樓。
温州市文化館為了滿足人民羣眾提議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自八十年代起就開始舉辦各類文化藝術節。截止2014年,共舉辦有温州市音舞節15屆(前身鹿城音樂會)、温州市藝術節4屆、温州市農民藝術節1屆、温州市民文化節2屆、温州市廣場文化藝術節2屆、民營企業文化節2屆等。
另外,主辦或承辦了各類羣文藝術賽事,其中有温州市聲樂大賽15屆(前身温州羣眾聲樂大賽)、温州市音樂新作演唱演奏大賽5屆、新温州人歌手大賽5屆、温州市獨三雙舞蹈比賽2屆、温州市排舞大賽7屆、温州市城市社區舞蹈大賽11屆等。
此外,温州市文化館還積極開展了其他多種形式的羣眾文化活動。據不完全統計從2001年到2013年為止,共舉行廣場活動1221場。從2006年到2013年為止,完成舞台車下鄉活動516場。從1999年到2013年為止,舉辦各類展覽473場。
培訓工作是文化館的一項職能,温州市文化館每年都會為縣(市、區)文化館、站的幹部和民間文藝團體的骨幹舉辦了一系列的音樂、舞蹈、美術、文學培訓班、作品加工會、講習會等,對他們進行培訓輔導,增強他們業務素質。2011年,温州市文化館積極響應國家的文化場館免費開放政策,實行場館免費開放。2013年下半年,推出了針對普通市民的公益免費藝術培訓班。截止2014年,已經舉辦了四期共142個班級,總計培訓了學員近3000人。2014年9月公益培訓秋季班招生時,温州市文化館率先推出了網絡報名和公開搖號機制,極大地方便了廣大羣眾保證了他們的利益,體現了公共文化服務的均等性和便利性。
在民間藝術社團建設方面,截止到2014年,温州市文化館下屬有温州市合唱團、温州民星劇社、温州市民樂團、温州市民族樂團、温州市朗誦藝術團、温州市流行樂團、温州市業餘京劇團、温州市歌舞藝術總團等十五個藝術團隊。
92年以來,經温州市文化館專業幹部輔導的羣眾文藝節目參加全省、全國性比賽獲得省級以上獎項200多件,其中餘小玲輔導表演唱《香香花為媒》、陳小珍輔導的音樂節目《對鳥新唱》、餘茹茹輔導的舞蹈《田間風景線》等獲全國“羣星獎”;戴凱輔導的聲樂作品《畲鄉三月三》、《老街坊》分別榮獲浙江省第十、十一屆音樂新作大賽金獎。專業幹部創作、表演的音樂、舞蹈、戲劇小品獲省級以上比賽金獎50多次,其中施麗君、劉婕參與表演的歌曲《香香花為媒》獲全國“羣星獎”、全國“五個一工程獎”;董夫騰創作的歌曲《畲山風》、《山裏的太陽》、《綠色心情》、《粗茶淡飯》(合作)分別獲浙江省第六屆、第九屆、第十屆、第十二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俞彬編排的舞蹈“合鞋”榮獲2009年浙江省羣星獎舞台舞蹈大賽創作金獎;孫海英編導的少兒羣舞《麥田嘎嘎樂》獲2010年浙江省羣星獎(幼)少兒舞蹈大賽創作金獎、表演金獎。 葉勁草的《夕照》入選中國第十屆國際攝影藝術展覽,《清澈》獲第21屆全國攝影藝術展紀錄類優秀獎;金婧婧的國畫《憶》獲2012“羣星璀璨”全國羣眾美術、書法、攝影優秀作品展金獎;陳斯的書法作品獲2012“羣星璀璨”全國羣眾美術、書法、攝影優秀作品展金獎等吳曉紅創作的小品《最後一間夫妻房》榮獲華東六省一市戲劇小品大賽金獎;浙江省第十四屆戲劇小品邀請賽創作一等獎等。
温州市文化館自八十年代起開始編輯各類羣文刊物,成績斐然。1982年創辦《園柳》雜誌社,從82年到90年的《園柳》共出40期,發行600餘萬冊,後因故停刊。之後又編輯發行《温州羣文信息》共72期,98年改為《温州羣眾文化報》共18期,2000年在浙江省羣文報刊評比中獲一等獎。2013年温州市文化館創辦館刊《温州文化》,是以弘揚温州本土文化,追述東甌歷史,發掘文藝人才,豐富羣文理論,繁榮温州公共文化事業為宗旨的綜合性文化期刊,一年四期,在2014年浙江省羣文刊物評比中獲得一等獎。
在收集整理民間文藝方面,文化館的工作成績也較為顯著,在90年代,文化館組織業務幹部深入200多個基層單位,收集整理民歌230首(省卷選用76首),民間舞蹈25個(省卷選用10個),並在1994年完成了温州市民間音樂、器樂、舞蹈三集成的編纂工作。此外,自八十年代起先後還出過《鹿城花苑》、《鹿城歌詞》、《鹿城新歌》、《浙南民間音樂選編》、《歌詞》、《音韻彙編》、《春節文娛資料》等大量文藝宣傳資料。
在進入21世紀後,温州市文化館積極跟進數字文化館建設,於2004年創辦温州市文化館網站,至今已經歷了2次改版,服務功能不斷完善;2014年2月19日,温州市文化館推出微信公眾平台服務功能,截止到2015年4月份,微信關注用户已達8000多人。

温州市文化館所獲榮譽

建館以來,温州市文化館先後獲得“國家一級文化館”、 “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先進單位”、“省文化工作先進集體”、“温州市文明單位”、“温州市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先進集體”、“扶殘助殘先進集體”,先後多次獲得“温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系統先進集體”等榮譽 [1] 
2021年11月,被文化和旅遊部公共服務司納入第五次全國文化館評估定級擬命名一級文化館名單並予以公示。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