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温家村

(河北省辛集市位伯鎮下轄村)

鎖定
温家村,隸屬於辛集市位伯鎮 [1]  温家村位於位伯鎮東側1000米,歷史悠久,相傳在明朝朱元璋時期從山西遷於此,人口達到2800人左右,地理位置優越,距離石黃高速出口東北5公里。温家村花鈸舞在束鹿縣享有盛名。
中文名
温家村
目前人口
達到2800人左右
距    離
石黃高速出口東北5公里
地    址
辛集市位伯鎮温家村 [1] 

温家村地名來歷

相傳清同治年間,温姓從東四村遷此定居建村,遂以姓氏命名為温家村。 [2] 

温家村地名含義

温姓建村 [2] 

温家村歷史沿革

1949年屬束鹿三區; [2] 
1958年屬范家莊金星人民公社位伯管理區; [2] 
1961年屬位伯人民公社温家村大隊; [2] 
1985年屬位伯鎮温家村村民委員會管理。 [2] 
花鈸舞是在戰鼓的基礎上,根據表現內容的需要,運用舞蹈語言,使花鈸隊形千變萬化,從而形成了具有獨特風格和鮮明地方特色的一種廣場藝術。 花鈸舞發軔於本市温家村。從明清以來,温家村戰鼓隊即在全市享有盛名。新中國成立前夕,温家村戰鼓隊為參加束鹿縣慶祝全國解放的文藝大會,試圖運用古老的戰鼓藝術表現新的時代和人民的革命鬥爭,在温振山、温根有的帶領下,按照表現華北人民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鬥爭歷程,設計了多種花鈸舞蹈隊形。例如花鈸隊圍成圈,兩手前後郄的形式,表現革命人民手拉手,大團結(這個動作後來定名為“扯不斷”)。其藴意為: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結成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全國人民團結一致,才能打敗日本侵略者。又如:鈸手們邊敲邊蹲擺成炮樓形狀,然後一個預令,四散開來,意思是炸掉了日軍的炮樓(這個動作後來定名為“八面開花”)。再如,鈸手們邊敲邊兩臂張開向後,表現敵機對華北的狂轟濫炸。“飛鈸”和背後對鈸表現對勝利拍手稱快,奔走相告。最後以翻鈸形式,表現人民革命的勝利和迎接新中國誕生的熱烈歡呼等。 温家村戰鼓隊經過無數次排練,無數次對花鈸隊形變換進行修改、補充和創新,終於獲得極大的成功。在1949年束鹿縣慶祝解放戰爭勝利大會上,温家村戰鼓隊以其嶄新的花鈸表演震動文藝匯演中,温家村戰鼓隊始終名列茅。 1958年,束鹿縣成立了由農村俱樂部文藝骨幹組成的“金鳳凰業餘歌舞團”,温家村戰鼓隊被編入團內,河北省羣眾藝術館舞蹈家楊光東對温家村戰鼓隊花鈸隊形變化進行整理,並加以改編,不僅使舞蹈語言規範化,而且把廣場藝術搬上了舞台。將1丈面寬4人敲的大鼓改為2尺面寬1人敲的小鼓,由兩副鐃三副鈸一面鏜鑼相配合,7人排成一字隊形,貼後幕而立奏,廣闊的舞台由8人表演各種花鈸隊形,聲情並茂,粗獷雄渾,語彙清楚,特點鮮明。戰鼓給觀眾振奮人心的激情,花鈸使觀眾得到美的享受。由於突出了花鈸隊的舞蹈,因而定名為“花鈸舞”。 1958年,温家村花鈸舞隨束鹿縣“金鳳凰業餘歌舞團”,赴北京、天津、石家莊、保定等地演出,震動了全省和全國文藝界。1959年10月1日,温家村花鈸舞參加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於年文藝演出,受到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在此後的30多年中,温家村花鈸舞一直保持了強大的陣容,保持了藝術的青春,在全市、全地區和全省文藝匯演中連年獲獎。花鈸舞不僅在本市一些社隊傳播開來,北京、天津、保定、石家莊等大中城市和一些縣的民間藝術隊伍也紛紛來温家村學習花鈸舞。河北省雜技團不僅學習了花鈸舞,並把它作為保留節目,到許多國家和地區演出,受到國際友人的熱烈歡迎。
參考資料
  • 1.    行政區劃  .辛集市人民政府.2022-04-30[引用日期2022-04-30]
  • 2.    温家村  .國家地名信息庫.2022-04-30[引用日期202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