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渡黃河

(清初宋琬詩作)

鎖定
《渡黃河》是清初詩人宋琬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前兩句將黃河的濁浪排天,以天上盼銀河倒瀉陪襯,極力描寫它的險惡;後兩句説人情的險惡更有甚於黃河濁浪,所以不應説黃河是畏途。這首詩運用反襯的手法極寫對社會人生的認識,十分深刻,含感時傷世之情,發窮愁孤憤之音,詩格老成,筆力勁健。
作品名稱
渡黃河
創作年代
清代
作品體裁
七言絕句
作    者
宋琬
作品出處
四庫全書

渡黃河作品原文

渡黃河
倒瀉銀河事有無,掀天濁浪只須臾
人間更有風濤險,翻説黃河是畏途。 [1] 

渡黃河註釋譯文

渡黃河詞句註釋

⑴倒瀉銀河:銀河裏的水傾倒下來。
⑵須臾:一下子。
⑶翻説:反而説。 [2] 

渡黃河白話譯文

常聽説銀河倒瀉,這事真假難辨,如今見到的黃河,一下子濁浪掀天。
人世間的風波,不知比這險惡多少,可人們反説,險途只在這黃河中間。 [2] 

渡黃河創作背景

宋琬曾於順治十八年(1661年),因為族人誣告他與起義軍首領於七有聯繫,被滿門抄系,檻車押赴北京。三年後才出獄,又放廢了八年。在這期間,他對於人情的反覆,世途的險惡,有深刻的體會。此詩即寫於宋琬釋歸之後,他晚年遭到人生大挫折,故亦借渡黃河而慷慨悲歌。 [3]  [2] 

渡黃河作品鑑賞

渡黃河整體賞析

這首詩前兩句將黃河的濁浪排天,以天上盼銀河倒瀉陪襯,極力描寫它的險惡。説人們一旦來到那一瀉千里、氣勢磅礴的黃河岸邊時,就不免被它那“倒瀉銀河”的神秘傳説嚇住。對這種瞻前顧後、畏首畏尾的人,詩人是非常蔑視的。自然,橫渡黃河是有一定危險的,但也只不過是承受“須臾”的“掀天濁浪”而已。在永恆的時間和空同裏,人的生命也正如激流險峯中的一葉小舟:當生活的巨浪鋪天蓋地砸下來時,沒人能夠事先預見,也沒人能知道這災難會延續到何時。宋琬曾是位少有方名的詩人,早年便高中進士,為官時也頗多惠政,深得人民愛戴。卻不想被人誣陷,以至於“立逮下獄”,“並系妻子”,在拘囚的三年中,又險遭不測之禍。這就難怪他會借“渡黃河”之題,發出“人間更有風濤險”的沉重嘆息了。
後兩句寫黃河洶湧奔騰,古人不知其發源地,認為是天上的銀河倒翻下來的,故有“黃河之水天上來”之説。它有掀天的浪濤,但是要渡過去也用不了多長時間,驚濤駭浪的風險很短暫,一般都能渡過。真正的風險卻是在人間。一般人在險惡的人間,習慣了爾虞我詐、勾心鬥角、豺狼橫行、暗無天日、傷天害理、良心滅絕的生活,還不曾覺察到它的險惡,反而説黃河的險風惡浪才是最可怕的,不敢渡過。
宋琬認為詩人處窮困之境,心懷“幽憂”之情,自易“悲歌慷慨”。(《董閬石詩序》)黃河本是自然界之險途,但無論其“倒瀉銀河”也好,“掀天濁浪”也罷,在詩人眼中,與人生道路之充滿爾虞我詐,相互傾軋相比,都微不足道。詩人以反襯的手法極寫其對社會人生的認識,十分深刻,含感時傷世之情,發窮愁孤憤之音,詩格老成,筆力勁健,可見其詩風之一個側面。 [3-4]  [1] 

渡黃河名家點評

北京大學教授褚斌傑《中國曆代詩詞精品鑑賞(中冊)》:由黃河之險,説到人世之險,妙處全在此一轉。 [5] 

渡黃河作者簡介

宋琬(1614~1674),清初詩人,清八大詩家之一。字玉叔,號荔裳,漢族,萊陽(今屬山東)人。順治四年(1647年)進士,授户部主事,累遷永平兵僕道、寧紹台道。族子因宿憾,誣其與聞逆謀,下獄三年。久之得白,流寓吳、越間,尋起四川按察使。琬詩入杜、韓之室,與施閏章齊名,有南施北宋之目,又與嚴沆、施閏章、丁澎等合稱為燕台七子,著有《安雅堂集》及《二鄉亭詞》。 [6] 
參考資料
  • 1.    錢仲聯等撰寫.元明清詩鑑賞辭典(清·近代):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12月:889
  • 2.    陳器之主編.歷代詩詞曲千首精譯(下冊):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09:1461
  • 3.    王英志選注.元明清詩詞選:太白文藝出版社,2004年05月:258
  • 4.    傅德岷,盧晉主編.詩詞名句鑑賞辭典:長江出版社,2008.6:353
  • 5.    褚斌傑主編.中國曆代詩詞精品鑑賞(中冊):青海人民出版社,2001.1:812
  • 6.    楊子才編著.清三百家詞箋釋:中國文史出版社,2016.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