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減字木蘭花·曾教風月

鎖定
減字木蘭花·曾教風月》,北宋毛滂詞作,詞題《留賈耘老》。
作品名稱
減字木蘭花·曾教風月
作    者
毛滂
創作年代
北宋
文學體裁

減字木蘭花·曾教風月詞作原文

曾教風月,催促花邊煙棹發。不管花開,月白風清始肯來。既來且住,風月閒尋秋好處。收取悽清,暖日欄干助夢吟。

減字木蘭花·曾教風月詞作鑑賞

這是一首挽留朋友賈耘老的詞。賈耘老,即北宋詩人賈收,烏程人。毛滂與賈耘老是詩詞唱和的好友,《東堂詞》中曾有數詞提及。此篇寫於詞人任武康縣令之時,曾有《驀山溪》敍寫其修葺縣舍“東堂”之事,又有《清平樂》記寫與賈耘老、盛德常在東堂優遊之趣。此詞與《清平樂》是姐妹篇,開頭“曾教風月,催促花邊煙棹發”,緊承《清平樂》結句“煙艇何時重理,更憑風月相催”,熱情地約好友早日乘小舟順流而下,直低武康。“曾教”二字,照應《清平樂》結句,説明有約在前。“風月催促”呼應“風月相催”,其意是請明月清風幫我催促。“煙棹發”呼應“煙艇重理”,“花邊”呼應“何時”,就是説請好友于花事鬧的春天到武康優遊。春天是“東堂”最美的季節,這裏有嬋娟雪清的梅花,流霞飛舞的桃杏,花王披繡的牡丹,含笑不語的櫻花,真是繁花滿枝,蘭芷遍野,毛滂曾有許多詠花詞篇讚賞之。據《武康縣誌》記載:武康還有餘英溪,那裏落英繽紛,浮漾水面,爛若錦繡。詞人曾作《餘英溪泛舟》曰:“弄水餘英溪畔,綺羅香、日遲風慢。桃花春浸一篙深,畫橋東、柳低煙遠。”(調寄夜行舟》)但是遺憾,賈耘老“不管花開”,沒有在春意鬧的季節赴約,而是在“月白風清”的秋天才來到東堂。“始肯來”三字有對好友的嗔怪之意,在嗔怪中含着對好友期盼的熱情。
下片,表達熱切的挽留之意。“既來且住”接“始肯來”三字,以直抒胸臆之法,誠摯地招呼好友,要他多住些時日。在風清月朗的金秋,趁閒暇之時,迎習習這首詞涼風,“尋秋好處”。這“好處”二字,概括了東堂“桂影婆娑”、“曲堤疏柳”、“金波瀲灩”的秋景。然而,客居再好,好友卻無心久住,所以結句寫道:“收取悽清,暖日欄干助夢吟”,這是勸他收束悽苦之情,在温暖的秋日倚欄杆,繼續在夢中作詩。這結句不是一般勸慰之語,而是據實況而發。《烏程縣誌》載:“賈收喜飲酒,家貧。”蘇軾亦曾對其雲:“若吳興有好事,能為君月致米三石,酒三鬥,終君之世者,當便以贈之。”可見“收取悽清”,乃指其生活困窘,情感悽酸。“夢吟”並非虛語,而是寫出賈耘老“夢中嘗作詩”(《減字木蘭花》小序)的寫作特點。
本詞突出之處是用語清新自然無藻飾,情從肺腑流出,富有一種清醇藴藉之美。《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滂詞情韻特勝”,此言頗是。
江浩然曰“用線貴藏”,(《杜詩雜説》)指詩而言,對詞來説亦如此。“線”即線索,這首詞的線索暗藏通篇,何也?是熱情、摯情通貫始終,故感人至深。 [1] 

減字木蘭花·曾教風月作者簡介

毛滂(1064~?),字澤民,衢州江山石門(今屬浙江)人。哲宗元佑間為杭州法曹,蘇軾曾加薦舉,晚年與蔡京亦有交往。官至祠部員外郎、知秀州,一生仕途失意。其詞受蘇軾、柳永影響,清圓明潤,別樹一格,無穠豔詞語,自然深摯、秀雅飄逸。其詞對陳與義朱敦儒乃至姜白石、張炎等人的創作都有影響。著有《東堂集》,詞集為《東堂詞》,存詞200餘首。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