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清風藤

(中藥)

鎖定
清風藤,中藥名。為清風藤科清風藤屬植物清風藤 Sabia japonica Maxim.的莖葉或根。分佈於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江西、廣東、廣西、貴州等地。具有祛風利濕,活血解毒之功效。常用於風濕痹痛,鶴膝風,水腫,腳氣,跌打腫痛,骨折,深部膿腫,骨髓炎,化膿性關節炎,脊椎炎,瘡瘍腫毒,皮膚瘙癢。
中文名
清風藤
別    名
青藤
尋風藤
一口兩嘴
過山龍
牢鈎刺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無患子目
清風藤科
清風藤屬
清風藤
分佈區域
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江西、廣東、廣西、貴州

清風藤入藥部位

莖葉或根。

清風藤性味

味苦、辛,性温。

清風藤歸經

歸肝經。

清風藤功效

祛風利濕,活血解毒。

清風藤主治

用於風濕痹痛,鶴膝風,水腫,腳氣,跌打腫痛,骨折,深部膿腫,骨髓炎,化膿性關節炎,脊椎炎,瘡瘍腫毒,皮膚瘙癢。

清風藤相關配伍

1、治風濕痹痛:清風藤、尋骨風各9g,煎服。或清風藤、虎杖、松節各9g,煎服。(《安徽中草藥》)
2、治偏癱:清風藤、豨薟草各9g,煎服。(《安徽中草藥》)
3、治跌打損傷:(清風藤)根15-30g,水煎服。或加酒250ml浸1星期,每次15ml,每日3次。(《湖南藥物志》)
4、治跌打損傷,熱癤腫毒:鮮清風藤適量,紅糖少許,同搗爛敷傷處,幹則更換。(《安徽中草藥》)
5、治深部膿腫,骨髓炎早期,化膿性關節炎,脊椎炎:(清風藤)莖60g,獼猴桃根60g。水煎。分多次服。(《湖南藥物志》)

清風藤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大劑量30-60g;或浸酒。外用:鮮品搗敷;或煎水燻洗。

清風藤採集加工

5-7月割取藤莖,切段後,曬乾。9-11月挖取根部,切片,鮮用或曬乾。7-10月採葉,鮮用。

清風藤形態特徵

落葉攀援木質藤本。老枝紫褐色,常留有木質化成單刺狀或雙刺狀的葉柄基部。單葉互生;葉柄長2-5mm,被柔毛;葉片近紙質,卵狀橢圓形、卵形或闊卵形,長3.5-9cm,寬2-4.5cm,葉面中脈有稀疏毛,葉揹帶白色,脈上被稀疏柔毛。花先葉開放,單生於葉腋,花小,兩性;苞片4,倒卵形;花梗長2-4mm,果時增長至2-2.5cm;萼片5,近圓形或闊卵形,具緣毛;花瓣5,淡黃綠色,倒卵形或長圓狀倒卵形,長3-4mm,具脈紋;雄蕊5;花盤杯狀,有5裂齒;子房卵形,被細毛。分果爿近圓形或腎形,直徑約5mm;核有明顯的中肋,兩側面具蜂窩狀凹穴。花期2-3月,果期4-7月。

清風藤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800米以下的山谷、林緣灌木林中。分佈於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江西、廣東、廣西、貴州等地。

清風藤藥材性狀

莖呈圓柱形,灰黑色,光滑,外表有縱皺紋及葉柄殘基,呈短刺狀。斷面皮部較薄,灰黑色,木部黃白色。氣微,味微苦。

清風藤藥理作用

有鎮痛,抗炎和免疫抑制等作用。

清風藤相關論述

1、《本草圖經》:“治風。”
2、《綱目》:“治風濕流注,歷節鶴膝,麻痹瘙癢,損傷瘡腫。入酒藥中用。”
3、《安徽中草藥》:“祛風散寒,除濕消腫。”
4、《天目山藥用植物誌》:“祛風通絡。治風濕痹痛,肌肉麻木初起,皮膚瘙癢及瘡毒。”
5、《福建藥物志》:“祛風濕,利小便。治風濕痹痛,鶴膝風,水腫,腳氣。”
6、《廣西本草選編》:“祛風通絡,消腫止痛。主治風濕痹痛,肢體痠麻,皮膚瘙癢,跌打腫痛,骨折,瘡癤腫毒。”
[1-3] 
參考資料
  • 1.    江蘇新醫學編.《中藥大辭典》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
  • 2.    楊衞平,夏同珩主編 .《新編中草藥圖譜及經典配方 4》 :貴州科技出版社 ,2014
  • 3.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 .《中國植物誌》 :科學出版社,201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