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清口

(張羽創作詩詞)

鎖定
《清口》是明代張羽詩作
中文名
清口
作    者
張羽
豁達兩河口,前與黃河通。
高岸忽鬥折,清淮匯其中。
甘羅城在南,韓信城在東。
一為秦人英,一為漢家雄。
作者介紹
清口 清口
張羽(1333—1385),元末明初人,字來儀,改字附鳳。潯陽(今九江市)人。為安定書院山長,徵至京都授太常司丞。有《靜居集》。
清口:指河流湖泊冬季時未完全封凍的部分。
《清口》(正文原為泗水入淮之口),在今淮陰北,元修成京杭運河後成為黃、淮、運平交匯合處。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開成中運河後,不再由黃河行運,運河自北而南僅在清口處與黃、淮交叉,有幾里的共同河道(見圖)。
清代清口為治黃、淮,通運的重點。明潘季馴、清靳輔治黃,採用以洪澤湖淮河清水抵禦黃河倒灌,並引淮水自清口暢流,以清水沖刷黃淮合流後黃河的淤沙。淮水自清口暢流,則淮水可治;又可沖刷黃淤,則黃河下游順流。
運河過清口,既怕黃河溜急,更怕它淤堵南北運河口。由於水勢南流,南運河口(裏運河口)的防治更重要。防治原則是避開黃水,引淮河清水入裏運河,既為淮水找一出路,又不致淤堵運道。關鍵還是淮河清水能否順利流出,用以刷黃、濟運。
清代建了大量工程,目的是:使南北運河口儘量接近,少走黃河南運河口能防黃水侵入,引淮水進入;還要防黃河倒灌洪澤湖,淤塞淮水。工程及措施包括一些挑黃、御黃、逼黃河遠離洪澤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