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淺黃馬先蒿

鎖定
淺黃馬先蒿(學名:Pedicularis lutescens Franch.)是列當科馬先蒿屬的植物。多年生草本,干時稍變黑色,直立,高約20-40釐米,被短柔毛。花冠淡黃色,下唇上常有紫色斑點,長約21-25毫米。淺黃馬先蒿是中國的特有植物,分佈於雲南西北部,生長於海拔3,200米至4,000米的地區,多生長於灌叢和高山草地上。
中文名
淺黃馬先蒿
拉丁學名
Pedicularis lutescens Franch. [3]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唇形目
列當科
馬先蒿屬
淺黃馬先蒿
命名者及年代
Franch.,1888 [2] 

淺黃馬先蒿形態特徵

淺黃馬先蒿 淺黃馬先蒿
多年生草本,干時稍變黑色,直立,高約20-40釐米,被短柔毛,主根僅偶然存在,多少紡錘形,長達6釐米,在根頸復發出較細的而略作紡錘形的支根多條,或主根不存在,而由根頸直接發出紡錘形或蘿蔔狀肉質支根3-6條,長約2-4釐米,直徑3-7毫米;鬚根纖維狀,數少。
莖單條或更多叢生,3-10條,上部簡單或分枝,中空,基部稍木質化,略具稜角,有4條毛線。
葉基生者常早枯,較小,柄較葉片長或等長,長約1.2-1.5釐米,其它與莖生者相同,莖生者多為4枚輪生,2-3輪,柄長約1-2.2釐米,扁平,沿中肋具窄翅,密被長柔毛,葉片長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長2-5釐米,寬1.1-2.2釐米,以中部者為較大,紙質,上面疏被短柔毛,下面在碎冰紋的網脈間有糠粃狀物凸起,更有白色膚屑狀物,脈上有疏長毛,頂端鈍,基部截形,羽狀淺裂或半裂,裂片三角狀卵形至長卵形,邊緣有鋸齒,端有刺尖。
花序總狀,生於莖枝頂端,長約3-6釐米,緊密,花多向上生長;苞片下部者葉狀,比萼長,基部膨大變寬而膜質,上部者菱狀卵形而有尾狀長尖,後部全緣膜質,尖頭之緣有圓齒;花梗短,長約1毫米;萼圓卵狀圓筒形,長約8-10毫米,寬約3-4毫米,膜質,前方不開裂,被長柔毛,脈10條,細而不很顯著,有疏網紋串連,萼齒5枚,不等,後方的一枚較小,長三角形,完全膜質,全緣,其餘的4枚下部三角形全緣,上部多少擴大,葉狀而綠色,橢圓形,有淺鋸齒,有時反捲,以後側兩枚為較大。花冠淡黃色,下唇上常有紫色斑點,長約21-25毫米,花管伸直,與萼等長或稍短,喉部被短柔毛,盔中部略細縮,寬約3-4毫米,全部稍作鐮形弓曲,盔端尖削,無高凸之額,盔下緣之主齒生得遠距盔端,相去約3-4毫米,除一對主齒外,尚有清晰的附加小齒4-6枚,極偶然在前緣中部在主齒之下2.5毫米處,尚有1-2對細齒,下唇比盔短近1/2,緣無毛,但有清晰而具刺尖的細齒,中裂較大,稍突出,近於圓形,基部狹縮成寬柄,頂端微凹,側裂較小,寬菱狀卵形;雄蕊着生於花管下部1/4處,花絲基部部稍擴大,在着生處生有短柔毛,上部無毛;子房狹卵圓形,長約4-5毫米,後方有代表花盤的一個線狀長卵圓形附屬物,長約1毫米,頂端漸尖,向子房面內卷,不與子房貼生;花柱伸出於盔外。
蒴果斜披針形,指向前方,下縫線伸直,上縫線稍向前垂,近端處突然急彎以成頂端的小凸尖,長達14毫米,寬可達4毫米。
花期6-8月。 [1] 

淺黃馬先蒿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3,200-4,000米的灌叢或高山草地上。 [1] 

淺黃馬先蒿分佈範圍

淺黃馬先蒿為中國特有種,產於雲南西北部。 [1] 

淺黃馬先蒿下級分類

淺黃馬先蒿東川亞種
與第一亞種很近,不同之點為葉近於無柄或柄很短,長2-3毫米;盔下緣齒的數目較多,常有8-10對。
產雲南東部。
淺黃馬先蒿短葉亞種
與第一亞種的區分為植株較低矮,葉較小,近於無柄,長約1-2釐米,莖基部不分枝或少分枝。
產雲南西北部。
淺黃馬先蒿多枝亞種
與前一亞種很近似,不同之處為植株從基部分枝很多;葉柄較長,長約5毫米,有時可達1釐米。
產雲南西北部與四川西南部。
淺黃馬先蒿長柄亞種
與第一亞種的區別為植株矮小,高約10釐米,枝條纖細較柔弱;葉柄較長,莖下部的長達2-2.5釐米。
產四川西部。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