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混合學習

鎖定
混合學習(Blended learning)是教育領域出現的一個新名詞,但它的理念和思想卻已經存在了多年。根據美國Learning circuits的解釋,Blended learning被認為是在線學習和麪授相結合的學習方式。(Learning events that combine aspects of online and face-to-face instruction)。從本質上來講,Blended learning是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或學習理念,它是指在E-learning和企業培訓中,按照系統論的觀點和績效方法,恰當結合傳統學習手段和在線學習手段的學習方式。它的目標是使學習更容易、更便利,從而實現最好的學習效果,它的依據是企業和組織的學習績效指標
中文名
混合學習
外文名
Blended learning
本    質
新型的學習方式或學習理念
依    據
企業和組織的學習績效指標

混合學習各方看法

Driscoll的看法
Driscoll (2002)曾對混合學習進行了較為全面的論述,她認為混合學習意味着學習過程可以是“基於Web的技術(如虛擬課堂實況 、協作學習流媒體和文本)的結合(或者混合),以實現某一教學目標;是多種教學方式 (如建構主義、行為主義和認知主義)和教學 技術(或者非教學技術)的結合,共同實現最理想的教學效果;是任何形式的教學技術(如視頻、CD-ROM,基於Web的培訓和電影)與基於面對面的教師教學培訓方式的結合;是教學技術與具體的工作任務的結合,以形成良好的學習或工作效果。
李克東教授的看法
李克東教授認為“混合學習(Blended Learning)是人們對網絡學習(e-Learning)進行反思後,出現教育領域、尤其是教育技術 領域較為流行的一個術語,其主要思想是把面對面(Face-to-Face)教學和在線(Online)學習兩種學習模式的整合,以達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一種教學方式。”
何克抗教授的看法
何克抗教授指出“所謂Blended Learning就是要把傳統學習方式的優勢和e-Learning(即數字化或網絡化學習)的優勢結合起來; 也就是説,既要發揮教師引導、啓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要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只有將這二者結合起來,使二者優勢互補,才能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
鄒景平的看法
台灣資策會教育訓練處顧問工程師鄒景平認為:“混合學習就是老師或開課單位在課程中視教學需要,而機動選用實體教室、同步模式或非同步模式來進行教學的。”
混合學習 混合學習

混合學習挑戰

一是教育決策者對混合學習模式的選擇困難。學校和教師需要根據本校信息技術基礎設施狀況、教師和學生信息素養、學生家庭應擁有的信息技術設備等情況選擇某種或多種混合學習模式,但這種選擇往往不能照顧到所有學生的具體需要,在沒有既定模式參考的情況下,教育決策者推行混合學習模式的實際困難較大,需要很大魄力。
二是教師本身開展混合式教學的能力有限。混合學習教學模式設計難度大。教師培訓體系中針對將要實施混合式教學的教師培訓得不夠,這種培訓最好通過混合學習理論進行,在培訓過程中,注重告訴老師們各種混合學習的成功案例,事先向他們指出可能會遇到的各種問題和解決辦法。
三是面對面教學與在線學習的比例難以確定。這個問題是事關混合學習成敗的問題,混合學習不是因為它的定義認為結合了面對面教學和在線學習各自優勢而真的有效,混合學習會有成功案例,但也會有失敗的案例,關鍵問題是如何進行混合,什麼時候該用面對面教學,什麼時候該用在線學習,兩者具體使用的比例和間隔頻率如何,還沒有公認的答案,而這也是不可能有答案的,這需要根據個人情況、學習內容等情況而定。這一點也正給了我們更多的探索和實踐空間。
四是混合學習各模式中的班級規模難以把握。如何確定一個混合學習班級學生的數量是一個技術性難題,這需要教育實踐者多年的實踐應用研究和總結才能得出結果。
混合學習 混合學習

混合學習常見問題

1.對培訓需求的理解錯誤,導致購買了不適用的技術。
2.未能充分讓IT部門參與到決策程序中。
3.對負責項目規劃的小組成員培訓不足。
4.未能讓員工充分理解新的培訓方式。
5.缺乏經驗,導致無法正確認識到混合學習的機會和成效。
6.錯失了把混合學習與其他人力資源工作(如招聘、留任、人才定位)加以整合的機會。
7.缺乏對混合學習方案的評估機制。
8.未能預留充分的時間來完善、改進方案。
9.選擇的培訓方式和當前或是期望的組織文化不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