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深井村

(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長洲街道深井社區下轄自然村)

鎖定
深井村,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長洲街道深井社區下轄自然村,面積為2.635平方千米。
深井村是廣州保存得比較好的古村落之一,村內保存了許多有年份的建築物,有大量的古民居、宗祠、塔等,延續了嶺南建築的一貫風格,村內富有嶺南特色的青磚大屋、石板街巷、古老的祠堂、斑駁的牌匾、醇厚的粵曲堆砌出濃濃的古韻 [1]  。古村內不僅有鑊耳式青磚石腳古老大屋還有融合西方建築元素的碉樓建築 [3] 
2019年6月6日,深井村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公佈為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13] 
中文名
深井村
行政區類別
自然村
所屬地區
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長洲街道
面    積
2.63 km²
形成年代
北宋
主要產業
外出務工、房屋出租
主要景點
愚園、淩氏宗祠、深井文塔、竹崗外國人公墓等
保護級別
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
批准時間
2019年6月6日

深井村歷史沿革

深井古村
深井古村(121張)
深井古村在北宋年間已有建制,原稱“寧仁裏” [2] 
南宋時期,抗元名將凌震任廣州都統,其後人遷居至此 [2] 
元末明初,“寧仁裏”易名“金鼎”,因村前有山如鼎,在陽光照射下如黃金閃閃發光,故名 [11] 
明初,朝廷設置巡檢司(簡稱司),為縣以下行政機構,深井屬於番禺縣茭塘司。
1757年,清政府實行“一口通商”,規定凡載洋貨入口之外國船“必須下錨於黃埔”。當時的深井被清政府指定為法國海員的休憩地,深井村的法國人便多了起來,於是被稱為“法國人島” [2]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廣東巡撫楊永斌在向乾隆呈送的奏摺中曾專門提到“黃埔深井村民多會番語,與洋人私自交易” [2] 
清末民初,人們又以通俗易記的“深井”稱“金鼎” [11] 
民國初年仍沿襲清末舊制。
1946年,番禺縣設置保甲制,長洲設置深井保。
1949年11月,番禺縣人民政府設置禺東、禺南、禺北3個辦事處,深井屬禺南辦事處。
1975年11月8日,深井大隊從番禺縣新造公社劃歸黃埔區黃埔公社。
1977年1月1日,深井大隊從黃埔區黃埔公社劃出,歸屬長洲鎮。
1983年,深井大隊改為深井管委會,歸屬長洲鎮。
1987年3月,深井管委會改為深井村委會,歸屬長洲鎮。
2002年8月1日,長洲鎮改設長洲街,村委會改為社區,深井村轉設為深井社區,深井轉制社區屬長洲街 [11] 
2023年6月25日,廣州開發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黃埔區分局公佈實施《中國傳統村落黃埔區深井村保護髮展規劃》 [7] 

深井村地理環境

  • 位置境域
深井村位於廣州市中部珠江前後航道交匯處,東與長洲島相接,西與小谷圍島廣州大學城相鄰,北側和海珠區新洲隔江相對,南側與番禺區新造鎮臨江而望 [4] 
  • 水文山脈
深井村主要山嶺有馬鞍崗、大飛崗,深井湧湧東到西流經全島,南部為圍田區,北部為居民區。新擔湧是長洲街最長最寬的河涌,每年的黃埔區龍舟賽都在此舉辦 [7] 

深井村村落格局

深井村空間格局

深井村背山面水,主朝東南,形成格局為“江-山-廟/市/社/坊/街/祠/門樓-湧-塔-田” 的山水格局。深井村街巷肌理保留完好。整體上呈魚骨狀,主街由北往南依次為“安來直街-正吉大街-叢桂西街-中約下街—南田大街”,由西至東依次為“岐西坊-叢桂西街-從桂東街”,其他巷道以大部分垂直主街分佈。街巷保留青石板、紅米石板和麻石等原有鋪砌材料,在兩邊的古宅石牆的映襯下,顯得清幽寧靜。深井古村經過了較長時期的發展,古村內新舊建築混雜,村落空間仍然保持了清晰的傳統嶺南地區村落形態特徵,體現出明顯的地域傳統風貌特色。該村古建築羣依山而建,佔街巷縱橫交錯,還有古橋、古井以及數株古榕樹、古雞蛋花樹等,以及佔地3.6公頃的聖堂山公園和深井公園,一派古色古香的景象 [5] 

深井村建築特色

深井村村落建設華美,具有珠三角風情的青磚大屋、石板街巷比比皆是,其中正吉坊、岐西和榮陽裏是古民宅最集中的三片。值得一提的是,深井古民居除有廣州西關大屋的風格外,還吸收了客家式的碉樓和西洋式的石柱、門樓、花紋圖案等建築特色,留有中外文化交流的印痕 [5]  。村落內擁有眾多古建築,包括祠堂廟宇10多間,鑊耳式青磚石腳古老大屋34間,規模略小的還有百多間,而周部改建過的則隨處可見,約佔全村建築的50%以上,大部分古建築依然保存完好 [5] 

深井村經濟社會

深井村人口

據2024年4月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數據,深井村常住人口有5000多人 [5]  。村內共有15個姓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淩姓,多是宋末元初名將凌震後裔 [2] 

深井村經濟

深井村過去是對外貿易的集散地,村民多從事碼頭搬運、造船、經商等,村民生活富裕 [5]  。2022年,深井村以農業、修船業、商業為主的傳統產業沒落,大部分村民的收入依靠外出務工、房屋出租和少量集體經濟分紅 [20] 

深井村主要景點

深井村愚園

愚園,位於深井岐西坊,建於清咸豐年間,佔地面積約820平方米,是民國時期廣東省警察廳廳長凌鴻年的家宅。原名桂園,1919年,自深井村走出去的凌鴻年迴歸故里,買下了它,改名為愚園。愚園被文物專家認定為嶺南地區不可多得的古建築 [10] 
1994年6月,凌鴻年宅(愚園)作為深井古建築羣的組成部分被黃埔區公佈為黃埔區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7月、2020年8月18日,深井古建築羣被廣州市黃埔區人民政府重新核定為黃埔區文物保護單位 [17] 
愚園 愚園

深井村深井淩氏宗祠

深井淩氏宗祠,位於深井叢桂西街3號,始建於元代,重建於明代末年,重修於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是三進式建築,佔地面積900平方米 [10] 
2015年8月19日,深井淩氏宗祠被公佈為第八批廣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16] 
深井淩氏宗祠 深井淩氏宗祠

深井村深井文塔

深井文塔 深井文塔
深井文塔位於廣州市黃埔區長洲街道深井社區金洲大道旁,建於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2004年重修,坐東北朝西南,塔為三層樓閣式磚木結構,平面呈六角形,對角間最長距離6.06米,每邊最大長度3米,一、二層高各約5米,三層稍高,通高約18米。紅砂岩塔基,青磚牆壁,每層檐外飄約0.60米,上蓋瓦,下塑四層反蓮灰塑,接下為灰塑花板,塔頂六面斜坡瓦面,葫蘆狀陶塑飾面寶頂。文塔西南面設門,紅砂岩石門夾,門額石陽刻“山明水秀”,塔內設木梯扶手上二三樓,首層原供奉土地神,二層供奉文昌、關公二帝,三層供奉文魁星 [6]  。因深井村歷來重視教育,文人輩出,故建塔以表彰村威,並期望後人“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5] 
1994年6月,深井文塔被公佈為黃埔區文物保護單位。2020年8月18日,深井文塔被廣州市黃埔區人民政府重新核定為黃埔區文物保護單位 [17] 

深井村竹崗外國人公墓

竹崗外國人公墓內有座墓碑塔,塔高約5米,塔座約4米見方,是為了紀念美國第一任駐華公使亞歷山大·希爾·義華業而建的墓碑塔 [10] 
2002年7月17日,竹崗外國人公墓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四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15] 
竹崗外國人公墓 竹崗外國人公墓

深井村歷史文化

深井村地名由來

因村內水井普遍較深,後來人們乾脆稱它為“深井村” [5] 

深井村節慶活動

  • 耆英節
耆英節 耆英節
每年歲末敬老活動在淩氏宗祠(大祠堂)舉行,60歲以上的長者歡聚一堂把酒同慶。據説從前“篤惠堂”承諾,凡滿百歲者,席後,大太公庫房白銀可任你親身一次性拿取。從1993年起,深井村每年都舉辦“耆英節”敬老活動,族人凌國強、凌文義、凌達鏜熱心捐款贊助舉辦 [5] 
  • 開筆禮
開筆禮 開筆禮
開筆禮是中國傳統中對少兒開始識字習禮的一種啓蒙教育形式。在古代,學童會在“開筆禮”,即開學的第一天早早起牀來到學堂,由啓蒙老師講授人生最基本、最簡單的道理,並教讀書、寫字,然後參拜孔子像,才可以入學讀書。這一儀式俗稱“破蒙”。深井村每年的小學一年級入學前都會在文塔廣場組織開筆禮。具體活動內容包括“啓蒙教育-正衣冠-拜四方-硃砂開智-啓蒙描紅-擊鼓明智-繞文塔” [5] 

深井村文物古蹟

文化深藏的古村落深井村,建於明末清初,村內富有嶺南特色的青磚大屋、石板街巷比比皆是,古老的祠堂、斑駁的牌匾、醇厚的粵曲堆砌出濃濃的古韻 [5] 
2021年12月28日,廣州市黃埔區人民政府公佈深井村內的黃埔區文物保護單位凌厚峯家族墓、深井古建築羣(柏軒凌公祠、深井三聖宮、念公凌公祠、充亭凌公祠、深井村洪聖宮、凌鴻年宅、前山凌公祠、景客凌公祠、肖蘭凌公祠、金鼎門樓、安來市古井)深井文塔、安來市舊址的保護範圍 [18] 

深井村非遺項目

深井村內有非遺項目廣繡 [7] 

深井村歷史人物

深井村人文薈萃,村中出了不少有功名的人物,僅在清朝,已知的文武進士就有5名,村內以“進士”冠名的巷有3條 [2] 
凌福彭(1856—1931 ),清末進士,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乙未科二甲進士第三名(司科康有為二甲第二十七名),1912年後曾任北洋政界約法會議議員、參政員 [10] 
凌叔華( 1900—1990 ),作家、畫家,與林徽因、冰心齊名,著作有小説《酒後》,短篇小説集《花之寺》《女人》,散文集《愛山廬夢影》等,她的畫作被世界多個博物館收藏 [10] 

深井村榮譽表彰

2014年9月4日,深井村被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廣東省文化廳、廣東省財政廳公佈為第一批廣東省傳統村落 [14] 
2019年6月6日,深井村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公佈為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13] 

深井村物產美食

深井村深井燒鵝

深井村河涌縱橫,水草肥美,在這優越自然環境養出來的鵝,肉質肥美細嫩,製成的燒鵝表皮酥脆,肉嫩多汁,味道鮮美。因只有深井養出來的鵝才具有這種特色,深井燒鵝在廣州各酒樓也成了招牌菜。深井燒鵝最早出於此地 [9] 
深井燒鵝 深井燒鵝

深井村深井軟骨雞

在抗日戰爭前與“黃埔蛋”齊名。水上居民將普通雞苗用小竹籠掛吊在艇尾上飼養。小雞關在長2~3尺,寬1~1.5尺,高1尺的籠裏,吃的是打魚時揀出來的魚仔蝦米,以及一些剩飯米糠,從小到大缺少運動,骨骼自然軟化,故深井雞因肉嫩、骨軟、味美而引來不少慕名而至的食客。現很少人家養軟骨雞,要吃上正宗軟骨雞,彌足珍貴 [9] 

深井村深井霸王花湯

深井人採用日光幹曬的方法制作霸王花。由於霸王花當造的時節是農曆5到9月,晴天多,雨水也多,曬霸王花就得在雨晴的間隙收了又曬,曬了又收,晚上還要鋪在青磚上風乾,稍有閃失霸王花便容易變壞,壞了便得丟掉,所以品質雖好但成品率並不高。用深井的霸王花煲出來的湯,其味道清香醇厚,那帶着花香的甘甜滋味 [8] 
深井霸王花湯 深井霸王花湯

深井村旅遊信息

深井村交通信息

①自駕:從大學城方向上島,導航至深井古村;
②輪渡:魚珠碼頭——長洲碼頭/新洲碼頭——深井碼頭,上島後推薦騎行遊玩 [19] 
③公交:乘客可乘坐公共汽車332、361、361A、383、夜65、節假日專線5路到達公共汽車深井站、公共汽車深井文塔公園站,步行前往深井村 [12] 

深井村村內導覽

以深井碼頭、聖堂山公園和文塔公園為入口,由北往南依次經過安來直街-正吉大街-岐西大街-叢桂西街-中約下街-居安裏 [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