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淡竹筍

鎖定
淡竹筍,中藥名。為禾本科植物淡竹Phyllostachys nigra (Lodd. ex Lindl.) Munro var. henonis (Mitf.) Stapf et Rendle的嫩苗。分佈於山東、河南及長江流域以南各地。具有清熱消痰之功效。常用於熱狂,頭風,頭痛,心胸煩悶,眩暈,驚癇,小兒驚風。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單子葉植物綱
禾本目
禾本科
剛竹屬
淡竹
分佈區域
山東、河南、長江流域以南各地
中文學名
淡竹筍
採收時間
夏、秋季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0-60g

淡竹筍入藥部位

嫩苗。

淡竹筍性味

味甘,性寒。

淡竹筍歸經

歸肺、胃經。

淡竹筍功效

清熱消痰。

淡竹筍主治

用於熱狂,頭風,頭痛,心胸煩悶,眩暈,驚癇,小兒驚風。

淡竹筍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0-60g。

淡竹筍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去籜葉,鮮用或曬乾。

淡竹筍形態特徵

淡竹:又名毛金竹、白夾竹。植株木質化,呈喬木狀。竿高6-18m,直徑5-7cm,成長後仍為綠色,或老時為灰綠色,竿環及籜環均甚隆起。籜鞘背面無毛或上部具微毛,黃綠至淡黃色而具有灰黑色之斑點和條紋;籜耳及其繸毛均極易脱落;籜葉長披針形,有皺摺,基部收縮;小枝具葉1-5片,葉鞘鞘口無毛;葉片深綠色,無毛,窄披針形,寬1-2cm,次脈6-8對,質薄。穗狀花序小枝排列成覆瓦狀的圓錐花序;小穗含2-3花,頂端花退化,穎1或2片,披針形,具微毛;外稃鋭尖,表面有微毛;內稃先端有2齒,生微毛,長12-15mm;鱗被數目有變化,3至1枚或缺如,披針形,長約3mm;花葯長7-10mm,開花時,以具有甚長之花絲而垂懸於花外;子房呈尖卵形,頂生一長形之花柱,兩者共長約7mm,柱頭3枚,各長約5mm,呈帚刷狀。筍期4-5月,花期10月至次年5月。

淡竹筍生長環境

通常栽植於庭園。分佈於山東、河南及長江流域以南各地。

淡竹筍相關論述

《綱目拾遺》:“《綱目》竹入苞木類,以筍附菜部,所載亦只苦竹、簧竹、淡竹、冬竹諸筍,且於義類多未詳盡。不知春、冬所出,性皆各別,鮮幹諸品,味亦迥殊,則入經絡主治,自不能合一。陳芝山《食品真一筍譜》及《食纂》所載較詳,頗近時尚,即取以補之。
[1-5]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 2.    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大辭典》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年
  • 3.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13年
  • 4.    高開平.《中國食療本草》:化學工業出版社,2006年
  • 5.    謝觀.《中華醫學大辭典》: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