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涑河橋

鎖定
涑河是明代嘉靖年間為引涑水入濟護城河而開鑿的一條人工河道,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涑河全長60公里,流域面積297平方公里,屬季節性河流,是臨沂城區6大河流中惟一東西流向、橫貫城區的河流,流經居住區、商業區、古城區,最後彙集於四河交匯區,流入沂河,是最能體現臨沂城市特色的“商業生活長廊”和“歷史文化長河”。
中文名
涑河橋
全    長
60公里
流域面積
297 km²
性    質
季節性河流

目錄

涑河橋治理

最近,市委、市政府全面啓動了涑河治理開發建設,成為市民關注的話題。記者採訪了市規劃局副局長、涑河綜合治理開發指揮部規劃組組長李鳳蘭,就涑河綜合治理開發的規劃情況進行了深入瞭解。
“我市着力打造生態水城,古老的涑河迎來了綜合開發治理的良好契機,也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談起涑河治理開發的重要決策,從事了20多年城市規劃工作的李鳳蘭深有感觸地説。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羣在視察規劃工作時指出,涑河作為橫貫臨沂城區的一條重要河流,要高起點規劃,運用市場經營手段進行綜合整治和開發建設,切實保護好羣眾利益。要堅持以人為本,弘揚歷史文化、強化商業功能,充分體現人性化、個性化、生態化,像巴黎的塞納河、南京的秦淮河、揚州的瘦西湖那樣,突出沂蒙特色,充分展示“商興水勝、薈萃人文”的城市新形象。

涑河橋報告

市長連承敏在市十六屆人大四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高水平建設濱水生態城市,按照全市整體建設“大水城”的目標,依託相對豐富的河流資源,集中力量搞好涑河的整治開發,努力打造特色鮮明、功能齊全的沿河現代商業步行街,營造兼具水鄉風情和商業旅遊功能的江北“秦淮河”、“夫子廟”城市景觀,成為能代表臨沂形象的、傳統與現代融合的又一標誌性地帶。
2005年,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涑河治理開發的重大決策,全面啓動了涑河兩岸綜合治理與開發建設,並將涑河治理開發工程列為2006年一號重點工程。2005年8月,市規劃局根據市政府的統一部署,邀請清華大學、東南大學的專家學者對涑河兩岸開發治理進行了概念性規劃設計。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聽取規劃方案彙報後,確定了最終的規劃設計成果。

涑河橋工程

在進行涑河綜合整治開發規劃編制的同時,我市還編制了臨沂水城規劃和水利工程規劃。李鳳蘭副局長介紹説,在水城規劃中,按照“以河為軸,兩岸開發”的整體思路,對城區六河水系進行了功能定位:沂河為城市藍色中央公園;祊河為城市紅色動脈;涑河為城市活力景觀軸;陷泥河為城市綠色靜脈;柳清河為城市自然生態廊道;青龍河為城市歷史文化景觀軸。
在水利規劃中,對涑河祊河陷泥河、青龍河進行了統一的水量調配,構成環城水系。分別規劃出分涑入祊與引祊入涑工程、引涑入青工程、引涑入陷工程。結合涑河規劃編制出的水城、水利兩項重要規劃,同時也繪出了我市建設“濱水生態城市”的美好藍圖。

涑河橋發展前景

有着400年曆史的涑河古道,迎來了美好的發展前景,兩岸的開發成為我市實現新一輪跨越式發展的重大戰略。李鳳蘭告訴記者,涑河規劃東到濱河路,西到西外環,北到育才路,南到洗硯池街、水田路,總長度12公里,總規劃面積16平方公里。我市已擬定出涑河綜合治理開發規劃目標。
目標提出,2至3年之內,完成涑河整治及兩岸開發,整治後的涑河既有充沛的水體和重建的生態系統,又有繁華的商業公共空間和高質量的居住區,將成為我市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標誌性地段。並且涑河綜合治理開發規劃共展現出4個方面的理念。一是發展臨沂獨特的商業文化,通過商業業態的整合,使涑河兩岸成為“水上商業走廊”。二是倡導生態平衡思想,體現環境的可持續性。充分利用濱河地帶的自然條件和景觀資源,建立起貫穿市區長達12公里的“城市綠色長廊”。三是開發涑河文化的傳統價值,以“歷史走向未來”,分段確定濱河景觀的主題,將兩岸的名城文化、商城文化、水城文化聯成流動的整體,成為體驗和發展城市文化的“歷史文化長河”。四是以經營城市的理念,體現城市發展的可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