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涑河

鎖定
涑河(Su river)又名“小涑河”,古語流水速度快稱為“涑”,由此得名涑河。位於山東省臨沂市境內,發源於臨沂芍藥西南峪村,流經芍藥山,新莊,馬莊,劉莊四鄉鎮,經西墠(shan四聲,人工修築的高台)村流入蘭山區 [1] 
明朝嘉靖年間,明政府為了解決臨沂城內百姓飲水以及灌滿護城河所需,在義堂鎮郭莊村開鑿了一條人工河道東入沂河,即今北涑河。涑河在臨沂古城西門外分為兩股,經過臨沂原城西門城牆、北門,向東注入沂河,南股在螞蚱廟附近注入護城河(即青龍河)。
涑河全長60公里,流域面積297平方公里,屬季節性河流,是臨沂城區六大河流中惟一東西流向、橫貫城區的河流,也是最能體現臨沂城市特色的“商業生活長廊”和“歷史文化長河”。 [1] 
中文名
涑河
外文名
Su river
別    名
北涑河
小涑河
新涑河
別    名
涑水
地理位置
山東省臨沂市
發源地
臨沂芍藥山西南峪村老庵子廟
河    長
全長60公里
流域面積
297 km²

涑河幹流概況

涑河的位置及幹流走向 涑河的位置及幹流走向
涑河,是北涑河的上游段。古涑河自費縣進入蘭山區後,南行。經歷代變遷,自費縣東入蘭山區後,分為三支。一般以北支北涑河為其正支。
源於芍藥山鄉魚鱗山,東流經馬莊鎮、劉莊鄉,在西 入臨沂市境。境內河段全長23公里,流域面積184平方公里,源頭高程193.3米,河口高程95.7米,落差96.6米,比降為4.18‰。流域內有馬莊等中小型水庫3座。削減洪峯31.5‰。1981年5月在劉莊鄉北辛莊建攔河自動翻板閘一座,為灌溉、發電兩用閘。 [2] 
北涑河 又名小涑河或新涑河,古稱涑水,源於費縣天井汪(在今山東費縣南四十里。《方輿紀要》卷33費縣:天井汪,“《志》雲:源自平地湧出,其下流即涑水也”。),往東北流至朱保鄉葛疃村西入境,流經朱保、 義堂、 大嶺、蘭山4個鄉鎮、辦事處,在蘭山區東北部入沂河。全長60.4公里,流域面積297.2平方公里。境內河道長 30公里,流域面積127平方公里,最大排洪量為520立方米/秒。該河南郭莊村以下河段系明嘉靖年間開鑿的人工河道, [3] 
涑河源地費縣天井汪 涑河源地費縣天井汪

涑河主要支流

涑河 涑河
涑河(北涑河)下游分支示意圖 涑河(北涑河)下游分支示意圖
涑河(北涑河)下游分為三支:
護城河(青龍河),北涑河分支,在蘭山區水田居委北引部分涑河河水南行。在蘭山區金雀山街道東南部清泉莊入沂河。 [3-4]  但據臨沂市新聞網站《琅琊新聞網》,青龍河源於臨沂城水田橋處的小涑河(即北涑河),向東南蜿蜒穿過臨沂城,在臨沂城南大埠東村東南,進入小埠東西乾渠,向南入陷泥河。河道長度8.5公里,流域面積11.56平方公里。青龍河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為825毫米,多年平均年徑流深為281毫米,摺合年徑流量為325萬立方米。青龍河為排澇排污河道,滿足5年一遇排澇標準。 [5] 
南涑河 ,北涑河分支。源於大嶺鎮南郭莊村西北涑河,是原涑水的一段。該河自大嶺南流經馬廠湖、岑石、羅莊、 傅莊4個鄉鎮,在傅莊鎮大柱山南入郯城縣境,在老屯村南入邳蒼分洪道。全長41.7公里,總流域面積279平方公里。境內河道長33.5公里,流域面積163平方公里。
陷泥河 ,北涑河分支。原為蘭山區境南部源於盛莊鎮上泉頭村的一條主要排水河道,經疏浚開挖後源頭上移至大嶺鎮南沙埠莊,北接北涑河。流經大嶺、蘭山、銀雀山、盛莊、程莊、冊山6個鄉鎮、辦事處,在冊山鎮黃墩村西注入武河行洪道。全長31公里,流域面積180.6平方公里。
另外,南涑河下游也有分支,名老南涑河,在傅莊北與南涑河分流曲折南下,經趙莊入郯城縣境,重新匯流後入武河 [3] 

涑河河道變遷

據《臨沂地區志》,南涑河是古代涑水的一段,《郯城縣誌》等資料,古涑河應源於費縣,流經臨沂市區,沿現代北涑河,流至大嶺鎮,南折,沿現代南涑河、老涑河,下游為現代地理上的武河(不包括邳蒼分洪道),進入沂河,是為沂河支流。後經歷代治理而分段、改道,成為現代南北分支的格局。 [3]  [6] 

涑河治理開發

引祊入涑工程。引祊入涑工程。引祊入涑工程北起祊河小葛莊攔河壩上游500米處,沿葛九路向南至朱保鎮孟家行村北入涑河,全長2890米,設計分洪流量1000立方米/秒。該項目正在進行泄洪閘、節制閘、輸水河道、交通橋工程建設,2006年完成投資1000餘萬元。 [7] 
南辛莊自動翻板閘, 位於劉莊鄉南、北辛莊交界處的涑河上。1981年3月動工,當年12月建成,由閘體、引水渠、電站組成,全長36米,可蓄水10萬立方米。引用灌溉下游2000餘畝土地。同時建小水電站1座,裝機1台,18千瓦,引水流量0.55立方米/秒,水頭高8米。可解決南辛莊全村羣眾照明和副業加工用電,是一座灌溉、發電、養魚的多用工程。總投資6萬元,其中80%由當地羣眾集資解決。 [8] 
馬莊水庫 ,位於費城東南馬莊鎮境內涑河上游,是費縣第一座中型水庫。1958年4月10日動工,8月10日建成。控制流域面積66平方公里,總庫容3363萬立方米,興利庫容878萬立方米。流域內全系山地丘陵,內建小(一)型水庫2座,塘壩2座,控制流域面積22平方公里,總庫容85.9萬立方米。 水庫主要由大壩、輸水洞、溢洪道等組成。大壩南北走向,為粘土沙殼壩,長750米,高25.6米,壩頂寬6米,高程151.6米。溢洪道位於壩北端,開敞式,寬86米。1976年、1977年加寬並開挖子河,子河底高程143.5米,寬33米,最大泄量2200立方米/秒。輸水洞位於大壩偏南部,為無壓拱涵洞,寬2米,高2.08米,最大泄量5.56立方米/秒。 水庫原按防洪百年一遇設計,五百年一遇洪水校核,經1982年“三查三定”核算,該水庫已達到千年一遇防洪水位標準。河道安全泄量300立方米/秒。
水庫系防洪灌溉為主工程,1958年12月開灌。灌區內開挖配套南北乾渠2條,配支、斗渠115條,幹、支、斗渠總長273公里。設計灌溉面積4萬畝,控制馬莊、劉莊兩鄉鎮31個行政村農田。因灌區內地形複雜,溝河交叉,建築物多,投資大,配套困難,至1985年,有效灌溉面積僅0.8萬畝。 自水庫興建至1985年,國家對水庫和灌區累計投資212.7萬元,完成土石方103.1萬立方米。水庫管理所共有職工17人。1984年實現經費自給,1985年總收入0.75萬元,稍有虧損。 [9] 

涑河簡介

涑河 涑河
涑河位於山東省臨沂市,發源於費縣芍藥山鄉西南峪村,流經芍藥山,新莊,馬莊,劉莊四鄉鎮,經西墠村流入蘭山區,在蘭山區義堂鎮南郭莊村開始分流,自南郭莊開挖至臨沂城的西門外,涑河在西門外分為兩股,經過臨沂城西門城牆、北門,向東注入沂河。南股在螞蚱廟附近注入護城河(即青龍河),經南門市人民醫院附近、市委大院,在城南大埠東村北注入沂河。
涑河是明代嘉靖年間為引涑水入濟護城河、解決臨沂城老百姓的飲水問題,而開鑿的一條人工河道,是臨沂城區6條河流中惟一東西流向、橫穿城區的河流。河面寬約70-100米,全長60公里,流域面積297平方公里,屬季節性河道,是臨沂城區6大河流之中唯一東西流向、橫貫城區的河流,區位優勢獨特。
涑河夜景 涑河夜景
涑河源頭所在的山名為松樹山,山腰間的石屋原是一座寺廟,但奇怪的是1949年前這裏曾住着一個老道士,寺廟被取名“老庵子廟”,而那口清泉也依廟得名“老庵子泉”,是寺廟的取水之處,可惜在解放前夕這座寺廟不知何故被破壞了,只剩下“老庵子泉”在經歷了數十年的風雨後,依然靜靜地流淌着。擦去石碑上的塵土,隱約可見“創修佛*(此字不清)廟記”六個刻字,由此可見此處的廟宇確有其事。
雖然供奉着神靈的寺廟已成為往事,但“老庵子泉”繼續毫無保留的“吐”出甘甜泉水送給周圍的百姓。時至今日,這口清泉依然是西南峪村民的主要水源,為了方便飲水,西南峪的村民們在泉眼旁修建了蓄水池,將泉水引往村中供村民使用。而每當夏日雨水較多的時候,這裏的泉水也比較旺盛,匯成的涓涓溪水沿着河道一路東去最終注入費縣馬莊水庫,再往下游便形成了今日的涑河。
原涑河故道繼續向南流,稱為南涑河,流入今羅莊區,到達朱陳村的寶泉寺,在這裏有5個名泉的泉水匯入涑河,向南到蒼山縣,稱為“武河”,流入江蘇坯州,自古就有“北涑南武”之説。而中間的那條河流在流過臨沂城南後匯入陷泥河。

涑河南涑河

涑河
涑河(3張)
南涑河為涑河南流之故道,流經羅莊區的盛莊、馬廠湖、岑石羅莊傅莊等鄉鎮,至郯城縣境注入武河,全長41.2公里,流域面積249.18平方公里,區境長9.9公里,最大流量416立方米/秒。過去,南涑河由於中下游河道彎曲和分支處無法控制,每到汛期,南北混流,常氾濫成災。1961年,在分支處的郭莊村北建水閘一座,後又進行5次治理,已變害為利。

涑河北涑河

北涑河為明代嘉靖年間由涇王朱佑橓集民眾開鑿的人工河。引涑河之水直達臨沂城,環城北注入沂河。在城西門外,開鑿分支東南流入青龍河(習稱護城河),環城南於大埠東村北注入沂河,全長30公里(南郭莊以上河段長30.4公里除外),流域面積126.77平方公里,洪峯流量529立方米/秒。

涑河涑河分流壩

一座長約五六十米的大壩將涑河水擋了起來,大壩共有3個閘門,水分別流向三個不同的方向。北面20多米寬的河流,那就是明朝時開挖的人工河道,從這裏一直流向臨沂,其中一股匯入沂河;南面的那條河道是涑河故道,中間的那條是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為了灌溉稻田而挖出來的。

涑河橋樑設施

涑河治理改造總體規劃設計,涑河治理改造橋樑工程將在小葛莊以下12公里的區段內,修建改建19座橋樑。這19 座橋的設計造型新穎、結構各異,充分體現臨沂歷史文化特色和現代藝術魅力,與整個涑河治理改造開發建設融為一體,形成獨特的景觀,並滿足通行、通航和城市行洪的要求。
橋體全長119米、寬15米,雙向單車道,兩側人行道各2.5米。主橋結構為上承式三跨連續拱橋;南北引道各為15米。整體造型古樸典雅,與其所處的古城商業區規劃風格相一致。臨西九路橋全長126米、寬32米,雙向四車道,兩側人行道各3米,南北引道各長13米,橋上裝飾異形拱結構和不鏽鋼護欄,整體佈局美觀大方,與將要建成的三號景觀攔河壩遙相呼應。

涑河綜合治理

涑河治理 涑河治理
涑河污染比較嚴重,防洪標準低,河道排洪功能較弱,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城市建設和城區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2005年,政府在多方論證的基礎上,做出了涑河綜合治理開發建設的重大決策部署,決定利用3年左右的時間,投資300多億元,將16平方公里的涑河規劃區建成兼具水鄉風情和商業旅遊功能的“江北秦淮河”、“夫子廟”城市景觀,構築“人、水、環境”協調發展的生活空間,成為代表臨沂傳統和現代形象的標誌性地帶。
涑河兩岸綜合治理開發建設,將徹底改善涑河河道的瀉洪條件,提高城市防洪能力,全面啓動涑河區域環境綜合整治和舊城改造工程,從根本上改善沿岸羣眾的工作和生活環境,提升城市環境品質。
涑河治理開發建設範圍東起濱河路,西到西外環,北到育才路,南到洗硯池街、水田路,總長度12公里,總規劃面積16平方公里。根據涑河不同區段的功能特點和自然文化資源狀況,整個開發建設工程分為東、中、西三個區段,東段為古城商業區,中段為現代商業區,西段為生態休閒區,工程建成後將充分展示臨沂“商興水勝、薈萃人文”的城市新形象。
涑河綜合治理開發規劃共展現出4個方面的理念。
一是發展臨沂獨特的商業文化,通過商業業態的整合,使涑河兩岸成為“水上商業走廊”。
二是倡導生態平衡思想,體現環境的可持續性。充分利用濱河地帶的自然條件和景觀資源,建立起貫穿市區長達12公里的“城市綠色長廊”。
三是開發涑河文化的傳統價值,以“歷史走向未來”,分段確定濱河景觀的主題,將兩岸的名城文化、商城文化、水城文化聯成流動的整體,成為體驗和發展城市文化的“歷史文化長河”。
四是以經營城市的理念,體現城市發展的可持續性。

涑河旅遊資源

涑河古城商業區

為規劃區東段,規劃面積8.52公頃,結合古城文化和水景資源的狀況,沿河設置風情酒吧街、特色美食街和傳統文化街,打造傳統風格的商業與休閒業,開發建設成以觀光、餐飲、休閒、娛樂為主的公共服務設施區。

涑河現代商業區

位於規劃區中段,規劃總面積26.87公頃,該段以商業文化為主題,結合原有的市場和村居改造,打造成一個集商貿金融、賓館寫字樓、水上娛樂以及高檔住宅的城市中心地帶,形成涑河沿岸的商務核心區,將成為高樓林立、商家雲集的“水上商業走廊”。

涑河生態休閒區

位於規劃區西段,規劃總面積13.80公頃。以保護生態環境為主,發展觀光農業,輔以健身休閒功能,既有木質茶樓、生態教育館、露天劇場、歡樂港灣,又有高爾夫、網球場等休閒健身設施,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田園風光帶”。 涑河將鋪設截污管道,讓污水不經過河道直接經排污管道流入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規劃區內現有12座橋樑將有選擇地進行保留、改造和拆除。規劃後的涑河機動車通行橋樑共計18座,景觀步行橋2座。另外,此次整治還將在涑河上游建設分洪入祊、引祊入涑工程。臨沂市將在涑河上游陳圍子橋附近建設分洪道,以保證汛期涑河多餘的水流到祊河;而旱季將祊河的水引到涑河來,從而保證涑河常年碧波盪漾。 [10] 

涑河相關文化

涑河 涑河
“蒼蒼微曙靄高台,幾樹桃花昨夜開。疏柳啼鶯三月屆,斷雲迷雁九天來。千門闢盡晨鐘散,百役奔初曉漏催。此際登臨觀下境,滿城春色擁蓬萊。”這就是明代詩人舒祥描寫的琅琊八景之一的涑河美景“平野曉霽”。
臨沂城裏的這條涑河可以追溯到明代,涇王朱佑橓是明憲宗的第12個兒子,弘治4年被封為涇王,弘治15年來到臨沂,在蘭山區人民醫院附近建有涇王府。涇王來到臨沂後,發現沂河離臨沂太遠,居民取水困難,為了解決飲水問題,他決定開挖一條人工河道,在經過多次考察後,發現涑河水可以飲用。於是就在今南郭莊村開挖了一條人工河道,使其從臨沂城北穿過匯入沂河,解決了百姓的吃水問題。在今羅莊區寶泉寺裏,還有石碑記載着涇王關心人民疾苦的功績。 [10]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