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祊河

鎖定
祊河,為淮河流域泗沂沭水系沂河的最大支流,自源頭(浚河源)至入沂河口全長153公里,流域面積3379.3平方公里,其中山區面積佔44%,丘陵平原面積佔56%。祊河上游分為南北兩支:北支為浚河,河道長度110.86公里,流域面積2150.97平方公里;南支為温涼河,河道長度82公里,流域面積756.2平方公里,在費縣城東北姜家湖以上與浚河相匯。由於浚河更長,一般以浚河為正源。温涼河、浚河相匯後下遊河道稱祊河,在臨沂城東北角入沂河。
祊河是臨沂市內的主要河流,是平邑、費縣、臨沂城重要的水源,流域建有許家崖、唐村2座大型水庫和昌裏、公家莊、大夫寧、安靖、吳家莊、楊莊、上冶、石嵐、龍王口、書房、古城11座中型水庫。許多水庫配套有電站。 [1] 
中文名
祊河
所屬水系
淮河流域沂河水系
地理位置
山東省南部臨沂市境內
流經地區
山東省平邑縣、費縣、蘭山區
發源地
平邑縣西南山陰寺山西北麓
主要支流
温涼河
河    長
153 km
流域面積
3379.3 km²
河    口
臨沂城東北角

祊河名稱由來

祊河,《水經注》為洛水,是沂河最大的一級支流,因流經古祊邑(費縣東南)而得名。 [2]  費城《費縣誌·城池》載:“縣城在古祊城,元魏太和二十年築,後移陽口山,隋開皇三年,復治此城。”今新華書店、影劇院以南,即為古祊城。1400年來,均為縣治所在地。 [3]  祊城:位於今縣城團結街南,郭家園東,温河西岸。南北長220米,東西寬18米,文化堆積在1米以下。地表暴露遺蹟遺物有窯址、灰坑、殘陶片等。 [4] 

祊河幹流概況

祊河在山東省的位置 祊河在山東省的位置
祊河在臨沂市的位置及水系構成 祊河在臨沂市的位置及水系構成
祊河為沂河的最大支流,自源頭至入沂河口全長153公里,流域面積3379.3平方公里,其中山區面積佔44%,丘陵平原面積佔56%。祊河上游分為南北兩支:北支為浚河,上游稱唐村河,其發源地,《臨沂地區志》稱在鄒縣東部南王村西山,《平邑縣誌》稱在平邑縣西南部原山陰鄉山陰寺山西北麓 [5]  ,經鄒縣,在平邑縣北龐王村西入平邑境後注入唐村水庫。東流經平邑鎮於地方鎮東北入費縣境,在南東州與南支温涼河相匯。 [2]  河道長度110.86公里,流域面積2150.97平方公里; [1] 
南支為温涼河,源出平邑縣南部太皇崮,東流經白彥至關陽司入費縣境,又經梁邱鎮東北流,入許家崖水庫,出庫繞費城東南,在南東州處匯浚河(温涼河長86公里,流域面積750平方公里)。東流經麻緒南再東南流入臨沂市境,在臨沂城東北匯入沂河。 [2]  河道長度82公里,流域面積756.2平方公里,在費縣城東北姜家湖以上與浚河相匯。温涼河、浚河在費南東洲縣相匯後東流,下游河道稱祊河,祊河至巖坡與胡陽兩鄉交界處分二流,行4裏後又交匯,至新橋鄉麻緒東入臨沂市境。在臨沂城東北角入沂河。 [1] 
祊河全長158公里(從浚河源至河口)(《臨沂市志》稱137公里 [6]  ),流域面積3376.32平方公里,下游河牀寬400米左右。匯合口以上浚河長112公里,流域面積2626.32平方公里。1957年汛期在角沂站測得最大洪峯流量6330立方米/秒,河長在10公里以上的一級支流有22條,在幹、支流上有唐村、許家崖兩座大型水庫,在一、二級支流上有公家莊、吳家莊、安靖、嶽莊、大夫寧、龍王口、楊莊、上冶、書坊、石嵐、昌裏等11座中型水庫。 [2] 
其中,祊河主幹在費縣境內河段長22公里。流經費城、胡陽、巖坡、新橋、探沂5鄉鎮,總流域面積492平方公里,河源高程98.9米,河口高程81.1米,落差17.8米,平均比降0.73‰。河牀平均寬500米,最寬1100米,系常流河。1970年6月在姜莊湖建成跨河渡槽一座,跨河長300米,過水流量7.5秒立方米,附建公路橋一座,寬5米,為許家崖水庫北乾渠輸水、交通、電灌三位一體樞紐工程。近20年來,隨着工業的發展,排入祊河的廢水越來越多,河水污染日益嚴重,有關部門正在採取積極措施解決這一問題。 [7] 
祊河主幹,於義堂鎮下坡村西北流入臨沂市蘭山區境內,流經義堂、大嶺、棗溝頭、南坊、蘭山5個鄉鎮、辦事處,在蘭山區城區東北角入沂河。境內河道長26.7公里,流域面積32.3平方公里。最大過境流量6600立方米/秒。 [6] 
祊河上游浚河平邑縣城郊段 祊河上游浚河平邑縣城郊段
祊河費縣縣城段 祊河費縣縣城段
祊河下游臨沂市區段 祊河下游臨沂市區段
祊河入沂處 祊河入沂處

祊河主要支流

祊河浚河及其支流

浚河,一般作祊河上游幹流,舊稱治水。舊志均稱源於北部聰山(或仲村鎮太平頂 [7]  ),但據浚河流域考察,應以南山水源為主。其南山支流最長為唐村河,原稱小淮河。唐村河源於山陰鄉山陰寺山西北麓,高程573米,流經臨澗出山谷至北龐莊西北有尚河水入之(尚河:源於鄒縣大杜峪溝西);又東北流至鞏家村,復折東南入唐村水庫;水庫以下東北行,在東陽店子村西東陽河水注入;再東北行至縣城東,有吳家莊河注入;又東北行至張莊段,躍魚溝暨納躍牛河、純厚河水注入;再東行至元郭村西北與魯埠河匯合,後始稱浚河。唐村河主流共行53公里,流域面積449平方公里,佔浚河總流域面積的27.92%,其長度、流域面積分別比《費縣誌》載源於聰山下的西河(浚河源)多出82.7%和2.2倍。浚河自元郭東南行5公里許至圍溝,柏林河自西北來入;又行至温水東南,有温泉水西來注入;又南行7.5公里至銅石鎮東有西皋河水注入;又折而東南行南有彭泉河水入之;又東南行,在西固、下坡之間,南有西固河北有金線河注入;又東行至地方鎮西北有資邱河注入;又東南行1.5公里許進入費縣境內。平邑縣境內河段47公里,控制流域面積1606平方公里,為沂河水系二級支流。河牀平均寬度250米,汛期最大行洪面寬692米,最大水深5米,平均水深2.87米,洪水流量4950立方米/秒。 [5] 
浚河在地方鎮東北入費縣境,至南東洲與温涼河交匯入祊河,費縣境內河段全長24.5公里,流域面積約472平方公里,河源高程117.1米(入費縣境處),河口高程98.9米,落差18.2米,平均比降0.76‰。主要支流有上冶河、朱田河、白埠河、南石河,流域面積為467.84平方公里,流域內有上冶、龍王口等中小型水庫20座。流經員外、上冶、城北、南張莊、薛莊、胡陽6鄉鎮,河牀平均寬度384.1米,最寬處800米,系常流河。 [7] 
1976年7月~1977年4月,在東洲疃開挖一條長700米、寬150米的河道,將原“U”形河道取直。1984年5月在石溝建成一座攔河閘,蓄水450萬立方米。近30年來,由於上冶、龍王口等水庫有效地控制了洪水泄量,沿岸從未發生過特大洪災,致使沿河羣眾大量縮河造地,或在河牀內植樹造林,使河牀越來越窄,多不能達到一定頻率的安全泄量要求,這一事實已引起了有關部門的注意。 [7] 
浚河支流有24條,其中: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主要有西河、躍牛河、魯埠河、公家莊河、尚河、豐陽河、唐村河、東陽河、柏林河、固城河(原名孝義河)、常莊河、金線河、資邱河(原名銀線河)、楊謝河、下關河(原名洪河)、吳家莊河(原名興水河)、西皋河(原名藍水)、西固河亦稱嶽莊河(原名大峪河)等,構成輻射狀。 [5] 
純厚河,發源於平邑縣仲村鎮南樂利莊東,源地高程250米米, 入浚河於平邑鎮龍水橋西北,河口高程142米,流域面積13.9平方公里,幹流長10公里,坡度4.14 米 /公里。 [5] 
躍牛河,發源於平邑縣平邑鎮泉子峪西泉子山,源地高程480米, 入浚河於平邑縣龍水橋西,河口高程142米,流域面積56.9,幹流長23.5公里,坡度6.94米 /公里。 [5] 
下關河又名洪河,發源於平邑縣魏劉莊鄉下關北大頂子東坡,源地高程652米, 入浚河於平邑縣保太鄉大三陽村東,河口高程144米,流域面積38.1,幹流長20公里,坡度43.2米 /公里。 [5] 
柏林河,發源於平邑縣魏劉莊鄉龜蒙頂東北明廣寺東南,源地高程950米, 入浚河於平邑縣温水鄉東圍溝村北,河口高程143米,流域面積92.7,幹流長24.5公里,坡度12.8米 /公里。支流楊謝河,發源於平邑縣柏林鄉龜蒙頂,源地高程1156米,入柏林河於平邑縣柏林鄉楊謝村南,河口高程148米,流域面積19.2,幹流長10公里,坡度53.5米 /公里。 [5] 
固城河,又名孝義河,發源於平邑縣柏林龜蒙頂南,源地高程1130米, 入浚河於平邑縣温水鄉堡前莊東,河口高程134米,流域面積63,幹流長18.6公里,坡度15.7米 /公里。 [5] 
金線河,發源於平邑縣卞橋鎮龜蒙頂東北,源地高程1040米, 入浚河於平邑縣地方鎮下坡村東南,河口高程115米,流域面積82,幹流長28公里,坡度11.2米 /公里。 [5] 
資邱河,又名銀線河,發源於平邑縣卞橋鎮崔家窪店子西北山頂,源地高程980米, 入浚河於平邑縣地方鎮西北,河口高程113米,流域面積89.3,幹流長29公里,坡度7.62米 /公里。 [5] 
大井河,發源於平邑縣東陽鄉城子村南,源地高程270米, 入浚河於平邑縣温水鄉南温水村南,河口高程140米,流域面積41.3,幹流長14公里,坡度6.15米 /公里。 [5] 
豐陽河,發源於平邑縣鄭家峪鄉香山峪北邱山,源地高程450米, 入唐村河於平邑縣唐村嶺鄉邵家嶺南,河口高程173米,流域面積64.4,幹流長14公里,坡度6.20米 /公里。 [5] 
東陽河,發源於平邑縣流峪鄉流峪西溝東北,源地高程350米, 入唐村河於平邑縣東陽鄉大東陽村西,河口高程154米,流域面積58.5,幹流長12公里,坡度6.98米 /公里。 [5] 
唐村河,又名小淮河,發源於平邑縣臨澗鄉黃家崖西南山陰山,源地高程573米, 入小淮河於平邑縣城東元郭村北,河口高程136米,流域面積449,幹流長53公里,坡度1.94米 /公里。支流吳家莊河,又名興水河,發源於平邑縣白馬鄉講理村西北,源地高程408米, 入小淮河於平邑縣城東,河口高程146米,流域面積45,幹流長14公里,坡度6.01米 /公里。支流尚河,發源於鄒縣大杜王溝西,源地高程300米, 入唐村河於平邑縣龐莊鄉龐莊北,河口高程198米,流域面積68,幹流長16.5公里,坡度3.55米 /公里。 [5] 
西皋河,又名藍水,發源於平邑縣鄭城鎮石龍口蘇家崮,源地高程520米, 入浚河於平邑縣銅石鎮東,河口高程125米,流域面積24.2,幹流長37公里,坡度4.63米 /公里。支流常莊河,發源於平邑縣山陰鄉彭家莊西北,源地高程500米, 入西皋河於原平邑縣鄭城區西卓莊南,河口高程183米,流域面積82,幹流長17公里,坡度8.26米 /公里。 [5] 
彭泉河,發源於平邑縣銅石鎮石泉南山,源地高程500米, 入浚河於平邑縣銅石鎮龐家村北,河口高程118米,流域面積47.5,幹流長17公里,坡度13.6米 /公里。 [5] 
西固河,又名大峪河,發源於平邑縣地方鎮母子山,源地高程620米, 入浚河於平邑縣地方鎮後西固村北,河口高程115米,流域面積44.2,幹流長19公里,坡度10米 /公里。 [5] 
朱田河,源於水連峪鄉西北哨,向東北穿平邑縣地方鎮,於費縣城北鄉社莊匯入浚河,其上游有龍王口水庫。 [7] 
紫荊河,源於大田莊鄉,南流經上冶鎮,匯入浚河,上冶水庫在其中游。 [7] 

祊河温涼河及其支流

温涼河發源地太皇崮 温涼河發源地太皇崮
温涼河費縣城郊段 温涼河費縣城郊段
温涼河,為祊河上游南支,發源於平邑縣白彥鎮太皇崮(舊稱大匡崮),河源高程320米。自西向東流經白彥鎮、魏莊鄉,從關陽司南河口高程156米處入費縣境。平邑境內段12公里,流域面積181平方公里,河牀平均寬度250米。温涼河屬山洪河道,落差大,源短流急,洪水集中,遇旱斷明流。 [5] 
温涼河經白彥入費縣境。東流至南東洲與浚河交匯入祊河,境內全長53.8公里。河源高程160米,河口高程98.9米,落差61.1米,平均比降1‰。流經梁邱、郝家村、許家崖、費城、城北5個鄉鎮,主要支流有燕莊河、温河、石井河、新莊河、南莊河、王莊河、新安河、神橋河8條,流域面積602平方公里,流域內有大中小型水庫35座,系常流河。1959年在中游許家崖段建大型水庫一座,有效地控制了温涼河的洪水泄量。據統計,1956年温涼河最大泄量為3000立方米/秒,而1971年出現特大洪峯時,水庫下游最大泄量為588立方米/秒,削減洪峯80.4%。26年來從未發生過建庫前那樣的流通大洪水。 [7] 
温涼河的主要支流有:
蔣家溝河,發源於平邑縣白彥鎮小朱莊西分水嶺,源地高程430米, 入温涼河於平邑縣白彥鎮南,河口高程188米,流域面積16,幹流長10.5公里,坡度8.95米 /公里。 [5] 
石門河,發源於平邑縣白彥鎮龍潭西宋家山口,源地高程420米, 入温涼河於平邑縣魏莊鄉苗莊東北,河口高程178米,流域面積41.2,幹流長13公里,坡度7.14米 /公里。 [5] 
故縣河,發源於平邑縣魏莊鄉上黃家灣西山,源地高程440米, 入温涼河於費縣關陽司南,河口高程156米,流域面積20.1,幹流長11公里,坡度10.5米 /公里。 [5] 

祊河祊河主幹支流

薛莊河,源於馬頭崖鄉北端玉皇頂下,東流經譚家莊,折向南經薛莊鎮、胡陽鄉,在城頭村西匯入祊河,長28公里,源頭高程516.7米,河口高程98.9米,落差417.8米,比降為14.92‰,流域面積137.8平方公里,內有石嵐等中小型水庫4座。屬季節性河流。 [7] 
胡陽河,源於薛莊東北五彩山南麓,南行經胡陽至北尹東入祊河,長18公里,源頭高程200米,河口高90.8米,落差109.2米,比降為6.07‰,流域面積60.92平方公里,內有小型水庫1座,屬季節性河流。 [7] 
朱龍河,又名巖坡河、望龍溝,源於巖坡鄉黑頂子山東,北行繞巖坡山折東轉北,至張家南尹村東入祊河,長15公里,源頭高程210米,河口高程93.2米,落差116.8米,比降為6.21‰,流域面積為32.27平方公里,屬季節性河流。 [7] 
柳青河臨沂市區段 柳青河臨沂市區段
柳青河,在費縣、臨沂市境內的沂河、祊河之間三角地帶。源出費縣汪溝鄉雙山子南麓至譚家莊西南流入劉莊水庫,東南流入臨沂市境,再東南流匯半程、棗溝頭等地坡水,左匯棗林河,復東南流。原入祊河,後因祊河口逐漸南移,柳青河遂脱離祊河而獨流入沂河。河長34公里,流域面積295.2平方公里。入口處河口寬72米,設計洪峯流量531立方米/秒。河長10公里以上的支流(左)有3條。 [2]  0

祊河水文特點

祊河水文站建於1951年4月,站址在費城東萬良莊後,祊河南岸。1955年改為常年水文站,主要任務是觀測祊河洪水位、流量和降雨量,通過實測水位和雨量,分析其降雨和徑流關係。至1971年全縣設河道水文站4處,多數在温涼河上游,觀測温涼河水位,洪水情況;大、中型水庫水文站8處,其中許家崖水文站為本縣水文總站,和石井的棠梨樹、梁邱的王家邵莊兩水文站組成許家崖水庫上游水文聯絡網。1958年前,費縣的水文站屬省水利廳水文總站管轄,1963年屬縣水利局管轄,1970年後,由省水文總站臨沂分站統一管理。 [8] 
祊河流域平均年降水量818.8毫米,最大年降水量發生在1974年為1149.3毫米,最小年降水量發生在1988年為501.2毫米。降水量時空分佈極不均勻,年際變化較大,多年平均年降水量變差係數一般在0.25—0.30左右,最大年降水量一般是最小年降水量的3倍左右,最大年降水量比最小年降水量大635—1129毫米,臨沂市地域上,西部,南部平原多於北部山區,具有從東南向西北依次遞減的趨勢。祊河角沂站1956年實測最大流量6600立方米/秒,相應水位74.42米;1957年沂河大水時,因與沂河同時漲水,受沂河洪水頂託,角沂最高水位達74.85米,相應流量6330立方米/秒。據山東省水利廳刊佈的《山東省洪水調查》成果,祊河自1890年起,發生的最大歷史洪水在1939年,推定洪峯流量為12100立方米/秒,發生次大歷史洪水在1912年,推定洪峯流量10300立方米/秒。 [1] 

祊河治理開發

祊河河道治理

祊河自姜莊湖橡膠壩至沂河河口,流經費縣胡陽鎮、探沂鎮,蘭山區方城鎮、汪溝鎮、棗園鎮義堂鎮、南坊街道和蘭山街道,河道長度42.14公里。兩岸堤防總長66.24公里。祊河右堤為2級堤防,長40.7公里;其中河口~葛莊橡膠壩段防洪標準為50年一遇,葛莊橡膠壩以上防洪標準為20年一遇。祊河左堤為3級堤防,長25.54公里;其中,祊河口~臨沂北外環段防洪標準為50年一遇;北外環~花園大橋段為原有堤防;花園大橋~蘭山費縣界段(16+350~32+430)無堤;蘭山費縣界~姜莊湖大橋段防洪標準為20年一遇水位。沿河建有姜莊湖、三南尹、葛莊、花園、角沂5座橡膠壩。 [1] 
1982年新橋公社唐莊西祊河北岸石砌護坡700米,投資4萬元;1985年5月,祊河下游北岸新橋區大於村石砌護坡553米,完成土石沙方6632立方米,投資5.36萬元。 [9] 
浚河治理1950年4月,縣建設科和鄭城區公所,組織常莊、車莊、野雞坡等12個村莊的民工300餘人,在常莊至車莊河段修建砌石順河壩。1952年冬至1953年6月,利用老區建設經費,完成了平邑鎮的河灣村,仲村西河村,保太區的柳家村,西皋區的西皋、張裏,豐陽區的大豐陽等村莊的河壩、河碉修建工程。
1975年3月至1978年12月,武台公社先後治理了浚河上游武台公社境內支流3條、主河道1條;支流河治理長度4.5公里,寬20米,深1.6米,比降千分之四。主河道治理長6.9公里,其中上游河段自北武台至武溝寨,河長4.5公里,河寬45米,深2.5米,比降千分之二點五;下游自武溝寨至南武溝村東,長2.75公里,河寬56米,深2.5米,比降千分之二點五。總投工140萬個,完成土砂122萬立方米,砌石7萬立方米。通過治理,河彎取直,河堤石砌,提高了行洪能力,減少了沿河村莊洪澇災害。
1975年冬至1976年,銅石公社組織勞力治理西皋河4.7公里,總投工18萬個,完成土石26.6萬立方米,擴造地580畝。1975年冬,全公社組織1.5萬人,對西皋至張裏段進行取直疏通河道治理,總投工15萬個,治理1.5公里,完成土石21萬平方米,擴造地500畝。1976年冬,昌裏產區組織2500人,對昌裏水庫以下至昌裏河段進行治理,治理2公里,投工1.7萬個,完成土石3.5萬立方米,擴造地80畝。西皋產區組織3000人,對西皋河下游治理1.5公里,總投工1.3萬個,完成土石2.1萬立方米。
1979年,銅石公社組織2000名勞力對龐家村河中游的馬宅子河段進行治理,治理2公里,總投工6萬個,完成土石方10.5萬立方米。
1984年春,卞橋公社組織勞力,從楊莊水庫下游至興仁莊東資邱中下游治理15公里。治理後平均河面寬45米,行洪流量300立方米/秒,總投工11萬個,投資3萬元,完成土石22萬立方米。通過治理,浚河干支流河道行洪能力明顯提高。
1953年秋至1954年春,苗莊區(今魏莊鄉)組織4000名勞力,治理温涼河自賣飯棚至費縣關陽司河段7.5公里,並砌築了兩岸河堤工程,投工日35萬個,完成了土砂築方工程10萬立方米。
温涼河發源地的白彥鎮西南羊角湖段,來水面積21平方公里,河道彎曲,河牀平坦,每遇洪水則氾濫成災。為徹底根治,1978年10月至1979年10月,白彥公社成立了改河工程指揮部,組織5000名勞力,利用農閒季節大幹,治理了金斗莊至羊角湖東北長2.55公里的河段。治理標準為20年一遇,洪峯流量366立方米/秒,河底寬45米、水深2.5米,比降五千分之一,河堤高4米。付出勞動工日63.35萬個,完成土石砂32.4萬立方米。 [10] 

祊河蓄水工程

祊河流域建有許家崖、唐村2座大型水庫和昌裏、公家莊、大夫寧、安靖、吳家莊、楊莊、上冶、石嵐、龍王口、書房、古城11座中型水庫。祊河右堤樁號21+810處建有分涑入祊泄洪閘,可分泄涑河洪水1000m3/s入祊河,亦可引祊河水入涑河。浚河全長110.86公里,流域面積2150.97平方公里。浚河在平邑境內長86.81公里,流域面積1683.13平方公里。流域內建有唐村大型水庫1座,昌裏、楊莊、安靖、吳家莊、大夫寧、公家莊中型水庫6座、小(1)型水庫16座、小(2)型水庫121座。浚河在費縣境內全長24.05公里,流域面積467.84平方公里,建有上冶、石嵐、龍王口3座中型水庫、小(1)型水庫11座、小(2)型水庫32座。 [1] 
唐村水庫 唐村水庫
唐村水庫,位於浚河支流小淮河上游唐村河段,控制流域面積263平方公里。總庫容1.496億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為20萬畝,校核16.76萬畝,設計裝機容量1655千瓦,年發電量300萬度。集蓄水、養魚、發電為一體。1958年11月6日正式開工興建。於1959年10月1日按時完成施工任務。水庫樞紐工程由大壩、溢洪道、輸水洞及電站組成。1984年修建總幹節制閘及泄水閘。1981年7月,水庫電站建成發電,至1985年,安裝3台機組,達到了設計總裝機容量,年發電量215萬度。 [11] 
昌裏水庫(原稱紅旗水庫),位於西皋河上游昌裏村南,控制流峪面積160.7平方公里,設計為大型水庫。1970年12月開工,1971年9月,大壩骨幹工程完工。後又多次進行歲修加固。1978-1986年,安裝了發電機組。1979年8月2日遇建庫以來最大洪水,水位居實際防洪能力水位197.52米以下192.5米,全部攔蓄。1985年汛末最高蓄水量為3083萬立方米。1971年6月設水庫管理局。1981年降為中型水庫管理。 [11] 
吳家莊水庫,1958年10月開工建設。從1959年11月至1960年5月,完成了大壩加高及放水洞、溢洪道等主體工程建設。1972年6月後,逐年對水庫工程進行了加固建設,分別加高了大壩護坡,改建了放水洞,加深加固了溢洪道,搞了壩後排水等。1971年8月27日,最高水位居實際防洪能力水位199.67米以下195.73米。自建庫以後從未溢過洪。 [11] 
公家莊水庫,集公家莊河、大埠槐河兩河水源,控制流域面積33平方公里。1958年10月動工興建,12月在西庫大壩基本完成後,東庫開工,1960年8月,兩庫主體工程竣工。1961-1962年,大壩復土加高,完成工程量3.78萬立方米。1974-1979年,先後進行了閘下行洪道開挖、溢洪閘及消力池建設、閘下陡坡開挖和下游河道護砌等,共投資146.9萬元,投工41.66萬個。1981-1988年,完成溢洪閘墩和油壓啓閉處理、西庫大壩灌漿、非常溢洪道加固、閘前圍堰清除、溢洪閘機架橋改建等工程。
楊莊水庫,1959年11月7日開工,1960年6月完成水庫主體工程。水庫建成後,由於尾工較大,歷經歲修加固,水庫險情解除。1965年進行了大壩加固、加高;1977年5月加高心牆,大壩戴帽1.3米;1979年進行了石護坡翻修,外坡復土培厚等多次歲修工程,達到了安全標準。1970年9月25日,發生建庫以來最大洪水,溢洪道泄量152立方米/秒,實際削減洪峯10%。 [11] 
安靖水庫,1958年6月卞橋公社修建,原為小(一)型水庫,1967-1968年擴建為中型水庫,大壩系粘土均質壩,呈羅圈型,控制流域面積35.1平方公里。1969年後,多次對主體工程進行維修加固。1973-1979年,先後搞了改建維修放水洞閘門,翻修大壩護坡和對大壩復土、灌漿,溢洪道維修等工程。1983年後,更換溢洪閘門,維修了防汛公路,使水庫工程達到了設計要求。1970年7月25日,經受了最大洪水的考驗,汛末蓄水量達925萬立方米。 [11] 
大夫寧水庫,1970年9月開工興建,1975年9月竣工。工程分四期進行。第一期自開工至1971年8月,主要進行了大壩清基回填上土,壩高達16.3米;第二期自1971年11月至1972年8月,主要搞了大壩上土加高,建壩下排水溝;第三期自1973年4月至6月,主要完成了壩下游沙殼填築,大壩石護坡工程;第四期,1974年5月至1975年9月,進行了石護坡接高,溢洪道開挖及輸水洞修建等。至此水庫主體工程基本完成,共完成國家投資86.2萬元,投工日80萬個,工程量59.22萬立方米。在主體工程完成後至1988年,先後多次進行歲修加固和尾工處理,完成投資28.2萬元,投工日22萬個。1980年9月4日,最高水位居實際防洪能力水位199.7米以下196.68米,削減洪峯100%。汛末蓄水量達660萬立方米。 [11] 
許家崖水庫 許家崖水庫
許家崖水庫,位於費城西南許家崖、南新莊、郝家村、朱田4鄉(鎮)交界處,温涼河中游。1958年10月23日動工,1959年9月25日建成。控制流域面積580平方公里。流域內已建成中型水庫1座,小(一)型水庫8座,小(二)型水庫27座,塘壩114座。水庫樞紐工程由大壩、溢洪道、輸水洞和電站組成。1972年在壩西端開始建電站,新開壓力隧洞供發電使用,洞徑3米,長156.73米,最大流量39.3立方米/秒。該水庫以防洪、灌溉為主,系大型水庫,防洪按百年一遇洪水設計,千年一遇洪水校核。由於防洪標準偏低,1963年加高大壩10米,1976年為保安全加高1米,總庫容2.81億立方米,興利水庫容1.67億立方米。1971年洪水進庫流量2500立方米/秒,出庫流量264立方米/秒,削減洪峯89%。 [12] 
上冶水庫,位於費城北上冶、田莊兩鄉鎮之間,上冶河上游,系中型水庫。1959年10月動工,1960年11月建成。控制流域面積77平方公里。總庫容3638萬立方米,興利庫容1433萬立方米。大壩為粘土沙殼,全長813米,最大壩高25.2米,頂寬4米,底寬120米。流域內已建成小(二)型水庫2座,興利庫容17.7萬立方米。輸水洞在大壩右側,南北向,為石拱廓道鋼筋混凝土襯砌管,原長72米,管徑1米。建電站後,接長28米,現砌管為100米,圓筒式閘門直徑1.55米,設計最大泄量7.2立方米/秒。1974年在下游建水電站1座。為防汛、灌溉為主工程,按百年一遇洪水設計,可能最大雨型(PMP)校核,經1982年全省“三查三定”核算,因施工質量較差,僅能達到五百年一遇的防洪標準。 [12] 
石嵐水庫,位於薛莊與馬頭崖兩鄉鎮交界處,薛莊河上游,系中型水庫。1959年11月動工,1960年4月建成,控制流域面積79平方公里,總庫容4155萬立方米,興利庫容2056萬立方米。流域內有塘壩7座,控制流域面積5平方公里,興利庫容8萬立方米。下游河道安全泄量300立方米/秒。水庫樞紐工程由大壩、溢洪道、輸水洞和電站組成。本庫按百年一遇洪水設計,可能最大雨型(PMP)校核,1982年按省“三查三定”核算,已達到萬年一遇防洪標準。 [12] 
書房水庫,位於費城西南梁邱鎮境內,温涼河上游,原名雙山水庫。1966年11月動工,1967年6月建成,控制流域面積18.5平方公里,總庫容1456萬立方米,興利庫容776.8萬立方米。流域內有小(二)型水庫2座,控制流域面積1平方公里,總庫容34.2萬立方米,興利庫容23.5萬立方米。河道安全泄量200立方米/秒。水庫樞紐工程由大壩、溢洪道、輸水洞組成。該水庫按百年一遇設計,可能最大雨型(PMP)校核。1982年按全省“三查三定”核算,壩體能滿足PMP防洪標準。 [12] 
劉莊水庫,位於費城東北汪溝鄉境內,柳青河上游,系中型水庫。1966年11月開工,1967年5月建成,控制流域面積11.45平方公里,總庫容983萬立方米,興利庫容649.3萬立方米。流域內有小塘壩9座,控制流域面積2平方公里,總庫容12萬立方米,興利庫容8萬立方米,河道安全泄量200立方米/秒。本庫樞紐工程由大壩、溢洪道、輸水洞組成。該水庫按百年一遇洪水設計,可能最大雨型(PMP)校核。1982年全省“三查三定”核算,千年一遇洪水位122.25米,加汛浪高0.68米,安全超高0.57米,可能最大降雨洪水位123.5米,平壩頂防洪能力未達到設計標準。 [12] 
古城水庫,位於費城東北方城鎮境內,古城河上游,系中型水庫。1970年10月動工,1971年8月建成。控制流域面積16.7平方公里,總庫容1412萬立方米,興利庫容881萬立方米。流域內有小(二)型水庫2座,控制流域面積1.02平方公里,總庫容16.75萬立方米,興利庫容12.5萬立方米。河道安全泄量110立方米/秒。水庫樞紐工程由大壩、溢洪道、輸水洞組成。以防汛、灌溉為主,按百年一遇洪水設計,可能最大雨型(PMP)校核,經全省“三查三定”核算,實際達到千年一遇洪水標準。 [12] 
龍王口水庫,位於費城西水連峪鄉境內,由吾河上游,系中型水庫。1970年11月動工,1971年11月建成。控制流域面積25.3平方公里,總庫容1491萬立方米,興利庫容1056萬立方米。流域內有小(一)型水庫1座,控制流域面積4.1平方公里,總庫容72.5萬立方米,興利庫容39萬立方米。下游河道安全泄量600立方米/秒。水庫樞紐工程由大壩、溢洪道、輸水洞及電站組成。電站於1978年建,位置在大輸水洞出口,裝機1台,100千瓦。設計年發電量23萬度。建站後未運行。水庫按百年一遇洪水設計,可能最大雨型(PMP)校核,經1982年“三查三定”核算,已達到千年一遇洪水標準,已發生洪水削減洪峯100%。 [12] 
石溝攔河閘,在城北鄉與南張莊鄉交界處,北石溝村南,浚河下游。1983年5月始建,1984年9月竣工。該閘系許家崖水庫灌區補源工程,全長265米,閘高6.5米,3孔直升油壓衝沙閘和17孔自動翻板閘組成。攔水高4米,設計蓄水450萬立方米,年利用灌溉淨水5500萬立方米,灌區引水渠道在閘北端上側,進水閘2孔,閘底高程102.25米,門頂高程104.25米,渠長9公里,正常引水流量9.5立方米/秒,最大流量11.5立方米/秒,可補充灌溉許家崖水庫灌區7個鄉鎮、15萬畝土地。閘東端下側於1985年建水電站1處,進水電站閘2孔,裝機2台、300千瓦,設計年發電量130萬度。該閘按50年一遇洪水設計,閘底高程100.5米,蓄水位高程104.5米,最大泄量4750立方米/秒,岸頂地面高程106米左右,河道比降66‰。 [13] 

祊河灌溉

唐村水庫灌渠,1959年10月施工,1960年10月基本完成干支渠土方開挖和築堤工程。原設計灌溉面積20萬畝,1983年,“三查三定”(查安全定標準;查效益定措施;查綜合經營定發展規劃)核實灌溉面積16.76萬畝,有效灌溉面積10萬畝。有乾渠4條,長41.4公里;支渠12條,長52.2公里,干支渠建築物480座。灌區主要包括平邑、白馬、仲村、保太、東陽、温水、唐村嶺7個鄉(鎮)及泗水縣歷山、馬莊等85個自然村。 [14] 
昌裏水庫灌渠,設計灌溉面積15.9萬畝,有效灌溉面積5.8萬畝。灌區主要包括東陽、温水、銅石、張裏、地方等鄉鎮的96個村。工程分四期進行。到1988年,該灌區共建成乾渠2條,長29公里,設計過水流量8立方米/秒;分乾渠2條,長19.5公里,過水流量3立方米/秒;支渠12條,長31公里。完成渡槽23座,涵洞6個,人行橋112座,泄洪閘17座,斗渠閘門219個,揚水站17處,進水閘4座,節制閘1處,分水閘2處,千米倒虹吸1座,空心壩1處。連拱壩1處,地下渠2處,其他小型建築物一部。 [14] 
吳家莊水庫灌渠,設計灌溉面積1.5萬畝,有效灌溉面積0.5萬畝,灌區主要包括白馬鄉的15個村。原設計分南、北兩條幹渠,南乾渠尚未開發。北乾渠於1960年10月開挖,1965年5月竣工,開挖乾渠長9.8公里,支渠3條,長3公里,輸水能力為0.3立方米/秒,修建築物26座,其中橋樑21座、渡槽2個。歷年平均實灌面積0.23萬畝。 [14] 
公家莊水庫灌渠,原設計灌溉面積2.33萬畝,有效灌溉面積1.7萬畝,控制保太鄉25個村莊的土地。1961年9月開發,1963年3月竣工,分東西兩條幹渠。東干渠長6公里,有支渠5條,長5公里,東干渠過水流量為1.77立方米/秒。西乾渠8.5公里,有支渠兩條,3.5公里,西乾渠輸水量為1.88立方米/秒。幹、支渠建築物共有95座。 [14] 
楊莊水庫灌渠,控制楊莊水庫下游資邱鄉25個村莊的土地。設計灌溉面積2.28萬畝,有效灌溉面積1.42萬畝。1962年開挖,1964年開灌,1974年灌渠工程全部竣工。分東、西兩條幹渠。東干渠長13公里,有支渠3條,長4.8公里;西乾渠3公里,設支渠4條,長6.2公里。干支渠建築物78座,輸水流量1.5-2.0立方米/秒。 [14] 
大夫寧水庫灌渠,設計灌溉面積1.5萬畝,有效灌溉面積0.8萬畝,灌區包括保太鄉東部和柏林鄉西北部的19個村莊。1972年12月開發,分東西兩條幹渠。東干渠長5.7公里,建築物31座,輸水能力設計2.6立方米/秒,實達0.7立方米/秒;西乾渠4.6公里,建築物22座,設計輸水能力1.0立方米,實達0.5立方米/秒。 [14] 
安靖水庫灌渠,設計灌溉面積2.95萬元,有效灌溉面積1.4萬畝,主要控制卞橋鎮23個村莊的土地。灌區分東、西兩條幹渠。西乾渠於1969年11月開發,1970年竣工;東干渠於1972年3月開發,10月竣工。西乾渠15公里,有支渠2條,長4公里,東干長9公里,有支渠8條,長14公里。東、西兩乾渠共修建築物109座。 [14] 
嶽莊水庫灌渠,設計灌溉面積2.5萬畝,有效灌溉面積1.8萬畝,主要控制地方鎮18個村莊的土地。1960年10月開發,1964年竣工。分東、西兩條幹渠,東干渠長5.6公里,有支渠兩條,長9公里;西乾渠長1.4公里,有支渠兩條,長1.9公里。東、西兩乾渠輸水流量分別是1.2立方米/秒、0.7立方米/秒,兩乾渠共有建築物123座。
1986-1988年,地方鎮黨委、政府發動灌區羣眾,修復幹、支渠14公里,建築物50座,新修石渠1.45公里,完成土石方8.78萬立方米,投工日4.7萬個,投資110萬元,其中縣、鄉、村自籌105萬元,恢復改善灌溉面積1萬畝。 [14] 
許家崖水庫灌區配套工程,1959年11月開始施工,設計灌溉面積26.8萬畝,有效灌溉面積13.3萬畝。灌區含城關、許家崖、探沂、新橋、城北、胡陽、汪溝、方城、員外、巖坡等11個鄉(鎮),180個村。有總乾渠一條,下分南、北、西3條幹渠和斗渠,計284條,總長達207.7公里,共有大小建築物341座,其中較大建築物有水電站2座(許家崖、朱家莊)、隧洞3處(員外嶺、姜家莊、義山嶺)、渡槽2座(王莊、姜莊湖)。其中姜莊湖渡槽為全縣灌區建築物之最,跨越祊河,全長2.5公里,河段渡槽30節,高11米,長300米,寬2.2米,最大流量9.2立方米/秒,是許崖灌區北乾渠輸水、交通、發電、灌溉的樞紐工程。 [12] 
上冶水庫灌區,位於上冶鎮,控制31個村。灌區於1961年動工配套,1963年建成開灌,設計灌溉面積4.7萬畝。乾渠東西兩條,西乾渠長8公里。東干渠因地形複雜,於1974年開挖時建過河渡槽1座,長700米,未使用。而後,以西乾渠開挖配套為主,完成乾渠1條,長13.8公里,支渠14條,長37.5公里,斗渠12條,長達43.3公里,有效灌溉面積2.5萬畝,佔設計灌溉面積的55%。 [12] 
石嵐水庫灌區,原設計灌溉面積4.7萬畝,實際核算4萬畝,於1964年春建成開灌。開挖乾渠2條,支渠5條,斗渠156條,總長94.4公里。控制薛莊、胡陽兩鄉鎮55個村,有效灌溉面積達2.8萬畝。自本庫興建至1985年,國家對水庫和灌區累計投資215.5萬元,完成土石方96.75萬立方米。 [12] 
書房水庫灌區,原設計灌溉面積1.5萬畝,實灌面積1.38萬畝,1968年完成灌區配套工程,開挖乾渠2條,支渠10條,斗渠80條,總長56公里,大小建築物105座。自本庫興建至1985年,國家對水庫和灌區累計投資59.5萬元,共完成土石方(包括混凝土)達41.08萬立方米。 [12] 
劉莊水庫灌區,原設計灌溉面積1.2萬畝,有效面積0.9萬畝。灌區於1968年5月完成配套工程,開挖乾渠2條、支渠5條、斗渠3條,總長15.1公里,渠系建築物344座。 [12] 
古城水庫灌區,設計灌溉面積1.4萬畝,有效灌溉面積1萬畝。1972年12月開灌使用。灌區內開挖乾渠2條、支渠5條、斗渠3條,總長15.89公里,渠系建築物97座。 [12] 
龍王口水庫灌區,設計灌溉面積2.3萬畝。因灌區地形複雜,繞山越嶺,穿河跨溝,配套投資大。1975年灌區配套工程開始施工,已開挖總乾渠和北乾渠共長12公里,支渠11條,長10.5公里,有效灌溉面積僅0.2萬畝,實澆0.1萬畝。 [12] 

祊河水電工程

1960年秋,許家崖水庫管理局建成水力發電站,以木質水輪機帶動20千瓦發電機發電,僅供本局和附近村照明、加工等用,1976年拆除。 [15] 
許家崖水電站,位於許家崖水庫壩西,為該庫綜合利用主體配套工程之一。電站設計流量22.5立方米/秒,設計水頭18米,裝機3台,容量2400千瓦,由臨沂地區水利局設計。第一台機組於1976年5月安裝完畢,開始發電。此時容量為800千瓦,發電量103萬度,繼而安裝二、三兩台機組,容量1600千瓦。至1978年10月12日全部完成,投運發電,本年3台機組發電191萬度。1983年4月與臨沂電網併網運行。1985年為豐水年,發電500萬度。站用電量4.8萬度,為0.95%。發電成本最高年份1984年千度81.9元,最低年份1985年千度13.9元。 [15] 
朱家莊水電站,位於費城西朱家莊,利用許家崖水庫總乾渠之水進行發電,屬於明渠引水式梯級電站。1978年3月動工興建,1980年10月竣工投產,1983年併入臨沂電網運行。該電站引用流量7~8立方米/秒,水頭平均13.9米,兩台機組,裝機容量1600千瓦,變壓器1台,2000千伏安。全部工程投資210萬元,均為國家投資。電站建成後,由於1980~1981年許家崖水庫蓄水極少,兩年未發電。1983年發電46.6萬度,收入2.004萬元,1985年發電120萬度,收入5.16萬元。 [15] 
石嵐水電站,為水庫壩後式水電站。1970年10月動工興建。1972年5月竣工,併網運行,水頭6~14米,流量1.27~1.94立方米/秒,裝機容量2台、225千瓦,10千伏變壓器2台,320千伏安,年發電量29萬度。1985年前,年收入近3000元。 [15] 
上冶水電站,位於上冶水庫輸水洞下,1978年竣工運行。裝機2台,容量200千瓦,10千伏變壓器2台,250千伏安,1985年發電量29萬度。 [15] 
龍王口水電站,位於龍王口水庫輸水洞下游。於1975年6月籌建,1979年11月建成。裝機1台、100千瓦。因沒架設主幹線路,無法併網運行,僅試發一次。 [15] 
石溝攔河閘水電站,位於攔河閘北端,設計水頭4.2米,流量3.2立方米/秒,安裝水輪機組2台、300千瓦,於1985年1月竣工發電。 [15] 

祊河航運

費縣境內,温河有燕莊渡、北鞏莊渡、下店子渡,浚河有北石溝渡、北東洲渡,祊河有姜莊湖渡、南尹渡、大探沂渡、麻緒渡、於村渡。每個渡口都有渡船1艘。 [16] 
隨着公路交通的發展,橋樑建築逐年增加,渡口的作用已逐漸縮小。1985年全縣河流渡口僅餘南尹渡處,渡船1艘;許家崖水庫渡口7處:埠下渡、長山頭渡、南燕莊渡、下楊家莊渡、燕莊渡、周山頭渡、薛山頭渡,每渡各有渡船1艘。 [1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