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海鷹

(英國戰鬥機)

鎖定
1944年,霍克飛機公司推出了螺旋槳驅動的“狂怒”(Fury)戰鬥機,而與此同時,公司的設計師們也開始考慮在“狂怒”設計的基礎上應用最新的噴氣發動機技術。當時羅爾斯-羅伊斯公司剛推出了一種新型軸流式渦輪噴氣發動機B.41(後來被命名為“尼恩”Nene)。1944年11月,霍克向英國政府提交了初步的設計構想,並把這種以B.41為動力的“狂怒”稱為P.1035。設計師去掉“狂怒”機頭的活塞發動機,並把氣泡式座艙儘可能地後移,以便將B.41發動機安裝在機身中部。進氣口被佈置在機身兩側,尾噴管則向後延伸至機尾。
中文名
海鷹戰鬥機
外文名
SEA. HAWK
前型/級
狂怒戰鬥機
次型/級
海鷂戰鬥機
研製時間
1944年
服役時間
1949年
定型時間
1947年
研製國家
英國

海鷹基本信息

海鷹
研製國家:英國,
名稱:海鷹

海鷹發展

經過進一步研究之後,霍克的設計師們在1944年12月提出了一個後繼方案。這個編號為P.1040的方案較先前有了重大變化,原先筆直的尾噴管被代之以分離式噴管,噴氣口被佈置在兩側翼根。這樣的設計方案意味着翼根必須加厚,於是進氣口也同樣被挪到了翼根。新佈局縮短了進氣道長度,而且使得燃油可以同時儲藏在發動機前後兩側,這樣飛機的重心不至於因為燃油消耗而發生變化。同時它還減少了因噴管較長而可能帶來的推力損失。
P.1040原來是準備提供給皇家空軍使用的,但政府方面的反應卻頗為冷淡。戰爭顯然很快就會結束,而無論皇家空軍還是皇家海軍,都有其它型號的噴氣式戰鬥機正在服役或者研製。儘管如此,在戰火業已平息數月後的1945年10月,霍克還是決定生產一架P.1040的原型機。到了這個時候,皇家空軍的興趣已是蕩然無寸。空軍的計劃人員相信,在可見的將來,他們那時速950公里(600英里)的“流星”(Meteor)將是天空中耀眼的明星。而此時的霍克公司卻面臨着大批螺旋槳戰鬥機訂單被取消的困難境地,它只得匆忙地將P.1040設計方案改成艦載戰鬥機,並於1946年1月將方案提交給皇家海軍。
所幸的是這個方案打動了皇家海軍,促使後者訂購了三架原型機和一個靜力試驗機體。霍克把已經在生產的那架原型機交付給了海軍,隨後又很快完成了另外幾架。霍克公司在按艦載截擊機的要求繼續完善P.1040設計的同時,仍然在考慮如何重新吸引皇家空軍的興趣,這一努力最終造就了大獲成功的霍克“獵人”(Hunter)。

海鷹實驗研究

P.1040的首架原型機於1947年9月2日進行了首次試飛,它安裝的是一台“尼恩”1型發動機,推力20.02千牛。一個月後,項目被公佈於眾,但不知出於什麼原因,它被偽裝成一個純粹由公司自行出資研製的項目。真相大白要等到一年之後的1948年9月3日,也就是第二架原型機試飛。第二架原型機安裝有可摺疊機翼、着艦鈎和全部武器裝備。使用這架原型機進行的航母試驗表明,翼展和着艦鈎都需要加長。第三架原型機於1949年10月17日飛上藍天。這是一架完全具備了生產型功能的原型機,安裝有加長的着艦鈎、“火箭輔助起飛裝置”的預留安裝點,以及副油箱掛點。動力裝置是生產型標準的羅-羅“尼恩”2/RN.4“尼恩”101,推力22.27千牛(2,270千克力)。

海鷹成績介紹

服役試驗取得了成功。1949年11月22日,皇家海軍訂購了151架這種新型戰鬥機,——它們已經有了一個正式的名字:海鷹。

海鷹參數

“海鷹”各改型概況
P.10404:原型機,其中一架作為靜力試驗機體
.Mk.1:最初的戰鬥型,裝一台“尼恩”101發動機
.Mk.2:經過細小改進的Mk.1
Mk.3:加強機翼,增加外部武器掛架
.Mk.4:經過細小改進的.Mk.3.
Mk.5:換裝“尼恩”103發動機的.3
.Mk.6:安裝“尼恩”103發動機的.4
Mk.50:出口荷蘭的型號
Mk.100:西德的.Mk.6
Mk.101:帶雷達吊艙的西德Mk.6
各型共生產547架

海鷹性能指標

(.Mk.6)
尺寸數據:翼展 11.89米,機長 12.09米,機高 2.64米,機翼面積 25.83平方米。 [1] 
重量數據:空重 4208千克,最大起飛重量 7327千克。
性能數據:最大平飛速度 901千米/時,升限 13500米,航程 770千米。
武器裝備:四門 30毫米機炮
動力裝置:兩台羅-羅“尼恩”103噴氣發動機,推力 2*24.13千牛

海鷹服役經歷

首批 35 架“海鷹”F. Mk.1 被部分用於進行進一步的服役試驗,其中有一架最終以悲劇收場:摺疊機翼的鎖定裝置在起飛時突然脱開。最早進入皇家海軍航空兵作戰中隊服役的一批飛機是在 1953 年 3 月交付的。1951 年,温斯頓.丘吉爾再次出任首相後,提出了“超級優先”戰略,要求加快包括“海鷹”在內的幾種飛機的生產速度。於是“海鷹”的生產線被轉移到了霍克-西德利集團旗下的另一家公司:阿姆斯特朗-威特伍斯飛機公司(Armstrong Whitworth Aircraft,AWA)。該公司生產了另外 60 架“海鷹”F. Mk.1。
由於飛行員們發現副翼有發生顫振的傾向,因此“海鷹”F. Mk.2 採用了有動力驅動的副翼,以及其它一些小的改進。該型共生產了 40 架。
下一種改型,戰鬥轟炸型“海鷹”FB. Mk.3 於 1954 年 3 月首飛。它採用了經過加強的機翼,可以安裝多種掛架。曾經試驗過的掛載方案包括:兩枚 225 千克炸彈和兩個副油箱;20 枚“60 磅”火箭彈(彈徑 7.62 釐米,彈頭重 27 千克[60 磅]);以及其它的炸彈、火箭彈或水雷組合。FB. Mk.3 型共生產了 116 架。但由於當時皇家海軍正忙於朝鮮戰爭,大多數飛機並沒能充分利用這些掛架。儘管處境尷尬,但經過改進的對地攻擊型“海鷹”FGA. Mk.4 還是於 1954 年 8 月試飛,並總共生產了 97 架。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