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海鰻

(中藥)

鎖定
海鰻,中藥名。為海鰻科動物海鰻 Muraenesox cinereus (Forskal) 的全體。分佈於中國沿海等地。具有補虛損,潤肺,祛風通絡,解毒之功效。常用於病後、產後體虛,遺精,貧血,神經衰弱,氣管炎,面神經麻痹,骨節疼痛,急性結膜炎,瘡癤,痔瘻。
別    名

猧狗魚
海鰻鱺
慈鰻鱺
狗魚 展開
別名

猧狗魚
海鰻鱺
慈鰻鱺
狗魚
狗頭鰻
勾魚
即勾
狼牙鱔
尖嘴鰻
烏皮鰻
九鱔
門鱔
海鱔
麻魚
港鰻
狼牙
黃鰻
赤鰻
鰻魚
門魭 收起
中藥名稱
海鰻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魚綱
鰻鱺目
海鰻科
海鰻屬
海鰻
分佈區域
我國沿海
採收時間
春、秋季
用    量
適量
毒    性
有毒(《日華子》)

海鰻入藥部位

全體。

海鰻性味

味甘,性温。

海鰻歸經

歸肺、肝、腎經。

海鰻功效

補虛損,潤肺,祛風通絡,解毒

海鰻主治

用於病後、產後體虛,遺精,貧血,神經衰弱,氣管炎,面神經麻痹,骨節疼痛,急性結膜炎,瘡癤,痔瘻

海鰻相關配伍

1、治面神經麻痹:活海鰻切斷取血,或用帶血的肉塗於腮上,右歪塗左,左歪塗右,日塗1次,以正為止。(《青島中草藥手冊》)
2、治關節腫痛:海鰻去內臟洗淨,於鍋內煎黃,再加糖和酒燉透食。(《中國藥用海洋生物》)
3、治外傷出血:鰻魚血(乾粉)外敷,或將鮮血滴在吸水紙上,陰乾,貼傷口。(《海洋藥物民間應用》)
4、治夜盲:鰻魚肉及肝各250g,荸薺10個。煮食。(《海洋藥物民間應用》)

海鰻用法用量

內服:燉食,適量。外用:適量,鮮血塗,或將鮮血滴於吸水紙上,陰乾,貼敷。

海鰻採集加工

春、秋季捕撈。捕後除去內臟,洗淨,鮮用或曬乾。

海鰻形態特徵

體長圓筒形,後部側扁。一般體長50cm以上,大者長100cm以上,重達10-20kg以上。頭尖長。吻突出,尖端下突如小鈎狀。眼大,近圓形,眼間隔微隆起。鼻孔每側2個,前鼻孔短管狀;後鼻孔圓形,口大,上頜突出,略長於下頜,兩頜牙強大而鋭利,均為3行,前端均有大型犬牙,上頜有8-16個;下頜為6-7個,下頜外行牙不向外傾斜。犁骨中間一行有10-15個大扁牙,牙基部前後各有1小尖牙。鰓孔寬大。肛部位於體中部偏前。體光滑無鱗。側線孔明顯。背鰭起點在胸鰭基部稍前上方。有胸鰭,無腹鰭。背、臀在後方和尾鰭連接。體背側銀灰色。大型個體暗褐色。腹側乳白色。背、臀、尾鰭邊緣均黑色,胸鰭灰色。

海鰻生長環境

常棲息於底質為沙泥或岩礁的海區,一般水深50-80m。食性貪,常以蝦、蟹、魚類及頭足類為食。產卵期在4-7月;南海於6-7月,懷卵量100萬-200萬粒,卵球形,徑1.6-1.7mm。仔、稚魚發育過程中能變態。有季節性迴游,如福建、浙江沿海的海鰻於春夏北上生殖;秋冬南下越冬。分佈於我國沿海。

海鰻相關論述

1、(《綱目》):“按李九華雲,狗魚暖而不補,即此。”
2、(《隨息居飲食譜》):“鰻鱺產海中者形大性同,多醃為臘,瘡痔家宜食之,餘病並忌。”
[1]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