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海魴

鎖定
海魴,Zeus faber (Linnaeus, 1758),海魴科海魴屬的一種魚類。為大西洋及地中海產的食用魚,最大體長達90釐米(3英尺)左右。該海產魚類體淡灰色,體側有一顯明的具黃色環的黑斑。腹鰭長,背鰭鰭棘具絲狀延長部分。沿腹部及背、臀鰭基部各具成行的棘狀板。有一個類似種日本海魴(Z. japonicus),產於太平洋
體扁平,口大,斜向上,下顎突出。體側中央有一黑斑。頭似馬面。肉白色。大者長達50釐米以上。人們自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大肆捕撈,它是新西蘭商業拖網捕撈的主要目標。
以南、東海、大西洋澳大利亞新西蘭均有分佈。生息在100~800米水深的大陸架斜坡及海溝周圍泥沙質地帶。冬至春季產卵。
別    名
月亮
中文學名
海魴
拉丁學名
Zeus faber (Linnaeus, 1758)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硬骨魚綱
亞    綱
輻鰭亞綱
海魴目
亞    目
海魴亞目
海魴科
海魴屬
海魴

海魴形態特徵

海魴 海魴
海魴(Zeus Faber) 海魴(Zeus Faber)
體卵圓形,側扁而高,體長為體高1.5-2.1倍,頭中大,體高大於頭長,體長為頭長的2.2-2.8倍,眼中大,頭長為眼徑的2.8-6.7倍。口大,斜裂,兩頜有細齒,犁骨有齒,鱗退化,不呈覆瓦狀排列,背鰭鰭基兩側有5-12大棘板臀鰭基底兩側有5-13大棘板腥鰭與肛門間有2行,7-10個棘狀骨板。背鰭IV-X-22-24,臀鰭IV-20-23。胸鰭13-14,下側位,腹鰭較長大,胸位,I-6-7。尾鰭後緣圓形,鰓蓋條7。鰓耙退化(4-5)+(7-18)。有一藍黑色圓斑位於側線下方,胸鰭後端、背、臀鰭鰭基兩側各有5-8棘板,每一棘板有1-2棘突。 [1] 

海魴生活習性

棲息從沿岸到水深約200米(650英尺)深處,海(洋)生。 [1] 

海魴分佈地區

分佈於地中海南非、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中國及東大西洋。我國產於南海、東海。 [1-2] 

海魴物種分類

海魴
海魴(5張)
海魴目(Zeiformes)海魴科(Zeidae)幾種海產魚類的統稱。廣佈於全世界中度深的水域。口大,體高,但兩側薄。海魴(Zeus faber)為大西洋及地中海產的食用魚,最大體長達90釐米(3英尺)左右。該海產魚類體淡灰色,體側有一顯明的具黃色環的黑斑。腹鰭長,背鰭鰭棘具絲狀延長部分。沿腹部及背、臀鰭基部各具成行的棘狀板。有一個類似種日本海魴(Z. japonicus),產於太平洋
體扁平,口大,斜向上,下顎突出。體側中央有一黑斑。頭似馬面。肉白色。大者長達50釐米以上。人們自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大肆捕撈,它是新西蘭商業拖網捕撈的主要目標。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