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日本海魴

鎖定
日本海魴,Zeus japonicus (Valenciennes, 1835),海魴科海魴屬的一種魚類。主要分佈於太平洋西部。我國產於南海、東海與黃海。 近底層魚類。體型較大,體長一般300毫米左右,大者可達500毫米。
中文名
日本海魴
拉丁學名
Zeus japonicus (Valenciennes, 1835)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硬骨魚綱
亞    綱
輻鰭亞綱
海魴目
亞    目
的鯛亞目 Zeioidei
海魴科
海魴屬
日本海魴

日本海魴形態特徵

日本海魴 日本海魴
背鰭Ⅹ-22~24;臀鰭Ⅳ-2l~22;胸鰭13~14;腹鰭I-7;尾鰭1+13+1。側線鱗92~120。 體形較大,長橢圓形,很側扁。體長為體高1.4~2.1倍。頭長而高大,很側扁,額部至吻端斜直,由吻端至峽部及下鰓蓋骨形成一三角形。體長為頭長2.1~2.3倍。吻較突出。下頜突出於上頜。頭長為吻長1.9~2倍。眼大,側位,很高。頭長為眼徑3.6~4.2倍。眼間隔窄而隆起。頭長為眼間隔4~6.2倍。鼻孔大,位於眼前方。 口大而斜。上頜寬大,後方達眼中部。兩頜牙呈絨毛狀牙帶,犁骨有牙,齶骨無牙。兩頜具厚唇。鰓孔寬大。鰓3(1/2)個。鰓蓋膜不與峽部相連。鰓耙短粗。具假鰓。 體被細小圓鱗,微凹,似陷於皮下,排列不規則,頭僅頰部具鱗。側線明顯,為一管狀線,沿體背側直達尾基,具一彎曲。沿背鰭條及臀鰭條的基部各具一行棘狀骨板。體下側胸腹部亦各具一行骨板。 背鰭一個,鰭棘部與鰭條部有一深凹刻,棘較細長,棘間鰭膜延長成線狀,以第三鰭棘上的條最長。背鰭起點在鰓蓋後上方。臀鰭起點約在背鰭第六棘下方。胸鰭位低。腹鰭起點約與胸鰭相對。尾鰭圓形。 體暗灰色,體側中部側線下方有一大於眼徑的黑色橢圓斑,外繞一白環,背、臀鰭棘部鰭膜與尾鰭鰭膜淡黑色,腹鰭鰭條部黑色。體橢圓形,甚側扁而高。背鰭棘較細長,棘間鰭膜延長成線狀。沿背鰭及臀條的基部各具1行棘狀骨板,體下側沿胸腹部亦具1行棘狀骨板。體側中部側線上方有1個大於眼徑具白色環的暗色圓斑。 [1] 

日本海魴地理分佈

日本海魴 日本海魴
遍及全球的分佈。 東大西洋:挪威到南非,也地中海黑海。 西太平洋:日本韓國,澳洲與紐西蘭。 也已知來自印度洋。印度洋非洲南部,北至中國日本,南至澳大利亞。及中國沿海均產。 [1] 

日本海魴生活習性

近海中下層魚類。發現於了接近海牀的區域。通常獨居性的。 主要吃羣遊性硬骨魚類,偶然地吃頭足類動與甲殼動物.繁殖在冬末發生在東北方的大西洋而在初春,比較早的在地中海中。卵大洋性,4 年達到成熟。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