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海雲法師

鎖定
海雲禪師,山西嵐谷寧遠(今山西嵐縣)人,俗姓宋,法名印簡,海云為其道號,生於金朝章宗泰和二年(1202年),圓寂於蒙古憲宗七年(1257年)。 [1]  海雲印簡是金元時期著名的禪僧,生前與佛教界及上層統治集團均有密切聯繫,曾先後受到金朝和蒙元統治者的尊崇,弟子甚多,影響廣泛。其一生的活動不僅對當時的佛教,對蒙元政權的漢地統治政策都產生過重要的影響。 [2] 
中文名
海雲法師
別    名
海雲印簡
國    籍
中國
籍    貫
山西嵐縣人
出生日期
1202年
逝世日期
1257年
職    業
得道高僧
主要成就
曾先後受到金朝和蒙元統治者的尊崇
所處時代
元代
關於海雲禪師生平的記載很多,《大蒙古燕京大慶壽寺西堂海雲禪師碑》(以下簡稱《海雲禪師碑》)、無念常《佛祖歷代通載》、程矩夫《雪樓集》及《佛日圓明海雲祐聖國師舍利寶塔記》《西京大華嚴寺佛日圓照明公和尚碑》等都有記載。結合碑記和史料可知:海雲禪師,山西嵐谷寧遠(今山西嵐縣)人,俗姓宋,法名印簡,海云為其道號,生於金朝章宗泰和二年(1202年),圓寂於蒙古憲宗七年(1257年)。 [1] 
父母以行善聞名鄉里,母王氏世代奉佛。海雲自幼聰慧而異於常人,七歲入學讀《孝經》,因其觀點太過於驚世駭俗,帶他拜見“傳戒顏公”並剃髮。8歲時出家,禮中觀沼公為師。十一歲時(金崇慶元年),受金衞紹王恩賜,納具足戒。此後一直隨中觀沼公在嵐州廣惠寺學法。14歲時,金宣宗聞其德行,特派使臣賜以“通玄廣惠大師”之號,後隨長松一公禪師學法,佛學修為日漸精深,深受器重。 [1] 
金貞佑五年(1217年)蒙古太師國王木華黎攻陷寧遠城,海雲與中觀沼公被執。成吉思汗聞訊,遣使令木華黎,使“存濟無令欺辱”“與免差役”,並問候“小長老好”,於是天下皆稱海雲以“小長老”。後延居海雲師徒於興安之香泉寺,署中觀為“悲雲正覺大禪師”,海云為“寂照英悟大師”。 [1] 
成吉思汗十六年(1221年),中觀沼公圓寂。處理完中觀後事,19歲的海雲決定北上燕京,在路過鬆鋪這個地方時,夜宿巖下,“因畫火大悟”,體悟到解脱之道未離日用自然,古今禪師所示皆非夢話。後至燕京慶壽寺參中和老人章公為師,擔任寺院的書記。此後“透盡臨濟正宗”,得臨濟宗佛法之真髓,繼承中和之衣缽。20歲時,開堂講法,主持興州安山(河北灤平)之仁智寺。此後“歷燕之慶壽、竹林,易之興國,興安之永慶,昌平之開元,真定之臨濟,雲中之龍宮、華嚴諸大剎”。 [1] 
蒙哥汗七年(1257年),海雲“趣畫天風海濤飛雲之狀於(山西大同)華嚴西壁,詰朝而逝,年五十六。還葬慶壽之西南隅,賜諡佛日圓明大宗師,諸大弟子分舍利葬秦趙者為塔七……”,其中大同就有兩座。丁巳年(1257年)四月初四海雲禪師圓寂後,其骨灰分葬八處。1260年忽必烈稱帝后敕令,在燕京(今北京)慶壽寺西南隅建塔供奉其身骨並賜諡:“佛日圓明海雲大宗師”,燕慶壽寺之舍利塔即為八塔之一。1955年拆除雙塔寺時,也打開了塵封數百年的海雲禪師靈塔。 [1] 
縱觀海雲一生,其深受金元統治者的尊崇,元代尤甚。《雪樓集》載:“凡主大會七度,弟子千餘,名王才侯受戒律者百數……皇太后尤深敬禮,累號燕趙國大禪師、佑聖安國大禪師、光天鎮國大士”。窩闊台汗三年(1231年),太宗聞師之名,特遣使賜以“稱心自在行”。貴由汗二年(1247年),元定宗“頒詔,命師統僧,賜白金萬兩”(《佛祖歷代通載》),此為蒙元帝國命僧官主持全國佛教事務之始。辛亥年(1251年),“蒙哥皇帝即位,頒降詔恩,顯遇優渥,命師復領天下僧眾……給以銀章”等等。至元四年(1267年),在修建大都時,海雲禪師和可庵禪師的靈塔正擋在新建的南城牆的要衝之上,為了避免拆塔,世祖皇帝忽必烈下旨:“遠三十步許,環而築之。”也足以見元代統治者對海雲的尊崇之心。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