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海王

(網絡流行語)

鎖定
海王,是一個網絡流行語;該詞所指有二,一指電影《海王》或其主人公超級英雄亞瑟·庫瑞海神波塞冬,情感色彩為中性;二指有着眾多的曖昧對象、花心的人,簡直就像生活在大海里,所有的海洋生物都和他有着莫大的聯繫,具有諷刺、調侃甚至憎惡的感情色彩。 [2-3] 
“海王”流行初期指代的常常是男性,隨着接受範圍的不斷擴大,使用頻率的不斷提高,出現了指代女性、甚至是非人的情況。 [2] 
據2022年4月26日百度指數顯示,海王的整體日均搜索指數值為3934、移動日均搜索指數值為2995、最高峯值為494969;資訊日均指數為134997、最高峯值為3774910。 [1] 
中文名
海王
含    義
指代曖昧關係眾多、花心的人或物
流行時間
2018年
性    質
網絡流行詞
拼    音
hǎi wáng
詞    性
中性詞、貶義詞

海王詞語來源

“海王”在《漢語大詞典》中存在3個義項。
(1)海上的霸王;海上的首領。
清·魏源《寰海》詩之九:“鼓角豈真天上降?琛珠合向海王傾。”
魯迅《墳·摩羅詩力説》:“裴倫之祖約翰,嘗念先人為海王,因投海軍為之帥。”
(2)指海上主權。
清·黃遵憲《出軍歌》:“國軌海王權盡失,無地畫禹跡。”
(3)憑藉海的有利條件而成王業。
《管子·海王》:“海王之國,謹正鹽策。”尹知章注:“言以負海之利而成王業。” [2] 
2018年,改編自DC漫畫的電影《海王》熱映後,“海王”便風靡網絡。 [3] 

海王流行背景

2018年12月21日,隨着電影《海王》的上映,“海王”一詞開始頻繁出現在網絡和日常交際中。
2019年3月,口水歌“本以為遊進了哥哥的魚塘,沒想到哥哥是個海王”走紅網絡。
2020年,泰劇名《TheSecret》,譯為《密愛遊戲》是較直接的,而中國觀眾對劇名《海王的遊戲》認可度更高。 [3] 
2020年7月,電視劇《三十而已》備受大家的關注和討論,尤其是劇中角色“梁正賢”在已有女友的情況下,多次出軌,同其他女性保持曖昧關係,因而被網友戲稱為“海王”。此時其語義已經偏離原義,與“渣男”義近,指代對待感情不忠誠、花心、以玩弄對方感情目的的一類人。 [2] 

海王詞語應用

海王語言應用

類型
能指
所指
函指
一般詞語
海王
神話人物、大海統治者
與人們好惡選擇無關,大眾共識,無使用羣體限定
稱謂語
海王
有眾多曖昧對象的、濫情且不負責任的花心男性
調侃、不滿、憎惡,屬於特定語言社團 [2] 
從社會語言學的角度看,“海王”多用於口語,使用人羣以年輕人居多,90後與00後是主體。使用的對象不限性別,不限年齡,不限真實虛擬,情感色彩多為貶義。自指時有調侃意味,是一種以不負責任為內核的偽真誠,是一種以醜為美的炫耀,暗指自己有魅力,受異性青睞。 [3] 

海王語義結構

“海王”為定中結構短語,“主”“王”是中心。語義引申的幾大修辭動因主要是:比喻、借代、委婉等 , 在種種修辭引申中間,比喻引申無疑是最為普遍有效的。從起始義到網絡流行義,“海王”語義的泛化正是藉助其比喻引申中的借喻引申完成的,“海王”是“玩弄感情的主體”。 [3] 

海王引用示例

即使土肥圓窮矮矬,也都有一顆想當海王的心,追這個求那個。 (引自微博)
海王瑪薩拉蒂Ghibli給你非一般感覺。 (騰訊網2020年08月25日) [2] 
最近正在江蘇衞視熱播的《海洋之城》裏,張翰則是一改霸總風,從“塘主”直接升級為了“海王”。(《搜狐網》2021年3月29日)
海王項思醒(劈腿大瓜)獵奇程度令王思聰,羅志祥都:稱讚!(《騰訊網》2021年4月19日)
海王從來就不分男女,只要你有很多備胎,就可以被稱為塘主。而當魚塘大到一定程度就會成為海王。(《鳳凰網》2020 年 8 月 31 日)
[黑遍食物語]姐就是海王,自信放光芒![該來的總會來之哥有老婆](《愛奇藝》2021年5月1日) [3] 

海王衍生詞語

女海王、海後 [3] 

海王社會影響

“海王”之所以能引起網民的共鳴、媒體的關注以及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正是因為他們適應了網民形象表達的需要、求異標新的心理需要與輕鬆娛樂的交際需要,有很大的誇張戲謔成分;在討論花心濫情的男生的語境中,構詞語素“海”具有“海納百川”、容納生物數量十分龐大的特性,“海王”作為統治這些眾多海洋生物的人,與一名男性與多名女性保持男女朋友關係的渣男行跡具有相似性,易引發人們的聯繫想象,從而藉助語義象似性構建新義,使其涵指具有了流行性。 [2]  [3] 
參考資料
  • 1.    海王  .百度指數[引用日期2022-04-26]
  • 2.    王香玉. 符號學視野下的網絡流行語“海王”[J]. 品位·經典, 2021, (9):60-63
  • 3.    常曉莉. 網絡流行語“塘主”“海王”探微[J]. 漢字文化, 2022, (3):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