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海獅

(食肉目海獅科動物)

鎖定
海獅屬於食肉目海獅科哺乳動物的統稱;共有5屬14種。 [18-19]  圓圓的腦袋,鰭狀四肢猶如翅膀一樣靈活,後肢還可以轉向後方。大部分海獅的身體上都長有濃密的短毛,下面還有一層薄層的絨毛,但是各種海獅的毛色深淺並不一致,主要為黃褐色和褐色。具有明顯的尾巴,但都較短。有的種類頸部有長毛,類似獅子的鬃毛,所以得名海獅。 [11] 
海獅分佈於全世界,多數生活在寒帶海洋中。 [11]  北海獅,分佈於北太平洋;南海獅,也稱黑海獅,分佈於美國西北部沿海;南美海獅,分佈於南美洲沿海;灰海獅,分佈於澳大利亞西南部沿海。 [12]  羣居動物,常常上千頭一起活動。它們白天在海里捕食,到了晚上則跑到岸上睡大覺。一般沒有固定的棲息場所,經常四處遊弋,尤其是雄海獅每個月大部分時間都在遠遊覓食。食量大,因此大部分時間它都待在海里捕食,以補充所需的能量。最喜歡吃魚類、烏賊、海蜇等,偶爾也會捕食磷蝦和企鵝。 [13]  在繁殖期,一隻雄海獅和十多隻雌海獅組成一個羣體,在海島岸邊或浮冰上進行交配、育幼和換毛。雌海獅每胎只能產下一隻幼崽。 [14] 
海獅有“海中獅王”之稱。 [15]  極擅長潛水,能潛到300多米的深度。同時,海獅也是一種十分聰明的海獸,經人訓練後,它們可以表演很多高難度的動作,憑藉一身的本領,成了世界各地海洋館中的寵兒。 [16] 
中文名
海獅
拉丁學名
Otarriinae
外文名
Sea Lion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哺乳綱
食肉目 [17] 
海獅科
5屬
7種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綱
真獸亞綱
亞    科
海獅亞科

海獅形態特徵

海獅 海獅
海獅體型較小,體長一般不超過2米。北海獅為海獅科最大的一種。雄性體長310-350釐米,體重1000千克以上。雄性成體頸部周圍及肩部生有長而粗的鬃毛,體毛為黃褐色,背部毛色較淺,胸及腹部色深。雌性體色比雄獸淡,沒有鬃毛。面部短寬,吻部鈍,眼和外耳殼較小。前肢較後肢長且寬,前肢第一趾最長,爪退化。後肢的外側趾較中間三趾長而寬,中間三趾具爪。
南美海獅深灰色,雌性和多數未成熟個體體色多樣,頸和背部多為灰色,但有些毛尖部白色,使其呈銀灰色,腹部淡黃。具外耳殼。頭骨顱基長25.5釐米,額部平,吻中長,鼻長3.8釐米,齶部寬,齒列平行,齒冠三尖或單尖。雄性體長1.2米,體重120-200千克,雌性體長1.4米,體重40-50千克。
體型紡錘狀;牙齒與陸棲食肉獸相似,但犬齒、裂齒等分化不明顯;肢呈鰭狀,大部隱於皮下,後肢遙在體的後端與發達的尾部連在一起為主要游泳器官;趾間具蹼,前肢第一趾最長,後肢第一、五兩趾較中央的三趾長陸地行動較靈活。雌雄兩性體型大小差別顯著,雄性一般大於雌性一倍左右。 [1] 

海獅棲息環境

海獅無固定生活空間,多生存在食物充足的地方。它們主要聚集在餌料豐富的地區,食物主要為底棲魚類頭足類。海獅的一些物種生活在北極圈內,而其他則生活在温暖的海域,包括美國加利福尼亞州。 [2] 

海獅生活習性

海獅是非常社會化的動物,它們有各種各樣的通信方式。通常集羣活動,有時在陸岸可組成上千頭的大羣,但在海上常發現有1頭或十數頭的小羣體。白天在海中捕食,游泳和潛水主要依靠較長的前肢,偶而也會爬到岸上曬曬太陽,夜裏則在岸上睡覺。除了繁殖期外一般沒有固定的棲息場所,雄獸每個月要花上2-3周的時間去遠處巡遊覓食,而雌獸和幼仔在陸地上逗留的時間相對較多。 [2] 
海獅被認為是很膽小和温順的動物,但也出現一些對人類有攻擊性的報道。在繁殖期間有較強的領地意識,雄性則更加活躍,尤其當涉及到與雌性的交配權時。 [2] 
海獅以魚類、烏賊、海蟄為食,也愛吃磷蝦,有時在飢餓的時候甚至會吃企鵝。多為整吞,不加咀嚼。海獅的食量很大,所以它們大部分時間呆在海里捕食食物,填飽自己的大胃口,以得到滿足游泳運動的能量。為了幫助消化,還要吞食一些小石子。 [2] 
科學家利用它們喜歡磷蝦的特性,讓海獅做起了“特約科學員”。科學家在其身上安裝電子記錄儀,檢測海獅的游泳速度和活動範圍,以此推斷磷蝦羣的遠近、大小和動態變化。

海獅亞科種類

北海獅(學名:Eumetopias jubatus):
又稱北太平洋海獅、斯氏海獅、海驢等,是體形最大的一種海獅,因為在頸部生有鬃狀的長毛,叫聲也很象獅吼,所以得名。
分佈於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日本、俄羅斯聯邦(堪察加半島、千島羣島)、美國(阿拉斯加、阿留申島、加利福尼亞州、俄勒岡州、華盛頓)。漂泊:中國、朝鮮民主人民共和國、韓國。 [3] 
新西蘭海獅(學名:Phocarctos hookeri):
又稱胡克的海獅。
分佈於新西蘭亞南極羣島上,在南緯48℃-53℃之間的奧克蘭德羣島、恩德伯馬、斯納里斯羣島上繁殖,最南達坎貝爾島,偶見於馬闊裏島。不進行大範圍洄游。估計現有10000-50000頭。 [4] 
澳大利亞海獅(學名:Neophoca cinerea):
亦稱澳洲海獅、灰海獅、新海豹
分佈於澳大利亞沿岸,南緯26℃-28℃之間,從豪特曼島到坎加魯島。不洄游。約2000-5000頭。 [5] 
南美海獅(學名:Otaria bryonia):
亦稱南海獅
南美海獅在19世紀和20世紀被大量撲殺。如今撲殺已經減少,這個物種沒有滅絕危險,並且在其棲息地被保護起來。總計數量大約為265000頭,在阿根廷和智利數量有所增加,但是在福克蘭羣島和烏拉圭數量在減少。
分佈於巴西、智利、馬爾維納斯羣島、秘魯、烏拉圭。
漂泊:厄瓜多爾。 [6] 
加州海獅(學名:Zalophus californianus
全身被粗毛,雄獸頸毛鬃狀,分為3亞種,加州海獅羣是最大型的哺乳動物羣之一。
分佈於北美西部海岸,包括美國、加拿大,從阿拉斯加東南部到墨西哥中部。 [7] 
加拉帕戈斯海獅(學名:Zalophus wollebaeki):
體被粗毛和密厚絨毛,僅唇尖、耳尖和鰭肢的掌部表面裸露,分佈於加拉帕戈斯羣島上。 [8] 
日本海獅(學名:Zalophus japonicus):
是已滅絕的海獅,棲息在日本海,尤其是在日本列島及朝鮮半島的近岸地區。它們一般會在開放及平坦的沙灘上,甚至有時亦會在石上繁殖。在日本及荷蘭有幾個日本海獅的標本。而在大英博物館則存有日本海獅的毛皮及4個頭顱骨。 [9] 

海獅分佈範圍

海獅分佈於北太平洋美國西北部沿海、南美洲沿海以及澳大利亞西南部沿海。 [10]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日本、俄羅斯聯邦(堪察加半島、千島羣島)、美國(阿拉斯加、阿留申是、加利福尼亞州、俄勒岡州、華盛頓)、澳大利亞、墨西哥、孟加拉國、不丹、柬埔寨、中國、印度、印尼、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馬來西亞、蒙古、緬甸、尼泊爾、俄羅斯聯邦、塔吉克斯坦、泰國、越南、巴西島、智利、 馬爾維納斯羣島、秘魯、烏拉圭、新西蘭。
漂泊:澳大利亞(麥格理)、厄瓜多爾、朝鮮民主人民共和國、韓國。 [3-6] 

海獅繁殖方式

海獅是海洋哺乳動物。繁殖時期在海島岸邊或浮冰上進行交配、育幼和換毛。每年5-8月間一隻雄獸和10-15只雌獸組成多雌羣體。雌獸每胎僅產1仔,剛出生的的幼仔純黑色,幾個月之後才退色。幼仔出生時體長約100釐米,體重約20千克,3-5歲時達到性成熟,不論雌雄,前五年迅速成長。壽命可達20年以上。 [2] 

海獅保護現狀

海獅保護級別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

海獅種羣現狀

海獅在自然界只有兩大敵人,是虎鯨和鯊魚。它們會對依賴於所在生活區的海獅形成威脅。當海獅進入到更深的水域尋找食物時,更有可能會遇到這樣的天敵。海獅的7個亞種中,已有一種(日本海獅)滅絕。海獅物種的未來不確定,主要是人類對其捕殺和自然環境的持續惡化引自然棲息地。

海獅馴化技能

海獅表演 海獅表演
海獅對人類幫助最大的莫過於替人潛至海底打撈沉入海中的東西。自古以來,物品沉入海洋就意味着有去無還,可是在科學發達的今天,一些寶貴的試驗材料必須找回來,比如從太空返回地球而又濺落於海洋裏的人造衞星,以及向海域所做的發射試驗的濺落物等。當水深超過一定限度,潛水員也無能為力。可是海獅卻有着高超的潛水本領,人們求助它來完成一些潛水任務,可代替潛水員打撈海底遺物,進行水下軍事偵察和海底救生等。例如,美國特種部隊中一頭訓練有素的海獅,在1分鐘內將沉入海底的火箭取上來,人們付給它的“報酬”卻只是一點烏賊 [2] 
分佈於墨西哥以南到美國加州以南的海域的加州海獅經馴服後,可被用作軍事用途。也經常被動物園水族館馴化進行表演,成為人們喜愛的表演明星。
參考資料
  • 1.    海獅科  .藍色動物學網[引用日期2015-01-17]
  • 2.    SEA LION FACTS AND INFORMATION  .sealion-world[引用日期2015-01-17]
  • 3.    Eumetopias jubatus  .The IUCN Red List[引用日期2015-01-17]
  • 4.    Phocarctos hookeri  .The IUCN Red List[引用日期2015-01-17]
  • 5.    Neophoca cinerea  .The IUCN Red List[引用日期2015-01-17]
  • 6.    Otaria bryonia  .The IUCN Red List[引用日期2015-01-17]
  • 7.    Zalophus californianus  .The IUCN Red List[引用日期2015-01-17]
  • 8.    Zalophus wollebaeki  .The IUCN Red List[引用日期2015-01-17]
  • 9.    Zalophus japonicus  .The IUCN Red List[引用日期2015-01-17]
  • 10.    sea lion  .The IUCN Red List . 2014-03 [引用日期2015-01-17]
  • 11.    廖春敏編著,動物知識百科,西苑出版社,2010.06,第191頁
  • 12.    郭漫編,動物王國奇妙事,航空工業出版社,2012.07,第107頁
  • 13.    本書編委會,奇妙的動物王國 大海里的居民,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6.10,第96頁
  • 14.    本書編委會,奇妙的動物王國 大海里的居民,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6.10,第97頁
  • 15.    《“海洋夢”系列叢書》編委會編,“海洋夢”系列叢書 遊弋精靈 海洋動物,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15.09,第47頁
  • 16.    丁德文,中國少年兒童海洋百科全書 第1輯 海洋生物王國,中譯出版社,2017.11,第142頁
  • 17.    魏輔文,楊奇森,吳毅,蔣學龍,劉少英,李保國,楊光,李明,周江,李松,胡義波,葛德燕,李晟,余文華,陳炳耀,張澤鈞,周材權,吳詩寶,張立,陳中正,陳順德,鄧懷慶,江廷磊,張禮標,石紅豔,盧學理,李權,劉鑄,崔雅倩,李玉春.中國獸類名錄(2021版)[J].獸類學報,2021,41(05):487-501. DOI:10.16829/j.slxb.150595.
  • 18.    趙正階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瀕危物種進出口管理辦公室編,中國東北地區珍稀瀕危動物志,中國林業出版社,1999.08,第649頁
  • 19.    王丕烈,韓家波.遼東灣發現的北海獅及海獅科動物在中國沿岸的分佈[J].水產科學,1995(02):20-22.DOI:10.16378/j.cnki.1003-1111.1995.02.006.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