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海淀網友

鎖定
“海淀網友”是除了已經被公眾熟知的“朝陽羣眾”和“西城大媽”外,存在海淀區的“神秘組織”。他們隱藏在電腦手機屏幕之後,隨時隨地向警方提供各類線索,辦案民警卻很少見過他們的廬山真面目。警方根據這一羣體的特點,給他們起了一個外號“海淀網友”。
2015年8月份以來,海淀警方對3000餘名“海淀網友”發放了150萬元獎金,不過超過九成的“海淀網友”都主動放棄了獎勵。 [1] 
中文名
海淀網友
起源時間
2015年
起源地點
北京海淀區
所在國家
中國

海淀網友組織背景

海淀區高校雲集,就在前幾年的數據統計中,近60所高校中的在校大學生人數佔全市的一半以上,是全國最大的高校羣體,再加上中關村科技園區和海淀新區科技創新中心兩大創新園區中接觸網絡的白領,海淀網友的‘基數程度’可以説是北京最高的。海淀網友的活躍度也非常高。
除了基層派出所利用社交軟件集合了一大批網絡志願者、信息員,海淀公安分局設立官方微博“海小博”和微信服務號“海小薇”以來,也收到了大量來自網友舉報的各類違法犯罪線索。
作為最早在北京各分縣局中率先開通警務微博的海淀公安分局,如今微博粉絲的數量已然達到了20萬以上。2014年,分局又開通了“海淀公安微信”服務號。這被海淀分局稱之為“雙微警務”工程,眾多海淀網友便是“海小博”和“海小薇”的忠實粉絲。幾乎每天都有熱心的網友通過私信舉報各類違法犯罪線索,涉嫌嫖娼賣淫的娛樂場所、使用假幣的門店、傳播不良信息的網站等多個類別。這些線索中,有的是網友日常生活中的親歷,有的則是在上網時無意發現的線索。通過雙微形成互動,主動迴應羣眾期待,維護了海淀公安信息發佈的權威性、公信力和親和力,也為海淀網友反映各類情報線索拓寬了更多的渠道。民警梳理網民反饋信息後,會及時交付有關部門開展相關工作。對海淀網友通過留言、評論、私信等渠道反映的問題訴求,也將按照“核查事實、快速反應、妥善處理、及時反饋”工作原則,及時流轉相關業務部門進行核實處理,迴應網友需求。
2015年10月,“海淀網友”卡通形象也正式推出。這一卡通形象是海淀警方向廣大網友徵集而來,是以網友們和海淀公安的民警們投票的方式,票選而出。 [2] 

海淀網友組織成員

“海淀網友”雖然基數更加龐大,大多是隱藏在電腦手機屏幕背後的幕後英雄,和“西城大媽”大多是本地居民的社區主人意識不同,海淀網友反饋的線索不僅僅侷限於自己所居住的地域,只要拿着手機,隨處都可能會出現海淀網友的身影。 [3] 
和“西城大媽”“朝陽羣眾”“豐台勸導隊”並稱“四大神秘組織”的“海淀網友”,也許才是最神秘的——從2016年初至今,已經為警方提供3100多條有效信息,可有時,連辦案民警都不知道提供線索網友的廬山真面目。他們隱藏在電子設備之後,觀察着現實和虛擬世界,幫助警方剷除“兩個世界”裏的犯罪。
“海淀網友”不僅是京城的“馳名商標”,可以説具有世界級影響力,而打出這一知名度的,就是網友古門(化名)——他協助警方,一舉挫敗使2.5億台電腦感染病毒的跨境黑客團伙,這起案件名為“火球”案。

海淀網友網絡平台

2016年1月,“海淀網友”互動平台正式上線運行,今後網友可將疑似違法犯罪線索,以文字、照片或視頻的方式在線舉報,並通過平台與警方實時溝通。“海淀網友”這一京城著名的“情報組織”,又多了一個信息採集的平台。平台內有“線索舉報”、“網友説吧”、“精彩時刻”、“小薇説事”、“精彩活動”、“個人中心”等六大欄目,初步實現了情況收集、線索舉報、在線互動、資訊推送、意見反饋、在線鼓勵等功能。其中,“線索舉報”是該平台的核心功能。舉報信息經過初檢後,會按照警務類線索和非警務類線索進行分類流轉。警務類線索由警方負責處理,非警務類線索則會通過區城市管理指揮中心轉遞給相關責任部門處理。海淀警方及海淀區綜治部門的有關負責人均表示,對於有價值的線索,保證做到百分百回覆。 [4] 

海淀網友主要事蹟

海淀網友拖鞋大盜

2015年5月8日,曙光派出所接到報警,一户商家的財務室內存放的現金被盜。調取了財務室及周邊監控錄像進行仔細觀察之後,譚飛在監控視頻中發現一名身着黑色半袖的年輕男子有重大嫌疑。監控顯示,該男子早在5月2日就已經進店實施過盜竊。每次作案時,他總是赤腳進入財務室,而後趁室內無人之際下手翻箱倒櫃。
就在民警努力尋找嫌疑人時,工作人員於5月12日又來到派出所報案,稱財務室再次被盜。通過查看監控錄像,民警發現實施盜竊的還是那名年輕男子,這次他在離開現場時卻遇到了麻煩——由於行竊後發現進來的門被上了掛鎖,該男子在店內兩個門之間多次轉圈卻出不去,一陣折騰後才從捲簾門與地面的縫隙中鑽了出去。監控視頻中,譚飛還發現一個細節,就是嫌疑人離開現場時穿的是拖鞋。探長譚飛根據多年工作經驗,判斷嫌疑人穿拖鞋不可能走太遠,其應該暫住或躲藏在案發現場周邊地區。
譚飛將嫌疑人作案時被監控拍下的影像截圖發到由轄區保安員、店鋪工作人員及安防志願者組成的微信羣中,讓大家積極辨認,一旦發現該人立即報警。5月20日下午2時許,譚飛接到微信羣裏一名網友的來電,稱在石佛寺村一網吧內有一名衣着、相貌特徵均與嫌疑人相似的男子在此睡覺,腳上就穿着拖鞋。
譚飛迅速帶領民警趕到現場,看到警察,這名男子手足無措,很快便承認了自己曾先後三次潛入某店鋪財務室內盜竊的犯罪事實。

海淀網友警方重獎

“朝陽羣眾”和“西城大媽”出名了,不過關於這一羣體的討論也在網絡中積蓄髮酵。有網友認為,羣防羣治力量是我國社會服務管理中的一項特色。類似羣防羣治工作的“鄰里守望”制度在一些發達國家,早已深入人心。
在英國的德文郡,社區業主家的門、牆上會貼着大小各異的、色彩不同的鄰里守望標誌牌。標牌一般印有圖案,警察與老人兒童手拉手站在一起,一般有這樣的一些話:“你已走進鄰里守望地區。”英國政府早在1982年就出台了《鄰里守望相助方案》,居民志願者在當地警方的支持下建立起鄰里守望組織,要求社區成員組成社區工作小組和地方警察一起防止犯罪。
鄰里守望制度源自美國,它是由地方政府或警察部門發起,由市民志願人員組織的羣眾性機構。美國國家預防犯罪委員會專門編寫了《鄰里預防犯罪手冊》,詳細闡明瞭怎樣組建鄰里守望制的細節,包括怎樣運作、什麼人蔘加、投入多大的人力物力等。美國的一些媒體經常報道中國人把國內的一些習慣和行為帶到美國而被鄰居找上門來或舉報的事情,例如當眾晾曬被褥衣服、不清理門前的積雪、晾曬醃製品等等,這正是“鄰里守望”在起作用。
2015年9月,北京警方結合《北京市公安局關於實施羣眾舉報涉恐涉暴線索獎勵辦法的通告》推出涉恐線索舉報模板。警方表示,為充分發揮羣防羣治隊伍在維護社會治安中的積極作用,對一批有價值的線索予以及時獎勵。目前部分區縣分局已經將獎勵工作常態化,確定專人負責,實行月獎勵機制,獎勵資金及時發放,對反映的重要敏感線索做到一事一獎、一案一獎,以提高羣眾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積極性。

海淀網友放棄獎勵

“在海淀萬泉莊路長春健身園,都有一變態把車停在路邊‘打飛機’……而且每次他都故意把車門大開着。”2015年8月19日上午,一名家住海淀的網友通過微博將自己的遭遇反映給了海淀公安分局,並將自己錄製的涉事男子的不雅視頻一同上傳。
視頻發佈不到半小時,海淀公安分局的民警便立即啓動了工作機制展開偵查,不到一天的時間,涉事的男子身份便得到確認。最終,這名男子因為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被海淀警方依法治安拘留,他對自己曾經所做的荒唐之事也供認不諱。
案件自始至終,在網絡另一端的海淀網友沒有露面。類似被神秘的“海淀網友”舉報後得到偵破的案件已屢見不鮮。此外,在地鐵10號線車道溝站外,同樣一名有“變態行為”的男子,被海淀網友拍攝了圖片並反映給了海淀公安分局的官方微博,民警根據網友提供的線索,在連續兩天的蹲守之後,也將這名男子抓獲。
“他們是熱心社會治安的羣體,舉報各類正在發生的違法犯罪行為十分專業,但他們不要求任何回報,對於有無獎勵也從未提及。”海淀公安分局的民警介紹説,僅8月份以來,海淀警方就獎勵了3000餘名信息員150萬元,不過,超過九成提供過有效信息線索的“海淀網友”都主動放棄了獎勵。

海淀網友榮譽

2019年1月18日下午,在由海淀區委政法委主辦、海淀公安分局承辦的“一路同行----海淀區最美治安志願者、海淀網友揭曉儀式上,12名治安志願者榮獲“海淀區最美治安志願者”榮獲稱號、10名海淀網友獲得“特殊貢獻獎”。 [5-6] 

海淀網友社會評價

“他們熱心社會治安,往往對各類正在發生的違法犯罪尤其是街頭侵財類犯罪更為關注,這些案件看起來不大,卻都是直接維護轄區羣眾切身利益的現案。”海淀分局民警説,“但他們的舉報更多是出於熱心,他們不求回報,不要獎勵。很多時候當案件處理完畢後,他們便又消失了,所以‘海淀網友’是最貼切的稱呼了。”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