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海州蒿

鎖定
海州蒿(Artemisia fauriei Nakai )是菊科蒿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莖單一,稀少數,高可達60釐米,紫褐色或淡褐色,分枝多,斜上展;葉稍肉質,基生葉密集着生,葉片卵形或寬卵形,花期葉萎謝;葉柄基部略寬,半抱莖;上部葉、苞片葉與小枝上的葉倒卵形,裂片或不分裂之苞片葉狹線形,頭狀花序卵球形或卵球狀倒圓錐形,外層、中層總苞片卵形或長卵形,花序託凸起,有白色託毛;雌花花冠狹管狀,外面密被腺體,花柱伸出花冠外,兩性花,花冠管狀,花葯線形,瘦果倒卵形,稍壓扁。8-10月開花結果。
分佈於朝鮮、日本;中國河北、山東、江蘇三省也有分佈,生長在沿海地區的灘塗或溝邊。
海州蒿的乾燥幼苗。在中國山東濱海地區和浙江寧波及天津等地以其幼苗做茵陳入藥。
(概述圖參考來源:國際標本資源共享平台 [1] 
中文名
海州蒿
拉丁學名
Artemisia fauriei Nakai [6]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菊目
菊科
蒿屬
海州蒿
命名者及年代
Nakai,1915

海州蒿形態特徵

海州蒿
海州蒿(6張)
多年生草本。主根單一,垂直,狹紡錘形;根莖稍粗短,直立,直徑0.5-1.5(-2)釐米,偶有營養枝。莖單一,稀少數,高20-60釐米,紫褐色或淡褐色,有縱稜;分枝多,斜上展;莖、枝初時被灰白色蛛絲狀絨毛,後脱落。葉稍肉質,初時被蛛絲狀絨毛,後無毛,基生葉密集着生,卵形或寬卵形,長11-18釐米,寬8-16釐米,三(至四)回羽狀全裂,小裂片狹線形,長(1-)1.5-3釐米,寬0.5-1.5毫米,先端稍鈍尖,葉柄長5-13釐米,花期葉萎謝;下部與中部葉寬卵形,長、寬3-5釐米,二(至三)回羽狀全裂,每側有裂片3-4枚,裂片間隔疏離,小裂片狹線形,長0.5-1.5釐米,寬0.5-1.5毫米,先端鈍尖,葉柄長0.8-1.2釐米,基部略寬,半抱莖;上部葉、苞片葉與小枝上的葉倒卵形,3-5全裂或不分裂,裂片或不分裂之苞片葉狹線形,長1-3釐米,無柄,基部有假托葉 [7] 
頭狀花序卵球形或卵球狀倒圓錐形,直徑2-3(-4)毫米,多數,下垂,具短梗或近無梗,有細小的小苞葉,在分枝上排成復總狀花序,並在莖上組成略開展或狹長的圓錐花序;總苞片3-4層,外層、中層總苞片卵形或長卵形,初時背面微被蛛絲狀絨毛,後近無毛,具綠色中肋及膜質邊緣,內層總苞片長卵形,半膜質;花序託凸起,有白色託毛;雌花2-5朵,花冠狹管狀,外面密被腺體,檐部具2-3裂齒,花柱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叉端鈍尖;兩性花8-15朵,花冠管狀,背面下部有腺點;花葯線形,先端附屬物尖,長三角形,基部鈍,花柱與花冠近等長,先端稍叉開,叉端截形。瘦果倒卵形,稍壓扁。花果期8-10月。 [2] 

海州蒿生長環境

生長在沿海地區的灘塗或溝邊 [2] 

海州蒿分佈範圍

分佈於朝鮮、日本;中國河北、山東、江蘇三省也有分佈。 [2] 

海州蒿繁殖方法

組培繁殖材料:海州蒿的莖尖
培養條件:
  1. 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①MS+6-BA1毫克/升+NAA1毫克/升;②MS+6-BA1毫克/升+NAA0.5毫克/升;③MS+6-BA2毫克/升+NAA0.5毫克/升。
  2. 芽分化培養基:④MS+6-BA1毫克/升;⑤MS+6-BA2毫克/升;⑥MS+6-BA5毫克/升+NAA0.1毫克/升;⑦MS+6-BA2毫克/升+NAA0.01毫克/升。
  3. 生根培養基:⑧1/2MS;⑨1/2MS+NAA0.1毫克/升;⑩MS。
以上培養基中的蔗糖含量除生根培養基⑧-⑩為20克/升外,其餘均為30克/升。pH5.8-6.0。培養温度(25±1)℃,光照時間14小時/天,光照度1500-2000勒克斯。
生長與分化
接種培養:9月份於中國山東日照市東港區兩城海岸選取生長旺盛的植株,剪取2釐米長的莖尖,無菌蒸餾水沖洗3-5次。用70%酒精浸洗20-30秒,直接轉入0.1%的氯化汞水溶液中滅菌5-6分鐘,無菌水沖洗5-6次。用無菌吸水紙吸乾表面水,去掉較大的葉片,切去基部莖段1釐米左右,切取莖段0.5釐米和莖尖0.5釐米。將幼嫩莖段接入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中,莖尖分別接入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和分化培養基中。
愈傷組織誘導:在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上培養的外植體,15天后均從端部切口處形成愈傷組織。愈傷組織為淺綠色,結構緻密。愈傷組織的誘導以培養基②為最好。芽分化培養基中,④、⑥上的外植體基部膨大,切口處有愈傷組織發生。
側芽和叢芽分化:在芽分化培養基④-⑦中培養的外植體莖膨大,葉腋處均有側芽發生。培養基④和⑥中的外植體基部切口處的愈傷組織,隨着培養時間的延長出現不定芽的分化。腋芽分化以培養基⑦效果最好,叢芽最多。
生根與移栽:剪取分化培養基中分化形成的2釐米長的芽尖分別轉接到培養基⑧-⑩上培養。20天后,培養基⑨上的芽尖基部形成少量愈傷組織後,形成不定根,根粗壯,根毛區不發達;培養基⑧、⑩從切口基部發出不定根,生根率為100%。在苗根長至長5釐米以上時,將培養瓶移至常温室內,3天后打開瓶蓋,室温(25-30℃)下煉苗1周。然後取出小苗,洗淨培養基,植於盛蛭石的培養盆中。澆自來水,室温25-30℃,空氣相對濕度60%-75%,1-2天澆水1次,20天后觀察生根情況。小苗重新生根的情況較好,生根率為98%,小苗成活率為98%。 [3] 

海州蒿主要價值

海州蒿的乾燥幼苗,在中國山東濱海地區和浙江寧波及天津等地以其幼苗做茵陳入藥。 [4]  (茵陳:味苦、辛、性微寒。歸脾、胃、肝、膽經。有清利濕熱,利膽退黃、用於黃疸尿少,濕温暑濕,濕瘡瘙癢。 [5] 
參考資料
  • 1.    海州蒿  .國際標本資源共享平台[引用日期2019-10-29]
  • 2.    海州蒿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3.    王文房,奉同.海州蒿組織培養和植株再生[J].物生理學通訊.2003年,第39卷,第5期:478
  • 4.    李喜香,劉效栓主編. 實用中藥性狀鑑別入門[M]. 中醫古籍出版社.2015:244
  • 5.    國家藥典委員會編.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 2010年版 1部[M].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224
  • 6.    海州蒿 Artemisia fauriei|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引用日期2023-03-04]
  • 7.    海州蒿|Artemisia fauriei  .植物誌庫[引用日期2023-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