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海南臭黃荊

鎖定
海南臭黃荊(Premna hainanensis Chun & F. C. How)是唇形科豆腐柴屬植物。攀援或直立灌木,高1-3米,老枝近無毛,深褐色或淡褐色,有明顯皮孔和縱條紋。葉片厚紙質或近革質,橢圓形至卵狀橢圓形,長4-9釐米,寬2-4.5釐米,全緣,頂端鈍或漸尖,基部闊楔形或鈍圓;葉柄長8-12毫米。聚傘花序在枝端排成傘房狀,寬2-5釐米,有長0.5-1.5釐米的花序梗;花冠黃綠色至白色,花冠管長3-4毫米,喉部有白色長柔毛。核果倒卵形,綠色,成熟後變褐色,直徑2-3毫米。
海南臭黃荊分佈於中國廣東、海南(儋州市、昌江黎族自治縣、東方市、三亞市和陵水黎族自治縣等地);常生於山坡向陽灌木叢中。
海南臭黃荊是中國海南省道地藥材;有試驗發現,其中含有黃酮類、萜類、有機酸及鞣質等物質,有一定開發利用價值。
(概述圖參考資料 [6] 
中文名
海南臭黃荊
拉丁學名
Premna hainanensis Chun & F. C. How [7-9]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唇形目
唇形科
豆腐柴屬
海南臭黃荊
命名者及年代
Chun & How,1958

海南臭黃荊形態特徵

海南臭黃荊為攀援或直立灌木,高1-3米;幼枝及花序略被粉屑狀柔毛,老枝近無毛,深褐色或淡褐色,有明顯皮孔和縱條紋。葉片厚紙質或近革質,橢圓形至卵狀橢圓形,長4-9釐米,寬2-4.5釐米,全緣,頂端鈍或漸尖,基部闊楔形或鈍圓,幹後兩面暗綠色,光滑無毛或僅沿葉脈有毛,主脈在表面凹入,在背面凸起,側脈5-6對,極纖細,擴展上舉遠離葉緣而連結為邊脈;葉柄長8-12毫米,表面有縱溝,溝內有疏柔毛。 [1] 
聚傘花序在枝端排成傘房狀,寬2-5釐米,有長0.5-1.5釐米的花序梗;苞片小苞片錐狀,長約1.5毫米;花萼長1.8-2毫米,有細柔毛或近無毛,二唇形,上唇有2齒,下唇通常近全緣或有2鈍齒,在結果時近截平;花冠黃綠色至白色,外面有細柔毛,略呈二唇形,上唇凹入,下唇3裂,兩側裂片較短,花冠管長3-4毫米,喉部有白色長柔毛;雄蕊4,稍外露;子房近圓形,無毛,花柱長約3毫米。核果倒卵形,綠色,成熟後變褐色,直徑2-3毫米。 [1]  [10] 
海南臭黃荊

海南臭黃荊近種區別

海南臭黃荊與傘序臭黃荊(學名:Premna serratifolia Linnaeus)近似,區別在於海南臭黃荊葉片較厚,側脈在上面不甚明顯;花序粗壯,花萼下唇通常近全緣或有2鈍齒等性狀。 [1] 
形態特徵對比
海南臭黃荊 海南臭黃荊
傘序臭黃荊 傘序臭黃荊

海南臭黃荊產地生境

海南臭黃荊分佈於中國廣東、海南(儋州市、昌江黎族自治縣、東方市、三亞市和陵水黎族自治縣等地),為中國特有種。常生於山坡向陽灌木叢中。 [1-2] 

海南臭黃荊主要價值

海南臭黃荊為豆腐柴屬植物,是中國海南省道地藥材。據對該屬植物化學成分的研究及現代藥理學研究,證明該屬植物具有抗菌、護肝、調節免疫、止痛、消炎、降低細胞毒性和降低血糖等作用。有試驗發現,海南臭黃荊中含有黃酮類、萜類、有機酸及鞣質等物質,有一定開發利用價值。 [3-4] 
此外,通過對海南臭黃荊根、莖、葉各部位醇提物對DPPH自由基都有較好的反應活性的研究,發現其中根和莖醇提物的抗氧化作用相近,葉部位醇提物的抗氧化作用較強,説明該植物還具有抗氧化作用的成分。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