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海南村

(國外的同名村)

鎖定
海南村概指海外海南籍的僑胞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些獨具海南文化特色的“海南村”。相似的習俗、相同的語言、相近的地緣關係,使得早期旅居海外的海南籍僑胞總是聚居在一起,海南村仍存在於馬來西亞、越南等東南亞國家。
這些“海南村”的共同特點:一是居民多講海南話;二是保留諸如海南雞飯、海南咖啡等飲食文化;三是建立海南會館等鄉團組織;四是設立華文學校和文化劇團;五是祭祀媽祖、關公、兄弟公和水尾娘娘等諸神。
中文名
海南村
行政區類別
方    言
海南話
創建時間
1910年
發展
1、馬來西亞雪蘭莪巴生“海南村”建立於1910年,村裏共有整百户人家,大部分是早期由海南島遷移至此,全盛時期人口達2000多人。村內大人、小孩都懂講海南話。村內建有一間間長屋,通常一間長屋可住上10多户人家。1916年,海南會館正式建立,同年,村裏還協力合辦了務德華文小學。1920年前後,村民們發起組織瓊僑雅樂劇社(後改名為愛羣劇社),其成立的瓊劇班更是享譽新馬泰,當年也出了兩名紅透半邊天的名伶鄭白雪和傅紅梅。
位於馬來西亞甘馬仕阿益仁耐的“海南村” 位於馬來西亞甘馬仕阿益仁耐的“海南村”
2、馬來西亞甘馬仕阿益仁耐“海南村”居民的祖先也是100年前從海南島移民到該地的,他們早期以伐木為生,後來栽種胡椒和橡膠,如今,村民大多數以務農為主。1948年,該村人口達到1000多人,50多年後仍有百多户上千人口。村民也操着同一口音的海南方言,村內建有一間海南會館和一所名為“樂羣”的小學,也曾出過兩位著名歌星。在馬來西亞,像這樣的“海南村”共有6處。
3、在越南離胡志明市300多公里的建江省,有個村莊叫雲中村,也被稱為“海南村”。上世紀30年代,為避戰亂,一批海南人漂洋過海,來到這裏落地生根。他們靠種田、種咖啡、胡椒和腰果等熱帶作物以及出海捕魚為生,並與當地婦女結婚組成家庭,繁衍生子。經過半個世紀的風風雨雨,該村已發展到100多户、近千人之眾。村中一位老伯對來訪的海南僑聯代表團説:“世上唯有鄉音親,我們村內人都愛講家鄉話,一代傳一代,連移民到村內的幾家高棉人也會講海南話哩。”當地建造的海南會館是一座廟宇式的建築,大門楣上寫着“海南會館”四個大字,兩旁楹聯是“本讀麟經傳大義,頭稱虎將建奇勳”。院子對面一座殿宇的神龕內供奉着關帝的神像。會館旁邊兩排米黃色的平房,便是1997年興建的一所華文學校,名叫中德學校。
4、與越南南部迪石市隔海相望的富國島上也有近萬名海南籍華人,島內也有“海南村”、海南會館與一所能容納200多名學生的孔子學校。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