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海南村

(雲南玉龍縣拉市鄉下轄村)

鎖定
海南村是雲南玉龍縣拉市鄉。位於鎮政府東2公里,北緯29°41′,東經121°47′,村委會駐中叉,轄中叉、陳佳、四份頭、邵家、大礁面、上樓屋、下三叉7個自然村,因地處象山港南,故稱海南村。有資料顯示,全村總户數860户,人口2213人,該村有耕地2442.3畝,其中水田1321.9畝,旱地1120.4畝,主要種植水稻、柑橘;主要有油脂化工、鋼帶製品、繡服等產業項目。農民年人均收入7291元
中文名
海南村
所屬地區
雲南玉龍縣拉市鄉
人口數量
2595人
耕地總面積
1640 畝

海南村黨組建設

海南村位於玉龍縣城西面,距麗江市區8公里,其所在的拉市鄉是一個典型的納西族聚居的農業大鄉,獨特的氣候條件適宜發展經濟林果業,素有“麗江水果之鄉”的美譽。在新農村建設中, 村黨支部緊緊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堅持鄉黨委提出的規劃先行、因地制宜、示範引路、政府支持、農民建設的原則,着力在“六新一優”做文章,即產業發展形成新格局,鄉村面貌呈現新變化,鄉風民俗倡導新風尚,組織建設實現新加強,鄉村治理健全新機制,農民生活實現新提高,努力爭創一流的優秀村級黨組織。
在產業培育與發展過程中,村黨支部帶領村“兩委”班子成員,在產業發展方面逐步探索出了一條“產業+支部+協會+公司+黨員制富帶頭人+農户”的發展模式,形成了以雪桃為主的特色種植林果業、以菊苣養豬為主的生態養殖業、以反季大白菜種植為主的無公害蔬菜種植業和旅遊服務業社,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促進農業產業化和組織化程度,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了可喜的階段性成果。
海南村黨支部積極探索,大力扶持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村內現有蔬菜協會、雪桃協會及養殖協會等組織,同時引進雪桃公司、紅程公司、菊苣公司等企業,如在雪桃協會的組建與雪桃公司的引進方面,海南村黨支部根據海南村適宜種植雪桃和種植雪桃經濟效應好的實際情況,在瞭解了市場供求信息的基礎上,依託木崇鳳、和榮貴等種植大户和能人,引導他們主動為農户培訓,把技術送到農户家中,送到田間地頭,用實實在在的事例引導農户種植雪桃,當雪桃種植面積達到一定程度後,又着手組建了雪桃協會,帶領羣眾參與農產業開發,目前,發展農民會員123多户1000多人,通過協會為廣大農户服務,協會的成立促進了農民組織化程度,提高了農民科技水平。同時,海南村黨支部為了增強農户市場應對能力,架設農户與企業、市場之間的橋樑,於2004年與昆明新知圖書城簽定了在海南村種植300畝雪桃種植基地的協議,從而使示範基地成為全村規範種植雪桃的示範點,起到了“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的作用,使海南村形成了規模化的雪桃種植。並於2005年引進了雪桃公司,在掌握市場價格和市場供求信息的基礎上,每年都通過協商與公司簽定銷售協議,並讓公司積極主動為農户服務,使農户在田邊就能銷售剛採摘的果實,免除了羣眾的後顧之優,有效促進了農户的增產增收。 [1] 

海南村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 1640 畝,全部為旱地,人均耕地 1.96 畝,主要種植玉米、小麥等作物;擁有林地1672畝,其中經濟林果地 39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 0.47畝,主要種植蘋果、雪桃 等經濟林果。

海南村基礎設施

該村截至2006年底,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195户飲用井水,有195户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户195户(分別佔農户總數的100%、10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移動電話的農户數150户,其中擁有移動電話農户數100户(分別佔總數的76.92%和51.28%)。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8輛,拖拉機140輛,摩托車2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户195户;裝有太陽能農户100户;建有小水窖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的農户100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640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2畝。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户住房以土木結構為主;有195户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海南村農村經濟

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08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38萬元,佔總收入的66.35%;畜牧業收入50萬元,佔總收入的20.04%(其中,年內出欄肉豬400頭,肉牛20頭。);第二、三產業收入20萬元,佔總收入的9.62%;工資性收入6萬元,佔總收入的2.88%。農民人均純收入1900元,農民收入以農業收入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0人(佔勞動力的1.2%),在省內務工8人,到省外務工2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06年種植業、畜牧業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441萬元,佔農村經濟總收入68.58%。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林果特色產業,計劃大力發展雪桃產業。 [2] 

海南村人口衞生

該村現有農户626户,共鄉村人口2595人,其中男性1302人,女性1293人。其中農業人口2595人,勞動力1252人。該村以納西族為主,其中納西族2595人。
到2006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595人,參合率100%。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衞生所和鄉衞生院,衞生所面積為15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鄉衞生院5公里。該村建有公廁2個。 [3] 

海南村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石鼓完小,中學生就讀到第四中學。該村距離小學校0.5公里,距離中學2.5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1人,其中小學生28人,中學生13人。
該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

海南村村務公開

到2006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92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93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一事一議籌勞355個(勞均1.5個)。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併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黑板報方式公開。

海南村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人居環境差,宅基擁擠;公益事業基礎建設薄弱,人畜飲水水源不足,飲水管網嚴重老化,急需改造;農村電網沒有進行農網改造,用電安全難以保證;鄉村道路晴通雨阻;村內道路硬化程度較低,需要完善;村內排水溝渠、垃圾池、公廁、文化娛樂場所等急需建設,村容村貌差,須待整治,羣眾整體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發展畜牧業及二三產業。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以黨的十七大提出的目標,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進一步加強羣眾思想文化整體素質的提高,大力推廣農村實用科學技術,積極發展農村畜牧產業,努力提高牲畜養殖科學技術含量,提高養殖效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