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浮蓮

鎖定
浮蓮學名鳳眼藍(Eichhornia crassip)又名鳳眼蓮、水浮蓮和水葫蘆,雨久花科鳳眼藍屬浮水草本,高30-60釐米,鬚根發達,棕黑色,具長匍匐枝,匍匐枝淡綠色或帶紫色,葉片圓形,寬卵形或寬菱形,穗狀花序通常具9-12朵花,花被裂片6枚,花瓣狀,卵形、長圓形或倒卵形,紫藍色,花冠略兩側對稱,蒴果卵形。花期7-10月,果期8-11月。鳳眼蓮喜歡温暖濕潤、陽光充足的環境,適應性很強,原產巴西,現廣佈於我國長江、黃河流域及華南各省,常生於海拔200-1500米的水塘、溝渠及稻田中。鳳眼蓮常是園林水景中的造景材料,具有很強的淨化污水的能力。
別    名
鳳眼蓮、水浮蓮、水葫蘆
中文學名
鳳眼藍
拉丁學名
Eichhornia crassip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單子葉植物綱 Monocotyledoneae
粉狀胚乳目 Farinosae
亞    目
雨久花亞目 Subordo Pontederiineae
雨久花科 Pontederiaceae
亞    科
雨久花科 Pontederiaceae
鳳眼藍屬 Eichhornia
鳳眼藍
分佈區域
巴西和中國

浮蓮形態特徵

浮蓮
浮蓮(2張)
浮水草本,高30-60釐米。鬚根發達,棕黑色,長達30釐米。莖極短,具長匍匐枝,匍匐枝淡綠色或帶紫色,與母株分離後長成新植物。葉在基部叢生,蓮座狀排列,一般5-10片;葉片圓形,寬卵形或寬菱形,長4.5-14.5釐米,寬5-14釐米,頂端鈍圓或微尖,基部寬楔形或在幼時為淺心形,全緣,具弧形脈,表面深綠色,光亮,質地厚實,兩邊微向上卷,頂部略向下翻卷;葉柄長短不等,中部膨大成囊狀或紡錘形,內有許多多邊形柱狀細胞組成的氣室,維管束散佈其間,黃綠色至綠色,光滑;葉柄基部有鞘狀苞片,長8-11釐米,黃綠色,薄而半透明;花葶從葉柄基部的鞘狀苞片腋內伸出,長34-46釐米,多稜;穗狀花序長17-20釐米,通常具9-12朵花;花被裂片6枚,花瓣狀,卵形、長圓形或倒卵形,紫藍色,花冠略兩側對稱,直徑4-6釐米,上方1枚裂片較大,長約3.5釐米,寬約2.4釐米,三色即四周淡紫紅色,中間藍色,在藍色的中央有1黃色圓斑,其餘各片長約3釐米,寬1.5-1.8釐米,下方1枚裂片較狹,寬1.2-1.5釐米,花被片基部合生成筒,外面近基部有腺毛;雄蕊6枚,貼生於花被筒上,3長3短,長的從花被筒喉部伸出,長1.6-2釐米,短的生於近喉部,長3-5毫米;花絲上有腺毛,長約0.5毫米,3(2-4)細胞,頂端膨大;花葯箭形,基着,藍灰色,2室,縱裂;花粉粒長卵圓形,黃色;子房上位,長梨形,長6毫米,3室,中軸胎座,胚珠多數;花柱1,長約2釐米,伸出花被筒的部分有腺毛;柱頭上密生腺毛。蒴果卵形。花期7-10月,果期8-11月。 [1] 

浮蓮生長環境

鳳眼蓮喜歡温暖濕潤、陽光充足的環境,適應性很強。適宜水温18~23°C,超過35°C也可生長,氣温低於10°C停止生長;具有一定耐寒性,喜歡生於淺水中,在流速不大的水體中也能夠生長,隨水漂流。 [2] 

浮蓮分佈範圍

原產巴西。現廣佈於我國長江、黃河流域及華南各省。生於海拔200-1500米的水塘、溝渠及稻田中。亞洲熱帶地區也已廣泛生長。 [2] 

浮蓮栽培技術

浮蓮繁殖技術

鳳眼蓮無性繁殖能力極強。由腋芽長出的匍匐枝既形成新株。母株與新株的匍匐枝很脆嫩,斷離後又可成為新株。春天將母株從分離或切離母株腋生小芽放入水中,可生根,極易成活。也可播種繁殖,但不多用。 [2] 

浮蓮栽培方法

浮蓮
浮蓮(3張)
批量栽培可利用房前屋後潮濕的零散地或空閒的沼澤地,在6、7月間,將健壯的、株高偏低的種苗進行移栽,要預留出50%的空地以利栽後分櫱繁殖。 移栽後適當管理,保持土層濕潤,加強光照,確保通風。如果想花期延長,可進行塑料棚保温,中午通風一、二小時。在花芽形成後可移栽到小盆。用偏酸性土或營養液培養。摘除老葉,留4~5片嫩葉及花穗,既能延長花期,又可移至案頭等地觀賞。 [2] 

浮蓮病蟲害防治

在光照充足、通風良好的環境下,很少發生病害。氣温偏低、通風不暢等也會發生菜青蟲類的害蟲啃食嫩葉,少量可捕捉,普遍的可用樂果乳劑進行殺滅。 [2] 

浮蓮主要價值

全草為家畜、家禽飼料;嫩葉及葉柄可作蔬菜。全株也可供藥用,有清涼解毒、除濕祛風熱以及外敷熱瘡等功效。本種還是監測環境污染的良好植物,它可監測水中是否有砷存在,還可淨化水中、鎘、鉛等有害物質。 [1] 
鳳眼蓮常是園林水景中的造景材料。植於小池一隅,以竹框之,野趣幽然。除此之外,鳳眼蓮還具有很強的淨化污水的能力。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