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濟(拼音:jì、jǐ)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字(常用字)。 [1]  始見於戰國文字,形聲字。本義指水名,即濟水。後引申為渡過、暢通等義。 [2] 
中文名
拼    音
jì、jǐ
繁    體
部    首
字    碼
基本區U+6D4E
五    筆
iyjh
倉    頡
eykl
鄭    碼
vsnd
筆    順
441413432
字    級
一級字(1678) [1] 
平水韻
去聲·八霽、上聲·八薺 [5] 
注    音
ㄐㄧˋㄐㄧˇ
總筆畫
9
四    角
30124

字源演變

形聲字。從水,齊聲。水名。凡二:1.古與江、淮、河並稱“四瀆”。《説文》作“泲”,他書作“濟”。2.今名午河。源出河北省贊皇山。或名“泲水”、“泲河”。《説文》:“濟,水。出常山房子贊皇山,東入泜。”又,州名。又,《詩·大雅·旱麓》:“榛楛濟濟。”毛傳:“濟濟,眾多也。”以上讀jì。 [2] 
又音jǐ。渡;渡河。《書·大誥》:“予惟往求朕攸濟。”孔傳:“往求我所以濟渡。”引申為渡過、暢通等義。又,渡口。《詩·邶風·瓠有苦葉》:“濟有深涉。”毛傳:“濟,渡也。”又,救助。《易·繫辭上》:“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老子甲》30:“啓其悶,濟其事。"引申為增益、充足等義。例不備舉。濟所從聲符“齊”,今簡化作“齊”,凡所從者依例簡化。 [2] 

現代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詞
例句
名詞
形聲。從水,齊聲。本義:水名,即濟水。古四瀆之一
Ji River

濟水源出贊皇山。——《穆天子傳》
陰谷皆入濟。——清·姚鼐《登泰山記》
州名
Ji prefecture




濟氏,以所居近濟水,故以為氏。襄陽有此姓。見《姓苑》。——《通志·氏族略三》
形容詞
眾多
numerous
人才濟濟;濟濟;濟濟一堂;濟濟彬彬
濟濟多士。——《左傳·成公二年》
整齊美好的樣子
neat and fine
濟然;濟楚;濟濟
四驪濟濟。——《詩·齊風·載驅》
動詞
渡過水流
cross a stream
同舟共濟;濟勝之具;濟水;濟涉;濟運
濟乎江湖。——《楚辭·屈原·涉江》
濟河,圍令狐。——《左傳·僖公二十四年》
直掛雲帆濟滄海。——唐·李白《行路難》
幫助;救助
help;assist;salve
濟人利物;濟拔;濟惠;濟物;濟時
以之事國,則同心而共濟。——歐陽修《朋黨論》
惟以周窮濟乏為事。——《晉書·何攀傳》
濟師來攻。——清·邵長蘅《青門剩稿》
拯救;救濟
relieve
濟護;濟恤;濟救;濟眾;濟難;濟施
殺黑龍以濟冀州。——《淮南子·覽冥》
此近難濟,恆事攻治,可延歲月。——《三國志·方伎傳》
對事情有益;成(多用於否定);發揮作用
bring into play
無濟於事;濟事
然後乃能各濟其所長也。——劉邵《人物誌》
臼杵之利,萬民以濟。——《易·繫辭下》
成就
achieve
濟勝;濟勳;濟辦;濟克
必以忍,其乃有濟。——《書·君陳》
故雖有困敗,而終濟大業。——《後漢書·荀彧傳》
以濟大事。——《資治通鑑》
共濟世業。
事之不濟。
停;止
stop

三月春風不濟。——《淮南子·時則》
增加
increase;add

盍請濟師於王。(盍:為什麼不。)——《左傳·桓公十一年》
彌補
make up

又因中國文字太難,只得用圖畫來濟文字之窮的產物。——魯迅《且介亭雜文》
及,比得上
can compare with

果然我們就不濟鳳丫頭了?——《紅樓夢》
成;可以
all right;well

所言之事濟否?——《警世通言》
名詞
渡口,過河的地方
ferry crossing

川既漾(水流長)而濟深。——王粲《登樓賦》
形容詞
整齊,漂亮
in good order;neat;nice
濟楚;濟美

能幹,中用
capable;useful;effective

你忒不濟,不濟!又要馬騎,又不放我去,似這般看着行李,坐到老罷!——《西遊記》
參考資料:漢語大詞典 [9]  、漢典網 [4]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水,出常山房子贊皇山,東入泜。從水齊聲。子禮切。 [4] 

説文解字注

濟水。出常山房子贊皇山,東入泜。常山郡房子,見前志。後志雲:常山國房子。今直隸正定府贊皇縣是其地。前志房子下曰:“贊皇山,石濟水所出。東至廮陶入泜。”後志曰:贊皇山在縣西南六十里,濟水所出。按:此水名與四瀆之泲字各不同,而經傳皆作濟。《風俗通》遂誤以常山房子之水列入四瀆,而云廟在東郡臨邑縣,豈知班《志》臨邑下雲有泲廟,字固作泲乎。今本前志石濟水,石字疑衍。以《説文》、《風俗通》、後志正之,皆不當有石字。《一統志》曰:舊志雲槐水出黃沙嶺,流經贊皇縣西北十里,入元氏縣畍,合泜水。又東南歷高邑、柏鄉、達寧、晉縣,入胡盧河,卽古大陸澤。玉裁謂槐水卽古濟水也。贊皇山在今贊皇縣西南。從水齊聲。子禮切。十五部。今字以為濟渡字。 [4]  [13]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字部】濟
〔古文〕泲㴉
jǐㄐㄧ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並子禮切。音秭。水名。《説文》:水出常山郡房子縣贊皇山。《釋名》:濟濟也。源出河北濟河而南也。《風俗通·山澤篇》:濟者齊,齊其度量也。《書·禹貢》:導沇水東流為濟。傳:泉源為沇,流去為濟。
又水名,出酈縣。《山海經》:支離之山,濟水出焉。
又濟南,郡名。《廣輿記》:漢初為濟南國景帝時分郡。
又濟濟,眾盛之貌。一曰多威儀也。《詩·大雅》:濟濟多士。
jìㄐㄧ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並子計切,音霽。渡也。《揚子·方言》:過渡謂之涉濟。《詩·邶風》:濟有深涉。
又止也。《詩·鄘風》:既不我嘉,不能旋濟。
又與霽通。亦止也。《爾雅·釋天》:濟謂之霽。疏:濟,止也。今南陽人呼雨止為霽。
又成也。《左傳·僖二十年》:以欲從人則可,以人從欲鮮濟。
又利用也。《易·繫辭》:臼杵之利,萬民以濟。
又益也。《左傳·桓十一年》:莫敖曰:盍請濟師於王。
又周救也。《易·繫辭》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
又相助也。《易·謙卦》:天道下濟而光明。
又《揚子·方言》濟,憂也。陳、楚或曰濕,或曰濟。
又讀作擠,滅也。《晉語》:二帝用師以相濟也。注:濟,當讀為擠。
又《集韻前西切,音齊。濟濟,祭祀容。
又在禮切,音薺。與霽同。 [4]  [14] 
説文解字“濟” 説文解字“濟” [10]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 中國大陸
中國台灣 中國台灣
中國香港 中國香港

書寫演示

筆順:①點②點③提④點⑤橫⑥撇⑦捺⑧撇⑨豎

書法欣賞

參考資料:漢典網 [6] 

音韻彙集

韻書集成

字形
韻書
聲調
韻目
字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上聲

開口呼
全清
子禮切/音霽
tsiɛi
去聲

開口呼
全清
子計切/子禮切
tsiɛi
集韻
平聲

開口呼
全濁
前西切
dz••ɛi
上聲

開口呼
全濁
在禮切
dz••ɛi
上聲

開口呼
全清
子禮切
ts••ɛi
去聲

開口呼
全清
子計切
tsɛi
韻略

上聲





子禮切


去聲





子計切

增韻

上聲





子禮切


去聲





子計切

中原音韻

上聲
齊微



全清

tsi

去聲
齊微



全清

tsi
中州音韻

上聲
齊微





臧洗切


去聲
齊微





精細切

洪武音韻

上聲


全清
子禮切
tsi

去聲


全清
子記切
tsi
參考資料:漢典網 [3] 

上中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備註
先秦
高本漢系統

ȡ
i̯wər

先秦
王力系統
ʑ
ǐwəi

先秦
董同龢系統
ʑ
juəd

先秦
周法高系統
d
jiwər

先秦
李方桂系統
d
jəd

兩漢
東漢





jiəi



jiəi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脂微

jiwəi

南北朝
齊梁陳北周隋
脂之

jiwei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ʑ
wi

隋唐
擬音/王力系統

ʑ
wi

隋唐
擬音/董同龢系統

ʑ
juei

隋唐
擬音/周法高系統

iuɪi

隋唐
擬音/李方桂系統

ź
jwi

隋唐
擬音/陳新雄系統

ʑ
ǐue

參考資料:漢典網 [7-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