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洶洶然

鎖定
洶洶然,漢語詞語,讀作xiōng xiōng rán。指聲音大,喧囂,常被用於形容水勢。
中文名
洶洶然
拼    音
xiōng xiōng rán
性    質
漢語詞語
出自書籍
答司馬諫議書

目錄

洶洶然詞語簡介

上乃欲變此,而某不量敵之眾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則眾何為而不洶洶然?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雲商山樵者石下得之,後中宣南鶩洞庭風浪洶然,因泊舟夢一道士赤衣乘龍詣中宣,言此鏡乃水府至寶出世有期,今當歸我矣。--《龍城錄》
上以疾不朝重華宮,孝宗崩,又不能發喪,人情洶然。--《餘端禮》
洶然(洶湧翻騰貌)

洶洶然釋義

xiōng
<動>
(形聲。從水,兇聲。本義:水猛烈地向上湧騰) 同本義。通常作“洶湧” [be sweeping and surging;turbulent]
洶,湧也。——《説文》
大江動我前,洶若溟渤寬。——唐·杜甫《大會渡》
填其洶淵,毋使水清。——《韓非子·楊權》
又如:洶呶(水勢喧囂翻騰貌);洶急(水勢湍急);洶怒(水流激盪);洶然(洶湧翻騰貌);洶溶(水勢翻騰上湧)
xiōng
<形>
形容聲音大;喧囂 [roaring]
洶洶、嗑嗑,皆水聲也。——《尚書大傳》
飄風來之洶洶。——《楚辭·逢紛》
又如:洶洶拳拳(喧鬧歡騰的樣子);洶赫(形容氣勢盛);洶洶(形容聲音喧騰迅疾)
形容紛擾 [tumultuous]。如:洶怖(騷亂恐慌);洶洶茫茫(形容嘈雜、紛亂);洶動(喧擾不寧)
洶怒
xiōngnù
[angry] 猛烈的或不祥的自然現象
洶怒的暴風雪
洶洶
xiōngxiōng
[tumultuous]∶因爭論而引起的喧嚷
而不洶洶。——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surging]∶水騰湧的樣子
[agitated]∶騷亂不寧
天下洶洶,人懷危懼。——《三國演義》
[violent]∶形容聲音喧鬧;亦形容聲勢盛大或兇猛的樣子
洶湧
xiōngyǒng
水勢翻騰上湧
海中波濤洶湧,小船兒上下顛簸
洶湧澎湃
xiōngyǒng-péngpài
[tempestuous] 原義是指洪水猛然上湧的樣子,現代則常用來形容人羣的活動聲勢浩大,不可阻擋
沸手暴怒,洶湧澎湃。——漢·司馬相如《上林賦》
xiōng
ㄒㄩㄥˉ
〔~~〕a.波濤聲,如“波聲~~”。b.形容喧擾,如“天下~~”,“議論~~”;c.形容聲勢很大(含貶義),如“氣勢~~”,“來勢~~”。
〔~湧〕水勢很大,向上湧,如“波濤~~”、“~~澎湃”。
鄭碼:VOZI,U:6C79,GBK:D0DA
筆畫數:7,部首:氵,筆順編號:4413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