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洪坑土樓羣

鎖定
洪坑土樓羣位於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湖坑鎮東北面的洪坑村,宋末元初(13世紀)林氏在此開基建造崇裕樓、南昌樓,現存明代建造規模較大的土樓有峯盛樓、永源樓等13座,清代建造規模較大的土樓有福裕樓、奎聚樓、陽臨樓、中柱樓等33座。 [1] 
洪坑土樓羣是永定"三羣兩樓"中的“一羣”,由振成樓、如升樓等組成,造型主要有正方形、長方形、圓形、五鳳樓、半月形及其變異形式。 [1]  洪坑土樓羣作為福建土樓永定客家土樓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中國傳統的生土民居建築藝術和傳統文化提供了特殊的見證 。 [1-2] 
2008年7月,包含洪坑土樓羣在內的福建土樓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3-4]  2009年11月,洪坑土樓羣被確定為福建省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5]  2016年9月,洪坑土樓羣成為福建省第一個列入國家“文物消防安全百項工程”的項目。 [6] 
中文名
洪坑土樓羣
地理位置
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湖坑鎮東北面的洪坑村
保護級別
福建省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福建省人民政府
序    號
166
始建時間
宋末元初(13世紀)
所處年代
宋~清代
建築類型
客家圍屋、客家圍村、客家圍寨、客家圍堡
民居風格
客家民居

洪坑土樓羣歷史沿革

洪坑土樓羣之振成樓 洪坑土樓羣之振成樓
宋末元初(13世紀),林氏在福建省永定區湖坑鎮東北面的洪坑村開基,建造方形土樓崇裕樓(已坍塌)、南昌樓(已坍塌)。 [7] 
明代,林氏家族建造了規模較大的峯盛樓、永源樓等13座土樓。
清代,林氏家族建造了規模較大福裕樓、奎聚樓、陽臨樓、中柱樓等33座土樓。其中,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林氏家族開始建造奎聚樓,花了近五年時間建成。 [8]  清光緒六年(1880年),林氏家族開始興建福裕樓,耗資十多萬光洋,經歷三年時間建成。 [9]  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樓主林高林原先缺少住房,後得一夢:一輪紅日下落洪坑村,高林原認為此地建房好,便籌措資金,自己出工挑土用了三年時間建成如升樓。 [10]  民國元年(1912年),林氏家族建造振成樓。 [11]  民國二年(1913年),林氏家族建造振福樓。 [12] 
1993年,洪坑土樓羣所在的洪坑村被列為中國客家土樓民俗文化村。 [13] 
2000年,有638户2310人居住在洪坑土樓羣。 [1] 

洪坑土樓羣建築特色

洪坑土樓羣綜述

洪坑土樓羣是永定"三羣兩樓"中的“一羣”,由玉成樓、慶成樓、振成樓、永源樓、福興樓、景陽樓、陽臨樓、朝陽樓、慶福樓、光裕樓、九盛樓、福裕樓、奎聚樓、如升樓、萬盛樓、尚德樓、輝萼樓、慶宜樓、永昌樓、永成樓、福興樓、集源樓等組成。 [1]  林氏先人在此開基時所建方形土樓崇裕樓、南昌樓已坍塌。現存明代建造規模較大的土樓有峯盛樓、永源樓等13座,清代建造規模較大的土樓有福裕樓、奎聚樓、陽臨樓、中柱樓等33座。此外還有以生土建造的天后宮、日新學堂、林氏宗祠、關帝廟等。 [14] 
客家圍村 客家圍村

洪坑土樓羣格局

洪坑土樓羣土樓造型主要有正方形、長方形、圓形、五鳳樓、半月形及其變異形式。 [1] 
振成樓,佔地5000平方米,懸山頂抬梁式構架,分內外兩圈,形成樓中有樓,樓外有樓的格局。 [15]  外圈4層,每層48間,按八卦形設計,每卦6間。 [11]  卦與卦之間以拱門相通。樓內有一廳、二井、三門和八個單元。祖堂似一個舞台,台前立有四根周長近2米、高近7米的大石柱,舞台兩側上下兩層30個房圈成一個內圈。 [15] 
客家圍村福裕樓 客家圍村福裕樓
如升樓是永定眾多土樓中小巧玲瓏的土圓樓,俗稱“米升樓”。如升樓是單圈結構,樓周長只有56.6米,直徑為18.2米,屋內天井圓形,屋頂瓦面內側連緣為八卦形,外側邊緣為圓形。 [10] 
福裕樓是永定府第式土樓的代表,佔地面積7000餘平方米。樓前有三個大門,在主樓和橫屋之間有小門相隔,外觀連成一體、內則分為三大單元。樓門坪和圍牆用當地河卵石鋪砌,做工精細,與大自然環境渾然一體。外形像三座山,隱含樓主三兄弟“三山”之意。 [9] 
奎聚樓佔地6000餘平方米,高約15米。中廳高,兩廂低。 [8]  [16] 

洪坑土樓羣特點

洪坑土樓羣是福建土樓中建築種類、風格最多的土樓羣,其中有宮居殿式方樓奎聚樓、五鳳式方樓福裕樓、中西合璧的圓樓振成樓和微型圓樓如升樓。 [17] 
客家圍村奎聚樓 客家圍村奎聚樓
客家人從中原遷徙而來的,受中華傳統文化思想影響極深,而八卦又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經典之一,所以在建造居住的樓房時,客家人加以運用。經過數代的播遷,客家人面對着自然與社會中種種困難,從安全角度出發,在設計、建造土樓時便運用八卦。 [15] 
客家圍村振成樓 客家圍村振成樓
振成樓樓的設施佈局既有蘇州園林的印跡,也有古希臘建築的特點。堪稱中西合璧的建築奇葩。 [15]  振成樓是懸山頂抬梁式構架,按八卦形設計,每卦6間,一樓梯為一個單元。 [11]  前門是“巽卦”,而後門為“乾卦”。卦與卦之間以拱門相通。樓內有一廳、二井(暗合“八卦”中的陰陽兩極)、三門(即正大門和兩頭邊門,意合八卦中的天、地、人三才)和八個單元。卦與卦之間是隔火牆,一卦失火,不會殃及全樓;卦與卦之間還設卦門,關閉起來,自成一方,開啓起來,各方都可以相通。一旦盜賊入屋,卦門一關,即可甕中抓活鱉。 [15] 
福裕樓由樓主三兄弟(林仲山、林仁山、林德山)的朋友汀州知府張星炳設計。結構特點為在主樓的中軸線上前低後高,兩座橫屋,高低有序,主次分明。 [9] 
奎聚樓的建築特點是中廳高,兩廂低。 [8]  奎聚樓是宮殿式結構的方形大土樓,遠看頗有"布達拉宮"般的氣勢。從高處看,樓宇與背後的山脊連城一體,如猛虎下山,奎聚樓即是“虎頭”,樓前圍牆上有兩窗,似虎眼,建築時便是根據虎形地理特點而設計的。設計人是樓主林奎揚結拜兄弟、翰林學士巫宜福 [16]  奎聚樓樓中的雕刻、彩塑和繪畫中的花鳥、人物、山水、台閣、故事,均充滿了濃郁的客家歷史韻味和鄉土氣息。 [16] 

洪坑土樓羣文物遺存

洪坑土樓羣中的振成樓、福裕樓、奎聚樓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4]  光裕樓、福興樓、如升樓、慶成樓、天后宮、日新學堂、林氏宗祠是福建文物保護單位。 [18] 
客家圍村如升樓 客家圍村如升樓
振成樓大廳里門楣上有民國初年黎元洪大總統的題字。祖堂二層廊道的鑄鐵花格欄杆,是從上海運到振成樓嵌制的。大廳及門楣上有民國初年黎元洪大總統的"裏堂觀型"、"義聲載道"等題字。樓內還有永久性楹聯及題詞二十餘幅,充分展示了土樓文化的內涵。 [15] 
振成樓對聯幾乎全是林遜之(林仁山之子,振成樓的設計製造者,民國中央議員)一手之作。 [9] 
福裕樓樓名是汀州知府張星炳題寫。 [9] 
如升樓因樓小,像客家人昔時用竹筒做成的量米“米升”,許多遊客稱之為“袖珍土樓”。 [10]  取名“如升樓”還有更深一層意思——如日東昇,光明萬年。 [10] 

洪坑土樓羣文物活動

洪坑土樓羣藝文

2010年2月13日,虎年春節的大年三十,胡錦濤到振成樓看望土樓人家,詢問土樓旅遊情況,稱讚“客家土樓是中華文化瑰寶,是大家庭、小社會和諧相處的典範”,希望“一定要把祖先留下的這份珍貴遺產守護好、傳承好、運用好。” [11]  [17] 

洪坑土樓羣活動建設

1986年4月在美國洛杉磯舉辦的世界建築模型展覽會上,振成樓曾與雍和宮、長城並列展出。 [8] 
1995年,振成樓的建築模型與北京天壇作為中國南北圓形建築代表參加了美國落杉磯世界建築展覽會,被譽為“東方建築明珠”。 [15] 

洪坑土樓羣文物價值

洪坑土樓羣為林氏民居,有建於公元16世紀中葉(明代)至現代的圓形土樓、方形土樓、宮殿式土樓、五鳳式土樓、府第式土樓等各種類型的土樓數十座,為中國傳統的生土民居建築藝術和傳統文化提供了特殊的見證 。 [2]  客家土樓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集居住和防禦功能於一體的山區民居建築,體現了聚族而居的中原儒家傳統觀念,更體現了聚集力量、共御外敵的現實需要,土樓與山水交融、與天地參合,是人類民居的典範。 [4] 

洪坑土樓羣保護措施

2001年5月,洪坑土樓羣中的振成樓、福裕樓、奎聚樓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7] 
2002年2月,洪坑土樓羣作為福建土樓永定客家土樓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清單。 [1] 
2008年7月,包含洪坑土樓羣在內的福建土樓,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1]  [3] 
2009年11月,洪坑土樓羣被確定為福建省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5] 

洪坑土樓羣旅遊信息

洪坑土樓羣地址

洪坑土樓羣位於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湖坑鎮東北面的洪坑村。
土樓家園酒店

洪坑土樓羣交通

從永定自駕:經S309和G357或永定連接線和政永高速到洪坑土樓羣。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